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工業】熱帶風暴之後
2020/08/12 13:39:32瀏覽67635|回應35|推薦31

康州西南部雖然有幾個小城市,主要還是典型的美國郊區(Suburb)環境,獨棟住宅佔多數,人口密度不高,埋管拉綫成本大,像我住的社區就沒有天然氣和下水道;再加上越有錢的住民越自私,喜歡打官司阻攔住家鄰近地表公共設施的建設,結果有時只能因陋就簡,由公衆一起買單,例如出名富裕的Greenwich整個鎮手機信號極差就是常年老毛病。

至於電力供應,基本全靠電綫杆,這帶來一個潛在問題:新英格蘭在18和19世紀爲了燒柴火把樹砍光之後,到了19世紀下半開始保護植被(我曾請人砍下院子裏最老的那棵橡樹,數年輪算出它始於1880年代),至今家家院子和路邊空地都長滿了橡樹和楓樹。電力公司因此必須不斷派人修剪靠近電力綫的樹枝,然而每逢强風或大雪,依舊要斷電。還好受影響的社區一次不多,搶修也算及時,例如我自己從來沒有斷電超過兩天的經驗,一年有幾次12小時的停電並不是太嚴重的問題,多數住戶不覺得有必要裝備用發電機。

上周二熱帶風暴Isaias沿著美國東海岸向北進入新英格蘭地區。這雖然不是每年都有的事,卻也不算罕見:我在康州住了20多年,有過五六次類似的經歷。不過以往的災害以水患爲主,不是强降雨帶來驟發洪水(Flash flood),就是臨海社區有被暴潮(Storm surge)淹沒的危險。這次倒有些反常,雨只下了半小時,但是強風持續咆哮,接下來的停電完全在意料之中。一開始我也不以爲意,不能上網或出門(因爲路上必然有許多斷落的電力綫)剛好有時間清理院子裏的斷枝殘葉。

但是一天的等待變成兩天,接著不但打破了斷電的時間記錄,而且鎮上基本沒有任何用戶的電力供應獲得恢復,停電比率停留在94%,連個緊急充電站都無法建立。這時我才驚覺,正如四月裏新冠疫情攻穿了紐約市的醫療系統,一個貌似尋常的熱帶風暴也壓倒了本地電力公司EverSource的搶修能力,他們連續兩天連一個小組都沒辦法派到鎮上來,顯然是必須優先照顧人口密度較高的幾個小城。

到了第三天,州長和參議員來鎮上視察,把EverSource臭駡了一頓,於是終於有了進展,停電72小時後無電力供應比率降低到85%。第四天NWS(National Weather Service,國家氣象局)證實曾經有龍捲風在距我住宅一公里遠處著陸。到了96小時的節點,剛好家裏電力恢復,然後鎮長宣佈停電比率降到48%,所以我還算是中等運氣的。這時冰箱早已發出惡臭,我把魚肉奶之類清理過後,決定出門辦貨。鎮上的商店仍然門戶緊閉,有媒體訪問了一家披薩店的老闆,他說光是冰庫裏的食材就爛掉了5萬美金。還好城裏的電力供應比較穩定,那邊的超市還有東西可賣。

美國在雷根掌權之後,全面推行新自由主義理論,這在實際執行上等同於社會達爾文主義,對權貴富豪階級追求利益和特權的自由做出絕對的放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公益性事業(包括Utilities、醫療、教育、鐵路、郵政等等)很自然地不再獲得國家的重視和資助,必須自行設法盈利。收費因此而高速上漲,不但導致整體經濟運作效率下降,而且加劇貧富差距,固化既有階級,這是我已經反復討論過的機制,讀者應該很熟悉了。

不過它還有另一個惡劣的效應,也就是產業如果有長周期、低頻率的挑戰,那麽不管再怎麽嚴重也會被完全忽視。像是大規模流行病或是强力風暴,都是每十年左右出現一次的危害,但是以利潤導向的醫療機構或電力公司,如果CEO敢花十年雇用冗員、預存設備,就等著那一次應用,他早就被董事會一脚踢出大門。因此美國式的自由市場和私有經濟體制,其實隱含著由政府提供的免費保險,遇到危機自然有國家兜底,而且這個保險雖然是由全社會買單,賠付卻只有資本能享用。換句話説,美國經濟學界鼓吹完全私有化,目的在於好天侯賺的錢全歸私營企業老闆,出了問題再由公家拿稅金補貼他們,還能美其名為“保護就業”;今年三月因應新冠疫情的CARES ACT就是典型的例子,總額高達22000億美元,然而老百姓拿到手的只有象徵性的一小部分,大半進了財團的口袋。

