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戰略】談中共修憲
2018/02/26 22:48:51瀏覽128264|回應126|推薦26

昨天(2018年二月25日)傳出報導,詳列了中共修憲的草案:其中大部分是將去年底黨章修改的條文也應用在憲法上,但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點,卻是把國家領導人的任期限制取消了。我想大家都理解,這明確代表著習近平不會在2022/2023年做交接,而是將繼續連任至少一届到2027/2028年。

去年底十九大的政治局人事更替公開之後,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並沒有像20年前和10年前那樣,安排了内定的接班人,可以說是一個對5年後高層人事計劃的預兆,但是當然這次的修憲才是真正有決定性的消息。

中午剛好有猶太人朋友來訪,我提起這事,說現在歐美媒體一般專注的頭條都是鷄毛蒜皮的小事,這才是真正改變歷史、撼動世界的新聞,他卻説《紐約時報》和其他主流傳媒雖然沒有把它放在頭條,卻也都高調報導了。我上網一看,還真是這樣的。不過他們如此樂意公開討論這事,是因爲可以把中共和非洲的獨裁者連在一塊兒,符合吹噓西方民主制度優越性、並且鼓吹中國威脅論的主旋律;事實上,習近平堅持和平崛起的戰略,卻是大環境決定的必然。

我覺得真正恰當的比較,反而是創立美國自己全球霸業的小羅斯福(參見前文《美國的歐洲戰略史》):同樣是高瞻遠矚、雄才大略的領導人,同樣是面對著國際上强敵的挑戰和内部改革的緊要階段,同樣是看出有世界霸權交替的歷史性關鍵機遇,同樣是不放心其他政客的眼光和能力(江澤民任用貪腐,胡錦濤碌碌無爲,年輕一代也沒有特別突出的人才),同樣是要爲國家確立百年的霸業,因此同樣必須冒天下之大不韙,把任期做到任務完成爲止。

當然這個比較,不一定每個細節都會是一致的:小羅斯福的第二任上,二戰在歐洲開打了,希特勒很快就橫掃歐陸,所以小羅斯福除了競選第三任之外,還必須盡速將一個孤立主義氣息(Isolationism)彌漫、對納粹的白人至上主義有廣汎支持的美國帶進二戰裏。他的解決方案是在1941年第三任一開始,就對日本步步進逼,斷絕了原油和鋼鐵原材的供應,一旦日本被迫加入二戰,小羅斯福自然能曲綫救國,達成對德開戰的真實目的。

習近平所面臨的國際環境,當然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戰,而是一個以核子武器為基礎的微妙平衡。他的戰略方針,必然是與美國鬥而不破,爭取時間來盡速提升國力,以便不戰而屈人之兵。換句話説,Trump的當選,和希特勒的掌權一樣,都是霸權交替的歷史性機遇,只是在實際執行上,小羅斯福得加入血腥的全面戰爭,而習近平則必須依靠和平鬥爭的手段來取勝,所以他的國際政略和外交政策,反而與羅斯福死後馬歇爾主導的美國類似,亦即通過經濟和貿易上的對外援助和互惠,來建立一個廣汎的外交同盟,只有對軍事的偏重程度有所不同。

至於臺灣的未來,我以往已經一再反復强調中共在2025年之前,國力還不足以震懾美、歐、澳、日,如果貿然武統,事後的外交和經濟後果,對提升國力這個核心任務有很大的不利影響,所以不會主動進行武統。兩年前,我在《金燦榮教授的最新分析》一文中,指出他(極可能是基於習近平的任期)預言武統會在2021年左右發生,是個很大的謬誤;現在確定要修憲了,如果有人再問金教授這個問題,想來他自己也會把預測推到2025或之後。不過我當時已經詳細解釋過,除了國際實力對比不容許過早出手之外,我也不認爲習近平是貪圖功業虛名的人,所以雖然他的任期會延展到至少2027/2028年,這仍然不代表著他必然會在2025年就急著動手。到時武統的可能性當然是很大的,但是如果歷史發展有意外,國際環境依舊不成熟,那麽繼續推遲也並非全無可能。

