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海寧格【愛之環第三個同心圓:接受與給予】
2017/03/04 19:52:15瀏覽898|回應0|推薦7

【愛之環第三個同心圓:接受與給予】(海寧格自傳P157)
(第三個同心圓的)主題是接受與給予,而不是給予的目的是為了獲得。
為何成人可以同時做到接受跟給予,可是一個成熟長大的孩子不行?給予比接受來的簡單。給予時自我感覺良好,彷彿在人之上。但是接受時,我好像是在人之下,處在一個比人低的位子上。
如果是我索求取得到的,這不是接受。如果我接受他人給予的,這是一種需要的表現。(158)心懷愛意謙虛接受才是真正的偉大。用這樣的態度接受,才有能力給予。給予的開始是正確的接受。一段成熟的關係在於雙方都能平等自在接受另一方的給予。互相接受對方的給予是最困難的部分,因為這是最深層的連結,意味著雙方都處在一個需要的位置。這形成連結。
熱情敞開心房才有接受的能力,真正敞開的心房是不帶任何企圖、控制。也有這樣的人存在,他們必須一直給予,因為他們想要從中得到回報。他們的給予是為了獲得。他們給予、給予、一再給予,可是自己卻沒有接受的能力。
這樣的人希望透過給予得到想要。這樣的現象特別說明了,他們沒有真正肯定他人。因為他們其實覺得自己比別人優秀,他們也只想留在這種優於他人的優越感中。
(p159)這也證明了接受是一門藝術。接受並看到其中的價值意義,這確實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所有的禮物都有其價值。如果有人想要送我什麼,他的想法都是想要為我做點什麼,讓我開心高興。我歡喜接受他的誠心給予。在這樣的思維下不管他給的是什麼,都是價值連城的禮物。我也會想到:「對我而言有一件很美的事發生了。」這件事就是接受。
成年人對於給予的態度是不帶回報期待的。(p160)他也不會超過自己能力所及,打腫臉充胖仔勉強自己給予。這樣健康的態度讓自己贏得力量,將來自己成為父母時,也能夠適當不過度給予。如此一來,接受這件事也跟著圓滿完整,給予、接受、繼續給予成了家族世代的傳承。這即是愛的第三環。 一對全然接受自己父母給予的男女人生飽滿充實,當他們自己也成為一對伴侶之後,流動在他們身上的給予會繼續傳承下去。
(p162)多數夫妻離異的原因是,伴侶的其中之一想要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因為他無法接受,所以退縮想要回到原生家庭。他自己的父母無法認同接受他們自己所屬的命運,而他介入了自己父母的命運。
還有很多離異分開的原因都是對自己的伴侶失望。(p163)因為自己的伴侶無法滿足自己的期待,這些期待都是童年時自己無法從父母身上得到,現在全都寄託在自己的伴侶身上,希望自己的伴侶能夠滿足自己的所有有期待,可是伴侶無法達成自己的這個願望,他們也不可能有辦法達成如此的願望。所以對自己的伴侶感到失望,因為失望選擇走上分手之路。這是很典型的分手狀況。
有個冥想練習可能有助益: 我首先接受我的父母,我不再想要從我的伴侶上得到我父母無法給我的願望期待。這樣的練習通常會讓伴侶之間的關係有所和緩,不再充滿戲劇化的情緒演出。
還有其它造成伴侶關係破局的原因:像是有關個人的自我發展、個人的自我肯定。伴侶的一方認為自己要走向一條特定的道路,這對個人的自我發展有幫助,但是伴侶的另一方清楚知道自己伴侶選擇的道路並不適合自己。所以我接受且尊重我的伴侶所選擇的道路,而我也接受認同我自己要走的路途,伴侶雙方同時尊重對方的決定,這也可能成為兩人分道揚鑣的原因。但是這樣的分離是帶著愛做出的選擇。伴侶雙方可以互相告訴對方:「我深愛你,我同樣也尊重,敬愛發生在你我之間的結果。」這個句子帶著深意。分手的決定讓兩人都感到如釋重負。
(p164)要對自己及孩子說什麼呢?
要告訴孩子的是:「我心裡永遠與你們同在。」一個得要跟孩子分開離別的自我成長不是真的成長。有孩子的夫妻離異,可以告訴孩子:「我們知道我們分手的決定讓你們十分痛苦傷心,我離開你們的母親,你們的母親離開我,但是我們兩人都在你們身邊,我們的心與你們同在。」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