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教會頂多是無心插柳 ╯^﹏﹏^╰
----------------------------------------------- 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wlAmhNB7jnYJ:ms1.fhsh.tp.edu.tw/~linghsun/wculture72/b8053.doc+padua+%E5%A4%A7%E5%AD%B8&hl=zh-TW&ct=clnk&cd=2&gl=tw 大學的創始與發展 中古後期,歐洲除了東西交通恢復與城市興起以外,還有一件對當時及後世文化均有影響的事情,即是大學的興起。 在黑暗時代中,除了基督教的修院還保留一些典籍和一點讀書風氣之外,其他地方既無學校,讀書的風氣也很低落。到了西元十一世紀以後,商業復興,日益增多的城市居民,由於經營工商業,必須具備記帳和寫信的能力,於是聘請教士為教師,設立學校,講授當時歐洲通行的拉丁文。不久又以東方傳來的許多專門知識為基礎,進一步創立大學。 歐洲人創辦的大學,肇始於十二世紀間。大學的產生,與行會組織有關。原來歐洲城市興起時,各行各業都有行會組織,除了商人行會、工人行會等以外,學生還有學生的行會,教師也有教師的行會。歐洲最老的大學,首推義大利的波隆那(Bologna)大學與法國的巴黎大學。前者由學生行會所創立,學校行政由學生負責;而後者卻由教師行會所創辦,學校行政由教師負責。這是歐洲大學始創時的兩種不同方式。 波隆那大學與巴黎大學創辦以後,培養出來的人才日益增多,其他各城也起而仿效,歐洲大學的數目遂日益增加,及至十五世紀間,已經多達八十所,這是後來歐洲文化學術日趨進步的基本原因。 大學的課程與學位 中古後期的歐洲大學,兼具基本訓練與專門訓練雙重任務,由當時所授的課程裏可以看出。大學生先要花四、五年的時間來讀「人文科」(Liberal Arts)中的三科,即是文法、修辭與邏輯(Logic),其目的在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拉丁文,為高深學問研究作準備。讀完了這三科,經考試及格後,便可授予「學士」的學位。 獲得學士學位的學生,如要繼續進修,除須修讀「人文科」中的其他四科(算數、幾何學、天文學和音樂)以外,還可在法律、醫學和神學三種專門學問中任選一科,跟隨該科教授(Professor)學習。學習的年限不同,須由指導教授決定,經過幾年的專業訓練,教授認其業已專精,且經考試及格後,便可授與「碩士」(Master)或「博士」(Doctor)學位。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的人,始能加入教師行會(Guild of masters)學位,有資格在大學裏教書。 當時歐洲各大學常以專精某科而出名,如波隆那大學以法律著名,巴黎大學以神學著名,義大利北部的巴土亞(Padua)大學以醫學著名。大學各專科的課本,多由東方傳出。 神學對基督教的闡揚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教會特別提倡。獲得神學博士的人常被教會所重用,因此神學就超越了法律、醫學等,而成為「百科之后」,居於學術上的最高地位。十三世紀間,阿奎那(Thomas Aquinas)所著的神學總論,為神學中的權威著作,被人推崇為中古歐洲學術上最大的成就。 大學生活及其影響 歐洲大學興起之初,設備甚為簡陋,教室內除了教師用的講台以外,就是學生坐的木凳,並無其他教具。當時又缺乏紙張書籍,上課時教師拿著課本,照本宣科,學生就在一張羊皮上將之筆記下來。羊皮價貴,三、四學生共買一張羊皮,推定一人筆記,下課後大家再圍著那張羊皮研讀。這種困難情形,一直到我國造紙術傳入歐洲以後始行解決。 大學教師最初多由教士擔任,無論教師或學生都穿黑色的長袍,打扮成教會中人,而教會也視大學為其所屬機構。教師或學生如與校外人發生衝突時,不受當地法律管束,而由教會法庭處理。英國最初沒有大學,學生只好到巴黎讀書。後因英國學生與巴黎市民發生衝突,英國學生就憤然邀請部分教授回英,在牛津(Oxford)另設一所大學,這就是著名的牛津大學產生的由來。後來牛津大學的學生又與當地居民發生衝突,部分學生和教授遷至劍橋(Cambridge),另設劍橋大學。 大學在教會極力支持和貴族慷慨捐助下,日趨健全,成為真正的高等學術研究機構。大學培養人才,提高學術文化,對當時或後世都有很大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