【後註一,2022/10/26】幾天前,中共二十大會議上出現胡錦濤被扶著出場的事件。最早公開的視頻並不完整,不足以下任何結論;昨天出現了新的錄像,補全了事件的過程,把邏輯推論的確定性提升到70%以上,因而滿足了博客做評論的標準,可以在此簡單談談。不過我想先再次提醒讀者,博客只能根據既有的公開訊息做邏輯分析,而很多事件不可能僅憑公開資訊就做成正確預測或解讀(例如前天Sunak勝出,成爲新任英國首相),這是我所稱的不可約不確定性(Irreducible Uncertainty),也正是博客往往會事先估計的百分比數字。雖然70-90%的確定性,代表著每十次預測或分析,就會有1-3次結論失誤,然而這已經是人力可及的極限;對比公共論壇上其他評論者,他們的誤差主要來自其邏輯能力的欠缺、和預設立場的扭曲,因而主觀地、不必要地多加了兩個數量級的可約不確定性(參見《讀者須知》),而且即使誤打誤撞而浮面正確,脈絡和動機也是謬誤的,無法用來做進一步推論,那麽純粹理性的辯證明顯有更高的價值。

綜合視頻和照片判斷,健康問題是臺面話,實際的導火綫在於胡錦濤選擇在記者入場的那一分鐘,要拿出桌上的文件來做文章,而這份文件正是新任政治局和中央委員的名單;顯然他準備臨時發難,將黨内人事爭議抖出來,以抗議團派全滅的結果;而栗戰書反應之迅速,又暗示著在錄影開始之前,胡已經發泄過不滿。事後公佈的政治局成員名單,從正規的25名,意外地減少了一個,應該是胡春華在大會前的最後關頭被剔除;這有可能是胡錦濤想抗議的核心議題。

在過去24小時,反中媒體因上述的新題材而異常昂奮,中共的“殘忍”、“無情”被反復拿來批判;然而這些敘事都建立在錯誤的假設前提之上,亦即西方民選政治有所不同。博客在過去八年,已經反復揭露英美體系的污爛和殘忍,如果還有讀者有不同的印象,認爲民選體制下的政客和藹可親,那純粹是受昂撒宣傳洗腦過深,對事實和邏輯失去掌握的結果。在此再次提醒大家,政治的目的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其手段則是公權力的運用,包含對暴力的獨占;所以一切政治運作的本質都是無情的(Ruthless)。尤其中共不只是一個政黨,而且是一個革命(亦即要與資本和既得利益集團做生死鬥爭)政黨,前人早有評論:“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我想請所有讀者在對政治人物做價值論斷之前,都先靜心體會一下那句話。

總之,政治上真正分辨出是非對錯好壞正邪的標準,絕對不是臺面上客氣與否,而是鬥爭的目的在於公益、還是私利的最大化。胡錦濤一輩子也做過無數的政治鬥爭和計算,然而包括這次準備家醜外揚在内,許多是以集團利益為優先。習近平抓權集權看似無情,但執政十年下來早已證明其最終目的是爲了更好地優化國家公益,那麽心懷國家的理性知識分子應該支持哪一方,不是很明顯的嗎?

【後註二,2022/10/30】有朋友來私信,討論胡錦濤離場事件,提出另一個理論,值得讀者瞭解。

問:錄像顕示的幾件事:(1)胡當時沒有戴眼鏡,但他卻不斷試圖翻開文件(2)除了胡以外,沒有見其他人攤開文件閱讀(3) 栗拿走胡的文件,並向他解釋什麼,胡的表情像是困惑,而非不滿 ,一度還摸了栗的手(4) 習注意到栗和胡的互動,叫來一位戴名牌的工作人員,之後又來了一位沒戴名牌,較年輕的人到習的身邊(5) 習似乎向年輕人解釋,還在文件上比劃,胡似在聆聽, 但並未開口(6)年輕人拿走屬於胡的那份文件和桌上的眼鏡,試圖將胡從座椅上扶起,習側頭注視,另一旁的栗和王神情關切,胡伸手要抓習的文件,習按住文件,彷佛笑了 (7) 胡起初不願起身,也不願走,一度伸手要翻年輕人手上的文件,最後妥協了,離開時還和習、李打了招呼,表情未見慍色(8) 最後一個鏡頭出會場前胡是小碎步走路,可能有巴金森氏症之類的神經系統疾病。

