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脆弱的強權-老共不是紙老虎 ? 前柯林頓助卿謝淑麗看中國
2008/08/31 00:46:49瀏覽1539|回應2|推薦1

         念高中時常被要求閱讀所謂的匪情分析然後胡謅一些心得報告。"小市民的心聲"與越戰結束後的"南海血書"想來應該都是當時權頃一時的政戰總瓢把子王昇幕後所主導, 唯一可看的應是比較客觀的一部紀錄片, 由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1971年受邀前往大陸後拍攝的"中國"。這位甫於2007年過世的大師級導演當年可是個左傾的熱血青年, 是香港導演王家衛的偶像。以黑白呈現的"中國"可不是偷偷摸摸拍攝的紀錄片而是經過審核大綱才被允許深入到中國內陸鄉間進行探索的映像紀錄。1972年殺青之後的第二年老共就把它列為禁片, 也正因如此一位親共導演的大作才得以在台灣放映。三十多年後的中國歷經了六四與一些外交摩擦終於搖身一變成為連一向鄙視中國的近鄰日本都心生畏懼的大國。

       本書的作者Susan L. Shirk 也恰恰於文革方興未艾的 1971 以研究生的身份來到中國並曾結識當時的總理周恩來。她對中國的了解不僅限於學術圈, 還曾學而優則仕的在柯林頓執政後期加入國務院担任亞太事務副助卿一職。

        中國的GDP可能再十多年就會超過美國,但卻是個脆弱的強權。中國崛起確實可能帶給許多國家威脅,甚至在軍事上擦槍走火,但原因不全在於中國國力強大所致,而是隨著中國經濟崛起,造成政治弱化,這才是中國「脆弱」之所在。我們在沿海省份眼見的欣欣向榮僅是一個片面, 深入內陸後的景象可能仍與安東尼奧尼當年所見不分軒致。

        不論網路如何四通八達, 大陸的網路警察似乎有運用不完的資源進行網檢, 其程度絕對遠超過當年的國民黨。因為毛澤東曾說過一旦開放新聞自由,共產黨政權不出兩週就會垮台。只要進到百度輸入陳文茜或全民最大黨便可在視頻區看到一堆只有小耳朵才能收看到的台灣節目。那是一種壓不住的慾望, 只要有越多人口晉身中產階級這種統治上的弱化就益加明顯。
 
       以經濟力量來說,美中貿易赤字現象表現了中美經濟互賴的格局形成,並反映的是中國改革開放,重新融入世界市場之後,造成東亞經濟結構的轉型和重組所致。日本、臺灣、南韓、新加坡等東亞發展型國家把生產基地轉進中國大陸,生產的產品再以美國為出口市場。所以美對日本、臺灣、南韓、新加坡等國的貿易逆差則是相對遞減,若以「整體區域」而論,貿易逆差變化的幅度並沒有想像中嚴重。

   隨著冷戰美蘇「二元」對抗體系崩潰,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強權,這種「單極」結構沒有多元大國作為合縱連橫的轉圜空間,中國的崛起勢必直接衝撞美國的國家和國際利益。

  中國追獵原物料和能源所衍生的政治效應,更是催化了這種安全困境。中國為促進經濟發展,維繫中共的統治正當性,必須投入石油能源支撐中國的經濟成長。可是中國本身的石油生產無法自給自足,而仰賴的進口石油有百分之七十來自中東和非洲。這使得中國以經濟援助作為後盾,積極介入傳統上屬於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勢力範圍,從而牽制美國全球的戰略利益。

  中國和美國口中的無賴國家伊朗簽署七百億美元的石油合約,而爆發種族屠殺的蘇丹,更是中國在非洲的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同時,為了保護石油運輸航道,中國近來積極拓展海權力量,以求超越胡錦濤口中的「麻六甲困境」。中國在能源上的任何舉措,到最後都會碰觸到美國的全球利益。

  在這種安全困境之下,美中任何誤判都有可能引爆不可收拾的軍事衝突,加上中國國力坐大,但是隨著經濟轉型而來的權威弱化,使得風險更加提升。當年柯林頓在台海危機時曾因派出特遣艦隊而引起解放軍的反彈, 有個軍區司令還揚言要用導彈把入侵台海的航空母艦打個唏趴爛。中國在南斯拉夫的使館被美機"誤炸"(1999)後所引起的仇美情緒把當時的總書記江澤民弄得騎虎難下, 日本小泉內閣屢屢參拜靖國神社所引起的反日情緒更是三不五時在各地造成不小的騷動。

