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9/26 07:20:08瀏覽9743|回應0|推薦16 | |
我們的「阿里山三日遊」的第二天行程,早上搭了檜木車廂火車,而後順遊了「沼平公園」及祝山的「阿里山植物園」。下午要接著到「小笠原山觀景平台」,隨後走一段「對高岳登山步道」,再走「祝山觀日步道」,下到「生態教育館」,參觀其所屬的「一葉蘭生態館」和「阿里山山椒魚館」。
↓我們從「阿里山植物園」的「木氣展」出來,往「小笠原山觀景平台」前進。
↓左側有一木棧道,走一段吧!
↓沿途雲霧太大,前方的風景無緣一賞。
↓沿途有不少的「大葉溲疏」,在春夏之交,會開著滿叢的白花,帶有淡香。不過,現在都只剩小小果實了。
↓來到「小笠原山觀景平台」。
↓這是一座八卦形的觀景平台。「小笠原山(Ogasawara)」是「阿里山山脈」內的一座山,海拔2488公尺,當初是為了紀念日據時代(1904年)首度踏勘至此的日籍技師小笠原富次郎而命名的。
↓有一群人在此休息用餐,我們就先往前。這裡有個小公園,其實也可以算是「阿里山植物園」的一環。
↓「阿里山十大功勞」,其實這是一種植物的名稱,在中高海拔的山區都有機會看到它的蹤影。或許是因為早期阿里山【鄒族】原住民常用它做為藥草,而且根、莖、葉、花均可入藥,有十種以上的療效,因而得名「阿里山十大功勞」。
↓這株就是「阿里山十大功勞」,葉子呈鋸齒狀,十月才會開花(金黃色),有藍色的果實。它是保育類的植物喔,記得觀賞就好,不要採摘,以免觸法。
↓這裡有好多株「玉山假沙梨」,一串串的果實,在秋天會轉為艷麗的紅色。現在雖已9月,不過,似乎都還沒看到果實轉紅。
↓這裡也有好多棵的「尖葉槭」,葉子也還沒明顯轉黃,可惜了,下次可能要改成10或11月上阿里山。
↓這個公園腹地不小,可以看的景觀還不少,只是今天天氣不好,視野比較差。
↓在旁邊遊客的指引下,我們看到了國寶級的「帝雉」,是印在1000元新台幣紙鈔背面的形象鳥種。
↓遊客們紛紛舉起手機、相機遠遠地拍照,靜靜地觀賞,盡量不去干擾牠。
↓我們在公園裡的涼亭休息了一下,回到觀景平台,這裡有360度的視角。
↓可惜今天天氣不佳,霧氣太濃,能見度僅約50公尺,無法遠眺。
↓這三張照片,是我們多年前上來時,所看到的彩霞、雲海、日出,『阿里山五奇』,我們一次就看到了2.5項(彩霞非晚霞,算0.5項)。
↓這裡可以看盡台灣三大山脈:中央山脈、玉山山脈及阿里山山脈;清晨可以看日出,傍晚可以賞日落,晚上也很熱鬧。我們是搭乘電動遊園車上來的,其實電動遊園車也有晚上的班次,就是載遊客上來觀星、看銀河的。
↓雖然沒有大景可賞,不過空氣清新溫潤,而且遊客不多,寂靜離塵,真是人間仙境。我們悠閒、平靜地待了好一段時間,準備離開了。
↓前面這一隊山友,穿著及隨身物品的配色絕佳,五彩繽紛,令人賞心悅目。
↓回到「阿里山植物園」的「茶田35號」,上一下洗手間,天空開始飄起小雨。
↓從「小笠原山觀景平台」到「祝山觀景平台」這段800公尺的小路,雖有起伏,走起來還滿舒服的。
↓左側這張照片沒有後製加工,這一片森林綠得很不真實,宛如人間仙境,帝雉如果住在這裡,應該是國寶級的享受。
↓右側有一大片造林。
↓回到「祝山觀景平台」。13:30有電動遊園車回沼平車站,不過我們決定走「祝山林道」轉「祝山觀日步道」下山。
↓沿著「祝山林道」往下前行,右側的步道,可爬上祝山這裡的「停機坪」,其實從「祝山觀景平台」旁的車道也可以到,上面有另一個觀景平台。
↓這裡又有一片人工造林。
↓這片人工造林以扁柏及柳杉為主,是民國5年(1916年)所植。日據時代日本人大肆砍伐台灣珍貴檜木,一批一批運回日本,台灣高山的豐富檜木幾乎被砍伐殆盡,令人心痛!日本人雖兼有回植一些扁柏、柳杉,不過量小而微無法相比,略盡生態保育之責罷了。
↓不料,前行約10分鐘,天空突然下起大雨。旁邊傍路而行的是「祝山線」的火車鐵道。
↓來到平交道。平交道往左,便是暫時取代「祝山車站」的「對高岳車站」。我們原本計畫走一段旁邊的「對高岳步道」,因為下大雨而取消計畫。
↓繼續前行約5分鐘,便來到「祝山觀日步道」的入口,我們要從這裡走回沼平車站,步道全長約890公尺。
