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科研】如何辨认谎言
2017/11/03 00:23:36瀏覽18229|回應0|推薦6

熟悉这个部落格的读者应该知道我对事实真相有很强的坚持,对宣传谎言则有天生的反感。不过人类不但现在是群居动物,在几千万年的演化过程中一直都是群居动物,所以能占群体便宜的撒谎能力也就自然跟着演化出来。但是一个内部尔虞我诈的部族自然会衰弱到被淘汰之列,所以这种寄生性的技能不能完全普及,习惯性撒谎的骗子衹能占总人口的一部分,一般人在一般情况下还是有说实话的倾向。

正因为习惯性骗子是少数,一般人衹在高压力环境下説谎,所以社会上把因果颠倒之后,產生了一个很普遍的认知:撒谎的人会特别紧张,所以会在肢体语言和表情上露馅。在电子媒体普及之后,电影和电视剧里为了戏剧性需要,演员必须表演并强调出撒谎的紧张表情,于是更一再地加强大众的理解,认为谎言是可以看出来的。但是测谎是一项很重要的事,学术界(主要是Criminal Justice刑事司法系和心理系)早已做过成千上万的研究,至今所有科学上严谨、统计上有意义的结果,一直都是一致的,也就是依紧张表情来判断真假,和掷骰子随机猜测没有足够的差别(原文是“Little better than chance”)!

当然有些人撒起谎来特别明显,有些人则洞察力特佳,但是这些特例在数量上和程度上都远比一般人的预期要低很多(亦即像《Sherlock》剧里,卷福刚遇见一个陌生人,一眼就能看出四五样细节,是完全的幻想,在现实里是不可能),所以统计平均起来就被噪音淹没了。这些噪音包括False Positive,主要是在高压力下自然紧张,所以即使决定说实话,还是有紧张的表情;和False Negative,人类显然已经演化出即使在说谎,有时也能控制自己表情的能力。总结来说,紧张与否和説话的真假基本没有关系,衹和个人的性格和面临的环境压力有关。一个典型的研究结果是2万名当侦探的大学生志愿者之中,衹有50人能达到80%的正确辨认率,这和掷骰子的结果大致相当。

我自己在十几年前也已注意到这个现象。当时Texas Holdem(德州扑克)正开始广汎流行,从以往职业赌徒的专业,变成学者名流、家庭主妇都竞相参与的业余嗜好,很快地网络上到处都是让一般美国人隔着几千英里也能坐下来对赌的网站。一开始那些顶尖玩家对这些网站出身的新手嗤之以鼻,因为网络上的德州扑克是不能看到彼此的表情的,而这些顶尖玩家都号称是观察Micro-Expression(微表情)的专家,可以看出Ticks(虚张声势或手拿好牌时的不自主动作)从而获胜。没想到这些网络扑克的新手们在加入传统的大赛后,很快地横扫旧派行家,成为冠军杯的常胜得主。我的结论是:1)即使是专家也不能可靠地藉着观察表情来判定真假;2)但是专家有其他不必当面观察的手段可以判定真假;3)这些手段是不自觉的,所以他们自己也可能误解消息的来源。

一家负责欧洲主要机场维安过滤的公司在2012年为了伦敦奥运请了英国University of Sussex心理系的系主任Thomas Ormerod来做咨询。原本他们抽查乘客的程序是询问一系列Yes-or-no Questions(是或不是的问题),然后忽略对方的答案,而专注在观察“Suspicious Signs”(“可疑的迹象”)。Ormerod说你们派自己的职员用假身份混入登机民众里吧,看看能抓出几个。结果果然如同以往的实验,和掷骰子随机猜测的效率几乎一样。接着Ormerod重新训练了几组调查员,然后重复了这个实验,马上就把正确拦截比率提高到70%(统计上用的是R^2,代表预测能力,比以往增强了20倍)。后续的研究改进把正确拦截比率提高到90%,其中有一名有天分或运气特别好的调查员做到33/33,100%。

Ormerod的理论是什么呢?他认为辨认谎言最佳的手段是忽略表情,而专注在答案的细节上;这是因为谎话并没有真正发生过,所以撒谎者必须自我想像,逻辑细节就容易出漏洞。Ormerod的方法就是鼓励对方临时多説细节,然后去找自相矛盾的地方。他的课程重点如下:1)用轻松聊天的口气;2)用开放式的问题(Open Questions),鼓励对方开展他的故事;3)用突然的话题转变或者甚至要求时间倒叙来增加对方发明故事的脑力负担;4)提到确切的细节时,要求对方讲得更细(例如对方提到在哪里工作,如果调查者也熟悉那个地方,就可以要求他描述上下班经过的路程和商店);5)如果抓住谎话,先不要马上揭穿,应该鼓励对方继续胡扯下去;6)观察对方是否忽然开始迟疑,这是自我发现自己的话里有逻辑漏洞时的典型反应。

