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2/23 08:12:36瀏覽56|回應0|推薦10 | |
1949年國共內戰後,國民政府退守台灣,雲南一支國軍,越過邊境進入緬甸,從此在原始叢林裡過著打游擊戰的生涯,史稱「孤軍」。在戰爭、瘧疾、猛獸的環伺下,堅持反共復國的信念,並數度打回雲南,計達30年。然而,因為國際的壓力,孤軍陸續撤台,部隊部分成員及眷屬落居在桃園龍岡的「忠貞新村」。
這個真實的血淚故事,也曾被拍成電影《異域》,我們今天就要造訪「龍岡」這個有特別故事的小聚落。
↓我們開車過來,首先來到龍岡的「雲南文化公園」。
↓當時「孤軍」在雲、泰、緬邊疆,號稱『金三角地區』,今日他們定居的「龍岡地區」,也形成一個『金三角商圈』,莫非是歷史的命運使然。
↓1949年國共內戰,大陸全面易幟,雲南最後失守,有支不願投降的部隊,越過國境流亡到緬甸邊界,開始在金三角地區,奮戰三十年,史稱『異域孤軍』。
1950年代起,國民政府陸續安排孤軍自金三角撤台,一支安置在清境農場的「博望新村」,另一支則安置在桃園龍岡的「忠貞新村」,其中孤軍大部分為雲南籍,眷屬則不少具有金三角少數民族身分。為了在新家園紮根,大家開始捲起袖子,搬出拿手菜,在巷弄裡做起小生意,從此異域料理在忠貞新村飄香;加上後期陸續有東南亞新住民移入,如今已有超過五十間特色店家在此經營飲食相關產業,讓龍岡成了異域和跨族裔飲食文化融合的大廚房。
純米製成、手工現做的「米干」,是龍岡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幾代人的努力下,收服了台灣老饕的胃,吸引各界民眾前來品味。2011年起,為推廣龍岡的美食和地方特色,開辦了「龍岡米干節」;每年四月,「米干節」會以孤軍故事為背景,串連起潑水節、火把節、長街宴等少數民族節慶,透過美食、祭典、活動、體驗、展演,充分展現了龍岡地區努力耕耘的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
↓相傳孔明率兵五月渡瀘,抵達雲南時被蠻軍以重兵圍困。蠻夷善夜戰,孔明因敵眾我寡,便命軍士於山寨堆集柴火,於夜晚燃燒,並吹打各種樂器,使蠻夷疑懼不敢進犯,終於援軍到達,得以解危。從此『雲南打歌』成了少數民族的重要活動。打歌時,眾人齊聲傳遞歡樂的氣氛,也為彼此送上最誠摯的祝福。
↓「雲南文化公園」常成為「龍岡米干節」的活動場所。
↓我們隨後逛了一趟「忠貞市場」,買了一些東西,感受到平日市場的盛況,相信週末會更擁擠。隨後準備先吃午餐,來到龍岡地區,當然要享用米干。
↓這家米干店,有三家分店,我們是在旗艦店。
↓店內的牆壁上,有著『異域孤軍』30年的奮鬥經過記錄。
↓我們點的菜,都是雲南道地的料理。首先上來的,是小菜豬腳凍、破酥包、豌豆粉。
↓這是過橋米線。
↓招牌的阿美米甘。
↓還有我們在菜市場買的大薄片,每一樣都是非常道地的滇緬美食。
↓吃飽喝足後,來到隱身在「忠貞市場」旁的「龍岡清真寺」,門樓上掛著對回教徒深具意義的月亮圖形標誌。
↓清真寺傳統的翡翠綠建築外觀,象徵著崇尚自由、和平。
↓「龍岡清真寺」成為桃竹苗地區回教文化的信仰中心,除了原本的滇緬人,馬來西亞、印尼的移工,也常聚集於此,成為不分國界的異鄉人心靈寄託之處。
↓時鐘上掛著各式禮拜的時間表。
