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經濟】【學術管理】金融史觀(三)政策建議
2023/11/21 00:06:12瀏覽75512|回應62|推薦18

長期改革的方向

從前述美國的前車之鑒,我們可以總結中國應有的長期治理目標,在於强壯自身,尤其:

1) 發展全系列、全層次、全方位的實體產業鏈,在强力加速升級技術層次的同時,還要盡可能維持既有中低端產能的國際競爭力;

2) 追求合理成長,避免堆積顯性財政債務和隱性社會負債,後者包括貧富差距、環境剝削、文化腐朽、房地產炒作、階級固化、以及經濟虛擬化和金融化。

從上述治理方針,可以立即引申出幾個重要的執行方向:

一) 必須重視財政和經濟政策的可持續性:

美國的赤字消費,有美元霸權兜底,不但可以自由印鈔,還周期性地對外做潮汐式收割,每10年掠奪所得高達十萬億美元的數量級,即便如此,通脹危機只是被推遲,而不是徹底消解。所謂的現代貨幣理論(Modern Monetary Theory),鼓吹無中生有的無限印鈔沒有負面後果,其實是盲人摸象、斷章取義,只看美國經濟在1980-2020年之間的風光榮景,既不在乎遲來但必不會缺席的滯漲終局,也無視中國欠缺建立全球金融殖民帝國的意願和條件。

然而若要限制赤字不可持續地擴大,首先就要先對GDP成長率定下合理可達的目標,切忌好高騖遠。對當前的中國而言,面對金融史觀下即將來臨的歷史轉折點,尤其有謹慎的必要。這裏有以下幾道逆風:

首先是中美脫鈎;這本質上是美國要把中國剔出外包放牧體系。中國將無可避免地損失若干市場份額和技術來源,從而壓低出口型產業成長,並推高研發成本。

其次中國在過去20多年過度追求高GDP成長率,使得政府、企業和家庭的總負債甚至超過美國水平,達到GDP的282%(對比美國的257%;來自JP Morgan研究報告,參見《How Much Debt Does China Have?》 )。擁有美元霸權的美國尚且無可持續,一旦新一輪危機爆發,中國當然有被連鎖引爆的危險,因此提早收拾整理財政賬目、盡可能縮減負債是應有的未雨綢繆之舉。

第三是國際資本定價,也就是利率,在美元超發的背景下,其實一直低於其自然公允水平,對投資和消費都有著廣汎、持續而顯著的刺激效應。現在美國終於面臨債務和通脹的雙重壓力,這個刺激機制不論過程細節如何,必然即將瓦解。因而中國必須準備面對40年未見的國際資金稀缺時代, 低質量成長將不再能夠滿足投資人所要求的報酬率,大水漫灌只會加大浪費。

綜合上述考慮,我們强烈建議國家徹底放棄恢復平均8%GDP年成長率的念想,改爲以平均5%作爲未來10年的長期目標。這代表著在若干全球經濟低迷的年份,中國必須接受4字頭的成長。

二) 必須將人力資源保留給實體產業,而不是虛擬服務和文書處理

美國在過去40多年的產業空洞化過程中,製造業勞動人口由1980年的1928萬人,佔總勞動力的18.1%,降至當前的1299萬人,占比只剩7.74%。這些藍領階級工作崗位,對應著沒有高等教育卻能過中產階級生活的家庭,原本是20世紀中期美國全盛時代的中堅力量。它們的消失,不但對社會造成天翻地覆的改變,尤其加劇貧富不均,而且與國家經濟的金融化、虛擬化互爲因果、相輔相成。

這些工作被外包了的勞動人口,運氣不好的只能陷入貧困,舉債度日;運氣好的,被吸收進入政府和企業的底層,大幅增快了官僚管理體系臃腫化的過程,進一步削弱其實體經濟的國際競爭力。與其配套的大學教育,自然也因之低級化、浮濫化。美國在1980年有170萬本科生畢業,到2023年已經成長為420萬人。這個過程導致精英學校和其他大學的素質落差急速加大,前者文憑的鍍金效應水漲船高,其招生程序也因而被腐化扭曲,越來越利用各種藉口(例如Affirmative Action肯定性行動)不以學生本身程度為標準,以便藉機圖利富人子弟,近年常春藤盟校的連串招生醜聞便源於此。

原本高等教育適度普及化有其價值,但過猶不及,中國無視在立國原則和經濟背景上的差異,讓高等教育浮濫化已遠超美國程度。2001年大學畢業生剛剛突破100萬人,到2019年突破800萬,四年至今居然又增加40%,達到1160萬人,於是立刻導致青年失業率在四年内從9.7%飆升到今年七月的21.3%,然後不再公開以躲避關注和檢討。

這裏真正的問題不只在於總數,也在於品質:那些畢業生增額的絕大多數,並不對應著實體經濟所需要的工程和醫療人才,而是只能填充政府和企業官僚管理體系底層的文書推手。在當前的中國,製造業勞工短缺、人口結構老齡化、家庭少子化、而且人工智能正要把文書寫作處理全面自動化,卻還將最主要的人力資源依照美國經濟虛擬化的邏輯來向低層白領工作大幅傾斜,無疑是極度愚蠢的自我傷害。

我們建議立刻中止大學擴招,並且對高等教育院校科系啓動全面效益評估,尤其著重於學科教學與學生水平是否與產業需求有合理嚴謹的配套,並針對新增的非工程/醫療系所做出精簡考量與計劃。

