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9-4-5] 伊甸園故事裡的罪與罰
2009/04/05 03:33:32瀏覽1439|回應0|推薦7

.

http://blog.udn.com/SCFtw2/2800396
『Human being is the only animal that is aware of its own eventual death.  One can say that this is THE apple of knowledge in the Garden of Eden.  Faith allows Adam and Eve to alleviate this existential angst.』

人知道自己終有一死,人從父母性交受胎到出生到長大到衰老到死滅,而死者絕不復歸,這個自己的生命從零到有再到零而且永不復現的必然過程會使人產生惶惑、不安、憂慮、焦灼的負面情緒,這是人之常情,人同此心,而這種陪著人走完一生的負面情緒的起點是人開始清楚地認知自己之終必赴死乃是命定的 -- but why?人為什麼一定會死?人死了之後去到哪裡?還活著的時候有沒有辦法解除這種焦慮?於是人的集體想像力開始往前走,開始創造概念,決定“公設”,開始編織故事 -- 當然,編出來的故事的情節橋段轉折都必須儘量合於人情事理。

耶和華大神把亞當和夏娃放在伊甸園裡。這兩個人是永生的,不勞而獲,也不生養小孩,在伊甸園裡永享“仙福”,後來受到蛇的誘惑,違背耶和華的警告,吃了蘋果,才“有能力”發現到自己光著屁股到處跑很不雅觀。耶和華來找亞當夏娃,這兩個人因為害羞而躲起來了,耶和華大怒,不聽教誨的處罰就是貶入紅塵,生養小孩,勞苦一生,然後死去。這就是伊甸園的故事。

人所皆知,這個地球人文化史上最有名的故事裡當然有隱喻。人會受引誘而做壞事,人做了壞事就得受到懲罰,這是理所當然的基本邏輯,裡面是“罪與罰”的思維,但蘊含著“人性本善”的基本觀點,也強調“外在引誘”是道德敗壞的本源。蛇是第一層隱喻,魔鬼是第二層隱喻,所喻者為“邪惡”。蘋果直接指“智慧/知識所帶來的能力”,間接指“智慧/知識”本身,再間接指“智慧/知識的本源”,這也是隱喻。

在遠古猶太社會的人文脈絡裡,這些明擺著的隱喻的實指到底有多深?現在沒有人能知道,但重點是:道德上的邪惡跟智慧/知識有什麼關係?邪惡為什麼要引誘人去取得智慧/知識?是不是道德上的邪惡與智慧/知識之間存在某種內在的深沉的正相關?既然遠古猶太社會認為人性本善,那麼這個社會是不是出於道德考慮而“反智”?『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 Was it the case?Nobody knows, and nobody shall know。 ^_^

在遠古猶太宗教裡,伊甸園的故事當然是個教訓,或者至少有教訓的功能。這個教訓簡單地說就是四個字:【不信則罰】。這個“罰的邏輯”一開始就是這樣,以後也這樣,永遠這樣(不過後來的猶太教異端份子拿撒勒人耶穌好像不認為永遠這樣)。這四個字可以擴充到任意多字,但原旨不變。人不聽話,神大怒,然後下手重懲,把兩個罪犯的處境從天堂的永福永生打到下界的受苦受死,而且子子孫孫代代生來就揹著原罪,這就等於神對人說:『你不聽我的話,我就給你好看!』神還加上一句話:『這個處罰是你應得的。』編故事要合於人情事理,神憑什麼有資格對人這樣說這樣做?第一、人是神造的,所以神當然有權照祂的邏輯和想法來處置人。第二、人是神造的,所以神有大恩於人,而人不應該忘恩負義。第三、神把人放在伊甸園裡享福,這證明神對人寵愛有加,所以人更不該不聽神的話,因為人不聽神的話就是忘恩負義。這個邏輯堅實有力,圓轉無礙,但是神為什麼這麼兇?處罰為什麼這麼重?或者說,亞當和夏娃所犯的“吃蘋果罪”為什麼這麼重?編故事的人編不出來,至少沒有編出來。

在遠古猶太社會的宗教脈絡裡,這個蘋果與這條蛇的隱喻當然有宗教意味。神為什麼不准人吃蘋果?或許蘋果所蘊含的智慧/知識乃是神專有但不願意讓人也擁有的能力,但是神為什麼要允許蘋果長在人隨手可摘之處? -- 考驗嗎?應該是,因為沒有理由不是,也因為這是唯一可以接受的理由 -- 也就是唯一的合於人情事理的理由。那麼,神為什麼要考驗人?這衹是個消極考驗,這個神後來對亞伯拉罕的積極考驗更荒唐。雖然亞當和夏娃的腦力衹如嬰兒,這個神對祂最滿意的創造物顯然從一開始就缺乏信心,而且還很有設下陷阱誘人入罪的嫌疑。蛇隱喻邪惡,神為什麼放縱邪惡?編故事的人也沒有交待。唯一可以接受的解釋是:神與邪惡爭奪人,這是個永恆的爭奪,因為神控制不了邪惡。這個爭奪還牽涉到道德,因為神代表道德,而這個道德是遠古的猶太人必須遵奉的道德。在伊甸園故事裡,道德衹存在於人神之間,神是主,人是僕,是奴,神的話就是道德這個東西的話,人遵奉神的話就是道德,人不遵奉神的話就是不道德,就是犯罪,就是不識好歹自作孽的東西。伊甸園的故事是個集體創造,用說故事的方式來描畫最原始的人神互動事件,裡面有一場信任考驗,有一個陷阱,有一場爭奪,最後人淪為芻狗,但從此擁有智慧/知識能力。

這個蘋果惹出的禍事實在太大。人在咬下這個蘋果之前心智處於嬰兒狀態,人如果不受這個蘋果之“害”就能“永葆其真”,然而這種“真”的真實狀態其實是無知狀態。同樣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關鍵性事件裡的罪與罰,希臘神話裡普羅米修斯的故事簡單有力,伊甸園的故事曲折隱晦,而且衹是猶太人的長篇故事的開始,真是民族風格差異。古猶太文明沒有發展哲學,但後世脫離了猶太教的猶太人裡卻出了很多第一流的哲學家,這個情況耐人尋思。

話歸原點。伊甸園故事裡的罪與罰為遠古的猶太人解決了『人為什麼一定會死?』這個疑問,然而伊甸園故事的重要性在於描畫了最原始的人神互動事件,為往後的人神互動史的發展奠基,而且介紹了信任考驗、原罪、魔鬼的誘惑這些常見於舊約故事的重要主題。至於那個被亞當和夏娃吃掉之後當然就再也沒有出現過的蘋果,那是個謎,不過跟經常陪著人走完一生的死亡焦慮生存焦慮什麼的似乎沒有什麼明顯的關係。

.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CFtw2&aid=2817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