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政治】談美國的反種族歧視運動
2020/06/11 04:20:13瀏覽69520|回應31|推薦37

美國自開國以來,除了小羅斯福總統之後的兩代人時間之外,政府屈從於富豪權貴階級是常態,制度也是圍繞著這些人的利益而設計的。警察是確保社會秩序和財產安全的第一綫,也是維持階級穩定的主要工具,所以自然也纍積出許多美國獨有的特色和慣例:

一)首先,他們的組織互不統屬、叠床架屋,由各級地方政府自行資助和管理。村有村警,校有校警,完全不受任何專業上級的管制;自己的地盤雖然有限,但只要在範圍之内,就有近乎無限的自由裁量權。我剛到美國時,還覺得奇怪,爲什麽這麽低效的體制能存活到現代;後來住久了,才明白這是爲了方便各地大大小小的特權人物享受獨立自由的特殊待遇。例如鄉下的小鎮,或許就一兩百口人,那麽自家的警長自然會對當地頭號地主畢恭畢敬、另眼相看;如果換成從州治定期輪調而來的派出所人員,本地土豪的地位和權威就要受影響。

二)其次,美國警察在法律上享有很極端的奇特待遇:他們沒有任何責任,卻有著幾乎絕對的權力。他們的誓言雖說“Protect and Serve”,但這純屬自欺欺人的空談;實際上美國各級法庭,含最高法院在内,一再判決確立所謂的“No Duty To Protect”原則,也就是警察可以坐看犯罪進程,而沒有責任做出任何反應,即使他的任務正是要執行法庭發出的保護令(Court-issued protective order;參見https://www.nytimes.com/2005/06/28/politics/justices-rule-police-do-not-have-a-constitutional-duty-to-protect.html )。

2018年二月,Florida州的Stoneman Douglas高中發生學生槍擊案,前後持續6分鐘,總共死了17個人。在校執勤的警長助理(Sheriff’s Deputy)Scot Peterson聽到槍聲之後,留在室外躲過了整個事件;事後警長只能將他暫時停職。到了2019年,輿論壓力逼著州政府追究他的法律責任,但是檢察官找不到法條依據,最後只能很牽强地用“Child Neglect”“兒童照管不良”罪名來起訴,至今沒有什麽進展。

與零責任搭配的,卻是極高的權力,其中最嚴重的當然是他們可以自行決定奪取公民的生命。原本唯一對美國警察殺人做統計的,是FBI的年度報告,通常說是300+人次,但是在2014年Ferguson動亂之後,這被揭露是故意造假。後來《Washington Post》從2015年開始,私下編纂地方媒體上報導過的事件,發現實際的警察殺人數目在每年1000人次左右,亦即官方數字的三倍。這樣頻繁的當場槍決,絕大多數並不是警匪槍戰的後果(每年殉職的警察大約160人,但其中多半是意外,只有50人次上下死於匪徒之手,2013年的數字是近年最低,只有27人次;參見https://time.com/3854685/police-deaths-2014-law-enforcement-fbi/),而是絕對的權力造成絕對的腐化:法律和制度保證隨意開槍也不會有後果,那麽自然形成Trigger-happy的文化和習慣。

許多沒有在美國長住的人,依照常理推斷,以爲警察隨意開槍事後卻無法追責,是因爲他們互相維護,編造藉口或栽贓,以致法律系統沒有足夠的證據來定罪。其實這只是美國警察許多護身符的其中一張;因爲它無關體制缺陷,所以最方便電影和電視編劇用來創造劇情張力,也順便給觀衆留下錯誤的印象。實際上在最近十幾年,因爲智能手機的普及,警察施暴被旁觀者錄下視頻越來越普遍,但這些證據只幫助被害者家屬獲得金錢賠償,警察仍舊不必面對刑責;例如2014年第一個死於“I can’t breathe”的黑人Eric Garner,勒死他的警察即使在視頻公佈引發暴亂,而且驗尸官報告定位為Homicide(故意殺人)之後,還是被大陪審團拒絕起訴而無罪開釋。這裏的原因是雙重的:不但有百多年的無數判例,確立了警察的自由決斷權,而且辯護方很容易找到同情警察的陪審員(美國的陪審團,原本就要求是“A jury of peers”,亦即由被告的同儕組成,再加上白人人口一般佔多數,辯護律師又有權對陪審員做若干選擇,所以種族事件中的白人被告基本不可能面對黑人陪審團)。