很讽刺地,媒体上对侦测谎言的描述,本身就是一个为了戏剧性方便而发明的谎言。但是不明就里的警察和老师,却会带给无辜的嫌犯和学生极大的不公和困扰。其实在辨别真假上,谈话的内容要比表情有用多了;那些扑克专家就是不自觉地能够设身处地,根据对手加注、跟注、盖牌、过牌的种种决定来猜测他们手里的牌,并不是靠脸上的表情来判断的。我自己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与儿子的沟通顺畅了许多;希望对读者们也有帮助。

发表日期 : 2015-10-25 16:59


13 条留言


世界对白 留言 :

没记错的话去年德州扑克大赛夺冠的选手是唯一决赛中没穿帽兜衫和带棒球帽的。分享一个老爸接诈骗电话的故事:半夜老妈接到电话称我因嫖娼被抓,需要交5000元罚款,老爸在一旁道“别理他,挂了,睡觉”。几个月后一次闲聊才对我提起,我大呼“还是亲生的吗?起码打电话确认下啊”老爸讲话了“你真有这事也不会让人来找我们”。
要是我没观察错的话,过去24小时您在线的时间超过一半了,真的开始担心您的身体了。说句您可能不爱听的话,之前有吧友都戏言您有网瘾了。是做出改变的时候了! (2015-10-25)

王孟源 回复:

我从转入金融界开始,20几年来都是花大半天盯着荧幕的,衹是退休后改成閲读而已。现在有了闲空就到部落格来看看,我想还不算是上瘾吧。


姚广孝 留言 :

谢谢博主撰文。

我发现最难的和最为必要的并不是个人和企业的谎言,而是如何识别在一个以互联网为主要传媒时代的传媒谎言,很多时候他们都在“报道事实”,可是事实上他们可以自由“掌控比例”,自由“掌控角度”,自由掌控“从事实到结论的过程”。也就是说当群众阅读完他们送上来热烘烘的新闻之后,他们已经成为“媒体的人”。每天这种一点一点的累积慢慢就是越来越大的谎言,这种谎言才是最可怕的。

我觉得当群众知道事实都是“媒体创造”的时候,才能透析“权利对世界观的作用”。在大多时候,是阅读者服务于新闻,而不是新闻服务于阅读者。 (2015-10-25)

王孟源 回复:

传媒向来都是主导民意的工具,媒体大亨永远都是掌握幕后真正权力的菁英。

这篇文章是篇科普,并没有着墨于识别财团宣传的用意。


陈晨 留言 :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2011年的一部美剧《lie to me》(别对我撒谎),拍了3 seasons,讲的就是王先生提的用微表情来判断谎言的故事。很多电影也有类似的情节,比如特工被训练如何瞒过测谎器,谈到这,想问问王先生对测谎器的看法,我一直对这种东西存疑,因为普通人难免因为紧张引发系统发现,其准确率能高于50%? (2015-10-26)

王孟源 回复:

测谎器因为是测量不自主神经的反应,比人工观察表情好多了,但是还远达不到90%的准确率,所以法庭不接受。


K. 留言 :

您这还是只限于主观的谎言,更进一步的谎言是说谎者本人都相信自己说的是真的,就像您以前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印度人,以及一些顶级骗子,这样就没有任何效果了,所谓要骗到别人,首先要骗到自己,再进一步,当谎言内化为他本人的世界观,你指出他撒谎,他反而会很真诚地「捍卫真相」的,大概不需要我举例说明

(2015-10-26)

王孟源 回复:

没错。就像我前面提过,这衹是一篇科普文章,并不是在真实世界过关斩将的指南宝典。

不过我正文里也提到,警察、教师和家长如果有了误解,还是会造成很多困扰。我花了好几年时间才和儿子达成共识,要求他对自己和我做到绝对诚实;在这个过程中,有可靠的测谎技术是有帮助的。如果那些自欺欺人者,小时候也受过同样的训练,或许为害就不会太深。


南山卧虫 留言 :

//这篇文章是篇科普,并没有着墨于识别财团宣传的用意。//

之前和王兄谈过这事, 中小学时开始鑑别传媒(可从非政治议题, 例如商业广告及推销手法), 其实是现代学校的必修课. (2015-10-26)

王孟源 回复:

要培养独立超然的逻辑能力是很困难的,中学顶多衹能针对特定的宣传(如美式)打预防针,但是这要求很高的撰写能力和很宽容的政策管理态度,而且本身会被批评为Propaganda。


南山卧虫 留言 :

//要培养独立超然的逻辑能力是很困难的.........//

以个人经歷,王兄所说的这个能力故然是难能可贵,但是,在实际应用层面,决定思维生死/方向的,很可能是"思维习惯"和"处世见识"。

因为,我就认识不少在逻辑推理方面高分,但社会应用上低能的所谓大学高材生,沙盘推演头头是道(例如做回答逻辑科的考试题,可能取得一百分),但由于"思维习惯"和"处世见识"不过硬(都是象牙塔里的尖子),在香港占中等等政治议题上,完全被洗脑,反而用所谓的逻辑武器去"捍衞"其谬论。

举个王兄熟悉的路子--伽里略时代,当我向某人谈及我老师最近研发的望远镜,可以看到月球表面的.......对方虽然才高八斗,具有独立超然的逻辑能力,但其反应将是--哎呀,科学这东西,明摆着就是异端嘛,地心说是我们的核心/普世价值,你要证明一个异端的理论成立,是完全不合逻辑的......

