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動詞(一)、連音(二)
2024/03/08 12:16:00瀏覽123|回應0|推薦0

動詞(一)

§. 梵文的動詞有3種人稱及3種數的變化:

3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3種數:單數、雙數、複數。

(1)第一人稱單數[我];第一人稱雙數[我倆];第一人稱複數[我們]。

(2)第二人稱單數[你];第二人稱雙數[你倆];第二人稱複數[你們]。

(3)第三人稱單數[他];第三人稱雙數[他倆];第三人稱複數[他們]。

.

§. 動詞源於「語根」(或叫字根、prakṛti , dhātu),它是動詞的根本原型。

語根+語基構成音=語基

「語基」(或叫字基)是指動詞在加語尾前,先經過變化的形式。即:語基=語根+語基構成音,此時語根中的母音常常要重音化(accent) (guṇa)、或複重音化(vṛddhi)。

語基(stem.)=語根(prakṛti、√)+語基構成音(pratyaya)。而語基的形成常有語根的母音需要重音(guṇa)或複重音(vṛddhi)。

之後,「語基」再加上「語尾變化」便構成動詞。即:語根+語基構成音+語尾=動詞

也就是:語基+語尾=動詞

.

§. 有些動詞是在語根後附加a,作成現在語基的。

sṛj(投射) +a= sṛja (第6種動詞)

vidh(崇拜) +a= vidha (第6種動詞)

.

§.有些動詞是在語根後附加a,作成現在語基,而語根的母音要重音化。

kram(遊行) +a= krāma (第1種動詞)

vṛt(轉) +a= varta (第1種動詞)

.

§. 有些動詞是在語根後附加aya,作成現在語基的,而語根中間的短母音要重音化。。

dul(捲起) +aya=dolaya (第10種動詞)

cur(盜) +aya=coraya (第10種動詞)

語根中間,「位置上的長母音」(二個以上的子音及 ṃ , ḥ 之前)不變化(不變成長母音)。

cint(思惟)+aya=cintaya (第10種動詞)

.

§. 有些動詞是在語根後附加ya,作成現在語基的。

如:man(思量、作想、作念)+ya=manya (第4種動詞)

於此再加上人稱語尾(如:ti, tas, anti, te, ete, ante),則成現在式動詞。

manyati, manyatas, manyanti,

manyate, manyaete, manyante.

.

§. 動詞的人稱語尾有分為「為他」「為己」

一個動作,是為了別人做的行為,或為了他人的利益而作,是「為他」(P.) (parasmai-pada)「為了別人的詞語」(為他言)。

一個動作,是為了自己做的行為,或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作,是「為己」(Ā.) (ātmane-pada) 「為了自己的詞語」(為己言)。

carati (為他) 他(為了別人)修行

carate (為己) 他(為了自己)修行

.

§. 以上的(第1種動詞)、(第4種動詞)、(第6種動詞)、(第10種動詞),名為「第一類動詞」。

「第一類動詞」的現在式語尾(也叫作第一次語尾)如下:

以上是「第一類動詞」的3種人稱及3種數的語尾變化:

為他(P.)、為己(Ā.)

第一人稱([我] 1.)、第二人稱([你] 2.)、第三人稱([他] 3.)

單數(s.)、雙數(du.)、複數(pl.)

(1)第一人稱單數[我];第一人稱雙數[我倆];第一人稱複數[我們]。

(2)第二人稱單數[你];第二人稱雙數[你倆];第二人稱複數[你們]。

(3)第三人稱單數[他];第三人稱雙數[他倆];第三人稱複數[他們]。

§. (第1種動詞)、(第4種動詞)、(第6種動詞)、(第10種動詞),名為「第一類動詞」

除此之外的(第2種動詞)、(第3種動詞)、(第5種動詞)、(第7種動詞)、(第8種動詞)、(第9種動詞),名為「第二類動詞」

.

連音(二)

.