瘟疫和風暴還只是個別產業特有的問題,但是21世紀對長期國運至關重要的高科技工業,剛好也普遍並持續地必須面對長周期、低頻率的嚴重挑戰;這裏我指的是新技術世代的開發。在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指導下,企業以中短期利潤為最高指導原則,那麽最容易達標的手段就是消減不影響短期營收的開支,尤其是不確定性很高的遠程研發計劃。例如麥道很早接受這個哲學,於是在1970年首飛的DC-10之後,根本就不再試圖發展全新的商用客機,其後所謂的新產品,從MD-11到MD-80/90/95,都是老飛機(DC-10和DC-9)的改版。波音在2003年啓動787計劃,同年12月麥道的末代CEO Harry Stonecipher接任總裁,其後也不再有意願研發全新機種。737 Max成爲波音由盛而衰的關鍵節點,正是這個因循苟且態度的後果;詳情參見前文《737 Max必須重新認證》《波音衰敗之源》

既然企業的目標轉爲短視近利,那麽在人事上自然也會有與之匹配的變化;換句話説,提拔幹部不再以專業知識和戰略眼光為標準,改爲取決於製造靚麗財務報表的能力。如此一來,能幹事的硬核工程師被排擠,擅長做PowerPoint的MBA掌握實權,得以徹底落實商學院所灌輸的金融財務炒作伎倆。波音的例子詳見前文,GE我也順帶提過,而美國在規模和層次上能和這兩家公司相提並論的實體產業巨頭,只有Intel。很巧的是,Intel也在過去六年一直無法推出新製程,坐看臺積電一連前進了三個世代,被一舉反超失去了全球半導體製造領頭羊的地位。

在2017年去職的前任Intel首席工程師(Principal Engineer,是無管理職權的專業工程師最高級別,但不是只有一位)Francois Pidnoel剛好在一周前公開討論了這件事(參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iKjzeLco6c),他所描述的Intel和波音有不可思議的相似(Uncanny resemblance),例如“The leaders of Intel today are not engineers, they are not people who understand what to design to the market.”“現在Intel的領導階層(對比於2004年退休的Andy Grove)不是工程師,也不懂(芯片)設計”,結果每下愈況,到2016年之後技術決定全屬 “Nonsense” “瞎鬧”。他對近年來霸占Intel高層管理職位的MBA族群,更是批評得體無完膚。

中國自改革開發以來,一直以歐美爲師,沒有警惕到雷根之後的美國已經步上全面腐化的邪路,不但經濟系有不少迷信新自由主義的教授,企業界也充斥著膜拜美國商學院教條的大亨,殊不知純粹的自由市場和私有經濟有著很嚴重的副作用和隱性條件。以往我已經仔細解釋過爲什麽公益性事業,尤其是醫療、法律和教育,絕不適合私有化;今天藉著這次停電的經驗,談談新自由主義的另一個軟肋,亦即任何有重要長周期任務的產業,包括所有的高科技工業,都有賴遠遠超越股價和財務報表的思維、計劃和決斷。雖然這樣的眼光和思維,並非絕對取決於所有權的公私之分,但的確受其影響,有很大的難易之別;所以中國采行公有制和私有制並行,其實是一個合理的折衷,問題只在這兩類企業模式的分界綫該劃在哪裏。我希望今天的討論有助於決策單位未來做出更精確、更高效的選擇。

【後註一】今天(2020年八月14日)加州開始輪流停電(Rolling blackout,參見https://www.sacbee.com/news/local/article244979910.html),下午有24萬戶被斷電,到晚上已經增加到200多萬。這既非是有風暴,也不是器材故障,純粹是夏天天熱,民衆開冷氣,所以電力供不應求,出現了無法彌補的短缺。