三) 必須全面提高運作和投資的效率

前面提到全球資金漫灌的時代即將告一段落,因此所有的大規模資金用戶都必然會被迫提高效率。這裏包括了政府、公營事業和民營事業三個方面,其中民營事業最爲簡單,主要由它們自己適應解決,政府能出手並且該出手的,在於對融資的管理。這又分股市和銀行貸款。對内綫交易、公關炒作和虛僞詐騙等等國内資本及特權勢力的金融掠奪,中國股市監管單位的管理嚴格程度甚至還遠低於已經被大資本腐蝕了50年的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亟待全面而徹底的整頓加强。至於浮濫借貸,剛剛有恆大集團的前車之鑒,必須吸取全方面的教訓,充分預期資本家的無恥無信,以避免再次面臨一地鷄毛的亂象。

中國公營事業佔有相當大的國家整體經濟份額,其風氣和效率因此尤爲重要。但國企主管的職級偏高,往往超過監管單位的主官,造成執行上的先天阻礙。建議國家盡可能壓低國企主管的級別,以方便監管,並可針對規模經濟效應(Economies of Scale)不特別顯著的產業進一步拆分(例如油氣業)。針對國企外銷可能過度内捲的弊病,可以視個別產業需要設立對外統籌銷售機構,這些對外銷售機構也可以用來管理戰略性物資的出口,例如石墨和稀土。

要提高政府自我運作的效率,則有幾個努力方向:首先是養成預先考慮負面因素、做好各種書面預案的風氣和慣例,以避免朝令夕改、政出多門。例如2022年8月Pelosi訪台前後,政府姿態口徑嚴重不一致,無謂地損傷了公信力。又如該年底的新冠政策變更,雖然是因應客觀局面突然改變的必要之舉,但顯然仍在事先可預期的範圍内,如果曾經做好詳細的預案,便不至於手足無措,類似退燒藥的儲備和分發可以有序進行。

其次是充分利用電子政務的革新,仔細檢討行政業務流程,追求統一明定,並且建立跨級抽查監督的管道,以減低組團貪腐的危害。對於大規模的投資決定,如果不涉及機密,應盡可能將決策流程和正反面論證做出簡潔明確的書面解釋以公開並留存,方便事後檢討;例如港珠澳大橋的流量估算嚴重失實,值得深究以杜絕類似的浪費。

但當前中國政府管理效率最低的重災區,還在於學術和科研;這是因爲在這兩方面,甚至不能說是監管不嚴,而是根本不存在監管。學術和科研的貪腐形式,與其他政務不同,主要不是侵占或受賄,而是造假誇大來詐取項目、竊佔職位、然後收割股市,因此當前的紀委和監委系統都無法發生太大作用。

中國的學術誠信和論文内涵,原本就遠遠不如美國,例如中美近年發表的AI論文數量比例為3:1,但ChatGPT卻依舊在美國出世,中國落後2-3年;偏偏大時代背景下的全球反殖民革命潮流和美國全力推行的中美脫鈎,都在凸顯高效率内部治理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而學術和科研正是中國產業升級和維持國際競爭力的絕對關鍵,所以本文進一步詳細探討於下。

四) 必須建立尊重誠信的學術文化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治理哲學,一直尊重理性和專業,但專業事實和行業權威其實是兩回事。尤其新世紀的中國學術界益發功利,早已不再普遍有幾代前老科研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早年遺留下來任由行内權威自決的體制,卻非常方便新一代的學閥和學術詐騙集團自由運作、獨占話語權,從而謀取職能和金錢上的私利。

另一方面,尖端研發先天就有很高的不確定性,造成監管上的極度困難。越是想要條例化、正規化,越是容易產生反作用。例如中國科研學術界是全世界要求出版論文最多最繁的,於是很自然的,每篇論文的實質内涵也就遠遠最低,造假誇大的問題也遠遠最為嚴重。因此政府的監管,除了放鬆揠苗助長的頻繁論文要求之外,只應該專注在最關鍵、最無爭議、最能明確定義的事項之上,也就是打假和立項。

中國科研學術界的造假問題,早已超過坍方的程度。每年都有良心人高調實名舉報造假,然後無一例外在發回單位自審之後,被定調為“誤會”,例如成果照片被修圖軟件改得面目全非以支持論文的虛構結論,居然也都算是“無意的誤用”。這些亂象已經發展到造假本身就是專業傳承的地步,例如先有裴鋼憑藉無外人能複製的成果做到中國科學院院士,被饒毅教授實名舉報多次無果,幾年下來反而是前者的後輩合作者憑藉同樣無法由外人複製的後續論文也紛紛評上了院士,多次造假醜聞完全不被考慮。

政府發展高科技的政策和投資,都由行内權威來決定方向。如果這些權威不是自己忙著造假、就是在為同僚遮掩,那麽指望他們推薦最有利國家而不是最有利自身的方案,當然是緣木求魚。因而整頓學術的最基本步驟,便在於嚴格打假。而且造假不同於誇大或空洞,可以簡單客觀認定,所以政府不必擔心如何確認專業事實,只須要建立一個專職打假的機構,平行或附屬於紀委或監委,但專門針對學術造假事件;一旦排除方便官官相護的現有機制,自然能還學術界一個清白。

此外我們也建議將專業權威的頭銜,例如院士,與行政、財務、和人事職權做徹底切割,也就是只作爲榮譽銜。當前的學術管理體系下,權威學閥可以用專業論斷來排斥政府監察,然後用職能權位來打擊學術上的挑戰。學術專業的真理必須通過公開對立的尖銳辯證才能求得;賦予學閥行政地位,在中國尊卑分明的傳統文化和政治體制下,基本保護放任他們自由扭曲真相,以科學之名行反科學之實,絕非國家社會之福。

五) 科研項目必須做嚴謹客觀的評估

另一個政府應該加强監管的重點方向,在於立項,尤其是基礎科研的立項。這裏有一個語義學上的歧義,常被學術詐騙集團利用,值得先行澄清:所謂的“基礎科研”,其實有兩個常被混肴的意思,首先是純粹的泛式(Paradigm)突破,無需也基本不會有任何實用可能;另一個本質上是有明確實用目的的應用科學,但因還不成熟所以成功與否不能確定的技術嘗試。然而在政府資助這件事上,這兩者卻剛好南轅北轍:前者既然是要突破既有泛式,那麽當然連大方向都不能事先確定,立項更無從談起,正確的策略是把最節約的資源撒在最廣汎的嘗試之上。對於後者,立項的先決議題自然應該在於其是否為達成特定實用目的的最佳可能方向。