我們的推測是胡可能有輕微失智,當時對桌上的文件產生執念,除了胡的神情呆滯,因他沒戴眼鏡,不可能看清文件上的字,還有他直接摸栗的手,想抓走習的文件,以及起身後仍想翻開隨扈手上文件,對比過去形象沈穩持重的胡錦濤,這些舉動實在異常。一般開會時,若已將相關文件發放,應見到不少人翻閱,但影片中沒有看到這樣的畫面,推測那份紅色文件夾是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名單,除了胡以外的人都明白要避免公佈前被外媒拍到,習對隨扈的說明,包括他手比劃的動作,可能是在解釋這一點。

這位帶胡走的年輕人,根據舊照片,從胡任國家主席時就跟隨他,應是親信(博客註:此事有兩説)。假設胡因失智狀況導致想翻動文件,以及一時無法理解栗對他的解釋:即時間未到不要翻閲名單,習於是決定請隨扈帶他到房間裡休息,讓他慢慢看文件,這一切就説得通了。若推測胡當時本要公開發難, 既與他當年沈穩保守風格、裸退不介入人事的作法不一致,以他呆滯衰弱的模樣也説不通。除非有其他新佐證,否則用胡已部分失智,當時狀況不穩定,無法控制地要翻開文件,因此被請到房間裡,應是最簡單的解釋。

答:的確沒有足夠的公開證據,博客既有的分析並非絕對定論。失智說表面上似乎簡單合理,然而剛好在記者進場的那一分鐘才迷糊,而且栗戰書反應異常迅速,根據Conditional Probability公式,自動成爲小機率的可能性。如果你要堅持這個理論,其機率不是零,事後不一定是錯的,但目前不能說它是最佳。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ngyuanWang&aid=110576971

 回應文章 頁/共 1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愚公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01 22:48

回复dsaf23dds32网友:

独裁者掌政下,国家永远不可能强大————中国在过去200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帝国,按你的说法,那当时的统治者估计是一人一票选出来的。

历史已经不止一次证明这个事实————你的历史学的这么好,你的历史老师知道吗?

我代表不了其它人,但我要发出我自己的声音————能说出这种话,我猜你是高中生,最多大学本科在读。如果你已经大学毕业了,居然还能说出这种幼稚的话,我建议你移民吧,中国没有你会更好。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3-03 08:42 回覆:

我這裏留言欄的規矩,是必須有理有據。沒有事實和邏輯根據的空喊口號,如果我覺得可以拿來當反面教材,才會留著,否則一概殺無赦。

這人太蠢,不值得我們浪費任何時間。下次多等一會兒,我自然會清理掉。


fuxy77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01 19:18

王先生好,这里是我见过的关于这个话题最高水平的讨论。

诚如前面网友所说,即使习要多做几届,也并不需要修宪。国家主席本身就是虚职。要修宪也可以在20大获连任后再修。要修也可以把两届改成三届四届以免落人口实。

我认为现在就修、而且完全取消限制的目的,在于打破所有人对于五年或者十年后变天的预期。

任期制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很容易人走茶凉。奥巴马的医改就是典型的例子。中国人也深谙这个道理。如果你知道一项政策的执行期只有五年,而你又不喜欢这些政策的时候,拖过去是最好的办法。所谓政令不出中南海,因为短则五年多则十年政令就会变。之前无论雄安的“千年大计”,还是“房是住不是炒”都受到嘲笑,就是建立在五年后换人的预期之上的。

中国改革30年,各种利益集团都已经形成,社会阶层开始固化。深化改革要重新洗牌,利益阶层最简单最好的对抗方法就是以拖待变。不用说高层的贪腐集团,就是预期五年后又可以大吃大喝的公务员,和手里几套房准备等宏观调控过后出手的中产阶级,都不是少数。