↓步道內林木參天,空氣清新。
↓這時雨勢減小,走在森林步道中,可以大口呼吸,享受森林浴,吸取芬多精。
↓因為是下坡,走來輕鬆,約10分鐘即到達「生態教育館」旁的「一葉蘭生態館」,開放的時間為07:00~16:30。
↓「台灣一葉蘭」是台灣特有的蘭科植物,由一枚球莖及一枚葉片構成,約在每年3~5月開花,花色有紅、粉紅、淡紫等色。阿里山的「眠月線」鐵道沿線,設立有「阿里山台灣一葉蘭自然保護區」。
↓1909年日本人森丑之助首先發現台灣一葉蘭,而後於1920~1975年間,曾六度於英國皇家園藝學會獲獎,深受歐美國家的喜愛,卻因過度採摘而造成生存威脅。1980年代研發出人工栽培,得以大量生產,並獲得自然保存區的保護。
↓眠月線鐵道沿線因開挖岩壁、穿鑿隧道,出現了大面積的裸岩及峭壁,加上岩壁上方林木遮阻陽光直射,以及雨霧和露水濕潤岩壁,使得苔蘚植物得以生長,無意中提供了台灣一葉蘭極佳的生育地,形成今日滿壁幽蘭的特殊景象。
↓阿里山的氣候條件及環境,夏季冷涼、冬季不下雪,4~9月份有充沛雨量,尤其眠月線一帶,是台灣一葉蘭喜歡居住的大本營。
↓這裡也介紹了「眠月線」的歷史,說來有些悲哀,當初是為了開採眠月附近的林木資源,而於民國4年(1915年)建造的。民國72年(1983年)曾改做為觀光用途,而後遭受【921地震】及【88風災】的侵襲,崩壞至今。
↓眠月原稱「薄皮仔林」,意為紅檜林地。1906年,林學博士河合鈰太郎在阿里山進行森林資源調查,盤溪入山後,見到千年古木蒼翠茂盛,當晚躺在溪邊大石上,看著明月出岫,聽著潺潺水聲,一境幽情,整夜不能入眠,因而將此地命名為「眠月」。
↓生態館內有一處台灣一葉蘭的模擬生長環境,我們盯了半天,怕破壞它而未伸手觸摸,無法判斷到底上面的一葉蘭是真是假。如果是假的,也太像真的了吧!
↓館內還有不少一葉蘭的介紹。
↓台灣一葉蘭在阿里山數量最多最集中,其實在太平山、鴛鴦湖、北插天山、花蓮清水山、林田山、台中鞍馬山、南投鳳凰山、梅峰,也可見到它們的蹤影。
↓「一葉蘭生態館」原址,日據時期原本是「阿里山派出所」,光復後一度成為阿里山森林鐵路的員工宿舍。
↓日據時期,日本人大舉開發阿里山的林木資源,光復後,原始檜木林幾已採伐殆盡。遲至民國78年(1989年),政府才公告全面禁伐森林。
↓1935年,不少伐木工人罹患怪病死亡,因而興建「樹靈塔」,以祭祀樹靈。因被砍伐的神木多有兩三千年歷史,樹靈塔底層乃設置六層環狀物,象徵樹的年輪,每層五百年,以三千年為紀。我們明天會去參觀「樹靈塔」。
↓過去沼平車站上方一帶的林相最完整,也成為阿里山伐木的核心區。現在的沼平公園是當時的聚落,還設有國小。1976年一場大火,燒掉整個聚落,原日據時代的建物都已消失,而原聚落則搬遷至現在遊客中心旁的商店街及住宅區。
↓接著轉往就在旁邊的「阿里山山椒魚館」,開放的時間也是07:00~16:30。
↓阿里山山椒魚當初是由日本動物學者牧茂市郎博士所命名的,是全世界分布緯度最南邊的山椒魚。
↓遠古時代,台灣與歐亞大陸連接在一起,冰河時期孑遺生物山椒魚隨著遷移至較暖的台灣;但是冰河退去後,山椒魚卻因回不去歐亞大陸,而遺留在台灣;且溫度上升,山椒魚便再遷移至台灣高山冷涼地區定居下來。
↓台灣山椒魚棲息在高山的乾淨小溪流、潮濕的森林底層,尤其是石塊下,卻常因開發過程遭到破壞,使山椒魚數量及分布範圍大幅縮減,令人擔憂。
↓阿里山山椒魚於2004年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紅色名錄(Red List)中的「易危物種(VU;Vulnerable)」、台灣山椒魚則為「瀕危物種(EN;Endangered)」。阿里山山椒魚於2008年被列入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也持續有復育計畫進行中,並獲得成果。
↓蛤?山椒魚不是魚!反而與青蛙的關係比較近,都是有尾的兩棲類,不能脫離潮濕陰暗的生活環境。
↓「山椒」的名稱由來,是當牠們受刺激或攻擊時,體表會分泌具刺激性的味道,聞起來像山椒這種植物的味道,可以保護安全,是沿用日本人的用語。
↓這裡也介紹了山椒魚一生的成長過程。
