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香港】對八月12日八方論壇訪問視頻的一些補充
2019/08/22 14:34:46瀏覽58367|回應37|推薦21

八月12日與史東聊天的視頻登出之後,反響很大,有讀者建議我再寫一篇文章總結。不過我一向懶於重複同樣的論點,之後事態又沒有太多新的進展,就沒有動手。

今天在《Washington Post》讀到一篇有關國泰員工參與香港暴亂的文章(參見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asia_pacific/paranoia-and-panic-at-cathay-pacific-chinas-threats-loom-over-one-of-asias-leading-airlines/2019/08/21/fba1d324-c3f2-11e9-8bf7-cde2d9e09055_story.html?noredirect=on),是典型的美國宣傳作品,想提醒有興趣的讀者去看看。原本這只適合當後註,但我沒有正文,所以先放在這裏。

值得注意的地方,例如文章裏面提到國泰受壓力開除了幾個員工,但是有洩露航班消息這種明顯犯規動作的,《WP》就特意不寫,只説“Two pilots have been fired, along with two ground workers.”但是像Jeremy Tam這樣的反對派議員,當然就值得大書特書,還特別採訪了回應。這是我在視頻中解釋過的選擇性報導的又一個例子。

另一個有趣的信息,說有香港愛國群衆在七月就創立了一個所謂的“Telegram Channel”(參見https://telegram.org/)分享國泰員工參與示威的照片,以便日後可以按圖索驥來追責。看來這些國泰人的囂張,的確是早已引人注目。

全篇當然是把這些親美暴亂派説成和平的自由鬥士,中方目前很有限的出手反擊被描述成暴政的迫害,不過我們這些知道真相的人,可以藉此看出民航局雖然還沒有獲得授權要根除國泰,但仍然采取了一些日常作業上的小步驟。我們靜待事態的進一步發展。

============================================================

留言欄有幾則很好的討論,我想是對八方論壇訪問視頻很好的補充,所以在這裏也總結一下。

我在視頻裏說中宣部是扶不起的阿斗,這指的是國際英文媒體上的話語權論戰。事實上中宣部似乎原本就沒有意圖要主動出擊,而是把近乎100%的資源都投注在國内中文媒體的管制上,而且這個管制是純粹針對美國顔色革命宣傳的防禦性行爲。

因爲當前是霸權轉移過程的初期,美國正在全力打擊中國,這個選擇有它的合理性。歷史上,這是習近平上臺時所做的緊縮,可見他在2012年之前已經正確而明顯地意識到來自美國的威脅。

在實踐上,考慮到一般民衆不是知識份子,沒有理性思辨能力,而且在自由市場經濟背景下,網絡上的流量極大,也不可能把所有新聞拿來仔細條條分析,那麽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先用程序過濾關鍵字眼,然後再使用大量低級人工來排除敏感題材。

這個做法的結果,是使像我的博客、或甚至《那年那兔那些事》這種明顯為國家民族著想的作品,都被封禁。我個人完全諒解中方做媒體管制的前因後果,以及中宣部在現實限制下的苦處,只覺得它附帶的Irony有點可笑。

隨著未來20年霸權交替逐步進行,中方所受的宣傳顛覆壓力也會逐步減輕,我預期中共對内部的輿論管制也會逐步放鬆。如此一來,目前還不顯著的一些問題,會很快地浮現並惡化,其中之一,就是我在視頻裏抨擊過的,黎智英使用蘋果日報,把新聞報導也當作娛樂性產品來製作,完全放棄對事實的尊重,其結果正是台灣和香港的迅速民粹化。

我在前文《21世紀之民粹》中所提的英美兩國,也經歷了完全一樣的新聞媒體腐化過程(土耳其和印度民粹化的關鍵則在於基礎教育,很不幸的,台灣和香港在這方面也兼而有之)。巧合的是,這兩地也共享同一個始作俑者,也就是Rupert Murdoch。他在1996年設立了《Fox News》,很快就吸收了極高的流量,隨即顛覆了美國新聞界的(針對内政議題的)良心傳統,只花20年就創造了美國二戰後的第一個民粹總統。