之所以發生在加州,是因爲那裏白左猖獗,多年來沒辦法建新的發電廠,導致常年供需失調。電力公司盡可能從外州買電,但如果熱浪涵蓋整個美國西南部,就無法可施。

【後註二】Intel在Q2季度財務報告記者會上做出兩個宣佈(參見https://seekingalpha.com/article/4369923-intel-abdicating-process-leadership)。首先,7納米製程再度延後至2022年底或2023年初;這個製程大致與臺積電的5納米相當,但是臺積電預期在2022年開始量產更新一代的3納米。換句話說,臺積電領先Intel的幅度,已經超出一整個世代。其次,Intel的Chief Engineering Officer(負責所有硬件開發和製造的總師兼總管)Venkata Renduchintala於八月3日正式去職。這位印度裔的主管是在2016年從高通跳槽到Intel的,剛好是正文裏那位首席工程師所描述“瞎鬧”的起點。

【後註三】《大西洋月刊》剛剛發表了一篇調查性報導(Investigative Report,參見https://www.theatlantic.com/politics/archive/2020/08/how-trump-appointees-short-circuited-grid-modernization/615433/),介紹NREL(US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美國能源部的直屬機構之一)在2018年八月公佈的研究結果,認爲將美國東西兩個主要區域電網連結起來,不但可以把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減低3500萬噸,而且節省整體發電/輸電成本的回報會達到總投資額的2.5倍,消費者每年受惠36億美元。很不幸的,這個報告公開的第一天就引起了能源部高管的嚴重警惕,原因是美國的光伏發電主要在西部,剛好因爲時差可以部分滿足東岸在傍晚的用電高峰,如此一來許多東部的煤電廠自然會被優先淘汰,而這些Trump任命的高管原本不是煤礦產業的游説者,就是Koch Industry的雇員,所以很快地這份研究報告被收回刪除,NREL負責這個項目的主管被迫離職。美國聯邦政府整合國家電網的努力,最早也要到2021年Biden上臺才可能重啓。

【後註四】2021年年初,受全球暖化影響,環北極氣流弱化,無力阻止極寒氣團大步南下,在北美洲產生了一連串的寒流和雪暴。2月中,得州(近年有人建議把Texas改譯為得州,以避免和山東德州產生混肴,我認爲是合理的考慮)氣溫降破冰點,雖然這並非罕見,但此次持續數日,最低溫也格外地低,隨即導致電網崩潰,數百萬人停電多日。得州地處亞熱帶,絕大多數住宅沒有像美國北方溫帶地區的油熱、氣熱、或集中供熱系統,全靠冷氣機反轉充當Heat Pump熱泵,再加上一般建築不在乎絕緣隔熱,保溫效率極低,一旦在寒流中停電,慘不堪言。

至於大寒流如何引發電網全面崩潰,我在這裏簡單介紹一下其細節機制。首先北美(美國和加拿大,不含墨西哥)分東西兩個主要電網,得州卻是例外的獨立供電體系,和東西主電網以及南面的墨西哥共有7個連接點,但並不足以承受大規模的電力進出。我以前解釋過,如果不考慮長途傳輸的電力損失和建設困難,電網越大越好,以便取有餘而補不足,那麽爲什麽得州會建設出自己獨有的獨立電網呢?原因是在1935年,羅斯福給予原本微弱的Federal Power Commission(FPC,後來改名為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FERC)一系列新的權力,規範州際電力傳輸的技術標準和計費結構。爲了逃避這些聯邦級的監管,一直是絕對自由主義經濟學派忠實信徒的得州政壇選擇主動和全國性電網做切割,這自行閹割了得州電力系統在危機下的退路。

前面提到得州的冬天一般沒有嚴重的寒流,偶爾飄點雪、降點霜,一兩天就過了,氣溫也不會低到河流、湖泊或大輸水管凍結的程度。如同正文裏所説的,這些電力公司都必須自負盈虧,所以五年、十年才用得上一次的投資和準備自然是經營上不能容許的“浪費”。這次大寒流來襲,不但當地風電所用的電機(Wind Turbine)是沒有防寒能力的廉價版,結果立刻翹了辮子,就是核電站、煤電厰和天然氣電廠,也都沒有對冷卻水管道做過防寒處理,所以一樣必須關機停止供電。其實得州正是美國天然氣的主產地,燃氣電廠都依靠來自當地油氣田的管道輸送燃料,而這些油氣田自己的供水管道也一樣都凍得結結實實,必須停產,就算電廠本身沒出問題,依舊沒有天然氣可燒。

所以這又再一次印證了英美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缺陷:投資這類公共服務到能防備偶然災害的地步,雖然從全民整體的角度來看是最優,從富人的觀點卻非如此,因爲他們可以負擔得起發電機,而且越有錢的越能用上大功率、全功能的機種。所以底層民衆每隔一段時間挨飢受凍,並不值得他們平時多付些電費。然而執政的共和黨州長,卻只在事後把風電拿出來當替罪羔羊(如果他是民主黨,大概就會改用煤電廠),偏偏選民就吃這一套,所以明明是體制缺陷,卻成爲黨派鬥爭的工具説辭。這樣的政治體系,真是全世界的模範嗎?台灣抄襲了所有的缺點,真值得自豪嗎?