§. 一字中,有幾種情況,母音前的n會變為ṇ:

(1)一字中, ṛ, ṝ, r, ṣ 之後,直接接母音前的n時,n變為ṇ。

ṛ+n+母音、 ṝ+n+母音、 r+n+母音、 ṣ+n+母音 ,n→ṇ。

(2) 一字中, ṛ, ṝ, r, ṣ 之後接母音,此後再接母音前的n時,n變為ṇ。

ṛ+母音+n+母音、 ṝ+母音+n+母音、 r+母音+n+母音、 ṣ+母音+n+母音 ,n→ṇ。

(3) 一字中, ṛ, ṝ, r, ṣ 後接有喉音、唇音、母音,後再接母音前的n時,n變為ṇ。

ṛ+喉音、唇音、母音+n+母音、

ṝ+喉音、唇音、母音+n+母音、

r+喉音、唇音、母音+n+母音、

ṣ+喉音、唇音、母音+n+母音 ,n→ṇ。

(4) 一字中, ṛ, ṝ, r, ṣ 後接,除了喉音、唇音、母音,還允許插有y、v、h、ṃ在其中。

ṛ+(喉音、唇音、母音、y、v、h、ṃ)+n+母音、

ṝ+(喉音、唇音、母音、y、v、h、ṃ)+n+母音、

r+(喉音、唇音、母音、y、v、h、ṃ)+n+母音、

ṣ+(喉音、唇音、母音、y、v、h、ṃ)+n+母音 ,n→ṇ。

(5) 除了母音前的n;還有(n、m、y、v)前的n,若在以上(1)(2)(3)(4)這些情況中,n也變為ṇ。

即:(ṛ, ṝ, r, ṣ) + (喉音、唇音、母音、y、v、h、ṃ) + n + (母音、n、m、y、v) ,n→ṇ。

(6) 動詞複合詞中,動詞接頭詞(pref.)之後的語根的第一個音n皆變成ṇ。

如antar-, nis-(nir-), parā-, pra- 等接頭詞。

○範例:

niṣṇāta (ṣ+n+母音)

kṣetrāṇi (r+母音+n+母音)

praṇidhānam (r+母音+n+母音)

mātrakeṇa (r+喉音、唇音、母音+n+母音)

pra-ṇita (接頭詞後的語根第一個音)

.

§. 一字末的s及r,在次字的開始為c, ch 時,變音為ś。

一字末的s及r,在次字的開始為ṭ, ṭh 時,變音為ṣ。

一字末的s及r,在次字的開始為t, th 時,變音為s。

s + c, ch = śc, śch s + ṭ, ṭh = ṣṭ, ṣṭh s + t, th = st, sth

r + c, ch = śc, śch r + ṭ, ṭh = ṣṭ, ṣṭh r + t, th = st, sth

duhitṛbhis ca = duhitṛbhiś ca

pari-śuddhas chavivarṇas = pari-śuddhaś chavivarṇas

.

§. 一字末的n,次接c, ch,則n變成ṃś; (n + c, ch = ṃśc, ṃśch)

一字末的n,次接ṭ, ṭh,則n變成ṃṣ; (n + ṭ, ṭh = ṃṣṭ, ṃṣṭh)

一字末的n,次接t, th,則n變成ṃs; (n + t, th = ṃst, ṃsth)

一字末的n,次接l,則n變成ṃl; (n + l = ṃl)

一字末的n,次接ś,則n變成ñ; (n + ś = ñś 或 ñch)

一字末的n,次接j, jh,則n變成ñ; (n + j, jh = ñj, ñjh)

一字末的n,次接ḍ, ḍh,則n變成ṇ; (n + ḍ, ḍh = ṇḍ, ṇḍh)

bhagavan ca = bhagavaṃśca

bhagavan tasmin = bhagavaṃstasmin

bhagavān loka = bhagavāṃlloka

bhagavan śata = bhagavañśata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rasada&aid=180376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