詐騙集團利用語義學上的模糊,一方面要求重點投資、突出立項,另一方面卻又拿著“基礎科研”的招牌,堅決拒絕針對實用目的的性價比評估。結果十四五的國家基礎科研重點項目,居然普遍經不起正經的推敲。例如排在頭位的是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其被吹噓的潛在用途,在於前者能破解當前互聯網和加密貨幣所用的密碼,而後者能替代那些密碼;但實際上早就另外存在完美的替代技術,亦即後量子密碼(Post Quantum Cryptography),能夠完全抵抗任何量子計算的算法,不但價格低廉、使用方便、性能可靠,而且已經成熟,只需短暫試用。結果美國官方根本不理會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只花了一年就讓後量子密碼完成試用,正式在全國推行。反觀中國,屈服於中科大的游說力量,將所有的籌碼放在不靠譜的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之上,原本領先美國的後量子密碼技術反而被棄之不顧。這正是科技管理徹底腐化的典型惡果,是當前嚴厲的國際形勢下所不應容許的。

另一個十四五重點項目是核聚變發電,比之量子計算更加不靠譜,連所需材料和粗略設計也根本不存在,行内人自己都反復公開承認30年内絕無可能實用,實際上則可以嚴謹論證永遠都無應用可能(參見前文《從假大空談新時代的學術管理》) 。然而同樣是在等離子所的游說之下,獨占了國家管理單位對新能源基礎科研的關注和資源,導致一個已經在試用階段的關鍵技術(指液流儲能電池)只拿到不足核聚變百分之一的資金,坐視電網儲能繼續做為全球推廣新能源的最嚴重短板,對國家經濟持續造成每年千億元以上的隱性傷害。

這些拿著基礎科研招牌來詐騙的團隊,不但腐蝕學術文化,造成人力財力時間上的浪費,更糟糕的是擠占資源,排擠對國家有真正重要價值的替代技術。有些居然還設立了附屬公關組織,例如中科大的“風雲之聲”,專門負責壟斷傳媒管道,壓制過濾批評聲浪,以方便在申請項目的同時,上市自己的公司,然後大肆搜刮。中科大自我炒作最力的潘建偉,就是先利用量子通信在股市收割一波韭菜,事後公司唯一的客戶發現毫無用處,營收歸零,於是才必須換上量子計算的新招牌來進行下一輪的收割。換句話説,不做客觀評估就幫助他立項的科研管理單位,其實是股市詐騙的共犯。

我們建議國家收緊基礎科研的立項和獎勵,要求每個項目必須先明確最終的實用目的,詳細列舉其他的替代性技術選項,最終解釋本技術的相對優越性,並著重論證時程進度上的承諾。這些解釋和論證應該公開進行並給予反對者充分評論的機會。立項並通過官媒吹捧過的重點投資如果爛尾了,就應該事後復審,若發現評審失職便必須追責;例如當年的漢芯是明顯而純粹的詐騙,但事後卻沒有任何人爲之負責,以致認可並推動假芯片的爛人院士,得以繼續把持國家半導體產業發展政策、扭曲其方向,造成可見的遲滯效應,至今其惡果仍在餘波蕩漾之中。此外因爲科研詐騙的大筆進賬在於股市,監管單位應該考慮嚴格限制學術界的創業股權所有人,如中科大和潘建偉,以及受他們雇傭的公關人員,不能在媒體上公開炒作,國家和公衆對項目的預期應以前述的立項評估文書爲準。

【後註一,2023/12/01】去年六月的《社會主義國家應該如何管理資本》以及最近的這三篇《金融史觀》是集博客多年論證之大成的政策建言總結,而其中最核心的論點,正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性和應循原則。

一個月前,政治局最高層舉辦了一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由總書記親自指導全新的政策方向。剛剛有人將公共論壇上出現的解讀轉發給我;一家之言,未可盡信,但其重點與過去幾個月的諸般改革舉動相符,值得大家參考。

1 本次會議叫做里程碑式的會議,對過去的評價不高、負面;金融不是核心是血脈。

2 本次會議最主要的改革就是黨管金融體制,組成中央金融委員會;管政策、管人事、管股權;各省成立金融委員會;以後不再保留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一些重要的職位不再需要留學經歷。

3 黨管金融的核心理論在於,本質上是黨的信用理論,信用債是黨的信用,最後是政治局兜底,要防止透支黨的信用。

4 黨管金融的政治性問題,不能出現“華爾街政治”,所以,廳局級以上領導幹部配偶等不允許從事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及從業等。

5 一行兩會權威不夠,黨管幹部,管住國有金融機構,關注金融腐敗。

6 現在不是降薪的問題,而是追薪,發出去的錢,還要追回來。

7 金融監理總局是超級監理機構,強化機構監理、行為監理、功能監理、穿透式監理、持續監理;兜底式監管,金監總局全覆蓋,不再是誰發牌照誰監管了。

8 金融監局下面設計稽查局,和司機機關配合;會參照證監會的稽查隊伍設定。

9 中央支持了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理可以分離的理論。

10 這次會議以後,明顯感覺到處置小型銀行不良資產等工作加快。

11 不能對標美國金融模式,要有中國特色金融發展道路,金融就是服務業,為實體經濟服務,為高科技服務,不鼓勵把金融業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優先地位,地方經濟也同樣;不鼓勵金融創新,很多地方都抹掉了金融科技的概念;中國不需要太多的金融中心城市,就是上海和香港;(記得之前您拒絕參加海南金融創新的會議,不過個人覺得上海和香港已根深蒂固,推到重來是不是會更好?尤其是海南對 標香港和新加坡個人所得稅15%封頂是否能更容易吸引資本和人才?答:金融變數太多,切忌高度競爭,否則不斷打破下限、全新花樣一時還看不出來。香港上海錢來得容易,用的只是基本的藏錢和詐欺,反而方便監督管理。