【後註五,2022/1/15】對實際工業運作流程不熟悉的讀者(尤其是金融系和經濟系的畢業生)很難完全理解爲什麽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有那麽大的毒性。我在正文中提到要改進Income Statement和Balance Sheet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剋扣長期投資;這會對企業做出全面的腐朽。剛好今天看到一名美國汽車企業的前工程師,撰文批判這個效應反映在底層流水綫的諸般惡劣影響,包括環境、安全、品質、士氣、和技能,值得一讀,參見《I Was an Engineer at a Major Automaker. Here’s the Dark Side of the Job》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ngyuanWang&aid=148414325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1/10/29 02:29
向先生請教持久的疫情對美國基層社會的影響。陸續有跡象顯示美國基層的各項公共服務走向衰敗,如地方醫療公衛人員離職、中小學從老師、校車司機、保安、到學生餐食等各項短缺、社區維護修繕的成本高漲等等,我將之比喻作基層社會的"long covid"。我判斷受影響最大的是本來能勉強維持生活水平的中產階級後半段。請問這種變化對美國基層社會運作有無不可逆的影響?有哪些?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10-29 03:03 回覆:
過去40年,美國將20世紀中期的社會主義政策扭曲反轉,中底層勞動力被徹底踢出經濟利益的分配桌,到現在已經基本回歸歐洲16世紀的Indentured Servitude,這是當前工資上漲而勞工仍然在不斷主動離職的背景因素。
我在一年前就把新冠的長期影響總結為增大貧富不均,而且是全球性的、長期性的影響。專注在美國,這反映為經濟供給鏈斷裂,社會勞資對立,然後政治進一步分裂,金融危機隨之而來,都是我已經反復預言幾百次的事,不再贅述。當然,Cassandras Curse在歐美比中國更爲嚴重,但我原本就不指望對英語世界做建言,反正無視歷史巨輪走向的族群,終究會被碾壓。這裏的問題在於美國的軍力和財富纍積極爲豐厚,人類世界如何管理它的衰敗過程、避免瘋狂的同歸於盡,才是我們必須關心的事項,這也是博客建言的重要方向之一。

南山臥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20 13:56

//Advocate(怎麽翻譯?推行者?鼓吹者?)//

由議及行,依比例大小,可用:倡議者/倡導者/倡行者。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2-20 16:35 回覆:
好的。我寫文常常是心裏想著英文詞匯,然後再找中文翻譯;然而30年不用,偶爾會有生疏之處。

K.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
2021/02/19 16:13
這有一個視頻說得非常好(建議2倍速觀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vYKXwWuMXk

為了節省時間我簡要提煉一下觀點:
・王朝盛期和末期的區別,不是前者做了對的事及後者做了錯的事,而是前者能做成事,即使在做事的途中遇到問題也可以糾錯,而後者根本做不成任何事
・王朝末期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不是因為有「某些」利益集團搗鬼,而是有「太多」利益集團互相牽制,結果導致任何一個利益集團都沒有能力做成什麼事,但是卻有能力在自己的地盤上阻止別人做成事
・這些利益集團的策略就是「糾錯」,這不同於盛期真正的對問題糾錯,而是先自己的地盤上用精妙的操作把這件事變成錯事,然後將之「糾錯」,以實現阻止這件事的結果
・這些利益集團的根本目的,則是「維持現狀不變」,因為在現狀下所有利益集團都能順利撈錢,但如果進行改革,就有碰到某些利益集團的乳酪的危險
・民主社會的「民意」就是封建王朝的「皇帝」,任何一個利益集團都在表面上把皇帝尊為至高無上,不會有人說我要取代皇帝,但是他們實際上卻架空了皇帝
・實際上王朝末期的弊病,很多都是盛期成功政策的後遺癥,這些政策在推出時是成功的,但是由於無法改革,被一直保留下來,乃至演變為「祖宗之法」絕對不可變,反而成為弊病
・最後甚至於,這些利益集團盤根錯節的牽制結構變成國家結構,社會變得僵化,政府無法改革,國家在利益集團的牽制中慢慢走向滅亡

