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愛取佔有~悼念藍色筆跡有感
2007/09/18 16:36:56瀏覽1126|回應7|推薦96





96/09/18 午後

我們痛苦的根源來自想控制一切的人事物,但是環境中充滿太多的變數,有太多的人事物都不是我們任何人所能掌控的。想控制情人、丈夫、妻子或是孩子,想佔有財產和身邊的一切物質,對那些不屬於我們的事物,千分百計想去得到,得不到就產生痛苦,痛苦又使我們更想控制眼前的人事物,最後連這個摯愛的身體也失去控制了;年華漸漸老去、百病纏身、怨恨萬分……

那天聽海濤法師說:「沒事要常常觀想自己得到癌症,觀想自己身敗名裂。」乍聽之下,覺得很好笑,但這就叫做憂患意識,隨時未雨綢繆,做好萬全的準備,一旦恐怖的事情發生之後,我們才能鎮定地去面對這些不幸,時候到時才不致手足無措,痛苦萬分。人最怕的事情就是死亡和病苦,所以才要常常思考生死問題,時時探索解決問題的智慧。據說有個禪師把「死」字寫在額頭上,每天提醒自己,死亡隨時都會到來。另外一種「白骨觀」是靠觀想自己化成一堆白骨,因此了悟生死和空性。還有一個禪師把他的狗取名叫「放下」,每次他叫狗的時候,同時也是在提醒自己放下萬緣,精進修行。

佛說八大人覺經就是在提醒我們,要時時刻刻覺知八件大事:「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卻很難做到,許多經典反反覆覆地說諸法空相,勸我們要及早放下萬緣,了悟生死。然而,所謂放下並不是叫大家全部放棄身邊的一切,住到山上的小茅屋去修行,這樣太極端,也不符合佛家講的中道,空相既不著有,也不著空,做一切該做的事,盡一切該盡的責任,但是卻不執著貪求,也不佔有任何人事物。就像禪詩的境界:「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竹密何妨水過,山高何礙雲飛。」自自然然的生活,能隨順眾生又不隨波逐流,心中了了分明,有也好,沒有也好,來來去去都無罣礙,生也好,死也好,卻不會跟凡夫一樣受苦,因為他們已經超脫了一切,宇宙的任何力量都無法影響他,他能自由的出生入死,自由的上天下地。

我們經年累月養成愛取佔有的習慣,這是我的家,我的房子,我的錢,我的丈夫,我的孩子……不可能一夕之間就改變,甚至一輩子也不容易改變,所以才有這麼多的聖人和菩薩苦口婆心,反反覆覆地提醒我們,要覺悟,要放下,可是我們常常睡一覺又把那些話忘得一乾二淨,所以每天都要做功課,每天都要提醒自己:「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每天都要觀想自己隨時都會死亡,隨時都可能會得癌症。如果今天是我們的最後一天,明天就要死去了,那麼我們的心就會更清楚的知道要珍惜當下,知道如何做智慧的抉擇,知道時時刻刻都要清醒的生活,細心的觀察周邊的一切人事物,知道明天我們死去之後,這一切都將化為虛有,這樣一想,自然就不會太執著了。怕只怕完全不曾想到這一點,等到事情發生時,才覺得天旋地轉,不知如何是好,困守愁城,一籌莫展……等到這時,一切都太遲了,只能默默地等待不可知的命運帶領我們到未來世界。

當然也許很多人會說,想這麼多做什麼,船到橋頭自然直,可是等到你受苦時,度秒如年,你真的能這麼瀟灑嗎?藍色筆跡將自己得到癌症之後的細節始末和反省過去的心境告訴我們,提醒我們要及時悔悟,要及時修正自己的錯誤,不要到受到病苦極刑時才來後悔。現在走出去的每一步,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所想的每一個念頭都會影響我們的未來,我們不得不時時警惕自己要精進,要覺悟,要放下!

佛說八大人覺經
後漢沙門安世高 譯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經: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唯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回應Gary Y.C. LIN ^_^

其實佛學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 所有的經典似乎只在解釋一個字 "空", 佛經的譯文, 文采極為優美, 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你隨意拿一本經典, 反反覆覆讀個幾十遍,幾百遍,甚至幾千遍, 有一天也許就會豁然開悟, 但是理解經意不算難, 難在如何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與自私的念頭衝突的時候, 如何用佛的智慧處理?