Murdoch在英國的生意開始得更早(1968年),我懷疑黎智英很可能就是師從Murdoch所創立的英國Tabloid傳統。他們同樣都是不顧任何倫理道德規範,全力追求流量,而創造高流量的關鍵,在於讓讀者享受“爽”的經歷,於是照理應該求真求實的新聞界,變成求爽求樂的娛樂性事業。英美的體制原本就給予新聞界極高的權力和責任,甚至直接稱其為“Fourth Estate”或“Fourth Power”(“第四權”),所以新聞界的這個腐化,是英美民粹化的關鍵。

Murdoch和黎智英的作用,都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一旦有一家新聞媒體憑藉著娛樂性報導而佔據了市場額分,在私有媒體體制下,流量和利潤的競爭壓力自然迫使其他媒體公司也必須跟進(參見前文《大衆媒體的内建矛盾》以及最近台灣的“榨菜哥”)。例如英國的新首相Boris Johnson,大學畢業當記者就憑藉造假而出名,奠定了後來從政的基礎;但是他工作過的兩家報紙,都不屬於Murdoch。

中國目前的媒體管制,偏重在政治類議題,其他新聞類別的風氣和規範,並不受重視。其結果是為炒作流量而扭曲報導,已經是一股既有的暗流,模仿軍事論壇的軍事評論只是其中最明顯惡劣的(參見前文《知識份子的基本修養》)。

在未來中國媒體管制逐步寬鬆化的背景下,前述的問題將會自然而迅速的進一步惡化,最終的結果就是英、美、台、港這樣Fake News充斥,而民衆明知其假也不在乎(甚至反而鼓勵支持,例如Trump、Johnson、民進黨和黎智英)的怪相。這不但嚴重腐蝕社會道德,扭曲經濟激勵(economic incentive),而且會使得任何政治上的改革都難以找到正確的方向。中共目前的精英制,對大衆媒體的腐化有很好的隔離和過濾作用,但是如果整個社會輿論都腐爛到英、美、台、港的程度,這個精英制度本身必然也難以維持。

要避免這個問題,社會必須先正視它的存在,然後從官方和非官方兩個方向共同出手,打擊一味求爽的假新聞。如同其他維持政治清廉高效的企圖,它是逆水行舟,但兹事體大、後果嚴重,值得大家的努力。

【後註一】今天(2019年九月4日)消息傳來,林鄭放棄了引渡條款;這是很重要的發展,我在留言回復討論了,但是那個留言出現在與香港無關的文章下,所以我在這裏也複製一回。

我在視頻中解釋過了,因爲香港的整個經濟都是建基於法制差異,這個條款威脅了無數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的生計,因而中間派也支持了暴亂。下一步的邏輯很簡單,就是釜底抽薪已經成爲不得已的必要,但是做得實在慢了些。這可能是内地的官員原本沒有瞭解到它的嚴重性,現在終於有人提醒。我的視頻不一定每個人都看了,但是正確的論點被點明之後,自然會有很多其他評論者模仿采納,然後代爲傳播;例如暴亂幾個月之後,這兩周總算出現了一些討論香港經濟基礎的文章。

我以前説過,中國的聰明人很多,有時我不須要把預後和處方都拿出來大肆宣傳,只要把正確的診斷說出來,接下來的邏輯推演自然有其他人能做。

其實這次的經驗告訴我,不要把全部的分析說完,留下幾步推理給圈内人,他們沒有了NIHS(Not Invented Here Syndrome,非我發明的不用症候群),反而更有動力去傳播正確的思想路綫。這和《如何創造研究熱點和一些其他物理話題》裏楊先生因爲把可以做的研究一次做完,所以自然沒有人給他Citation的現象,是同一個道理。

【後註二】今天(2019年九月7日)香港政府宣佈並無暴亂人員在執法過程中死亡。相對來比較,美國的警察每年擊斃大約1000人(參見前文《自由撒謊的美國政府和媒體》),拘留時死亡的沒有確實的統計,但是應該在同一個數量級。

至於英國,《衛報》從1990年開始做統計(大家自己猜一猜,爲什麽有必要?),至2012年的總結是,共有1433人死於警方執法或拘留的過程中,平均每年60+人,這應該歸功於英國警察並不普遍帶槍,以及英國人口只有美國的1/4不到。參見>https://www.theguardian.com/news/datablog/2012/jul/19/deaths-police-custody-data