這裡的警示是:1、防止利益集團做大;2、改革永無止境。說來容易,怎麼做到,就要看後人的智慧了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2-20 03:34 回覆:
這些論點基本和我自己的觀察相符合。我對中國歷史雖有所知,但主要依靠近代和現代國際社會作爲事實根據。中國歷史悠久,在國家治理上的經驗極其豐富,即使只專注在一國,也有足夠的案例給出同樣的教訓。所以在政治上是否有大局觀,與中國還是外國沒有關係;真理只有一個,堅持事實和邏輯的理性思維就能達到正確結論,這是我一再强調的研究態度。
在另一方面來看,我認爲做這類比較抽象的大角度總結,其實是非常有實用性的手段。正如我要批評大對撞機的無用,高能所能丟出種種專業流行詞來搪塞和混肴是非;一旦把話題提升到整個學術界的腐敗,反而容易讓主事者明白其中的道理。要指出某個利益集團的花招,他們可以簡單拿許多表面有聯係、實則不相干的細節來扭曲議題,但如果先拿這些歷史教訓來做鋪墊,就更容易揭穿真相。

ethan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19 14:18
我发现用简体字发表就会出现字数限制的Bug,转成繁体就发表成功了。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2-20 03:03 回覆:
啊。。。我對UPN的運作細節,毫無所知,也毫無影響力。

ethan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19 14:15

Ralph Nader領導的保護消費者的運動,在王博士早先給我推薦的書《Lobbying America:From Nixon to NAFTA》中有很詳細的提及: Nader最終想要推動的是在聯邦政府中設立壹個Consumer Protection Agency,但該提案在財閥的遊說下於1978年在眾議院被擊敗,基本標誌著該運動的失敗。

這本書很詳盡地描述了美國遊說工業(Lobbying Industry)從六十年代開始的發展過程,包括七十年代後期的壹系列修法使得政治獻金以言論自由的名義登堂入室(標誌性的判例是1976年的Buckley V. Valeo)以及遊說集團背後的主要的幾個核心玩家/金主的成長歷程(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ing,Chamber of Commerce和後來成長為大名鼎鼎的Business Roundtable的March Group)。

美國商界自身內部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六七十年代美國的商界主要還是以制造業為主,他們遊說的主要戰場集中在勞工權益,環境保護,消費者保護,政府的財政政策等領域,這個時候制造業由於有來自進口市場的競爭,有利潤上的壓力;相對於辛苦地提高生產力,收買政客容易許多。然而到了八十年代,全球化和金融化導致美國的經濟脫實向虛,產生了另壹批以華爾街為代表的遊說力量(在某些程度上和傳統的制造業利益並不完全重合,例如在企業收購和並購交易中),其中的代表有American Business Conference,他們遊說的方向就轉向了銀行界的去監管和降低資本所得稅等(《後新冠世界(二)》中的LBO就是他們的主要玩法之壹),基本完成了美國遊說工業和政治體制全方位的腐化,這也是為什麽該書的副標題為From Nixon to NAFTA。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2-20 03:13 回覆:
這整個過程的關鍵,在於Reagan的任期;他是自大蕭條之後,第一個全心全力為財閥代言的總統。所以從上任之後,就獲得媒體財團的極度吹捧,至今仍被半數美國人視爲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其實是美國由盛轉衰的始作俑者。同樣無知無良的財閥傀儡,被媒體和學術界捧上天的,還有Alan Greenspan。

scla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19 10:50
其實最重要的是週期性的清除妨礙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團, 不管表面上的制度叫資本主義或是社會主義. 如果認為姓社就不會腐敗, 蘇聯殷鑑不遠.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2-20 03:05 回覆:
是的,這是我所説的:永遠都必須靠有良心、有見識的人,為公益奮鬥,沒有一勞永逸的體制。