↓「龍岡清真寺」是由滇、緬邊區游擊部隊撤台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信徒及眷屬商議集資,於1964年所建蓋完成的清真寺,以應教親禮拜唸經。後續經過多次整修及擴建,而成現狀。
↓滿滿的回教元素。
↓從小巷弄走出來,來到這間掛滿國旗的「國旗屋米干店」,今天週四,剛好是它的休息日。
↓老闆是國旗達人,也是「孤軍」遺眷,店內裡外滿滿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老闆長年都會在國慶日自費舉行升旗典禮,有許多大人物也都曾參加過。
↓旁邊另一間米干店,也於店外牆壁彰顯忠貞愛國。
↓再經過「忠貞市場」。已過正午的市場,人氣消散不少。
↓來到「忠貞新村文化園區」,不過,眷村已陸續改建成住商大樓,前方就是號稱最會造鎮的建商所築的大樓;而「忠貞新村文化園區」則是由原本的教堂及幼稚園改建而成。
↓在「忠貞新村文化園區」內外,有不少的「平安樹」,眼前的這一棵光臘樹就是。「平安樹」各有編號,樹種也各不相同。「平鎮區」舊名「安平鎮」,有守護平安之意,區公所為共築平鎮安全目標,推廣種下平安樹及認證的活動。
↓在「忠貞新村文化園區」的廣場上,有各國的國旗,充滿金三角異國風。停車場上還有好幾輛遊覽車,這裡是團體旅遊的重要景點。
↓「忠貞新村文化園區」的廣場,也是各項活動的主辦場所。
↓園區這裡有一間「文化教室」,有廚藝教學及DIY教室。
↓廚藝教室教授滇、緬、泰美食。
↓還有「忠貞新村」的包團行程,這兩項都是遊覽車團體的主要活動行程。
↓這裡的洗手間,也有滿滿的異國風。
↓「忠貞新村」的紀念館。
↓紀念館內除了有販售龍岡地區的特產品外,還展示了不少的紀念物品。
↓牆壁上有「孤軍」及其眷屬獲得的各項勳章,還有領袖蔣公的玉照及蔣夫人的畫像。
↓模擬的眷村門戶。
↓「忠貞新村」紀念館的隔壁,是這次龍岡行的另一個重點「異域故事館」,這是由私人(孤軍隊員)購地建置的一個故事館,並捐出供民眾參觀。
↓「異域故事館」同時也是「忠貞新村」的遊客服務中心。
↓「異域故事館」有免費的志工導覽,時間約50分鐘,除週一休館外,每天有5個場次,每場次限25人參加,需預約或現場補位。我們要參加13:00這一場。
↓13:00到了,首先進到視聽室,要先看一段「異域」的故事介紹影片。
↓沒想到其他幾個場次額滿,這一場次卻只有我們兩人而已,就當作包場專人服務了。大概其他人都還在吃飯吧。
↓1951年,成立「雲南反共救國軍」,就是「孤軍」的正式部隊,執行反共復國、捍衛台海安全的神聖使命,同年反攻雲南。
↓1954年,第一次撤台,而後成立「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1961年,第二次撤台,「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走入歷史。
↓1965年,「光武部隊」秘密成立,並重返異域金三角。
↓1975年,「光武部隊」裁撤,國軍在金三角的最後一支反共武力走入歷史。
↓1981年,泰北孤軍卸甲歸田。
↓「孤軍」部隊因為長期佔駐緬甸邊界叢林,緬甸軍一度出擊,聯合中共攻打「孤軍」,展開驅離作業,「孤軍」面臨生死存亡的挑戰。
↓當年的「雲南反共救國軍」,總指揮為李彌將軍。
↓將經國總統曾代表蔣中正總統親赴戰地視導。
↓位於雲南邊境外的金三角邊界。
↓「孤軍」部隊從當初在緬甸邊界進駐起,每年的國慶日都會舉行升旗典禮,直到現在,在「龍岡地區」仍然維持這樣的傳統。
↓謹以這部影片,表達對陣亡英靈的紀念,也向退伍英雄致上最高的敬意!