12 金融業發展不能高於實體經濟。

13 銀行業融資和服務仍然是我國金融資源分配和發展的主要方式。

14 中央地方金融格局大變化,解決地方之間爭取資源、監理能力不夠等問題;地方金融機構將嚴格審批,業務要嚴格限制在本地,不准風險外溢,監管更嚴格。

15 國營金融機構主導,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做強,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嚴格中小金融機構准入標準和監管要求;明確國有金融機構是主力軍。

16 加速處置小金融機構風險;政府發債,注資,清理不合格股東,清理不良資產,注入優質資產等;中小銀行改革化險給了路線圖。

17 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穩健化解存量,嚴格限制新增;透過展期、借新換舊、置換等方式;中央這次下決心了,要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鼓勵地方政府賣資產;不只是支付債務,還要支付隱形債務,工程款、薪資等。

18 把地方融資平台分類管理,高債務的省份只能接新還舊,不能新增;防範道德風險。

19 央行透過緊急貸款對地方政府難以償還的提供緊急性的流動性支持,但最長期限不得超過兩年,僅用於“緊急事項”。

20 對城投債有要求,地方政府,尤其是縣一級,發不債了,需要出具說明。

21 繼續金融反貪。

22 網路平台金融業務沒有明確;沒有再提金融科技,現在提的是「科技金融」和「數位金融」;科技金融一詞內涵豐富,包括引導及促進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等金融機構及創業投資等各類資本;AI技術發展、監理政策完善、業務轉型、資本市場促進,我國金融科技應該有新發展。

【後註二,2023/12/24】前天上《龍行天下》節目(參見《23.12.22【觀點│龍行天下】中國、美國與ECFA》)科普了正文的部分論述,其中包括美國資本市場的浪費。剛好Hyperloop One壽終正寢(參見《Once buzzy startup Hyperloop One to shutter after its sci-fi transit project failed to get much momentum》),灰飛烟滅的5億美元主要來自Dubai,始作俑者Elon Musk反而賺了,完美地示範了掌控全球金融投資體系的美方如何從極端愚蠢的“長生仙丹”式科技方案一樣可以獲取暴利。

相對之下,中國本土的詐騙集團就只能騙自己國人的錢了。以下是IEEE反思量子計算的一篇文章(參見《Quantum Computing’s Hard, Cold Reality Check / Hype is everywhere, skeptics sa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re still far away》);這裏可怕的地方在於這類專業討論的譯文,在中國是被嚴密封鎖的。運用政治力量,完全封鎖技術討論的人,真的可能是中國的“科技脊梁”嗎?

【後註三,2023/12/24】《龍行天下》節目中還提及了《bloomberg》針對中國政府將半導體產業研發的管理重任交給華爲的一篇文章,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此找到原文:《China Secretly Transforms Huawei into Most Powerful Chip War Weapon》。因爲有付費墻,我把最重要的那張圖轉載於下,供大家參考:

【後註四,2023/12/28】今天在閲讀中國工業發展歷史相關議題的時候,注意到1980年代改開初期,先行的深圳蛇口工業園區門口曾有一個“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對此後40年的中國工業技術文化有深遠影響。這個效率就是要搶時間的觀念,在當時無疑是切合時代需求的,但它其實並不具有普世性和永恆性,因爲它有一個重要的隱性前提,亦即正確的技術方向事先已由別人反復驗證,所以前路確定,無須選擇,只要兩條腿努力就行。現在中國的科技產業層次基本達到世界先進,未來發展方向已經無可借鏡,如果繼續無腦地聽信資本公關炒作,反而會加速衝下懸崖;換句話說,動手動腿之前,必須先用上眼睛和腦子,否則被詐騙集團搜刮,是沒有外國中央銀行和投資人來代爲買單的。

【後註五,2024/03/05】李强總理在全國人大做政府工作報告時,定下“5%左右”為2024年的GDP成長目標(參見《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只有700字》);雖然不是博客所建議的4.8%那般明確地以長遠深刻發展為重,但亦相差不遠,“左右”兩字尤其值得玩味。

【後註六,2024/05/12】本周留言欄48樓討論到中國智庫和社科學術界的水準,我們隨手就有當日的一個案例可供示範,但這個問題當然不局限於個別人員,而是整個行業的普遍現象。要支持上述這個更强力的論斷,同樣在近日就可以找到明確的證據,這裏我指的是美國援助烏克蘭的610億美元法案通過衆議院一事:回顧今年3月,又一名共和黨衆議員忽然提前離職(參見《The ‘Great Resignation’ continues as yet another GOP rep exits》);如同留言欄已經討論的,這絕非正常人事變動,因爲衆議員任期很短、只有兩年,歷史上須要及早離職的議員不多,而且一般只會提前宣佈,依舊留任幾個月至選舉後。本届衆議院的政黨席次差別很小,離職議員更加應該尊重黨的大局需要,然而過去幾個月卻一連有幾個共和黨議員急著離職,而且都是立即生效,以致共和黨在衆議院的權力架構岌岌可危。這裏相關的美國國會議事法規標準是“過半數”,而當前的所謂半數是217席,在3月22日之後,議長Mike Johnson手裏剛好只剩217個人頭,一個冗餘都沒有;換句話説,再有一名議員被策反,他就將徹底失去多數黨地位。所以我一看到那條新聞就立刻預測(在3月23日的學術座談會中討論),因Mike Johnson的堅決反對阻撓而卡在衆議院多時的援烏法案將會有變數,不到一個月後果然如此。這裏讀者應該特別注意的,不在於事先只有我一個人看出端倪,畢竟博客示範如何以嚴謹的邏輯辯證分析對世事做出人力可及極限的正確預測,已經有過千百次,到了例行公事的地步;而在於四月援烏法案正式通過之後,華語智庫和網紅學者連作爲事後諸葛亮的馬後炮都放不好,普遍忽略Johnson做出180°政策轉向這條表層新聞幕後,當事人在軍工利益集團公開碾壓性威逼之下的無力和無奈,以及本届衆議院共和黨民粹派已在大選前七個半月被釜底抽薪、徹底閹割的事實(爲了避免事情鬧大,成爲大選議題,建制派見好就收,沒有真正推翻多數黨地位,發力拿捏得相當精準)。