最近幾年,警察施暴的證據越來越明確,但是法庭還是反復給出無罪判決,反而更加確立了警察的免責權。警察還沒有下令,你就伸手去拿證件,槍斃。警察叫你趴下,你卻只坐在地上哭,槍斃。警察叫你下車,你沒有反應,槍斃。警察查毒走錯門,你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在客廳走動,槍斃。以上都是知名的實際案例,手無寸鐵的受害者黑人白人都有;基本上只要警察是在執勤,你又不是他所知的特權階級(名車、華服和豪宅也是簡易的身份鑒別方式),那麽你的性命就只在他一念之間。他心情不好,濫殺無辜的後果,一般就只是暫時停職(Suspension),開除已經是罕見的極端處置了。

三)前面提到美國的體制是圍繞著富豪權貴階級而設計的,這也包括了自由開除雇員的權利。整個行業聯手封鎖吹哨者或批評者一輩子的就業機會,不但完全合法,而且是維繫體制秩序的常見手段(參見前文《美國言論自由的假相》)。那麽警察因施暴被開除,應該也有些嚇阻力才對,然而實際上他們有恃無恐,這個靠山就是警察工會。

美國的工會勢力在Reagan之後,受到連串的政策打擊而迅速萎縮,在社會整體上早已無足輕重,唯一的例外是警察工會。這乍看之下,似乎很不合理:出生入死、執掌公民生死大權的武裝力量,如同軍隊一樣,紀律應該是必要的元素,怎麽會有工會呢?就算有,爲什麽會受到決策階層的特別支持保護呢?但是如果理解了美國的警察是維持階級特權的工具,而殺人免責是他們高執行效率的重要因素,那麽警察工會做爲肇事警員職位和財務的最終保障,就也有了重要的價值。

警察施暴被錄影公開之後,袒護他的一般不是要對政客和選民負責的警長,而是工會。有官司,工會爲他請律師;有停職處分,工會爲他申訴,並且補貼生活費;如果真被開除,工會爲他在別個鎮上安排新工作。美國有種族歧視問題的市政府們,包括這次出事的Minneapolis在内,早就嘗試過派任黑人為總長和高級警官,但是毫無效果,就正是因爲警察局紀律鬆弛,警員的忠誠在於工會而不是組織本身,更不是長官。最妙的是,共和黨不會動警察,而民主黨不會傷害工會,所以這個以工會為支撐的警察體系,基本不受選舉結果影響,經歷幾十年的改革壓力反而越加壯大。本周Minneapolis市議會沸沸揚揚地要立法解散警察局,在内行人眼中明顯是故意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的純作秀:解散工會副作用小而效果大,解散警察局剛好相反;幾個月後有了犯罪率急劇上升的統計結果來杜絕悠悠之口,反而方便重回生意的老套(Business as usual)。

以上我解釋了美國警察野蠻凶殘的起因、背景和改革上的難處。他們向來對底層民衆愛打就打、愛殺就殺,每年死者成千、傷者上萬,幾十年來引發的示威、暴亂不計其數,現代的手機和網絡科技,更使得警察施暴被公諸於世的頻率持續增高,那麽爲什麽到2020年才忽然爆發全國性的抗議活動?爲什麽三年前直接開除Kaepernick的NFL忽然覺得必須出面道歉?爲什麽爭議了幾十年的南軍將領雕像,本周像被噴了殺蟲劑的蒼蠅一樣紛紛落地?爲什麽美軍等到現在才禁掉邦聯旗幟?