而现在就宣布我还要干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就是打破这种预期。甚至,连任多少届也不能告诉你,以免产生新的预期。未来五到十年甚至十五年,政策都不会变,不要想有翻盘的机会,有了这个明确的信息,各项改革的推行会顺利很多。

邓当年也是反反复复讲政策不会变,事实上邓也是通过不同方式的连任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今天做的是同样的事情。只不过现在法制化了,只有修宪改国家主席任期才能够期这个作用。总书记和军委主席的任期改无可改,总不能现在就宣布总书记连任三届吧?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3-03 08:43 回覆:
你説的很有道理,值得大家參考。

Submarine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01 16:00

多说几句,我个人对未来中美关系走向是很不乐观的,不知道这批冷战“狂人”要把中美关系拉向何方?再加上台湾绿营对于两岸和国际情势的判断有严重问题,而且小动作不断。比如说:前段时间,美国方面拿出的那份破绽百出的所谓的“中共关于朝鲜问题决议的红头文件”里面有一句“朝鲜当局如何如何”。熟悉大陆官方用词的朋友可能会知道,其实中共的红头文件因为两岸的特殊关系,从来只说“台湾当局”,而不会用“xx当局”来指代任何外国政府。这件事让我有很不好的联想,这份诡异的“红头文件”的来源恐怕会是台湾。

而现如今这一届中国大陆政府也在不断表明对于未来情势的消极态度(包括这次修宪,以及今年很可能会开始执行的政改和即将开始的“休克性”经济政策),说不定今年可能会是世界政治走向变化的关键年。另外对于世界经济的走向也不乐观,08年的经济危机以及衍生的社会危机尚未消停,恐怕下一次经济危机要接踵而至了。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3-03 08:40 回覆:

這個世界其實很好,被西方人殖民、殺戮、壓迫了500多年的第三世界,現在上升的速度是史無前例的。

這兩年真正改變的,是習近平領導下,中國的自信和自主都達到一個臨界點。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南山臥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01 12:00

>>>習近平能信任的核心團隊是很小的;就在這個小團隊裏面,也搞不準會有偷偷貪腐的事,習近平不是上帝,不可能全知全能。。

 

在大陸著名電視劇<<走向共和>>中,李鴻章在私下與近僚談及有關他用人惟親的傳言時,有一句對白:難道,還要我用人惟疏?!(僅就此而論,不涉對李鴻章之評價)

 

姑勿論是否史實,這才是在大機構做過實事,帶過隊伍的人才會說的話。習近平的出心或初心,可以是天下為公,但在做事的技術層面上,則絕不可以迂腐拘泥。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3-01 12:20 回覆:
我當了十幾年的主管,屬下的人員人前人後表裏不一,是我始終無法根本解決的困擾。

南山臥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01 11:58

>>>在所有政治任務中,反腐是絕對最困難、最凶險的。像習近平這樣大規模、系統化的反腐,還要同時兼顧一個高度巿場化經濟的有效增長和升級,在古今中外別說沒有成功的前例,連嘗試的例子都沒有。

 自習”稱帝”以來,看得最”到肉”的評論,就是王兄這一段。所謂內聖外王,盡在其中矣。當然,一般人看了,還不知道是甚麼凶險呢,下一段的分析有助了解。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3-01 14:54 回覆:

習近平其他的戰略和政策,例如一帶一路,我也能想得出來,但是反腐這件事,所需的膽氣之大、手腕之高,遠超我自己的能力範圍,所以我以一個從未到過大陸的華人,對他卻是極爲佩服。

我的基本觀點是,既然習近平在做世界政壇上最難的事,比羅斯福的挑戰還大,那麽他想要有和羅斯福類似的權力,自然是合理的。


南山臥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01 11:41
test, 打幾十字也說超出2400字.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3-01 12:01 回覆:

UDN也搞十幾年了吧,這個網站還是毛病叢生。我自己常常換一頁,網站就忘記我已經登入了。

臺灣的程式員是水準差,還是不敬業?