【後註三】根據反美國對外顛覆網站《GrayZone》昨天(2020年八月8日)的分析報導(參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pq4SNJNcmA),多次被英美主流媒體如《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衛報》采訪引用的兩位“民權鬥士”兼作家香港人江松澗Kong Tsung-Gan以及内地人Xun Yuezang其實都是同一個美國人Brian Kern冒充的。Navarro在自己的書中也發明了一個叫做Ron Vara的反中意見來源,但是Brian Kern更進一步,不但假造種族和國籍,並且能夠讓知名媒體乖乖合作,轉述假“權威”的論斷。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ngyuanWang&aid=128692003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Taizi Huang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9/10/09 10:04

王先生好,最新一期观视频“香港恆隆集團主席陳啓宗:香港問題的根源是政治還是民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1L5E3tmYWM)的内容十分丰富,我在此推荐一下。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9-10-09 10:45 回覆:
基本和我的瞭解完全吻合,只是額外指出了曾蔭權和李嘉誠勾結的内幕。

游客 越雷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9/12 10:45
王先生,微信读者群里面有群友拜托我问个问题:在这敏感時节,香港交易所居然作出收购伦敦证券交易所如此大动作
虽不明白个中含意,但怎看也是不简单。
他想请教下王先生的意见。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9-09-12 11:09 回覆:
我覺得和現在的時機沒有什麽關係,純屬巧合。這種合並一般有至少半年的醖釀。

Mindarl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9/05 22:40
我有問題 0.0/  之前不是就已經說要"終止"了,跟這次的"撤回"有什麼不一樣? 現在還在鬧事的,不是早就跟引渡條例無關了嗎?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9-09-06 00:26 回覆:

上次只是暫停,這次是真的放棄。

放棄引渡條款是不得已的必要;林鄭的團隊裏大概沒有頂尖的經濟或金融人才,所以事前沒有想清楚,才會捅出大漏子,還連帶拖中央下水。

暴亂集團的其他訴求,不會有回應的。


Submarine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9/05 00:49
听王先生的访谈里说:台湾蓝营的智库主要归马英九和龙应台管。确实是无言以对了,不过个人以为马英九的政治水平还是超过龙应台的。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9-09-05 07:08 回覆:
其實馬英九才是最糟糕的:龍應臺只不過是出於空想理念,馬英九卻必須為他八年的錯誤政策不斷塗脂抹粉。

這在心理學裏,叫做Cognitive dissonance,也就是“我是聰明人、好總統”的信念不可動搖,那麽一切違反這個前提的事實和邏輯,就不可能被接受,敢説出真相的人也都必須趕盡殺絕。

很不巧的,敢批評他的剛好就是有理想、有見識、有膽量的人。

游客 越雷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9/04 17:44
王先生,国泰的主管也被炒了,这是链接https://m.guancha.cn/politics/2019_09_04_516520.shtml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9-09-05 00:46 回覆:
我的解讀是中共並沒有放過國泰,只不過還沒有下決心打出死手,仍在觀察研究之中。

狐禪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8/31 13:41
理想上,媒體存在就是要為社會提供多個不同角度的偏見,讓大家評理。但實況正好相反。不知是因為這個經濟社會已經讓大家忙到只有精神附會而不想評理,還是媒體不想被評理而隨波起伏。評理是要消耗能量的,所以能保持理性而不墜,也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變形。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9-08-31 13:52 回覆:
評理本身就需要媒體願意刊登。實際上,“事實”是由媒體界自己決定的;當他們口徑一致的時候,一般民衆不可能不接受這個“真理”。

K.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
2019/08/29 10:04
抱歉,怎麼能說是完全沒有影響力呢,您也說是互動,這是一個雙方互相選擇、影響的過程,一方面是香港資本家和媒體,一方面是香港人自己的自由意志,雙方一起造就了這個結果。

如果認為媒體的洗腦是萬能的,民眾只能完全被動地接受,就有陷入過時且錯誤的“槍彈論”的危險。

該說的就這些,我不再就這個問題發表意見了。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9-08-31 01:02 回覆:
在英美台港的事實證明,媒體不但有影響力,而且對社會規範和國家共識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在社會規範上,例子到處都是,像是火車上霸座,這固然是違法,而且也需要公權力來執法,但是社會仍然必須建立規範,說大家都認爲這是錯的,才能長治久安;而要建立規範,就是靠媒體上人人喊打。

