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教的"救贖"或許是世界宗教教理中最難纏的概念。"三位一體"是個空殼子,有點"不得不"的味道,在"宗教崇拜"上不得不然。這個"救贖"比較像哲學理念,這個理念從神與人的關係的始源延伸到這個關係在耶穌教信徒的"認信"思感中所佔有的核心位置,這是一套怪異的"愛的邏輯", BUT, as always the case in Christianity, 此"愛"無"信"則不立,這是個立足於"信"的tautology --- 信什麼?信神。 馬斯洛的說法有道理,我補充一下耶穌教的信仰邏輯在馬斯洛的人生需求觀點裡的位置。溫飽和安全之後人需要"愛與被愛",然後是追求自我實現什麼的。"愛與被愛"這個人生需求是"永恆的""宗教誘惑"的來源,科學能解惑,但每一個實踐中的人(包括心與行)都不由科學道理控制。在社會中,一個人的實踐經常會影響甚至宰制他人,而且在這種影響個案中人經常是在某個意義上不平等的。人有時可以理解他人的種種實踐,但經常不容易釋然,或者不能安頓自己,但是耶穌教教導你在某種"永恆的大愛與永恆的被大愛"中放下。耶穌教導人要博愛,但最關緊要的是人要愛神 --- 因為神愛人 --- 而這一切起源於伊甸園的神話。這神話很有趣,卻不過是猶太人編造出來滿足自己的東西,猶太教與耶穌教的"原罪"概念由此而出 --- 但沒有人挑得出毛病的邏輯重點是:人要是沒有這原罪就不需要神來施恩救贖。你沒事對人說"神愛你",人家會對你嗤之以鼻:"神沒事為什麼愛我?"。人有了吃蘋果的原罪,神愛人就師出有名了。在需要大愛需要被大愛的那些心靈不得安頓的人,接受"吃蘋果原罪"概念可以是展開"沐浴在神恩中的新生命"的起點。耶穌作為猶太教異端而被處死,耶穌教徒應該立一個"七愛碑",神捨愛子以贖人,人無一物以報神,愛愛愛愛愛愛愛~~~這些信仰者最大的心靈需求其實是"被愛",而耶穌教的神提供了永恆的、可靠的、人間沒有的、巨大無比的愛,但先決條件當然是你要信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