一般人馬上想到新冠疫情,但這其實禁不起仔細的推敲。Trump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始終極爲狂熱,新冠並沒有改變既有情勢,Trump的民調到兩周前仍然紋風不動。此外,如果Floyd被殺之後,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示威活動,必然也會有人將其歸因於群衆害怕傳染;既然新冠這個因素連推動事件發展的方向都不能確定,那麽自然無法推導出因果關係,只能做相關性的聯想,而這在邏輯上是無意義的。最後,新冠如何影響NFL和美軍的決策過程,是很難自圓其説的。

我認爲這裏另有機制。美國政經精英要制定新的政策方向或做重要的變革,傳統上必須先以輿論洗腦、製造出共識。70年代財閥反撲是如此,2009年準備反中也是如此,其實現在風起雲湧的反種族歧視運動,也同樣是一個宣傳活動推動多年的後果;只不過這種事不能明説,所以過去幾年的美國大衆又是溫水煮青蛙,完全沒有意識到他們早已在被組織動員的過程當中。

當然,新冠和Floyd被當衆勒死這樣的突發事件不可能被事先預見,我說的宣傳洗腦並非是針對性的,而只是在Trump上臺之後,建制派與右翼民粹派鬥爭的一部分。剛好Trump公開鼓勵白人至上主義者,使得種族歧視適合做爲一個道德議題來發揮,於是過去三年,主流媒體對警察暴行特別關心,給予極爲慷慨的篇幅。這針對的不是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基本盤,而是中間派,尤其是平常沒有政治定見和社會關懷的白人;這些目標聽衆在政黨選向上猶豫不決,原本很難單凴一個立場來收服,但在簡單明瞭的客觀議題上,可以相對容易地拿事實來教育他們。

所以過去幾年對Trump執政的民意調查結果基本沒有變動,但是對“警察是否偏向對黑人施加過度暴力”這個問題的答案卻有了驚人的發展。其中的關鍵在於非西裔白人的意見:2016年時,還只有25%回答Yes,到今年已經是49%(參見https://www.monmouth.edu/polling-institute/reports/monmouthpoll_US_060220/ )。美國的非西裔白人佔總人口的60%,這裏增長的24%相當於14.4%的選民,這些人除了中間派之外,應該也包括了部分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溫和派。

我們從外部看美國,很容易根據它在國際上的諸般自私、無恥的霸權行爲,以爲一般的美國百姓是有意地以選票來獎勵邪惡、謀財自肥。實情並非完全如此,他們之中有許多是自認有良心的人,只不過沒有能力、意願或管道去獲得事實真相,所以政經精英得以利用他們的無知來操弄公共意見,尋求私利。他們對警察的信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因爲上層階級有安全需要,主流媒體在70年代後很長的時間裏,日常做出美化警察的强力扭曲,以致在一連串暴行事件已經公諸於世的2016年,仍然有75%的白人相信那些死亡是偶發意外或只來自極少數的壞蘋果。

所以我們在過去兩周目擊到,全美示威抗議運動有著前所未見的動量,不是因爲這個議題剛剛獲得多數民衆的支持,而是因爲它終於有了半數非西裔白人的認同,而且是教育程度較高的那一半,也就是中產和上中產階級,他們是政經精英之下,美國最受重視呵護的人口,這才使得像NFL和美軍這類的主流非政治性組織也必須做出反應。

但是動量並不代表結果,沒有明智的決策者,改革很容易被挪移到其他不相關的方向。美國的階級和種族分裂太深,權貴不可能放棄既得利益,一個完全失衡的體制在霸權逐步衰落的背景下,對維穩力量的需求只有增加而不會減少。拿警察單位的職務、組織、執行細節來做小修小補是必然的,甚至暫時解散、換個招牌重組也屬可行,但是取消工會、貫徹紀律、有錯必罰等同於拔掉他們的爪牙,其結果必然是警方執行力的大幅萎縮,必須從保護中產階級常用的公共區域退守億萬富豪的莊園社區。這代表著市中心的再次衰頹;紐約和Minneapolis之類的城市願不願意底特律化,是這個議題的底綫。

我覺得答案是否定的可能性不容低估。這波運動的原動力來自兩黨的政治鬥爭,因隨機事件而爆發到始料未及的形式和程度,主流媒體必然會在未來幾個月試圖把力量導正回歸到反Trump的初衷。不論成功與否,真正有意義的改革並不會獲得優先考慮,給予黑人進一步的入學、就業和法律上的特權要容易得多,換取選票也高效得多,而且代價可以轉嫁到亞裔頭上。