至於國家共識,美國是最明顯的例子,連要妖魔化中國,對他們的大衆媒體都是很簡單的事。

美國媒體對中國的妖魔化,太過高效,協同也太完美,所以我覺得背後是有組織來督促主流媒體口徑一致的。有能力、而且有慣例幹這件事的,是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不過我沒有證據,所以不能多説。你自己去找找資料,瞭解一下這是什麽樣的機構吧。

K.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
2019/08/28 15:36
抱歉,我有不同意見。

我的意思是,80年代中國其實有不少人窮志短的決策,這些決策帶來許多後患,香港問題也是其中之一,當時由於我在前面說到的原因,給了香港資本家太多自主權,但我們不能因此去苛責當時的領導人,他們不可能以現在中國發展的程度為前提去制訂政策。

說到正題,香港富豪控制、腐化媒體,這固然是事實,但香港媒體并不是100%被控制了,終究會有一些媒體沒有被控制,被控制的媒體有許多人看,沒被控制的媒體沒人看,這本身就是香港人通過自由意志選擇的結果;

其次,即便媒體被控制了,如果媒體的內容與讀者的世界觀差異過大,讀者就會選擇不看這份媒體,而不是一直捏著鼻子看下去直到自己被洗腦為止,由此可見香港人內心是希望看到這種內容的,媒體只不過是迎合他們的這種心理趨勢而已;

同理,如果大多數香港人一直堅定地心向內地,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就算許多媒體被控制,也早晚會有一個媒體看到商機,來吃這塊市場,由於這塊市場是空白的,這個媒體就會取得很大的成功——這種情況沒有出現,由此可見這個市場本身就不存在。

所以我的意見是,並不是香港資本家製造了這種情況,產生這種情況的環境一直在香港存在,香港資本家只是利用了這種情況而已,我們說他們通過媒體進行控制,但控制不是萬能的,一定是讀者先在潛意識中希望看到這種內容,控制才能見效。

換句話說,香港資本家所謂的控制,只不過是讓媒體大量無節制地提供迎合讀者心態的內容,使我在前面所說的大眾媒體必然出現的極化加速進行,但是,如果讀者本來就沒有這種心態,他們無法用媒體憑空創造出這種心態來。

為什麼人會相信顯而易見的謊言?因為【他內心本來就希望相信這種東西】,例如金錢詐騙能夠成功,一定是因為被騙者本來就希望不勞而獲大發橫財,學術造假能夠成功,一定是因為有一批專業人士非常希望某個理論被證實、非專業人士非常希望看到本國科學家作出成就,否則,不管手段再怎麼巧妙,也不可能成功

您問【爲什麽香港人不找李嘉誠問責,偏偏專挑内地人的麻煩呢?】,我的回答是【這背後當然有李嘉誠的操弄,但更重要的是,香港人本來就希望如此】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9-08-29 00:43 回覆:
你的論述是,在民衆既有偏見和媒體有意扭曲的幾十年互動過程之中,後者對前者完全沒有影響力。這很明顯是謬誤的。作爲老讀者,你應該更加小心,不要為了一己非理性衝動而死纏爛打。

無知者,無畏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事實上都是資本在決定!
2019/08/28 06:17

西方的學術機構(含大學和研究機構及智庫)和媒體(主要是私營公眾媒體)的實際控制人,實際上是資本,特別是隱形資本,擺在前臺的,大多是擋災擋難代理人。

媒體該說什麼,怎麼說,實際上都是有潛規則的,什麼時候該集中火力對付政府,什麼時候該對付某一個利益集團,什麼時候提前預熱某一個話題(理念),都在詳細的規劃中。什麼該揭哪一類醜聞,什麼時候必須摀著,這些事情都是由控制該媒體的實際利益人控制,編輯/編導一不小心趟了雷,立刻就粉身碎骨,這事見得多了吧?!我自己大致有兩年左右的報紙(編輯職位-現稱「平面媒體」)的從業經驗,給我十個膽子也不敢觸碰某些大老闆,每次交版,都要跟主編秘斟半天。

