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西行七十天】(8)德格印經院 雪山下的吉祥之地
2014/05/05 02:45:13瀏覽7316|回應2|推薦19

德格印經院前的轉經老婆婆,年紀很大,身體瘦弱,腳步也不快,但依然有著堅定的信念支持她走著轉經路,也許來到這裡轉經朝拜,是她一生中最大的願望。。


從玉樹離開,我將進入四川省的西北部的甘孜州,這一段旅程的目標是「德格印經院」。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藏區指的就是「西藏」,事實上藏區是一個概念,是對於藏族人傳統的分佈地帶廣義的說法。其實「藏族」是漢語對藏人的通稱,在藏語中稱為「蕃(音念bo;ㄅㄛ)」,藏族自稱為「蕃巴」。如果按中國現行的省份來看,藏區主要分佈在西藏、青海、雲南、四川與甘肅等五個省,因為分佈地域廣,藏族可以細分為五大藏區:

1.西藏阿里地區為「堆巴」

2.西藏日喀則地區是「藏巴」。

3.西藏拉薩地區是「衛巴」。

4.四川甘孜雲南迪慶(香格里拉一帶)、青海玉樹及西藏昌都是「康巴」。

5.青海除玉樹地區之外、甘肅甘南及四川阿壩則是「安多」。

(以上說明引用自百度百科)

利用Google Map簡單的做個藏區的示意圖,就請將就著看吧~

雖然他們都屬於藏民族,但散布地域非常廣大,每個地方的藏語都發展成當地的方言,有時候才隔了一座山的距離,彼此說的話都聽不太懂了,溝通變成是一件困難的事。

大部份的人認為到西藏旅行很不容易,因為路途遙遠路況差,又擔心到西藏會有高原反應。不過西藏在近十幾年來成為全世界火熱的旅行地點,基礎建設越來越好,不只是青藏鐵路通車,後藏的阿里地區都修建了機場,西藏境內的主要公路大部份已經是柏油路面,車輛可以以時速70公里奔跑。

我個人的看法是,拉薩一帶和其他地方的普通城市沒有什麼兩樣,高樓林立繁華一片,但後藏(尤其是阿里地區)還有藏北地區依然比較艱苦,如果只有去了拉薩週邊地區,看到的只是西藏極小的一部份,不能說你是到了真實的西藏。

眾所週知的進藏路線有四條公路(青藏、川藏、滇藏與新藏公路)與一條鐵路(青藏鐵路),其實是有五條公路,有名的川藏公路分成G318與G317兩條(G即國道簡稱)。較常被提到的川藏線說的是 「川藏南線G318」,從成都出發,經過康定、雅江、理塘、巴塘然後進入西藏地界的芒康縣;另外還有一條路線是「川藏北線G317」,一樣從成都出發,往北經過2008年發生大地震的汶川,然後往西經過阿壩州馬爾康縣、甘孜州甘孜縣,從德格縣出四川進入西藏江達縣。G317知道的人不多,因為到拉薩路程較遠,路況也較差,走這條路線的人較少,幾年來走G318很多次,每次研究地圖看到北邊的G317總是感覺特別神祕,這次路線規劃,想去亞青寺是起因,想到亞青寺,就一定要經由川藏北線。

(G318起點為上海,終點為西藏與尼泊爾交界的聶木拉口岸,川藏南線為整條G318的其中一部份,成都到拉薩段的距離約為2080公里;川藏北線G317起點為成都,終點為是西藏那曲縣,再接青藏公路-G109到拉薩,成都到拉薩總距離約為2300公里)

川藏公路南北線示意圖,下方的路線是G318川藏南線,上方是G317川藏北線+G109青藏公路。(Google Map截圖)

甘孜地區是交通非常不發達的地方,尤其是G317一帶,最近的大都市是成都,如果從成都到甘孜縣(甘孜州是四川省直轄的一個行政單位,首府在康定,甘孜縣為甘孜州下轄的一個縣),搭汽車要整整兩天的時間,從成都搭汽車出發,第一天在康定過夜,司機讓全部人下車自己找旅館睡覺,第二天一早大家在康定汽車站集合接著上路。如果想到更偏遠的白玉縣、德格縣或離青海最近的石渠縣,必須要再加上一兩天的時間。