從康熙盛世時 GDP佔全球1/4的帝國到抗日戰爭結束時奄奄一息的中華民國歷經了三個世紀, 後面那一半充滿了屈辱與不堪。就算中共是抗日戰爭的最大受益者, 大權獨攬的共產黨也無法攔阻民族主義的大纛, 尚且這是每逢內部危機時轉移焦點的最佳法門。對中共而言, 台灣若能獨立並且成為中國的盟友總比充當老美的馬前卒對他們更加有利, 但是好不容易恢復自信心的中國百姓記得的可是甲午戰爭的奇恥大辱而非地緣政治上的得失。這正是謝淑麗眼中動輒得咎的中國共產黨, 就算讓台灣獨立的實質利益超過面子問題, 任何當家的總書記都不會犯此大諱成為歷史的罪人。

台灣如果是位於千里之遙的馬六甲海峽那早可不藉由太多的外力就可以宣佈獨立, 儘管法理上中共未曾有效統治過台灣, 但無奈的是台灣是帝國主義肆虐全球時的犧牲品, 又不幸(或有幸)成為冷戰的前哨, 任何想自外於國際現實的冒進之舉別說老共不會放過就連國際強權也不會伸出援手。

謝淑麗說──
如果她是胡錦濤,就會與台灣新總統開啟對話,創造戲劇性的突破!

不知兩岸的當權者何時才有智慧打開歷史遺留下的死節 ?

後記 : YouTube 影音檔中謝淑麗親臨現場的新書發表會影片超長, 不過她的口述顯然比嚴肅的書寫論述要簡化了許多, 而且速度頗慢。看完得有些耐心, 因為沒廣告..




http://tw.youtube.com/watch?v=hrMjegvkyL0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onglider&aid=2176797

 回應文章

小米^^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老共會永遠脆弱下去?永遠不進步了?
2008/09/01 03:56

我要是台灣領導人,就好好觀察國際形勢,如果得知老共的崛起不可避免,那就必須想出一套打交道的方法,從他那里獲取好處同時也在一些事情上溝通和協調,而不是像現在這般處處敵視和防備。

我要是台灣人,我就不會天天想著他的脆弱一面而看不到他崛起的一面,脆弱是脆弱,他就不改革了?他就不進步了?他就不發展了?那如果也像其他的台灣人一樣,總是期待他脆弱和崩潰的話,萬一老共沒有呢?萬一老共不僅逐漸變的不脆弱了,變的強起來了,變的越來越强大了?怎麽瓣?還要繼續推進鴕鳥心態嗎?還要把頭埋到沙子里裝作什麽都不知道嗎?

台灣人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要麽進一步,趕快和他談判,要更多好處,同時也讓老共覺得能和你打交道,要麽就乾脆宣布獨立算了,而且也不要對岸的好處,在任何方麵都和他作對,這也是一種方法。上不來,下不去,台灣非被耗死在這種狀態當中。上不上道?就看台灣人自己的選擇了。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zhanghua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11
2008/08/31 01:42

 謝淑麗說──
如果她是胡錦濤,就會與台灣新總統開啟對話,創造戲劇性的突破!


胡錦濤要是这么干了,我们一定会要求他下台。

High Flyer(Moonglider) 於 2008-08-31 15:36 回覆:
What would you think if Ma resumed his position as KMT's party chief ? It's only natural for two party chairman to meet each other when the atmosphere is right. I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wants to show their sincerity to have a dialogue with their brother in Taiwan, they better give credits to those veterans who died during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even they're under than banner of Central Army. Mao is the major beneficiary of this war, he also admitted to the Japanese congressamen that the Red Army owed a lot to the Imperial Army for their invasion over China. Without such open-minded approach, it's hard to push KMT accepting the One-China principle. Well, I don't think Chinese leaders dare to back-off like this because the ordinary people were mesmerized by the authority for over half a century now and took KMT as a corrupted regime who're defeated by the proletariat Chinese people, but forget the fact that it's KMT and CKS who lead the nation and sacrifice a lot to fight against the Japanese invasion. This is not an easy task at all for anyone who's in charge, maybe it will take one more generation to reach a concili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