至於海外附和性的示威游行,基本是美國宣傳體系的殘餘影響;一些附庸政客不做批評,只對自己國家的“類似問題”做反思,純屬避免面對現實、堅持既有迷思的Semantic Contortion(話語扭腰)。中方不能指望這些人忽然長出能做客觀公平思維的腦細胞,但可以把他們的言論和視頻好好記錄整理出來,以後必然會用得上,這是宣傳部門的職責;外交上則應該充分利用Trump執政下美國兩黨互鬥的亂象和宣傳軟實力的衰退,把握時機敲定中歐友好合作的框架,做好下一輪鬥爭的準備。

【後註一】今天(2020年六月15日)美國最高法院宣佈拒絕復查一個所謂“Qualified Immunity”的法律原則(Doctrine),因而使得它的有效性自動持續下去。這個原則說每個警察都可以偶爾違反憲法保護基本人權的條款,要定罪必須先證明他有違憲的習慣和傳統,參見https://www.cnn.com/2020/06/15/politics/supreme-court-qualified-immunity/index.html。這當然是又一個讓警察暴力難以事後追責的特權;只從美國文宣來認識美國的人,不可能會想象到原來他們的警察違憲、侵害人權都是合法的,只不過同一個人不能屢犯太多次。

【後註二】《紐約時報》剛剛發表針對Black Lives Matter(BLM)的民意調查(參見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0/06/10/upshot/black-lives-matter-attitudes.html),其中包含下面兩張圖:第一張圖指出在過去三年,對BLM的净支持率從-5%提升到+28%,其中在最近兩周就猛升了11%。文中的第二張圖,依據黨派、年齡、教育程度和種族來細分支持率,其中的白人數據在兩周前符合正文中的49%,但是在全國示威活動之後,净支持率又增長了15%(相當於支持率上升7.5%,反對率下降7.5%)。這很明顯地已經成爲民主黨建制派對Trump做鬥爭的最成功著力點。

【後註三】根據六月22日的最新消息(參見https://www.cnbc.com/2020/06/22/ivy-league-schools-will-not-require-standardized-testing-next-year.html),全部八所常春藤盟校以及Stanford、Caltech和加州大學系統明年將完全廢棄入學申請包含SAT等考試結果的要求。雖然目前是以新冠爲理由,而且號稱是暫時的政策,但是不要求標準考試在過去十年如燎原之火擴散到許多知名學校,被廣汎認爲這會有益於增加黑人在學生群體的比率和代表性。這正是正文中所討論的,“給予黑人進一步的入學、就業和法律上的特權要容易得多,換取選票也高效得多,而且代價可以轉嫁到亞裔頭上”。

【後註四,2022/04/05】剛剛看到一則地方小新聞(參見《For years an officer looked like he was writing traffic tickets, but he wasnt, police say》),有些感觸,想和大家分享。先把消息簡單總結一下:美國Cincinnati市警局的一名基層警員,在過去五年開了613張超速罰單,但其中的22%,也就是140張只做了内部上報,滿足了“Quota”“配額要求”,卻沒有完成手續轉發法庭,所以市政府也就沒有收入。一旦被發現,他立刻被開除了。對,開槍殺人不至於被立即開除,但讓市政府短少了幾萬美元的收入卻是更嚴重的罪行。

我對人間事做分析,第一個問題通常是動機何在。這個警員要完成手續,只要在正本上簽名,就是10秒鐘的事,爲什麽會選擇性地不作爲呢?唯一合理的解釋在於他的任務是照看超速陷阱,也就是市政府故意把速限在方便攔截的交通要衝一下拉到極低,讓一般小心開車的市民也會違規,以便另闢財源。這人良心好,想要對超速不多、收入明顯低的駕駛人網開一面,偏偏警局有業績要求,而且超速攔停很可能是測速雷達自動觸發,罰單非開不可,他不得已才在毫無私利誘惑的前提下選擇鋌而走險;這其實就是典型的甘地式Disobedience Protest不服從抗議,只不過根本沒有媒體報導這樣的英雄事跡,也沒有任何當地人知道應該同情他。還是那句話,普羅大衆是愚蠢的,民意是由媒體製造的;中國網民有對官媒心存反感,純粹只能是媒體人陽奉陰違、打著紅旗反紅旗的結果,所以習近平整頓黨内思想,我們理性知識人則在輿論界和壞、蠢、毒分子搏鬥,都是任重道遠的事。