從玉樹到德格,路程將近500公里,山高路遠,一路上都在海拔4000公尺以上,一天趕不到,也沒有可以直達的汽車,路線只能走玉樹、石渠、馬尼干戈、德格分段搭車 的方式,最糟的情況可能需要花三四天才能完成。藏區的交通,兩地之間的公營汽車巴士班次很少或是根本沒有,更常見的是一種拼人的七人麵包車(廂型車),司機通常在一個區域來回跑,今天過來明天回去,他們通常會聚集在汽車站附近拉客,人滿就出發。

這種距離遠的程度很難想像吧!

我家在屏東,小時候搭國光號上台北,五個小時的車程已經讓我感覺怎麼那麼久!

來到大陸工作與生活後,慢慢開始習慣了這種的幅員遼闊感覺。

曾經讀到過一篇文章,關於藏區的描述是,雖然西藏偏遠,但現在交通已非常發達,而且知名度高,遊客絡繹不絕,變的越來越商業化;甘孜西北地區因為路程太遠,相比之下反而藏族文化保存更加完整,當我來到這裡時,這種感受非常深刻。

這一次的路線,離開青海省玉樹後,進入四川最西北的石渠縣,到馬尼干戈鄉取道G317再到德格。(Google Map截圖)

路線放大圖。(Google Map截圖)

前一天我找好了去石渠的車,一早就離開青海進入四川,也走進了我認為十分神祕的一塊地域。

大約150公里路程花了4小時才完成,接近中午時到了石渠縣,問了一圈都沒有任何往下一站「馬尼干戈」的車,我與幾個竹慶寺的師父在路邊商量想找一輛車走,無奈人數不夠,司機堅持要收7個人的車錢才肯走,一群人只好在路邊發呆,看看有沒有回頭車願意去,或是能夠湊足7個人出發。

一起等車的師父人都很親切,中間我還跑去了吃碗麵,如果有車他們會來叫我。等了超過兩個多小時之後,時間已經接近下午兩點,找到車的機會越來越小,即使能找到車可能會走夜路(晚上在4000+公尺的高原山路趕路是很危險的事),我開始考慮要在石渠縣城找個落腳的地方住一晚,這時候之前我們詢問過的一位司機跑來問,如果我們能提高點價格他願意跑,最後達成協議,5個人付6個人的車錢出發~~

從石渠到馬尼干戈約有220公里的路程,用了5個半小時才走完,在我幾乎已經受不了坐車的感覺時,接近晚上八點到了馬尼干戈,天色幾乎全黑。這是一個非常小的小鎮,只有兩條主要街道以T字形交叉,不過自古以來馬尼干戈是著名「茶馬古道」的交通重地,四川、青海與西藏的公路在此交會,清朝時這裡可是各地商賈必經之地,也是重要的物資交易集散地點,同時也是軍事上的交通要道。

馬尼干戈海拔有4200公尺,氣溫只有零度左右,我揹著沉重的行李找一家在網路上打聽到的「帕尼飯店」,可能是這個小鎮唯一的一家旅館。找到旅館後發現一片黑暗,因為是淡季,幾乎沒有人住,連服務員都不知道跑去哪裡了,喊了幾聲終於有人出來,一個藏族的小姑娘幫我辦入住。

我問她房間要多少錢,她告訴我有60和80元一晚的。本著省錢的原則我想住60元的就好,她看我一直咳嗽,建議我住80元的,有暖氣。好吧~今天晚上奢侈一點,拿了鑰匙上了二樓,我房間是第二間,整層樓只有我一個人住。

出去吃過晚飯後,外面開始下起雪來,街道上幾乎沒有行人,我買了點日用品後就回旅館休息。這裡沒有網路,手機信號也不好,電視打開是鬼影,聲音亂七八糟,我決定晚上好好整理照片。

在迷迷糊糊中睡著,醒來已經是半夜,外面風雪越來越大,我覺得有點冷,摸摸暖氣片,不是說有暖氣嗎?怎麼半夜沒有了…… =.=

尿急想去上廁所,打開門一看,整個走廊只有中間一盞黃色燈泡亮著,而且還隨風搖曳,盪出許多鬼影!

