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觀筆記(18-1)現觀法之實相
2021/09/23 16:09:19瀏覽109|回應0|推薦3

中論觀法品第十八

(現觀—入法之門—修如實觀)

18-1若我是五陰,我即為生滅;若我異五陰,則非五陰相。

(摘要)如果「我」(ātman)是生命主體,就是所謂的「即蘊我」;或是離開五蘊而別有「我」,就是「離蘊我」。如果我即五蘊的話,就與五蘊一樣具有生滅,這樣我就是變化無常,如此一來就不符「我」的定義;其次,如果我是離蘊別有的話,就不會有五蘊的生滅相,成為恒常不變的主體,則沒有功用不能變化造作,這也不符合「我」的要求。

18-2若無有我者,何得有我所?滅我我所故,名得無我智。

(摘要)經仔細觀察,「我」是不可能存在,如果沒有我,哪裡還有「我所」(ātmīya)呢?「我所」就是被執取為屬於我所有、為我所取的五蘊。如果止息了我與我所的錯誤見解,即得到「無我執」和「無我所執」的智慧。

18-3得無我智者,是則名實觀,得無我智者,是人為希有。

(摘要)對方主張:這證得真實、無我執、無我所執的人,應該就是「我」,有我就會有我所:這個稱為無我執、無我所執的人,也是沒有自性的。如果有人見無我執和無我所執,而執著其實有自體,即是被顛倒見障覆慧眼,不見真實。

(得解脫果)

18-4內外我我所,盡滅無有故,諸受即為滅,受滅則身滅。

       業煩惱滅故,名之為解脫,業煩惱非實,入空戲論滅。

(摘要)如果於內不執著我,於外不執著我所,我、我所滅除無有,諸受後續也依次滅盡;流轉的業因與煩惱已經滅盡,可稱之為解脫,業與煩惱產生於妄執自性,本是無有自性可得,證得無我與我所等空性智慧,方能滅盡其戲論。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ing214&aid=168287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