【後註五,2024/02/23】美國過去幾十年,入學標準逐漸扭曲,以“Affirmative Action”為招牌,名義上偏袒黑人和西裔,實際上是方便政商高層二代渾水摸魚,而被犧牲的則是以亞裔爲主、白人中產爲輔。到了去年6月,共和黨占了大多數的最高法庭終於判決Affirmative Action為非法歧視(參見《Supreme Court guts affirmative action, effectively ending race-conscious admissions》),從而挽救了白人中產學生的部分權益。然而這裏有兩個很大的貓膩:其一是頂尖名校對巨富豪族子弟的實質保送管道並未被禁止;其二是只針對亞裔的更明顯入學歧視(主要是精英中學)反而沒有提及,於是亞裔學生發動另一個訴訟,昨天終於有了結果,不出意料的,最高法院將其駁回(參見《Supreme Court rejects case alleging discrimination against Asian American students in Virginia》)。這些判決,再次驗證了博客對美國法律體系真相的解釋,亦即他們完全不在乎憲法裏滿滿的公理正義,一切都只是利益集團的碰撞與妥協。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ngyuanWang&aid=138397162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MAXWELL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4/28 15:08

   我一直觉得“种族歧视”是那些欧美白人国家玩的政治游戏,牌桌上的玩家是白人黑人还有一部分拉美人,至于华人则处在歧视链的底层,那还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与这些种族议题产生什么共鸣。就像《西贡小姐》和《蝴蝶夫人》这种剧现在还在演,说好的反种族歧视和女权都是绕着亚裔走的。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4-28 15:14 回覆:
這正是白左把科學和倫理扭曲成宗教的原因和後果:如果認真做理性考慮來解決社會問題,白人根本無法在公平體制下競爭勝出;只有讓知識份子都接受無腦的口號,才能維持社會系統中的矛盾,表面上解決問題,實際上轉移成本。

xze4511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無:
2021/03/14 21:35
臺灣媒體特別喜愛報導美化警方的新聞 警方也特意跟媒體打好關係 這種套路算是學美國制度的影響 又或是上面人士蓄意洗腦人民的策略? 不知道一般百姓面對這種情形該如何應對?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3-15 01:28 回覆:
不同的利益集團彼此勾結、互相方便;這不是資本主義社會有意鼓勵的必然現象嗎?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0/10/29 11:40
先生在與史東訪談中對白左等同於宗教的洞見,使我豁然開朗。幾年前開始,我對充斥在美國社會各角落中的神權氛圍有所感覺,但對它的影響一直認識得不夠具體,直到先生這一席話的啟發。

白左的某些理念是好的,但在神權氣息濃厚的社會中,任何非科學實證的理念,很容易導向群體非理性思考,進而產生宗教般的行為模式。更不用說被各種勢力加以利用了。前一陣子,我觀察到美國一些大學裡,尤其是文學院,在任何會議開始前都得講一段BLM,為George Floyd 和Breonna Taylor默哀等等。現在看起來,和基督教信徒的飯前禱告也沒什麼區別。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01-20 06:40 回覆:
根本原因是理性思考很費腦,所以富裕的社會自然有很强的非理性、宗教化趨向。中國也不會免俗,這才是我們必須絕對警惕的。

wangxiaoxiao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7/14 20:22
//美國的體制是圍繞著富豪權貴階級而設計的//