外面風大雪大,又伴隨著一群狗叫聲,雖然我膽子很大,這時候還是覺得毛骨悚然。硬著頭皮走過去,廁所的窗戶沒有玻璃,風聲和狗的狂叫聲更加清楚,我心裡想,會不會在4200公尺的高原遇到什麼靈異事件!

不過我也沒有著急,真的有啥「動靜」我也沒辦法呀~所以晃晃悠悠的還蹲了會馬桶才回房間,一覺到天亮!

早上還不到鬧鐘響的時間,突然有人用鑰匙開我房門!

我有把門扣住,對方進不來,開門一看是個藏族老婆婆,我問她要做什麼?她說她要打掃房間,我說我還沒退房啊,她竟然回答,可是她要打掃房間 =.=

這時來了一個旅館的員工把她拉走,對於這件事我沒有多想什麼,很多藏族人腦筋很直,這是她的工作,她認為她必須要完成,她沒有惡意,只是堅持要進來打掃房間。

把老婆婆拉走的員工問我是不是要去德格,他帶了一個今天要去德格的司機來,價格是一個人70元,我問他,不是都是60嗎?他說一直都是70,我覺得他可能在欺騙我,所以告訴他我決定搭巴士,不搭他的車了。

退了房找到巴士,離開車時間還有一個小時,不太想等。我開始去問其他麵包車人夠不夠,現場只有我一個外地人,好多個司機都在竊竊私語用奇怪的眼神看我,這時候我覺得有點不太對勁了,果然,問了幾個司機要價都是70元。懷疑剛剛到我房間那個司機告訴所有人,他已經告訴我車價是70元,我沒有辦法證實,但是他們都彼此認識,而且都用我聽不懂的藏語交談著,讓我有被坑了的感覺。

汽車票50元,除了要一個小時候才開,並且開的比較慢,在路上的時間可能會多花一兩個小時。從馬尼干戈到德格走的就是G317,這一段路以路況差聞名,在十幾年前還傳出有土匪路霸,拿AK47搶劫過往的車輛,聽起來是不是挺恐怖?不過現在治安已經不錯了,但昨天下了大雪,今天要翻越的雀兒山海拔埡口超過5000公尺,山上積雪肯定更厚,,我不想到天黑才到德格,決定如果有車可以馬上出發就走,所以,我還是給了70元上車……。

剛出馬尼干戈大概20公里不到,遇到了檢查站,這時我才知道,因為翻越雀兒山路況太差,每天只有幾個小時的同行時間,夜間是完全禁止雙向交通,所有的車輛在檢查站前面排隊等放行時間到,等著等著,原來想搭的汽車也來了,真是沒有預料到有交通管制啊……。

等了差不多有兩個小時之久,到了放行時間一到,所有的車輛開始往雀兒山奔去。隨著車越往高處走,不僅雪越來越厚,有一段路還下起了大雪,能見度非常糟,心裡有些不安,不敢像之前一樣上車就睡。

檢查站前,所有要去德格的車都必須停在這裡等待放行時間到才能通過,一方面是山上有公路在施工,一方面是路很險,每天只允許11:00~16:00通行。


出發了,路上泥濘不堪,我的心裡七上八下的。


車行到G317 873km路段,里程指示牌幾乎快被雪淹沒。


還沒上山,外面已經是一片白茫茫景象。


車道上都是被壓實的積雪,結成冰後路會非常滑。


看到經幡,表示到了最高點的埡口,右邊的牌子上寫這裡的海拔是5050公尺(另有資料說這裡的海拔其實是4889公尺),是四川省公路的最高點。


雀兒山屬於海子山系統,有10座海拔超過5500公尺的山峰,主峰海拔為6168公尺,這裡都是冰河時期被冰切刮過的各種怪石,雖然路況危險,但景色也是一流的!