香港這個地方的確沒有所謂主流媒體,每一個媒體都有自己的受眾群體,就算是黎肥的《壹》傳媒那麼牛逼(《壹》傳媒的《蘋果》系列的受眾,主要是社會底層屁民和無聊後生),也不敢把矛頭對準香港的幾大財閥,它們才不想找死,而且還會幫助香港的財富精英把禍水他引(製造跟港府對立,宣揚它們所謂的“民主”等等,就是把市民的房價等民生壓力引向政府)來獲得財富精英的資金和業務資助,實際效果,相當於在惡意資本(香港的主要財閥)面前砍出了一道“防火牆”,如果你是資本所有人,你會不會感激黎肥它們?

學術機構和教育體系,你看到的也許是官辦(或者是號稱公立),實際上裡面充滿了各個利益集團的代理人,它們很多院係的研究經費(特別是意識形態和經濟領域)都是由各大財閥分包,不可能出現有違它們利益的研究課題,想都不用想,就是這簡單。在這些學術機構裡面一旦出現政府主導的公益或者是前瞻性的課題,涉及到這些財閥們的未來利益,它們就會立刻通過自己掌控的媒體進行集體砲轟,一直到你收攤為止。

廣東人的文化裡面,一直有一個說法叫著:「窮人不跟富人鬥,富人不跟官府鬥」,其實這話總體已經不真了,前半句是真,比較少看到窮人跟富人鬥,但是富人利用媒體和「政治正確」的「自由」跟官府鬥,從回歸以來,就沒有停止過,當然,這主要得益於英國佬設置的對它們有利的偽法統。

盼望中的新聞媒體公正自由,客觀上早已經不存在,就算港府自己的《香港電台》(應是官辦媒體吧?)也成了資本的代理人,一樣是逢中必反。

香港表現出來的情況,不過是西方惡劣資本對屁民隨意宰割的一個實例。我的結論是,如果不對惡意資本進行適度節制,全民都是被愚弄和宰割的對象,就算是追求「政治正確」的民主派精英也逃不出這個五指山。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9-08-28 09:01 回覆:

謝謝你對我前一個答復的引申和補充;這正是我想要傳達的事實。

至於“政治正確”,我已經説過很多次了,它也是由控制大衆傳媒的幕後勢力精心定義出來的,所以絕對還是必須有利於財團。即使是典型的愚蠢白左作爲,也有分散民衆注意力,同時打擊左派公信力的雙重作用。


K.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
2019/08/27 23:18
其實香港問題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發展太快了(當然這不是壞事,也不是中國的責任)

香港回歸談判的時候,80年代中國大陸人均GDP才200多美元,香港已經超過6000美元,當時的中國領導人必然認為香港對內地的高度富裕會維持很多年(至少到21世紀中期),因此長期維持現狀利大於弊

實事求是地說,在80-90年代,任何理性的政府都不可能用未來中國實際的發展速度去預想未來、制訂政策,要知道直到2000年中國政府還預測2020年中國的人均GDP不到4000美元,實際超過一萬美元(2000年人均950美元時提出2020年翻兩番)

同時內地飛速趕上香港也導致香港人心態崩盤,儘管絕大多數香港人可能不會承認,我認為雖然有貧富差距、香港媒體腐化、外國勢力煽動等因素,但這中間絕對有香港人自己很強烈的失落心理,這幾十年來,僅僅是對面的深圳就從字面意義上的一無所有發展到總量超越香港、人均相當於香港的50%,他們看著這些,主觀上會很願意相信把一切歸罪於內地的那一套說辭,所以那些洗腦才有市場

我認為鄧小平當年是預測到了現在這種情況的,只不過他預測會在21世紀中期出現,因此提出50年不變,但是中國發展實在太快,所以提前了20多年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9-08-28 01:16 回覆:

這種人性上的惡質心理反應多著了,對巨富眼紅不是更强的一個趨勢嗎?那麽爲什麽香港人不找李嘉誠問責,偏偏專挑内地人的麻煩呢?

這是因爲每個社會都有不成文的規範,這些規範是由大衆媒體定義的,尤其是主流的高級媒體。香港沒有實際的主流高級媒體,話語權落在黎智英之流的手裏,所以一切怨氣都被導向中共。

台灣在過去2、30年,也是如此。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