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名詞變化(三)、連音(一)
2024/02/29 21:58:14瀏覽101|回應0|推薦0

§. 語基的變化:

─ros: 原本應是─ṛos,但由於字末的ṛ, ṝ,後接異種類母音,則變成r,所以─ṛos變成─ros。

○ ─ṝṇām 的n變ṇ:當 (-r, ṛ, ṝ, ṣ)+n+母音 時,n會變ṇ。

.

§.語基是表示人,如dātṛ (布施者),它也是用來表示親屬親人(父母兄弟姊妹)的語基,當以表示親屬時,語基的s.Ac. 和 du.N.V.Ac. 和 pl.N.V.的語基tār變為tar。

pitṛ 父親 → s.Ac.:pitaram, du.N.:pitarau, pl.N.:pitaras

.

§. ai語基的變化:

§. o語基的變化:

○ ─oṣu 的s變成ṣ:一字中的s接在a, ā以外的母音之後,s 反舌音化成為ṣ。

.

§. au語基的變化:

○ ─auṣu 的s變成ṣ:一字中的s接在a, ā以外的母音之後,s 反舌音化成為ṣ。

.

.

.

連音(一)

「連音」(聲音變化) 分為 「內連音」與「外連音」。

「內連音」是:在一字之中的變化。一字之中的變化是指接頭詞、語根、語基及語尾之間的變化,稱為內連音。

「外連音」是:在一字之末的變化。指一句中的二個字 和 一個複合詞中的二個語基之間的變化,稱為外連音。

.

.

§. 字末的單母音,和接著來的同種類短母音或長母音結合時,此母音長音化。

dharma + ākaras = dharmākaraḥ

candra + abhibhūs = candrābhibhūs

.

.

§. 一字末的a, ā,和接著來的異種母音結合,變化如下:

loka + indras = lokendraḥ

kanyā + ṛṣiṃ = kanyarṣiṃ

.

.

§. (1)一字末的s,在一句子的最後末時,s變為ḥ。

sarvais arhadbhis │ = sarvais arhadbhiḥ │

(2)一字末的s,此一字單獨使用時,s變為ḥ。

vyūhas = vyūhaḥ

bodhisattvas = bodhisattvaḥ

(3)一字末的s,下一字的開頭是 k, kh, p, ph, ś, ṣ, s時,s變為ḥ。

(無聲音的 喉音k, kh 唇音p, ph 與 磨擦音ś, ṣ, s)

tālapaṅktibhis + kiṅkiṇījālais = tālapaṅktibhiḥ kiṅkiṇījālais

śrāvakais + sarvais = śrāvakaiḥ sarvais

.

.

§. (1)一字末的r,在一句子的最後末時,r變為ḥ。

vār │= vāḥ │

(2)一字末的r,此一字單獨使用時,r變為ḥ。

pur = puḥ punar = punaḥ

(3)一字末的r,下一字的開頭是 k, kh, p, ph, ś, ṣ, s時,r變為ḥ。

(無聲音的 喉音k, kh 唇音p, ph 與 磨擦音ś, ṣ, s)

catur + śata = catuḥ śata

.

.

§. 一字末的i, ī,接著為異種類母音時 (i, ī以外的母音時),i, ī變為y。

一字末的u, ū,接著為異種類母音時 (u, ū以外的母音時),u, ū變為v。

一字末的ṛ, ṝ,接著為異種類的母音時 (ṛ, ṝ以外的母音時),ṛ, ṝ變為r。

hi + ānanda = hyānanda

tathāgatesu + arhatsu = tathāgatesvarhatsu

※ i, ī和u, ū,在其雙數的主格、呼格、對格,並不會變成y和v。

.

.

§. 一字之中,s若是接在a, ā以外的母音後;或s是接在k, l, r之後;其中間允許插有m, ḥ,此時s反舌音化成為ṣ。

karisyati → kariṣyati

tathāgatesu → tathāgateṣu

.

.

§. (1)一字末的as,後接有聲子音,as變o。

kāyas bhavet = kāyo bhavet

(2)一字末的as後接a時,as變o,而後接的a消失,以「」作記號。此記號稱為ava-graha (分離)。

namas acintya = namo ’cintya

(3)一字末的as後接a以外的母音時,as的s去掉。

vajras iva = vajra iva

.

.

§. 一字末的e, o後接a時,後接的a消失,以「ava-graha (分離)作記號。

na te astiha = na te ’stiha

atas adhikālam = ato ’dhikālam

.

§. 一字末的ās後接有聲音時,ās的s去掉。

śāstās devānām ca = śāstā devānāṃ ca

.

§. 一字末的m,其次字開頭為子音時,寫作ṃ。

.

.

§. 一字之末的is, īs, us, ūs, ṛs, ṝs, es, os, ais等接在a, ā以外之母音後的s,後接有聲音時,s變成r:

is, īs, us, ūs, ṛs, ṝs, es, os, ais + 有聲音 → ir, īr, ur, ūr, ṛr, ṝr, er, or, air + 有聲音。

如果此有聲音是r,則s消滅,而s之前的母音變長音:

is, īs, us, ūs, ṛs, ṝs + r → ī, ī, ū, ū, ṝ, ṝ + r

candra abhibhus nama → candrābhibhur nama

āsravais nis → āsravair niḥ

nis(無) rāga(染) → nīrāga

.

.

§. 名詞變化的原則語尾:(子音語基常使用原則語尾)


名詞語基有使用原則語尾的,也有不使用的。

不用原則語尾的,例如:a語基m.字:─āt, ─asya, ─ais,就沒有使用原則語尾;但是像a語基m.字的:─e = ─a + i , ─au = ─a + au , n.字的:─e = ─a + i , 或是像i語基f.字(I.)的:─yā = ─i + ā ,則取此種語尾。特別是名詞子音語基常用原則語尾。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rasada&aid=18035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