我偷偷看了時速表,在這種路況,司機還以時速50~70公里狂奔,如果車一滑或轉彎稍有不慎....。


彎曲的下山路,這裡的景色實在美的讓人贊歎!



望見谷底的公路了,到了那裡就平安翻越雀兒山。


危險的轉彎路段,寫著祈福平安的經文,像台灣一些急彎會寫「南無阿彌陀佛」一樣。


終於平安了!下到山腳下,已是一片藍天白雲。


下午兩點多,終於安全抵達德格,從西寧出發到現在我已經五天四夜沒有洗澡,決定找個有熱水澡好好把自己清洗下,明天再去印經院。

德格印經院就在市區,離我住的旅館走路過去只有十分鐘。

藏傳佛教裡有三大印經院,分別是西藏的「拉薩印經院」,甘南的「拉卜楞寺」及「德格印經院」。德格印經院藏語稱為「德格巴宮(Tib. Dege Parkhang)」,是這三大印經院裡無論年代、規模和地位都是最崇高的一座。始建於1729年(清朝雍正七年),由德格土司(即當地世襲行政首長)「卻吉.丹巴澤仁」發起修建,後來又由丹巴澤仁的三位兒子繼承父志接力修建,到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才完全竣工,至今已將近300年歷史。這裡收藏有各式珍貴的版畫之外,最重要的是超過三十萬片各種木雕印刷板,每天都會進行佛經的印刷,完全依照古法以人工進行,我想進到印經院裡面去看看,也想看印經的過程。

這是德格印經院屋頂的鎏金裝飾,中間的轉輪與兩旁的孔雀。

藏傳佛教寺廟的屋頂都有鎏金裝飾,常見的是轉輪與鹿,轉輪代表輪迴,鹿則是代表眾生。德格印經院的轉輪旁是孔雀,是我第一次見到,再後來的旅行中也只再見到過一次。

(維基百科:鎏金又稱飛金、金錯。是一種傳統手工藝技術,用來在金屬表面貼金)


印經院是一棟三層樓的磚木結構建築,當年是由當地的土司貴族發起建設,歷經近300年多次重修或擴大才有今天的規模,在文化大革命時因當地民眾的保護,很幸運的躲過被摧毀的命運。


進到印經院內部,全部都是排列整齊的木雕板,每塊板就是一頁經文。根據網路上的描述,這樣的木雕板在印經院裡保存了超過三十萬片,其中有228814片歷史悠久,年代跨越元朝到民國初年。內容不僅是佛教經文,還有語言文字、歷史、數學、醫學、邏輯學叢書文集、雜著著作,德格印經院也被喻為是藏傳佛教和藏族文化的寶庫。


進入印經院需要買門票(藏族不用),售票員看我帶相機進去,告訴我裡面不能拍照,起先我很乖,倒是裡面的師父和藏族的大叔叫我趕快拍趕快拍,然後還把木雕板拉出來叫我拍照 =.=


這裡很多木雕板年代非常久遠,不少都有上百年歷史,有些年代比印經院的歷史更久,但是卻能保存如此完好,除了木料的選擇與特殊的處理過程,人為的管理與保存功不可沒,能夠經歷過文化大革命而倖存,我想這是藏族人對於信仰與信念的堅持。


這裡像是一個大迷宮,不管走到哪個角落都是同樣的場景,不小心可能會迷路喔~


這裡就是手工印經的地方了,我進來的這天來的晚了些,印經的作業已經結束了!!我只能很無奈的看著幾個空空的坐位,真的好想親眼看一次印經的過程啊~


這是排好順序,準備明天印的經文雕板,一塊板是一頁。除了「大藏經」以朱墨印刷,其他經文以黑墨印製。


以黑色印製的經文木雕板。


印刷工人印經的工作位子,兩人一組通力合作,不過現在不是印經的時間,只看到兩個空空的座位。



也許在上一世,我也曾到過這裡,這些木雕板,也許串起了許多人的前世與今生。


印製好的經文需要經過晾晒讓紙上的油墨乾掉。印刷用的紙叫「藏紙」,在製作時都加入狼毒草,不怕蟲蛀鼠咬,也較不易腐爛。


一開始是藏族人把木雕板拉出來叫我拍,後來我很自動的自己拉出來拍了~ XD


晾晒好的經文,按照順序整齊排列好,然後要送去裝訂成冊。


我爬到了印經院的頂層,這就是屋頂鎏金裝飾轉輪的其中一個,在陽光的反射下相當耀眼。


印經院裡頭,有沒有一種哈利波特圖書館的感覺?