歷史上中央決策高層除李克强任期後段做過輕微短暫的咨詢,對智庫界相對蔑視,幾乎當成籠裏養著的倉鼠,亦即不作實際生產任務的期許,基本只有觀賞性價值。所以中國智庫行業亟需奮發圖强,努力提升研究水平,而不是只寫陳腔濫調、甚至做敵方宣傳的復讀機,然後靠著拉關係走後門來玩弄自我營銷,與媒體利益集團沆瀣一氣、欺世盜名。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ngyuanWang&aid=180084901

 回應文章 頁/共 7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strawrange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1/14 22:19
最近体育圈正在大举反腐,问题跟学术圈很像,少数利益集团垄断了项目的话语权(财权+人权),无论是选拔、训练还是比赛都要经利益集团的手,爱搞类似“大科学项目”的“大体育项目”,大众关注的运动还稍微装装样子,不关注的运动就更是明目张胆。早些年大家还以为是因为不够市场化,结果市场化之后反而更加方便垄断利益集团敛财。现在体育圈都有共识要去行政化、去垄断、加强监管,但仍然成效甚微,有换汤不换药的嫌疑。学术圈动作隐蔽,也与大众生活较远,大众监督更是不可能。希望其他圈子的反腐不是点状的,而是真的能走出一条机制改革的路,比如去垄断、去行政、权力分散等,再带动学术圈的改革。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4-01-16 04:45 回覆:
全職全責的中央集權政府,不但是“中國特色”“Chinese Characteristics”的主要成分,甚至可以說是中華文化2000年歷史傳承的核心,是中西社會的根本差異所在。既然享受了其所帶來的治理高效,就也必須設法解決政治權力所受監督較弱的問題。博客不是一直支持紀委、監委,並且在討論學術詐騙時,也建議建立類似的監督機構嗎?

百分之百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24/01/10 15:14

卢麒元先生自2019年起,一直在微博开堂授课。除了讲投资市场,也讲了资本论、凯恩斯的通论,近代历史真相,阳明心学,一直在强调要有历史和哲学的高度。大约有5000人微博听他讲课,讲完放在B站上免费传播的也很多。王先生能否也讲讲科学哲学这样有思想高度的东西?将思想武器授予大陆求知的人,估计也会有几千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仍写在20大报告中,这个提法总觉得有问题。能很难辩清楚,不用这个提法的毛时代的科学进展似乎更好。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4-01-11 01:15 回覆:
我的興趣很廣,每天閲讀、思考、訓練所需時間太多,沒空持續輸出。
重視科學沒有錯,盲信科技方士才是問題;正如道家作爲哲理值得研究,只不過被騙子和傻逼們以訛傳訛搞歪了。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回复上一层
2024/01/08 02:17

离雍正退位可能还有14年。潜在的‘乾隆’里,张晓强是个三本毕业的农科生,还在美国留学过两年。张红文倒是务实的军工系统出身,但偏偏被派到安徽主管科技,现在天天为核聚变量子技术站台。何况下一任领导人执政前期必然处于习的权力惯性下,又怎会有能力对庞大的利益集团动手,推翻上一任的既定政策?

‘后人的智慧’不能相信,错误的科研政策如果不能在习时代被改正,以后更加难改,就如同计划生育在江胡手底下延续了十几年。

下一届一批有科学修养的官员会登上最高权力舞台(陈吉宁袁家军张国清尹力等),同时其他紧迫的内政问题逐渐处理完,也许会是谏言达到最高层的最好时机。现在只有耐心地进行科普,积累一定的舆论声浪。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4-01-10 08:05 回覆:
我同意習近平是唯一有魄力做出這個層次規模改革的主政者,下一任不太可能同等强勢。
此外,科研學術風氣還在急速糜爛之中,利益集團不斷加深擴大,若再等十年,恐怕回天乏術。現在的問題在於言論封鎖已經極爲嚴密,我的既有建言管道全部堵塞,今上的聰明智慧再高,若一句真話都從未聽過,也不可能自己看穿真相。你看不出我心急如焚嗎?更別提如此盤根錯節的全面腐敗,即便全民認清真相也很難扭轉頹勢,參考國足。