短的經典可從以下這些經典下手: 心經, 八大人覺經, 阿彌陀經, 四十二章經.......
稍長一點的有: 金剛經, 無量壽經, 圓覺經, 六祖壇經......
再長一點的有:華嚴經, 阿含經.....
這些還不夠的話, 可以去讀論述的部份, 我的首頁有一些推薦網站, 裡面有許多免費的網站, 免費的影音書籍等資訊,或是打開電視機, 也可以找到很多台講經說法的節目. 你不妨試聽看看, 獲益良多喔!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ula0816&aid=1240518

 回應文章

crystalchao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感傷
2007/10/04 17:12
這消息太突然了.........願她回歸極樂、脫離輪迴。

阿m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自我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2007/09/25 20:15

一切的愛、恨、情、仇都是由「自我」所衍生的。

而「自我」卻是虛幻的。

探討駭客任務(THE MATRIX)所引伸的意義

舒靈Soula(Soula0816) 於 2007-10-03 16:37 回覆:
 "一切的愛、恨、情、仇都是由「自我」所衍生的。而「自我」卻是虛幻的。"說得好! 自己是最大的敵人 挑戰自己也是最困難的事情

霜珊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筆跡去世了??
2007/09/22 14:48
不會吧....這是多久的事情了??

LINGN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太沈重
2007/09/21 09:17
如果每天都要想到 有一天自身將死亡或者患病 也太沈重了 這樣我沒法快樂起來
但我同意每個人都應該思考面對這個問題 才不會手足無措
以禮相待 , 直言無諱
舒靈Soula(Soula0816) 於 2007-09-22 13:14 回覆:
 每個人喜歡的方式不同 找到適合自己的最重要...想生死問題倒不會讓我不快樂....未知死焉知生呢? (我知道孔子是說未知生焉知死 我是唱反調的).

莫大小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7/09/20 11:56
我沒有你佛學修養,我只是從自己的感受作發抒
我是感到自己己走到盡頭,所以蓋棺這個詞頗為生動
舒靈Soula(Soula0816) 於 2007-09-20 15:02 回覆:
唉, 佛學不是學問. 不過是生活日用中的指標罷了. 目的還是叫我們依法修行, 讀再多經典 做不到也沒什麼用, 只是鸚鵡學語而已. 我讀經只是藉此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自己活著的目標和意義, 藉此減少苦澀的痛苦和煩惱罷了! 也許可以說, 佛經算是幫我止痛的嗎啡,或是振奮自己的興奮劑吧!

Gary Y. C. LIN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原來妳信佛教
2007/09/19 10:46

我覺得佛學很難,將來得向妳多多請益囉~~~


Gary Y.C. LIN ^_^
舒靈Soula(Soula0816) 於 2007-09-20 11:38 回覆:
其實佛學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 所有的經典似乎只在解釋一個字 "空", 佛經的譯文, 文采極為優美, 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你隨意拿一本經典, 反反覆覆讀個幾十遍,幾百遍,甚至幾千遍, 有一天也許就會豁然開悟, 但是理解經意不算難, 難在如何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與自私的念頭衝突的時候, 如何用佛的智慧處理?

短的經典可從以下這些經典下手: 心經, 八大人覺經, 阿彌陀經, 四十二章經.......
稍長一點的有: 金剛經, 無量壽經, 圓覺經, 六祖壇經......
再長一點的有:華嚴經, 阿含經.....
這些還不夠的話, 可以去讀論述的部份, 我的首頁有一些推薦網站, 裡面有許多免費的網站, 免費的影音書籍等資訊,或是打開電視機, 也可以找到很多台講經說法的節目. 你不妨試聽看看, 獲益良多喔!

大山文雄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真是令人感傷...
2007/09/18 17:14

記得藍色筆跡先生和妳及藍色修女一樣, 是我開站不久後就常上來鼓勵我的網友之一,  他好像和我年紀相仿吧!  聽到他去世的消息, 也真的很讓人感傷...只能求地藏菩薩能夠多照顧他...

不知道我有沒和妳說過, 佛教僧侶的袈裟有一層是黃色的, 據說黃色是印度人的裹屍布, 佛教僧侶將黃色納為修行服色, 意思就是提醒自己 "時時面對死亡不預期地到來..." 

放下執著, 卻知易行難...我們很多自認念佛的人, 大概都還只在小資情懷上吧: 講得滿口佛經, 也懂佛理, 但真的碰到狀況時, 人性又全部回來了.   人性是我們之所以為人的驕傲, 卻也是無法瀟灑渡脫的枷鎖...

舒靈Soula(Soula0816) 於 2007-09-20 11:26 回覆:
知易行難, 每天都得跟自己的舊習慣奮鬥, 所以進進退退如逆水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