在印經院裡走著,空氣中飄漫著木雕板及油墨的味道,中間又夾雜焚香與酥油的氣味,伴隨著藏語輕快頌經的聲音,感覺肅穆莊嚴。


裡面大部份地方光線昏暗,我把相機的ISO調到2000以上才能拍攝。(沒有打燈或補任何光)



院裡完全沒有人管你在做什麼,如果有人隨便抽走一片雕板偷走很難被發現,但我把印經院所有角落逛遍也沒看到任何一個架子上有遺缺。


當我在印經院裡閒逛時,屋頂有幾位師父看到我拿相機,揮手叫我過去,他們幾乎不會說任何漢語,我知道是想讓我幫他們拍照。我很想知道師父們使用的樂器名稱,還有吹奏的樂曲等,但是實在無法溝通而放棄。


似乎是每天到了特定的時間就會在屋頂吹奏,這些都具有宗教意義,吹奏時聲音非常洪亮。


師父們頭上戴的紅色僧帽是藏傳佛教中「寧瑪派(紅教)」的特徵。





印經院裡的貓,身上的毛都染上了朱砂的顏色。


印經院的中庭。


來德格之前,因為印經院的名氣,我以為它會是多壯觀,但事實上這裡並不像其他寺廟雄偉宏大或建築群多,它是一個獨棟的建築,有點像城堡。


我一直很想拍藏族人文,但是又不想太刻意,如果我上前去請他們讓我拍照,表情與動作會顯的不自然,而且許多人對鏡頭有排斥感,我擔心對他們造成不禮貌或冒犯,我換上了長焦鏡頭,遠遠的捕捉他們的神情。











每個繞著印經院轉經的藏民,走到印經院入口時,一定會抬頭看一眼屋頂的鎏金裝飾,神情專注,充滿期待。



記得在玉樹繞著瑪尼堆轉經的老婆婆嗎?

同樣的一頂帽子!我也有~~


我很喜歡照片裡這位爺爺的神情。


今天不是什麼特別的日子,也沒有法會舉行,但轉經的人潮依然非常非常多。


年紀那麼大的老婆婆,依然有著堅定的信念,也許來到這裡轉經,是她一生中最大的願望。


當我忙著拍照時,來了一位「大叔」,抱著他女兒,希望我能幫他們父女拍照。

我很樂意,換上平常用的鏡頭,一口氣幫他們拍了快40張照片,但是,他想要拿到照片。

我問他地址,想回上海後洗好寄給他,可是他聽不太懂,也不會寫漢字.....。

想了一下,我問他德格有照片沖印店嗎? 他告訴我大概的地方,我讓他一個小時候在沖印店和我集合,然後我飛奔回旅館,打開電腦開始處理照片。一個小時後我帶著記憶卡到了沖印店,他果然來了,我把處理好的32張照片交給沖印店並付了錢,把單子交給「大叔」,告訴店員明天這位「大叔」會過來取照片。

等待傳檔的時間,和他比手劃腳了一下,才知道他和我一樣大(35歲).....。


在絡繹不絕的轉經人群裡,不少像這樣的背影,他們年紀很大,身體瘦弱,腳步也不快,但依然堅持著走完轉經路。


印經院牆邊的瑪尼石。



印經院後面的一角,即使你是遊客,即使你是信仰不同的人,來到這裡,也會想走進轉經人群中,一同感受氛圍。


那一天,因為錯過了印經的時間,讓我非常不甘心,心裡盤算著想在德格多待一天。離開印經院前,問了工作人員,知道隔天早上有印經,算了一下之後旅行的路程和時間,看完印經再出發應該是來的及,我決定隔天早上再來!

