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23 18:47:55瀏覽1878|回應4|推薦21 | |
臥軌擋車 德國的環保運動,在環保人士組成綠黨,並進入聯邦議會之後,大型的抗爭逐漸減少。 究其原因,不外乎下列兩條: 其一,綠黨人士在議會中,努力推動環保法規,阻擋爭議性的建設方案。十幾年下來,可供環保抗爭的對象,越來越少。 其二,綠黨之參政,使得理念性的環保,不得不轉化為實務性的環保,以爭取選票。 前者以理念至上,不顧其他,一反到底,抗爭搞得熱鬧,真正投入選舉,得票寥寥無幾。 後者以協商為主,或暫時降低標準,或嚴格加以把關,雙方取得均衡點,環保有所進步,建設得以進行。終於,嬴得5%選票進入議會,再逐步擴充到10%,又20%,成為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 德國的主流工業,除了汽車製造、機械製造之外,就是化學工業。大型化工公司,如BASF、拜耳、赫斯特、、、,曲指難數,大型的化工廠區,在所多有。科隆市北郊的萊茵河邊,就有一個很大的拜耳廠區,遠看煙蔥林立,管線纏繞,資料上說是顏料工廠,可能也有裂解輕油當原料。本市號稱時尚之都、通訊重鎮,可最大的公司,其實是專事生產清潔劑及黏膠的漢克化工。 尤有甚著,這些工廠建廠都超過百年,本來設在市外遠郊,如今成為市內近郊。工廠大門外,蔚然成市,廠區四週,住宅林立,但,從未見過有人聚集抗議。原因無他,政府制定了嚴格的排放標準,並確實加以控管,廠區四周,廣植樹木,加強綠化,直接溶入環境之中,令人忘其所在。 近幾年來,德國的重大環保抗爭,就剩下核廢料的運輸。德國核電廠的廢料,都運往法國加工,再運回德國儲存。運出國沒事,一旦運回德國,環保人士就群起抗爭。往往男女老幼數百人,直接在鐵軌上露營,或砍樹木堆成路障,或把自己鎖在鐵軌上。聯邦政府認定運輸核廢料的車輛,有合法通行權,於是,出動二、三倍的警力,將抗爭者一一抬走,每次都搞了三、四天。 國光石化抗爭事件發生後,曾透過法比安,去問德國綠黨人士的看法。該人士說,如果國光石化的產品,是供應國內下游工業之用,他們會讓它通過。如果只為外銷,他們就會杯葛到底。 補充:萊茵河721KM的小河曲,就在拜耳廠區下游約十公里。河里有人玩風帆、划艇,河邊有人露營,釣客三三兩兩,互不靠近。最奇的是,有一次枯水期,河邊露出沙灘,引來大群海鷗。走近一看,海鷗在爭啄沙中蛤蜊,再細看時,那蛤蜊無論大小、顏色、形體,都跟小時候在台灣河里摸到的,完全相同。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