AbzX5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1/07 13:06
雍正虽然考上了清华大学, 后来还搞了个法学博士, 但他毕竟是工农兵大学生, 学术实力有限, 对付不了学阀. 雍正的毕业论文搞不好都不知道怎么写出来的. 如果雍正要查那些学术腐败分子, 那些学阀一定连夜研究雍正的博士论文, 硕士论文乃至本科毕业论文, 细细研读, 总能搞出一些把柄, 然后就参考蔡英文和最近被逼辞职的哈佛校长, 弄出很大的麻烦. 正如对撞机的解决杨振宁的呼吁起了很大作用, 对付这些学术腐败分子, 只能另找个既懂政治, 又有足够学术权威, 又受雍正信任的人推行. 这样的人恐怕不好找. 也许这个问题能留到乾隆来解决?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4-01-10 02:32 回覆:
今上改革得罪太多人,詆毀鋪天蓋地、五花八門,哪在乎多這一項?
處理科技方士的真正難點在於議題專業性高,業内卻全部同流合污(楊先生是極罕見的例外),而且幾十年的放縱下來,利益集團更進一步普遍分贓,連工程單位和高等學府都收買殆盡,於是内參、學術和媒體管道通通堵塞(他們若非詐騙,而是真正的科研人員,會怕辯論嗎?什麽樣的科學家會動員體制内外一切機制全面封鎖專業討論,連《IEEE》上的專業報告都無法翻譯發表?其實光從這一點,即便外行人也能立刻判斷他們有很大的問題),我這樣的異類在此事上被隔絕天聼,淪落到和利益集團最低級的工具人無腦紅拌嘴,但事關國運,又不能輕言放棄,自己也甚感無奈,才會反復鼓勵讀者幫忙參與公共論壇上的爭辯。
還有,順便提一下,歷史上的雍正並不是極度迷信,雖然喜歡算命占卜,但對於地方報上來的祥瑞一般心知肚明、私下嗤之以鼻,也沒有寵信方士。即便只是如此,依舊造成他對科學理論和理性哲學不夠重視,才會被自尊自大的傳統思維(18世紀版的中醫教、低級紅?)影響,以爲可以在學術思想上閉關鎖國,決定扭轉康熙對啓蒙時代理性哲理和科技探索的積極引進政策。不幸他和牛頓是同一時代,因而剛好錯過了其後的近代科學成果大爆發。

薛丁格的貓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1/03 16:07
最新新聞,國資委發布支持可控核聚變,並由國營企業牽頭…..,朝商業運行方向邁進~~這結果很是讓人擔憂與生氣啊~

學術腐敗的個別問題已與系統(含社會)問題相互形成一個向下螺旋 :

大家看到搞量子計算(量子通訊)的中科大幫,騙國家錢吃香喝辣沒有負面後果,於是有樣學樣,互相掩護,形成一旁大的利益詐騙集團。

行業內”偶有”良心舉報者,幾乎發揮不了效果。此外,在一個必需品(食衣住行育)成本極高(內地應該是住)的地方,多數人擔心自己的前途與生活,別說出聲揭弊,不同流合汙就是聖人了;同時,越少人願意挺身而出,又進一步加劇壞人的劣行,得逞的壞人,再利用金錢權勢收買輿論,進一步忽悠老百姓,藉基層之名倒逼高層停止改革……

猶記王老師曾在留言欄及YT說,2008年金融海嘯後,中國被崇美經濟學家忽悠的大發債(實際量是需要量的至少4倍),導致國家債務問題及大炒房時代,侵蝕了社會長遠發展的根基。這現象是越發讓人有感及憂心了。

P.S.: 一直在想這留言是該放在<從假大空談新時代的學術管理>還是<金融史觀(三)政策建議>,因為個人覺得許多跡象顯示,目前中國面臨的是一種全方位、系統性的問題,所以還是決定留言於此。唉~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4-01-06 06:19 回覆:
的確是每下愈況,到了内外交相賊的地步。
上個月熔鹽堆上商船,固然從技術層面看離譜得可笑,但至少造船廠原本就不懂核反應堆,還可以說工程單位可能也是被欺騙的受害者。這次的核工程企業卻恰恰正是最有專業能力判斷核聚變沒有實用可能的單位,他們也跟著起鬨,必然是騙子院士分他們一杯羹以便封口的結果。國家在最最關鍵的科技學術上日益糜爛,不斷打破下限,真是讓人無比痛心。
我最近復習五代史,讀到唐末流行修仙(參考《長安三萬里》),對術士的迷信也是每下愈況。當黃巢從廣州北上,威脅國家核心腹地的時候,唯一有足夠兵力能暫時阻擋其進軍、為勤王部隊爭取時間的,是駐兵揚州的高駢;但他卻迷戀修仙,不問國事,以致大權旁落到身邊的術士詐騙集團手中,其中地位最高的叫做呂用之。歷史上常被批評的宦官、伶人、外戚,其實只要本性好,還可能匡輔國政、甚至建功立業;例如與張居正合作無間的大宦官馮保,李存勖時代的伶人敬新磨,以及外戚衛青等等。但詐騙先天就損人利己,所以騙子100%是害國害民的蛀蟲。呂用之當然不會挺身而出、扶持朝廷,於是黃巢攻入兩京,唐朝國祚的崩解終結無可挽回。
後來呂用之騙財騙色太無節制,逼使戴了綠帽子的將領反叛,只好逃跑轉投楊行密;後者最終利用綠帽叛將對另一批術士(王仙姑)的言聽計從、昏招頻出,輕鬆打下揚州,隨即以呂用之在細節上撒謊為藉口,將其腰斬。楊行密是唐末五代軍閥中的傑出人物,尤其以寬仁著稱;他會把引導自己占據大城的新手下卸磨殺驢,顯然是對騙子有零容忍政策,我認爲這是絕對正確的態度。至於那些魏晉以來清談附會的愚昧士族(參考“五石散”害死的諸多君王,其中不乏明主),全都是將原本深刻的道家哲理轉化為謊言迷信、使得精英文化日益去實向虛的元凶,與今世網絡上的無腦紅和中醫教是同類,心懷國是者不該容忍。

拍拍熊大師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2/27 03:23
我从 2015的共军小道消息开始关注王博士,读了全部博文,看了几乎所有王博参与的视频节目;且我是中科2001级近代物理系(校内称4系)的学生。看到王博在龙行天下中提到中科大,我觉得我得来说一句,您说的对。我跟我从事科研的同学、在科大执教的同学讨论过,我看到的现状就是这样。


我同学里,有和量子院士一起工作过的。我在2022年,就引王博对于量子卫星的观点,与同学辩论,量子卫星是否是过分浪费国家资源,在他们举了一些量子卫星副产品的技术方案(星地对准之类的)之后,有个在科大做教授的同学竟然说这个可能有超越科学的政治价值。