第二天一早,在印經院門口的售票大叔還是同一個人,與他商量一下,昨天我已經買過票了,讓我今天免票進去看看,他想了一下就讓我進去,真是開心!

我直接衝到三樓印經的地點,果然看到幾位印經工人用很快的速度在工作著。一個人負責在木雕板上刷上油墨,兩個人迅速把紙放上擺正,另外一個人立刻用滾輪滾一次確保油墨能夠印在紙上,把印好的經文放到旁邊後,又重覆全部的動作。

他們用極快的速度在進行著機械化的動作,隨著印好的頁數越來越多,旁邊會有另外一個工人負責把經文取走拿去晾晒。

兩個人一起把紙擺上。

用滾輪滾過確保油墨能印在紙上。

經文是一張雙面印刷,放在腿上的是剛剛印好單面,準備等一下印另外一面的部份。

印經院所在的德格因為地處高寒,只有每年藏曆三月十五日至九月二十日進行印經作業,同時也僅開放這半年的時間可以進入參觀。

貼上藏紙後,用滾輪狀的工具滾壓紙與木雕板。

印經作業有嚴格的制度,每年所排定要印刷的經文與流傳的數量也都有嚴格規定。

那天得知,印經院有販賣部可以買到院裡印製的經文,我想去買一些,可是販賣部沒有開。

為什麼會沒有開呢?照片裡這位印經工人同時也負責販賣部,他在印經所以沒空開,今天也不會開了,留了一點遺憾。

這個小伙子也是印經工人,今天不是輪到他所以他在一旁看看是不是需要幫忙,他很愉快的接受我幫他拍照的要求。他告訴我,能夠在這裡當印經工人,不僅是他自己感到開心,而且整個家族都引以為傲。

有人問過我,看你的照片裡,藏族人似乎每天都在朝拜,每天都在轉經,似乎他們都不需要工作,只要求神拜佛就好,那他們怎麼賺錢過活?還是真的只要誠心祈求,神佛就可以帶給你想要的一切?

對於生長在都市裡的我們而言,宗教信仰對大部份的人不一定是必需品,但對他們卻是生活裡的一部份,從出生那一刻就伴隨著他們成長。從佛教教義來看,佛教強調因果,今世所受的苦與享的福是前世因造成的果;來世所必須面對果是今世種下的因。如果這一世遭受苦難,他們不怨天尤人,而是反省自己;如果這一世能安康幸福,也希望透過此生的修為來成就家人朋友或下一世的自己,所以信仰對他們是一種無上的心靈依靠。

對於朝聖與轉經,有人是工作了幾年,攢夠了其實很少但對他們已足夠的旅費就出發;有人是代表了一家人托付的心願與心意而來。求佛不會帶給他們物質的改善,求佛帶給他們的是一種心願的達成與心靈上的洗禮。

而且,他們的滿足點比都市裡的人低。

山裡的世界封閉,對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面對高寒的環境與有限的物質條件,最想要的只是最簡單的平安與幸福,他們也會想改善生活,但對金錢與欲望的追求並不如都市人的熱烈。

所以,宗教能帶給他們精神上的慰藉,比我們想像的要深切。

離開德格,我沿著金沙江邊南下到白玉縣。


-- To be continued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WangMi&aid=13030223

 回應文章

cwc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28 10:33

傳神的照片讓人動容,跟隨你的描述参透人性。

好棒的圖文,如果有一天我也能踏上你的足跡該有多好!

感謝你的分享!

 

大俠.魔王(MoWangMi) 於 2014-05-28 13:31 回覆:
謝謝支持~其實去這些地方難度並不高,主要是身體對於高原的適應,還有路途遙遠的長途奔波。希望你也能去~ :)

jasmine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06 00:54
珍貴的記錄,怎麼都知道這些很少遊客去的地方?
大俠.魔王(MoWangMi) 於 2014-05-06 01:26 回覆:
因為喜歡研究地圖,喜歡去沒有遊客的地方,又喜歡去那種遠的要命的荒山野嶺~~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