//美國的工會勢力在Reagan之後,受到連串的政策打擊而迅速萎縮,在社會整體上早已無足輕重,唯一的例外是警察工會。//


//最妙的是,共和黨不會動警察,而民主黨不會傷害工會,所以這個以工會為支撐的警察體系,基本不受選舉結果影響,經歷幾十年的改革壓力反而越加壯大。//



张维为老师的这期涉及美国警察体系内幕的节目,明显有受到王博此文的影响(比较不厚道的是节目中没有提到提供这些观点的作者),其中在节目的16-18分钟,转述了王博此文的上述几个重要观点。


王沪宁从1981年开始在复旦国际政治系当老师,金灿荣1980-1984年在复旦读国际政治系本科,是王沪宁的学生;张维为在复旦外文系,跟王沪宁差不多是同期的校友......对比了一下时间线,王博6年辛勤笔耕,货够好够硬,观点能直达识货的掌权者案头并不奇怪~~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0-07-15 04:57 回覆:
我的志向以有實際貢獻爲先,如果其他知名學者願意幫忙傳播真相,就算不提我的名字,有點遺憾,整體來看還是好事。

GUI-龟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关于黑命贵运动的一些疑惑
2020/07/09 01:37
黑命贵运动最近越演越烈,有些历史人物的雕像都被推倒砸掉了,但是运动民调支持度反倒上去了,这和我的认知有一些冲突。根据博客里其他文章的内容,美国基础教育对美国历史是有神化的,这些听着建国神话长大的白人(我指的不是川普那些铁粉,而是中间派白人)看到自己的历史人物雕像被推倒砸毁,心里就没有一点反对的想法吗?


另外,在五月底黑命贵运动开始之初,翟东升老师发了这么一条微博“​​​​由于种族问题,美国出现了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南希•佩洛西所谓的“美丽风景线”。黑人乔治•佛洛依德被白人警察跪杀,掀起举国怒火。有色人种以及左翼势力的游行抗议遍及全国各大城市。但是在某些“巧实力”的操纵下,民众示威演变成了抢劫、纵火和作乱,有黑人青年拍到视频,揭露有人提前将大量石块放到民众抗议的行进路线上备用。这是政治斗争策略的教科书式操作,因为当民众的政治抗议演变成暴力和不法活动时,便可动用舆论武器将其污名化,多数普通人会厌恶并避而远之,后续的暴力镇压便具有了合法性。美国政府对于策划别国的颜色革命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反过来如何对付本国的民众反抗,也是得心应手。”运动中出现的激进行为会引起中立者反感是一条比较普适的经验。根据这条微博,运动开始之初似乎有力量在背后推动运动往激进的方向发展,随后的运动确实变得更激进了,但中间派的支持度却不降反升。


美国这些中间派白人似乎对本国历史人物雕像被砸无感,而且支持度民调也和经验相悖,这点很让我困惑。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0-07-09 13:11 回覆:
這正是洗腦宣傳的厲害之處。香港的上中產階級不也是默許黃絲上街暴動嗎?他們並不喜歡暴力破壞,但因爲這是他們那一路綫的暴力破壞,就變出正當性來了。我一直說人類心理有很强的黨同伐異欲望;一般人的道德標準沒有什麽絕對的普世性,雙標反而是正常,這裏也是如此。這些白人覺得BLM運動是正義的,那麽即使鬧得有些過分,也可以接受,反正雕像是死的,事後要再重建也就是一點錢。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7/05 10:35
最近在《New Eastern Outlook》網站上有一篇題為America’s Own Color Revolution的文章,作者William Engdahl,裡面提供許多具體線索支持王先生的論證,即此波BLM運動背後是黨爭,是自由派用顏色革命的手段在搞Trump政權。這些線索包括BLM與Antifa如何與CIA顏色革命的培訓中心有關,拿索羅斯(Soros)基金會的錢,以及其資金流向Biden的競選活動等等。此文的中譯也出來了,因為不易搜索,附聯結在此 http://www.wyzxwk.com/Article/guoji/2020/07/420371.html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0-07-05 11:27 回覆:
我認爲這裏有一個重要的差別:民主黨在外國搞顔色革命,目的在於直接推翻政府;但在美國國内,卻只是為選舉造勢。要推翻政府,必須用上暴力,最好是示威者和警察都大批傷亡;為選舉造勢,暴力反而會在輿論和民意上有反作用。所以你如果仔細看他那篇文章,凡是扯到Antifa的論據都很模糊、甚至牽强,就是因爲民主黨在美國用不上暴力份子,所以並沒有真正策動他們。