于是我发觉到,我的这个同学,其实是自认不懂政治的,或者说不懂搞科研以外的大部分事情。他是个坚定的爱国者,党员,如果他认识到这个是在浪费资源,甚至是浪费整个国家的崛起机会时,他早就从内部发起自省或者针对性的检举了。而他认识不到,且大多数在科大搞科研的人,都是他这样的。我认为这是教育或者国内思想政治工作的严重缺失,请问王博士认为是不是这样?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12-28 02:08 回覆:
這是典型的行業集團利益,導致所有成員集體自我麻醉,處處尋找藉口來為自私正名,畢竟潘建偉、袁嵐峰這類對損人利己沒有心理負擔的是少數,一般人很難在自知是國賊的前提下過日子。外人看著他們的Contortionist Reasoning極爲可笑,但他們經年纍月,師傅、師兄、師弟、師妹、學生全都信了這一套,於是就潛移默化中接受為“公理”(亦即無需證明的“真理”,不同於定理是邏輯引導出來的)。有邏輯抵抗能力的,先天是極少數,早就因爲良心難受而離開行業了。
這種現象其實與他們從事的專業無關,反映的是人性中愚昧的一面,在心理學中叫做“Groupthink induced self delusion”,是“Coping”的一種特例。連高能物理這種與數學息息相關的理論性學科都一樣陷下去,做量子計算的那些實驗科人員自然更難免疫。不過這些人依舊是工具人,只比網絡上的傻逼更靠近内環;我批評的重點集中在有意通過造勢來謀取額外名利的那些管理階層(如潘建偉和中科大領導),畢竟封鎖學術批評(例如博文以及其中列舉的多篇英文科普)這種事必須是有心詐騙才做的出來的。

大一統理論15上善若水水利万物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2/23 00:46
能否问王老师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国家欠的债务都是内债且家庭负债过高,例如背负沉重的房贷债务和就学贷款的国家,且政府已经意识到过去的错误政策例如房市和广设私立大学等是错误的,不应该让人民欠下大量债务,如果政府采取发债贬值本国货币的手段来稀释过去已经欠下的旧债务和减轻人民偿债压力且都稀释内债因为外债不能贬值,或转移置换一部份低收入家庭的负债到中央政府身上在通膨稀释债务,这样的方式是健康的吗?

会不会导致本国资本大幅度外流和降低人民的货币购买力的信心而发生危机?但好处却是减轻刚好是低收入群体又欠债的家庭少还债,且工资调整幅度虽然少于通货膨胀率但却有可能增加未来可支配所得,坏处是直接损失债权人和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债权导致信心危机,这样利弊何者比较大?可能底层民众储蓄者的现金会有一部份购买力损失,但是社会底层无产者基本上不太可能有太多现金储蓄损失幅度反而小于中产阶级,但顶层土豪大资本阶级通过土地投资等财富还有所增加,但对高负债经济体底层家庭还债的压力却被减轻了

以下举例:假设有一堆老百姓在高房价时买了一栋房子欠下大额债务例如30年期贷款,每月拿40-50%收入去还债必须还30年,如果通货膨胀2倍,但工资只上涨1.8倍,虽然损失了10%实际工资购买力,但只需拿原来一半的收入比例(40%的一半就是20%)当作债务还债支出的现金流,却增加了未来30年的可支配实质所得和消费水平,因为他欠下的房贷会被通货膨胀率稀释2倍也就是实际购买力计算少还两倍的钱,虽然这只是金融零合游戏用积累未来更大社会矛盾且提高资本收入比的方法缓解当下的贫富差距,但至少在30年内减轻了负担提高了欠债家庭的可支配所得和实质消费力,有没有这种可能性还是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弊大于利?有太多没考虑到的东西,比如这么做虽然对负债比超高的国家比如日本管用,但对中国却可能不管用,因为虽然已经欠下的旧债可以贬值但资本家和债权人只会上当一次不会上当两次,下一次当政府要发行新债务的时候殖利率就会提高因增加的债权人风险,而增加长期政府举债的成本,再加上资本外流、本国货币购买力信心和国际金融投机攻击汇率、美元霸权等系统的综合性因素整体弊也可能大于利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12-24 05:41 回覆:

行不通;痛苦指數不是開玩笑的。

在現代自由市場背景下,越是巨富欠債越多;用通脹來稀釋負債,更加鼓勵他們鉆利率差漏洞,形成超巨額的資產轉移管道,財富從中產階級向巨富(尤其是金融財團)快速集中,不可能由政府手段來彌補。這裏的典型案例是日本:薪水階級慘不堪言,股市卻欣欣向榮,美國金主樂不可支。


大一統理論15上善若水水利万物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2/22 18:41
今天刚看了这期龙形天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m9806LpLtE

看到下面网络留言一堆喷子惨不忍睹,不相信科研管理一堆贪腐,如果大部分的人愿意去王博博客多看看过去的文章回覆,有系统的读从2014年以来的文章回覆,例如大对撞机、核融合等也不至于这么无知,大部分的人几乎连基础物理和工程的概念都没有就留言发表高见了,比如核融合美苏从1960年代搞到现在还在吹,大部分重大原创基础科研创新其实都是用小钱在多个项目上广撒网而不是用大钱堆其中一个项目出来的,比如石墨烯的发现人只是用铅笔和胶带多次反覆黏贴拿到显微镜下观察就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样级别的重大发现只用到铅笔和胶带的成本也没搞到几百亿美元,如果不在多个项目上尝试小资金只把资金集中在一个方向,就会扼杀这种基础科研的发现,而只有基础科研已经突破进入工程和实用阶段才能有可靠的经济效益评估才有必要可能提高单一项目的投资额,但这些留言却连基本的经济性评估潜在收益和盈亏和工程可行性都不去计算,只是下意识的反射以为这是在黑中国,其实是在帮助中国科研能够修正自己提高科研效率和效费比,那些以为科技就是花大钱堆出来的论点也不看看20世纪初—到上世纪中叶人类以为21世纪自己会生活在火星上,路上都是核动力汽车,甚至还有少数人天真的以为虫洞可以被发明出来最后只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牺牲掉宝贵的可以改善人类现在生活的科技项目例如液流储能电池...