果粉之一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01 03:06
請教王博士,資本主義下的企業運作追求最佳費效比與利益的極大化,目前看起來絕大部分的企業都是以絕對的專制獨裁體系架構來運作,以CEO與經營團隊的專業能力主導一切並負成敗全部責任,與民主原理完全背道而馳,為何高舉民主大旗的西方世界尤其是資本主義至上的美國人在職場上可以毫不猶豫的接受此運作機制呢?
在我個人看來,中共的改革比較像是向企業化經營靠攏,一切以實務導向,有明確的目標並服從專業領導,這樣競爭力很明顯的高於莫衷一是認知雜亂的所謂“民主多元”體系,也許把習近平看成CEO而不是皇帝並把中國看成大型企業還比較接近現實。
另外再請教王博士文人或是非理工背景“人才”主政是否必然帶領國家走向混亂低效?從個人理工背景角度看來任何實務操作必須要套用盡量接近現實世界的運作模型,更要有合理的初始條件與邊界條件,得到的推論結果才有應用價值並據以制定進程策略,讓國家成為一個穩定收斂的回授系統。文人的思考模式一沒有合理的模型二沒有正確的參數,只憑一張嘴堆砌各種迷幻的詞彙信口雌黃,就算有所謂的邏輯都也是建立在一些不可知不可證的前題假設上,這樣的領導如何能帶領國家健康發展。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3-01 07:48 回覆:

你説的不錯。其實昨天我說中共是世界最理性的政權的時候,心裏想的就是這一點。一個好的企業,是絕對理性的,所以我以前也提過幾次,大企業是自由市場主義的内建矛盾。自由市場是經濟上的民主直選制,而民主直選則天生是絕對非理性的,一人一票,偏偏一般老百姓必然沒有做出高度複雜的政治決定的能力,甚至連抵抗簡單謊言宣傳的能力都沒有。

理工科的人,理論上受過理性思考的訓練,但是天性也很重要。學了理工卻蠢得可以的人,我這輩子見多了。反之,文科出身的人,天生就能做邏輯思考的也有;如果他們願意雇用理性的幕僚和助手,做高級領導也能成大事。


desertfox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2/28 23:41
三中全會通過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報告中一再強調的強化黨和國家機構的職能是這波政改的重點. 所以我在猜測, 三月的兩會是不是有可能恢復54年到65年國家主席的職權? 亦即國家主席有權召開最高國務會議, 發布法律.....等等. 國家主席副主席不再是虛位元首而是負有一定的職能. 這個猜測也符合港媒所說的; 三月後王崎山出任國家副主席, 總攬外交事務. 中國現在的地位已不同以往, 而外交和宣傳一向是他的短版, 所以在這方面做一些改變和補強我認為是極其必要的. 而台灣問題我倒是覺得不急; 兩岸近年來此消彼長, 大陸給予台灣同胞同等國民待遇的磁石效應會越來越強. 所以除非台灣踩紅線, 不然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3-01 07:51 回覆:
很合理的推測。不過這種高層組織和人事安排,非我一個外人能只依照邏輯來做定論。換句話説,即使國家主席仍然是虛銜,習近平可能還是會重視它的象徵性意義。

Taig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2/28 19:17
我個人的看法是:

習近平在黨內整肅貪腐,樹立的敵人太多了,階層也太高了。我不相信這些人一點報復的念頭都沒有。古人說:「如欲取之,必先與之。」把你捧得高高的,讓你摔得重重的,也是一種辦法。

鄧小平在位時,他只當「中央軍委主席」,總書記是胡耀邦,國家主席是楊尚昆;但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誰是真正的頭目。

現在的越共總書記是阮富仲,國家主席是陳大光。在共產黨的體制中,總書記才是真正當家的,國家主席不是。

再進一步說,中共的總書記沒有任期的限制(國家主席才有五年一任,連任一屆的限制)。

如果你是習近平,犯得著為了連任「國家主席」而搞「修憲」嗎?所以我高度懷疑,這是習近平的政敵的「捧殺」手段!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3-01 07:52 回覆:

你的邏輯推演走岔了。

鄧小平沒有反腐,當時左右兩派勢力並不懸殊,他德高望重、一呼百應,自然沒有抓緊每個(包括次要)權力節點的必要。

在所有政治任務中,反腐是絕對最困難、最凶險的。像習近平這樣大規模、系統化的反腐,還要同時兼顧一個高度市場化經濟的有效增長和升級,在古今中外別説沒有成功的前例,連嘗試的例子都沒有。所有能抓的權力,都必須牢牢握住,還沒有保證能成功;哪有餘裕把國家主席的位子讓給別人?