路哥哥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18 14:04
我记得以前读过一篇美国汽车公司相关的文章,大概意思是一个汽车缺陷导致一个女人车祸后四肢全部截肢,汽车公司本来知道这个缺陷,但是因为成本考虑,从概率上计算赔钱比较好,就没处理缺陷,但是这个赔偿是一般金额的赔偿,但是女人的律师最后打官司拿到了巨额的赔偿。还有听过不少美国消费者因为轻微的问题拿到巨额赔偿的事情,比如什么喝咖啡烫了一下嘴唇,因为没有提示,就拿到了巨额赔偿。这些事情也经常拿来作为指责中国对消费者保护不力的证据。为什么一方面看似乎法律很保护消费者,这里又如此慢待消费者,这些事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2-20 16:49 回覆:
其實又是美國宣傳洗腦系統,為一個低劣體系塗脂抹粉的結果。
廠商欺負消費者,是一個典型的以強欺弱問題,那麽解決方案就必須有另外的强者下場,為弱者代言;這是邏輯上的必然結論、無可避免,差別只在於這個新的强者是誰。美國從兩個羅斯福總統時代,原本采納的聯邦改革是由新設立的各種專業行政單位來監督企業、保護消費大衆。這些官僚當然有可能淪爲低效、傲慢、腐敗,但可以藉著健全文化、嚴格監督和高薪養廉來預防,事實上也證明是極爲成功的。
到了1960年代,美國財閥被民主黨的一系列帶有社會主義性質的政策(尤其是Johnson的Great Society,居然敢把扶貧明文列爲政府的重要任務)徹底激怒,開始醖釀全面反撲奪權。我以前已經反復談過他們在文化思想上,亦即通過控制學術、媒體、智庫所作的工作;與其同時,他們也必須腐化和弱化監管他們的聯邦官僚。在這方面,我談過游説行業的爆發性發展和現代政商旋轉門的出現,但是法律系統從行政體系奪取監管仲裁權其實也是其中的一步。
剛好當時出現一個叫做Ralph Nader的消費者權利Advocate(怎麽翻譯?推行者?鼓吹者?),針對的議題就是你所説的汽車安全裝置,鬥爭的平臺則是媒體和法庭。財閥很快地就意識到,不但必須避免新的行政監管,而且可以反過來借力打力,推翻既有的聯邦監管體系,於是和媒體財團以及律師行業形成聯盟,全力扭曲國家社會處理這個問題的反應。手段是由新聞媒體大力報導,侮辱抹黑行政單位,突出美化律師和法庭,然後通過打官司獲得從個人觀點是巨額的賠償,實際上從廠商的角度是相對的小錢,最後再由好萊塢塗脂抹粉,進一步創造出新的萬靈丹形象。這後來成爲白左教的基本教旨之一;是的,我剛剛描述的這個過程,正是白左思想在法政方面的濫觴。
實際上光用簡單邏輯,就可以判斷這對弱勢的消費者來説,是完全行不通的賠本生意。首先,律師集團的利益和社會公益,根本南轅北轍。他們的最終目的在於費用最大化,所以過程越是拖延杳渺、規則越是繁瑣晦澀,對他們越有利;發掘真相、做出公平合理的判決,則是他們完全不在乎的事。如果你射箭根本就瞄錯方向,那麽中靶當然是機率極小的隨機事件。其次,既然律師界的原則是有奶就是娘,那麽在行業榨取最大利益之後,剩下的麵包屑要在强弱懸殊的官司雙方做分配,依舊是强者才僱得起“好”律師,能在他們有意創立的繁瑣晦澀規則之下,更好地鑚漏洞。所以充斥媒體的“良心律師”,其實是Harry Potter小説中的神奇動物,並不存在於我們的宇宙中;現實裏,企業財團樂於接受律師界每年幾千億美元的剝削,因爲這依舊是遠勝於被有效監管的選項。
我談私有化的危害的時候,總是要提起法律行業,指的就是這個效應。並不是說要禁掉私家律師,而是絕不能容許他們主導維護社會公義、仲裁監管企業的功能,更加不可以讓他們制定自己的規則。法律界的正確定位,在於對行政監管做額外的監督彌補,但是行政爲主、法律爲輔的原則必須堅持,這是因爲法律系統過於低效,而且先天就不講理,只在乎死條文,一旦獲得太大的權力、不再受節制,所謂的解答就會演化成比原本的問題更可怕得多的吃人怪獸。

路哥哥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9/26 22:36

这个风暴使我想到一个中国的问题,王先生说21世纪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气候变暖,必然造成降雨增大。