影片結束後,導覽志工繼續帶領我們到隔壁的展示間做介紹。
↓時代變局、烽火遍地,怎堪一個亂字了得!1949年中國大陸易幟,「孤軍」豎起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轉戰滇緬邊界,在遙遠的金三角叢林奮戰達30年,為台灣牽制了中共西南兵力,捍衛了台海安全。
↓展示間還真不小。「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記錄從1945年至1975年「孤軍」的奮鬥史圖表。
↓1965年成立「光武部隊」,推進滇緬邊區,使中共備感威脅。1975年卻因種種不利因素,「光武部隊」就地裁撤,「孤軍」正式走入歷史。除了極少數回到台灣外,大部分弟兄就地自謀生路,一片真心換絕情,感同遺棄,令人唏嘘!
↓當年「孤軍」弟兄所穿用的衣著、鞋帽。
↓所使用的水壺、鋼杯等。
↓所使用的槍械、手榴彈。
↓機關槍、鋼盔。
↓機關槍配用的子彈。
↓「華僑為革命之母」,當年黃花崗72烈士中,就有29位是來自南洋的華僑;「光武部隊」成立時,也在當地號召了2000多位熱血華僑青年加入。
↓當年使用的通訊設備。
↓「異域孤軍」機密聯絡時使用的摩斯密碼工具及電碼本。
↓「金錢可以買到武器,但不能買到和平」,此話用在今日,也都還能適用。
↓「沒有一場戰役值得歌頌」,真是肺腑之言。
↓「光武部隊」的策畫暨創建人鄧文勷(音ㄒㄧㄤ),並且為首任區長。
↓「孤軍」精神領袖、雲南反攻救國軍總指揮李彌。
↓「光武部隊」陣亡的最高階將領黃復雲將軍。
↓「異域孤軍」是一群被遺忘的人,他們戰死,便與草木同朽;他們戰勝,仍是天地不容。真夠悲愴!
↓「馬幫」是一群趕馬人及其騾馬隊的稱呼,是當地特有的交通運輸方式。騾馬與孤軍生死相隨,在險惡的叢林中移防轉進、千里跋涉,寫下傳奇故事。如今騾馬的鈴鐺聲與孤軍的過往都成為歷史的迴響,馬幫也在時代洪流中消失。
↓圖片中的金三角,就是「異域孤軍」所生存戰鬥的區域。
↓「孤軍」眷屬所帶過來的滇緬傳統服飾及用品。
↓1953年,緬甸政府在【聯合國】控告中華民國政府(雲南反共救國軍)侵略緬甸領土,當時還是【聯合國】成員的中華民國,迫於國際壓力下,開始第一次對「異域孤軍」的撤台。
↓1960年,緬甸聯合中共,對「異域孤軍(雲南反共志願軍)」發動攻擊,並引發美國對我國施壓,終致第二次的撤台。
↓當時的歷史照片。
↓1961年,「孤軍」接獲密令,近5千官兵以自願名義留下,繼續在與雲南近在咫尺的區域拚搏;至1981年成為末代「孤軍」,落葉泰北,並獲泰北居留權,他鄉成故鄉。故事聽來,令人心情十分沉重!
↓結束「異域故事館」的導覽,旁邊有一間「孤軍突擊靶場」,可以讓遊客自費模擬孤軍的戰鬥環境,並且實彈(應該是塑膠彈)射擊練習。
↓整個「忠貞新村文化園區」,處處可見旗正飄飄,但願國旗長飄、中華民國長在!
今天半天多的「龍岡異域故事之旅」,除了享受滇緬美食外,也深入了解「異域孤軍」的血淚故事,心情有些沉重。如同「異域故事館」裡面看到的標語:「沒有一場戰役值得歌頌」,戰爭沒有贏家,祈求世界永安、天下太平!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