別忘了,習近平能信任的核心團隊是很小的;就在這個小團隊裏面,也搞不准會有偷偷貪腐的事,習近平不是上帝,不可能全知全能。而兹事體大,不容出錯,他除了事事都自己抓之外,別無選擇。


夕月木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2/28 16:12

转载个人博客两篇与王先生探讨。首先声明并非广告,但是全文太长,回响不能超过2400字,所以直接贴链接,请谅解。

第一篇:《国事凶险,败寇成王》主要讨论修宪中取消任期考虑的原因,包括为何要采取非常之手段,为何这样做不是寄望于“明君”。这一篇结论跟王先生和这里大多数网友一致,但我觉得逻辑上我的更好。您在这方面的分析,可能是由于您出身金融业,有了敏锐的意识,按我们大陆的话说,叫“盘感”;但说理上我觉得没有讲到最关键的问题,即反腐不是靠个人。我引用一句话过来:是法治带来秩序,是监察带来廉洁,是专业化带来高效,而投票带来的是同意基础上的合法性;世界上没有一味药是可以包治百病的。

第二篇则不直接谈修宪,但我觉得更加重要。是读了2012年刘鹤在《比较》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总报告,报告概括了他带领团队撰写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一书。此文非常重要,报告全文可以看这里,此书完整版可以在kindle商店购买。我认为5年后回过头来看这篇文章,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习团队的核心智囊后来提出的种种战略可以说在此文中可以看到整个的战略考量。总报告全文是我从财新网上盗版下来的。

另外,财新网是大陆非常严肃的媒体,可以提供非常优质的财经、产业和政商报道,尤其是政商的调查报道,在大陆它是独此一家(如果不算官媒审判大老虎后受权发布的官八股),譬如前段时间打掉孙政才,在宣布调查、未提起诉讼之前,去年底财新网就开始陆续刊发他的情妇的生意。我看王先生跟观察者网是好朋友,但观网是一个立场非常明显的小圈子运作的,观点很多而一手的资料太少。而财新网的会员(买会员才能看大多数重要文章)非常有价值,建议王先生考虑购买。不夸张地讲,尽管表面上看大陆有新闻管制,而外面是“自由世界”,可是自由世界主流媒体报道黑金政治、财阀权贵都只不过是用更多抓眼球的词汇,而抽丝剥茧的功夫反倒不如财新传媒。而且财新的特色是它本身尽量不政治化,很多文章它把关键事实丢出来,一切尽在不言中,它不喊口号,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我看您之前博客讲,用中文写作才三年时间,那按这么推理,您可能之前看中文网站也不多?财新网2014年刊发的周永康系列调查报道(周永康的红与黑一二三,也需付费,全文太长我就不盗版过来了),更加宏大,可以说是盖棺定论。如果还没读过,建议务必要读一读!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2-28 22:00 回覆: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的背後最終還是人治,這個道理我寫了好幾篇專文,在留言欄也已經反復論證;你還是來這裏空喊口號,唉。

你們這些被美國宣傳洗腦的公知,有空去研究一下羅斯福在1937年提出的司法程序改革法案那段歷史。他在第二任上已經完全收服了兩黨的國會議員,就因爲最高法院膽敢阻撓新政的一些條文,他把那群最高法官也鬥臭打服,然後得以無限制地擴展行政權力。換句話說,美國人能搞絕對法治,是因爲他們有全球霸權(所以效率低、圖利財團沒關係,到國外再去掠奪就行了);但是這個全球霸權,卻是靠羅斯福把法治踩在脚下而建立的。羅斯福還不須要反腐,他的任務比習近平容易多了。

至於個別政客的八卦新聞,我沒有興趣。世界很複雜,我的時間是用來抽絲撥繭,找出歷史的主軸;而不是花在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可以輕鬆炒作的花邊上。

頁/共 1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