希望这样的论点能偶然被习进平看到很多问题就能解决了但感觉概率很低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12-24 05:14 回覆:

世界上有兩種實話不可能有直接點醒對方的效果,第一種是揭穿詐騙手段,例如中科大;第二種是指出傻逼是傻逼,但正因爲他們是傻逼,所以自然沒有足夠邏輯辯證能力來接受真相。

要確定他們是否傻逼很簡單,看他們討論議題是否專注在邏輯關鍵。例如熔鹽堆的可行性,顯然在於新版本的設計是否解決了1960年代無法剋服的難題,但凡不討論這一點,顧左右而言他,就自證沒有資格發言卻硬要發言。這裏“言他”的選項極多:直接重複呐喊自己的論斷是最低級的,和嬰兒哭鬧在同一級別。其次是拿無邏輯意義的相關聯想來做烟幕,例如我在《龍行天下》中所提的那個博主,談的是成功了有多好,以及中國人有多麽聰明努力,但這些論點當然沒有任何邏輯因果效力。再進一步無知無恥的,還可以把話題轉變為對實話者的人身攻擊;這之所以是典型的狡辯和明顯的謊話,在於沒有先做出完整的邏輯辯證:畢竟如果我真有那麽不堪,那麽博文論證裏的毛病必然很容易挑出來,挑不出來不已經證明他們在撒謊嗎?

再厲害一點的,會走和稀泥路綫,“一家之言”、“別人也懂”、“以偏概全”等等。科學論證不是主觀感性言論,是數學性的邏輯證明,有著絕對的普世正確性;我用科學方法和數學態度來論證社會議題,並不代表邏輯的絕對性就被社科界的無腦傳統所抹殺了。換句話説,我的自信來自邏輯而不是我個人,所以質疑博文自信的,其實是在質疑人類幾千年的數學規律和科學原理。當然要能打上真正“邏輯辯證”“Dialectics”的標簽,必須雙方都遵守上述的科學方法和邏輯規則;能分攤腦力負擔的辯證對手我一般找不到,因而志願先花99%的功夫建立詳盡嚴謹的正面架構,如果邏輯有任何錯誤、事實根據有任何弱點,都可以由反方一句話直接指出,結果面對的還是一大批連1%努力都做不出來的反方,只會試圖用籠統的質疑來混淆視聽,不是自欺(傻逼)就是欺人(詐騙)。至於引用一句古人的話就假當論證者,更是明顯的詐騙徵象。

我再强調一次:若能遵從科學求真的規則,指出博客論證的謬誤,我向來求知若渴。可惜中國公共論壇上,99.99%的言論都是前面所列舉的諸般空口白話,公知如此,無腦紅亦如此。為了國家大義,一切公共事務的討論應該從求真出發,所以這些拒絕並抵抗實話的人不但浪費版面,而且是污染公衆心靈、方便國賊渾水摸魚的罪魁禍首,這也正是爲什麽精英利益集團必然想要扭曲媒體規則、直接間接培養這些無腦傻逼,以作爲外圍文字打手、製造社會愚昧;例如美國大資本培養公知、中國科技詐騙集團培養無腦紅;這兩者其實同是一類工具人,只不過幕後的操控者不同罷了。《觀察者網》淪爲無腦紅的盤踞地之後,我的態度自然也只能是如同對待公知媒體一樣,敬而遠之。

博客十年來的努力,從來就不只是要教導正確的結論,更是在於示範邏輯思辨的原理以及公共討論的規則,因而我一直說留言欄是博客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的手段只有實話,力量或許不足以直接撼動利益集團,但因我的文章而能從事正確科學邏輯思辨的知識份子,是有能力也有責任批判這些利益集團的傻逼工具人的。


薛丁格的貓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循環再起?
2023/12/16 13:20
王老師在12/8<龍行天下>曾提及,2022~2023的收割循環中,台灣算是運氣好的,僅通脹影響較大。除了運氣,台灣所受衝擊相對來說還不算非常大,是否還有其他因素可供盟友,甚至中國借鏡的 ?
FED揭示了2024年的貨幣政策方向,目前點陣圖的預測應會有3次降息,是否揭示著又開始新一輪的A+D式收割?短期內,將要被收割的國家該如何自保?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12-18 02:45 回覆:

台灣在國際經貿上的定位,其實和韓國、越南相比,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同樣都是被美國金融殖民體系所放牧的中型經濟體。之所以今年經濟態勢明顯優於後兩者,原因有二:一是臺積電,來自美國緊縮半導體技術管控的收益已到,而吃虧卻還在未來;其次就是中方不但不針對科技臺階上最近一環的台灣出手,反而專注打擊韓國,而且還在貿易上繼續全方位大幅讓利。

Powell屈服於資本市場重啓泡沫的要求,在貨幣政策的平衡鋼絲上選擇繼續既有的潮汐式金融榨取,不正是今年幾篇博文裏已經反復談過的和稀泥態度嗎?


邻居家的猫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2/12 22:57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3-12/12/c_1130022917.htm),其中的许多内容和先生文章的建言都有对应,特别是“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和“五是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都是比较明显的证明;另外2024年1月8日至10日将召开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我们可以观察这次会议是否会有学术反腐的相关改革举措推出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12-12 23:34 回覆:
我對金融改革是樂觀的,對學術改革卻是悲觀的,原因見前一個回復。
頁/共 7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