问题是像中国这样的有很大陆地纵深的国家,像长江这样一条河流要承担几千公里的陆地排水入海,一旦长江流域降雨增大,如何看待未来长江的洪水?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0-09-28 04:08 回覆: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不過近年閲讀他們論文的印象是,全球暖化對中國的降雨量問題反而會有幫助。尤其是華北人口高密度區缺水,原本是一個很嚴重的長期環境威脅(所以才有南水北調工程),但是最新的預估是當地降雨量會在本世紀逐步提升,華中和華南反而會下降,這是不幸中的大幸。
當然平均降雨量不是Whole Story:全球暖化依舊會使極端旱澇天候更加頻繁,這還沒有算入海平面上升對上海這些沿海低窪地帶的危害,所以防治這類天災仍舊需要更大的投入。
我在《歐系文明的起源》一文中曾解釋過,人類之所以進入農業時代正是受益於末次冰期結束後,氣候相對穩定,年復一年的耕作規律成爲可行,聚集村落可以歷經數個世代來開墾建設,然後才有發展出文明的機會。而全球暖化的危害,最主要的就在於它所蘊涵的高度不穩定性。人類的科技今非昔比,但是人口密度也已經成長到土地負擔能力的極限。尤其亞非貧困國家還有許多Subsistence Farmers,他們首當其衝。展望21世紀,美國人只想要繼續搜刮,歐洲人搞空口說白話的形式主義,來自中國的幫助是這些經濟底層人口的唯一希望。

路哥哥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9/08 22:52
27楼的回答,如何看出中国开始反击了?美国一路制裁,从中兴、到华为、到大学、以及所谓的涉及新疆的公司、涉及南海建设的公司、到中芯国际。这情势就如同一群人被逐个拉出去处死,最好的处理方式应该一开始就抱团拼命,可是到现在国家都没有引导这样做!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0-09-10 14:42 回覆:
在關閉領事館和限制記者群這類外交事務上,已經做到立即對等反應。外交官員反唇相譏也成爲日常。
至於貿易戰,我早已説過,一旦錯過立即對等反應的短暫機會,就陷入被動挨打的狀態,再想反擊,對方已經打到第四、第五回合,那麽前幾輪受害的帳算不算?兩年來做的妥協犧牲是否前功盡棄?Trump只剩短短幾個月的任期反而不能忍了?事實上,立即對等反應是唯一能保持戰略主動、有隨機應變餘地的選擇;兩年多前全中國所有智庫學人專家一致決定避免升級、消極地息事寧人,就已經實質放棄此後一直到美國下次大選之前的所有反擊選項,等同於給Trump一張空白支票,可以不斷另行開闢戰場,對特定企業(如華爲)一擊不中,也可以反復嘗試升級。我人微言輕,三年前講的話,中國政界學界不當一回事,我也沒辦法;但是我講的都是事實真理,日後的事態發展是有現實後果的,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那就承受這些後果吧。

MAXWELL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9/07 19:36
之前提到的tiktok,8月28日中国商务部和科技部发布调整之后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该《目录》第二项限制出口部分第(十五)计算机服务业增加了“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技术”。如果美国企业如微软、甲骨文、沃尔玛等打算购买tiktok的业务必须向中国政府申请否则将不会得到中国政府的认可,而且如果无视《目录》强行交易买卖双方或被巨额罚款以及禁止买方将此技术应用于中国市场。如果这次tiktok不体面的话,看来中央想帮他体面体面。而且该《目录》删去了防火墙软件技术的限制出口,联想到未来互联网主权化是极有可能的,中国有可能帮他国修防火墙。
PS:一点小小的提醒,王博好像忘记了21楼的留言。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0-09-07 21:44 回覆:
不是忘了,而是有其他讀者先回復,我就一并在最新的留言下回答。
我盡可能對每一個留言做評論,如果讀者的留言和我想做的回復兩者之中至少有一個值得公佈,那麽這個留言就會被保留,否則直接刪除。換句話說,有些不相關的留言純粹是因爲我可以藉機討論有意義的話題才被留下,反之偶爾留言本身已經適合留下(往往是作爲一系列討論的一環)而我沒有什麽可置喙的,就可能會單獨出現。
中方在因應美方攻擊上,已有明顯的動員,反應比以往要積極並且有效得多;一個刺眼的例外是中宣部。
頁/共 4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