可见,若脑部反应***第一步***就错了,往后,神仙难救--故此,小弟愚见,"思维习惯"和"处世见识",是较容易在中小学慢慢培养的,而非一下子就教高深难懂的逻辑符号,那样会一下子把孩子给压垮了。

愚见一二,仅供王兄及诸位高人参考。 (2015-10-27)

王孟源 回复:

我并不是反对这个意见,衹是觉得很难编写出适当的教材。臺湾的教科书连歷史都讲不好,我实在不敢奢望。

唯一比较容易做的路子是多给些传媒被扭曲、政府(不是个别政客)被收买、大众被洗脑的例子。


南山卧虫 留言 :

近来广东惠州(近深圳)有间国内私人资金办的国际学校, 想搞些新课程(我也有些参与). 王兄以为, 上述课程在大陆或香港有可行性吗? (2015-10-27)

王孟源 回复:

可以试试。

其实所谓行销(Marketing)就是要让消费者做出不理性的决定。美国人搞行销搞大了,连法律、政治、经济和学术也成了行销挂帅,撒谎成了专业(如公关、竞选和律师),还自封为先进。现在凭自己国内的国力不行了,衹好吸全球的血来补充养分。中国不可重蹈覆辙。


程津 留言 :

王先生可以再讲讲 狡辩术 吗。 (2015-11-01)

王孟源 回复:

我没有正式学过,衹是一辈子遭遇的狡辩者很多,纯粹从经验中学习。


chenwj 留言 :

给 "程津" 网友。我觉得要所谓的 "狡辩术",指的就是逻辑上的谬误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fallacies)。你或许可以找找这一类的书籍读读。但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无论理论讲得多天花乱坠,回归本心最为重要。曾经看到过一句话,"不用任何解释,我一看就知道这是色情片"。希望对你有一点帮助。 (2015-11-01)

王孟源 回复:

话是如此,但是如果熟悉几种常见的技俩还是有用的;当你的直觉觉得可疑时,能分析出谬误何在才可以确定它是错的。


涉世未深 留言 :

关于王先生您辨认谎言对我最大的影响,是美国的谎言读了您的一些文章后才了解,它的假意宣传和掩盖事实早就超越国界,影响程度深,却不能察觉。
这让我知道一个台湾人 笔名陈真 本名陈兴正
目前是精神科医师 早期党外人士等等
想请教他这篇文章的真实性,特别是关于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缩写:NED的解说,因为目前台湾NED的董事长是王金平。
palinfo.habago.org/.../index.php?page=3
点入后标题是(陈真 | 2015.11.12 13:28 | #)这篇文章

他好像在某些程度上跟王先生有一点相似~

(2015-12-16)

王孟源 回复:

我们以前讨论过他很多次了。我今年夏天回臺南老家时,本想和他聊聊,但是他没有回我的留言。

他是在伦敦学科学哲学的,可能见过我在《什么是科学?》里谈的那些大师。


涉世未深 留言 :

原来有讨论过他阿~ 王先生部落格会读得比较慢,我之后就会去注意到了
如果王先生有跟他聊聊,不晓得会有怎要的谈话内容,没见到有点可惜了呢~

(2015-12-16)

王孟源 回复:

我也没什么特定的话题,就是想交个朋友。

新读者还请先尽可能读完所有的文章和留言,再行发言。


励言 留言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及香港特区政府若未能依据「反分裂国家法」处置香港民主派新科议员梁颂恒、游蕙祯,将极大失去国家统一主张之威信,也必将失去广大民心,动摇中国共產党统治基础。 (2016-10-26)

crztrader 留言 :

为什么谎言会越扯越大? 果壳网 作者:hcp4715
http://www.guokr.com/article/441873/

“当时,我独自一人在格宁根大学给我的豪华办公室里……我打开研究数据的文件,将一个不符合我预期的数字2改成了4……我看了一下办公室的门,它是关着的….我看着数据,点击鼠标完成了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当我看到新结果时,整个世界都回到 ‘合乎逻辑’的状态。” ——Ontsporing,德里克·斯塔佩尔
.
.
如果一个人对小谎小骗不以为意而常常为之,也许有一天,他终将若无其事地撒出弥天大谎。 (2016-12-03)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ngyuanWang&aid=108908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