↓台灣目前共有5種山椒魚,包含:台灣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南湖山椒魚、觀霧山椒魚、阿里山山椒魚。
↓山椒魚有尾巴,當遇到危險時,會有舉尾的行為,以分散敵人的注意力,因而尾巴常會有損傷,但是並不會像壁虎/蜥蜴一樣斷尾求生。
↓山椒魚的腳趾很特別,前腳有4個腳趾頭,後腳則有5個腳趾頭。
↓展示廳裡,有一個山椒魚的模擬生態環境。這次凱文很確定,玻璃櫃裡的山椒魚是假的,畢竟要在展示廳裡維持這樣的環境並不容易,而且可能反而害了山椒魚。
↓我們結束了參觀「一葉蘭生態館」和「阿里山山椒魚館」,也離開了「生態教育館」,前方是「祝山觀日步道」的出口,旁邊是電動遊園車的祝山站,很多遊客等著搭車下去。
↓我們要走回阿里山賓館。前方有高低兩條鐵道,下面那一條是「沼平線」的鐵道;上面這一條則是目前已經不營運、由沼平車站開出的「山水線」,可以到「水山巨木」,我們明天會去。
↓經過「阿里山派出所」。派出所前有好幾棵櫻花樹,是櫻花季的賞櫻熱點。
↓經過「阿里山詩路」的石碑,明天也會過來走。下午的陣雨幾乎停了,我們回到阿里山賓館,整理一下原本淋濕的衣物。
↓休息約半小時,搭了賓館的接駁車,來到遊客服務中心前的停車場,換一雙留在車上的乾鞋子。前面這裡,是電動遊園車的遊客中心站。
↓我們決定從遊客中心走回阿里山賓館,這裡是主要的旅社區。
↓旅社區有十來家的旅館,大部分的遊客住宿於此。
↓或許是下雨的關係,今天的停車場稍空一些。右邊是遊客中心;正前方有一簡易市場及客運總站;左邊則是商店區及餐廳區。
↓往前走,來到這間號稱台灣海拔最高的「阿里山郵局」,它的外觀是中國宮廷式建築。
↓已經過了營業時間,無緣參觀內部設施;走廊上有紅色龍柱、紅色燈籠及金黃色龍紋天花板,與一般的郵局大異其趣。
↓繼續往前,這裡是到阿里山拍團體照時的熱點,牆壁上有阿里山的各個景點圖像。
↓旁邊這裡也是,而且上面是通往神木車站的鐵道,如果剛好有小火車通過,拍起照來就更棒了。
↓右前方是森林遊樂區的「第一管制哨」,遊客的車輛不得進入,只有園區內的車輛可以通行。正前方這裡是原本的收費站,目前的收費站,已經移至停車場外面的「阿里山轉運站」前面了。
↓進到管制哨內,前方是「森之道」,這是為了解決人車爭道問題而建的鋼構高架木棧道,託過去大批的陸客造訪阿里山之福,木棧道建得非常寬敞好走。
↓「森之道」依地形高低,保留原地樹木,部分路段鋪設石板步道及木平台。
↓經過「員工宿舍區」,旁邊有座觀景平台,可以眺望「眠月線」鐵道、「大塔山」山壁崩塌的驚險。
↓今天受天候影響,視野不佳,勉強看到一些。
↓繼續往前,經過一區繡球花園,繡球花已到花季末期。
↓經過一座鐵橋(桁架橋),揣摩火車過橋的情景。
↓馬路旁邊有好幾處溪流及河道,上面就是阿里山車站往沼平車站的鐵道,
↓漫步於「森之道」,時而傳來小火車的鳴笛聲,偶而能見到小火車紅色鐵皮或黃褐色檜木車皮的身影。人車分道,讓行人走來更舒適。如果是假日,甚至是當年大陸遊客如過江之鯽來到阿里山,這裡肯定是摩肩接踵。
↓右側有一座跨越林道的「林之道」木構天橋,可往上銜接「阿里山詩路」、「沼平公園」等景點,是沒搭小火車、沒搭電動遊園車的主要遊園路徑之一。
↓路上看到幾棵紅檜,年齡似乎不是太大(紅檜生長速度慢),這或許是他們當年沒被砍伐而能留下來的原因吧。
↓也有一片柳杉,持續造林是需要的。
↓看到阿里山賓館的「1913舊事所」了,我們要再找時間好好參觀一下。
↓回到阿里山賓館的大門口,從遊客中心走到阿里山賓館大約15分鐘。
我們回房間休息一下,離晚餐還有一些時間,就參觀一下「1913舊事所」。晚上要好好休息,明天還有一整天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行程,而且明天天氣會比較好了。
相關連結:
※※※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官網(點選連結)
阿里山森林鐵路:官網(點選連結)
開放時間:全年24小時開放。
收費:門票全票200元;停車費100元。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