恪远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7/04 05:33
不好意思,王先生,借用一下评论区空间。
建了一个王先生读者的微信群,与五湖四海的朋友观点碰撞,思想琢磨,赏奇析疑,也是人生乐事。
欢迎有兴趣者加入。
请加微信:xia--guai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0-07-04 10:33 回覆:
聲明:我並未授權,這不是正式的管道,請自行遵守相關法律和規則。。

Ricol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7/04 02:44

​斯蒂芬·考特金(Stephen Kotkin)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国际事务和历史教授,胡佛研究所研究员。在2020年6月25日,胡佛研究所组织的关于美国对中国及俄罗斯政策的公开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问他,“很多人觉得我们在和中国斗争的时候,要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区别开来,您怎么看?”

考特金很斩钉截铁的答复到:“不行,因为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崛起将可能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我们将必须长期对付中国社会及经济的能量,即便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已不在了。我们必须学会同中国竞争,有效地同中国竞争,无论他们的政权是什么类型。(The rise of China is long-term prospect, we will be dealing with the dynamism of Chinese society and economy long after that Chinese communist regime is gone. We have to learn to compete with China, to compete effectively with China independent of what regime might be there.) ”

他接着强调,中国是一个有数千年的文明,所以我们的斗争对象不是政权,而是与这个文明长期竞争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0-07-04 04:07 回覆:
這人至少是誠實的:美國仇中的基本動力是中國的國力威脅了他的霸權,其他一切都只是藉口。

MAXWELL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7/03 10:04
美国的两党斗争已经打算往军方里面插一脚了,民主党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Tammy Duckworth宣布要暂停批准1123名高级将领的晋升,条件是国防部长埃斯伯必须以书面形式保证他不会阻止因举报特朗普调查拜登儿子一事被特朗普解雇调到陆军温德曼晋升。这打破了军队非政治化的传统。
插一句题外话,昨天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不知道那根筋搭错了在微博上发文庆祝从中国手里夺走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建城160周年,而且还特意解释这个城市的名字意思为“统治东方“。我之前看金灿荣教授的讲座转述俄罗斯精英的观点,他们推测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后是守不住的,金灿荣教授自己的论断是远东地区地广人稀每平方公里平均一个人,而且600多万的人口中每年平均有10万人大学毕业后去西部靠近欧洲的地区工作,远东地区老龄化会持续加重而且居民多偏向来中俄边境地区安顿。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0-07-03 15:32 回覆:
事有輕重緩急;俄國現在是重要的友邦。

大粉红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6/23 12:13

我还真没听说过中国帮印度搞基建,倒是听说中国在帮印度周围一圈国家(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缅甸、尼泊尔)工业化。比如说对于孟加拉这种财政稀烂又没有资源又不能联通印度洋出海口的国家都肯借他们几十亿美元修路(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20-02/26/c_1125625929.htm),看起来中国是下了大力气在帮印度的邻国和印度争抢南亚工厂这个位置。帮越南修基建我也没怎么听过,东南亚大部分一带一路项目似乎都是在泰国、柬埔寨、老挝这种没有区域霸权野心的国家。

王老师能举出什么中国帮印度越南工业化的例子吗?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0-06-24 01:12 回覆:
中國在越南和印度沒有很多基建生意,是拜這兩個國家的疑慮所賜,中國自己是剃頭擔子一頭熱。中南半島鐵路東綫的最大受益國就是越南,印度的高鐵也利用中國價格來和日本講價(沒有讓中方直接競標,真正報了價的是中鐵二院想建的Chennai到Bengaluru中速鐵路)。此外,像是煤電站、港口設施、地鐵等等,中方也是很心大地低價競標,然後印度和越南拿著報價和規格去買日本和歐洲的。
近兩年中方被越南和印度拒絕次數太多,的確是有學乖的跡象,也可能是駐印度大使被開除之後的改進。
頁/共 4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