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4/11/28 彰化縣>鹿港鎮>鹿港兩日遊-Day 2之2>和興警察官吏派出所、甕牆、丁家進士古厝、不見天街老建築、施進益古厝、桂花巷藝術村、鹿港文武廟/文開書院
2024/12/19 11:08:37瀏覽105|回應0|推薦22
我們的『鹿港兩日遊』,要在鹿港走最後一段行程。



<和興青創基地>

從「鹿港辜家舊居(鹿港民俗文物館)」出來,不遠處就來到「和興青創基地」

「和興青創基地」的前身,為日本時代的「和興警察官吏派出所」宿舍群,包含日本時代始建的木造判任官舍,以及光復後的磚造建築及鋼筋混凝土造建築的警察宿舍,經修復後,成為新的運用空間。

前方這間,是青創店家之一,屬於鋼筋混凝土的建築。

這間是木造結構的店家,屬於獨棟建築,應該是日本時代的判官或高階警官的宿舍。

右側這一排,則是磚造建築,看起來是一般警察的宿舍;上方有類似鹿港『不見天街』的天空廊道。



<和興警察官吏派出所>

往前走到中山路上,這間「和興派出所」,就是當年「和興警察官吏派出所」所改建而成的。

建於日本時代昭和年間的「和興警察官吏派出所」,昭和11年(1936年)所增建的騎樓立面成為現況,是鹿港大街(中山路)唯一完整保存的日本時代的公署建築,目前已被列為【彰化縣歷史建築】

日本時代初期,鹿港因製糖、製鹽等產業,有一定的經濟地位,人口還曾為「臺中州」下之第三大市街。「和興警察官吏派出所」的前身,便是清代的「鹽業總館」,後來伴隨地方制度改革及市區改正等因素,而改建為派出所使用。



<甕牆>

走上派出所旁的天空廊道,可以看到倚著民家圍牆的陶甕,形成一道「甕牆」。早年鹿港開港後,大批的船隻運送大量的物品來台,其中陶甕是用來釀酒及醃菜的器皿,也成為運送過程中的壓艙物。

一般家庭多在弄璋弄瓦後釀酒,待男丁結婚時取來慶賀,成為「狀元紅」;女士出嫁時,則成為陪嫁的「女兒紅」。使用過的陶甕,便成為甕牆的材料。隨著時代的演進,「甕牆」逐漸消失,少數留存的「甕牆」成為珍貴的歷史遺產。



<丁家大宅/丁家進士古厝>

繼續遊走中山路,來到【彰化縣定古蹟】「丁家大宅/丁家進士古厝」。此宅原屬王氏所有,始建時間早於道光10年(1830年),丁氏於光緒19年(1893年)購入。「進士」乃是丁氏家族的丁壽泉所中,是鹿港碩果僅存的進士第

「丁家大宅」佔地310多坪,格局屬長條形,寬約15公尺(三間店面寬),長達75公尺,是『三進三落兩過水』的大宅。

位於中山路上的大門,其實門並不大,初進入,不覺得它是什麼大宅。

原來丁氏家族是阿拉伯人後裔,開台始祖丁樸實於道光年間自泉州渡海來台,經商20餘年,家業始具規模。第二代繼承基業,設立「船頭行」,店號為「協源」。第三代的丁醴澄(即丁壽泉)獲得進士,後代將「協源」改稱「進士第」。

室內保留了紅地磚、紅木樑。

保留了木樓梯及小閣樓。

室內有不少的匾額。

從這裡可以清楚看到三個店面寬的佔地;這道門牆保留了過去常用的紅磚牆,還有綠隔窗。

室內挑高,於牆壁高處,都有開窗,增加採光,窗型則多有變化。

丁壽泉於光緒6年(1880年)中舉進士時,以皇帝昭示所刻成的石碑。

事實上丁壽泉中舉進士前,也於同治12年(1873年)先行考取舉人。

『三進』大廳和左右廂房,合爲標準的閩南式四合院建築。整座大宅,是目前台灣僅存清朝『三間店面、內有四合院』之古厝。

宅內保留了過去女性出嫁時使用的「新娘轎」。

陪同新娘出嫁,左側為「媒婆轎」及右側的「奶媽轎」。



<不見天街老建築>

離開「丁家大宅」,繼續走在原本『不見天街』鋪天蓋地的中山路上,真的是『三步一小古厝、五步一大古厝』。眼前這一棟,位於「十宜樓」前棟,是莊氏的「順元興」商號,牆壁上的「SO」英文字樣,是「莊」姓的日語羅馬拼音。

外型華麗的「玉珍齋-鹿港本舖」,建築屋頂有創辦人黃錦的「黃」姓標記;可惜部分外牆正整修中,無法端視其全貌。「玉珍齋」創立於清光緒3年(1877年),以精緻外型及細膩口感的「鳳眼糕」聞名。

「玉珍齋」對面的「85度C咖啡」這一棟,也是古宅改建的;壁面上有「鄭」字標記,想必原本是鄭姓人家。

另一側這間「慶安商店」也不惶多讓。

位於「鹿港第一市場」前的這間「朝和餅舖」,創立於1930年的百年老店,外觀是雕塑精緻的五層樓建築。



<施進益古厝>

鹿港的古厝真的看不完,接著來到位於過去有「暗街仔」之稱的「大有街」上的「施進益古厝」。這是清代中葉鹿港地方士紳施閣篆所建的「施進益號」商行,是鹿港當時重要的船頭商行。

「施進益古厝」所使用的桁木數量,據統計為台灣傳統建築之冠;外觀是窗板門,仍保存原有建築形式。

「施進益古厝」範圍含蓋「大有街」8、10、12與14號,建於1800年,目前被列入【彰化縣歷史老屋】

鹿港「施」姓是大姓,旁邊這間是另一位施姓人家的古厝。

接著來看兩家特別的店家,這家是「塩太郎的家」,提供中式漢服、日式浴衣、趣味Cosplay等的服裝租借體驗。

這家則是以日本明治時期的教育家「福澤諭吉」為店名的日式商品店。福澤諭吉對近代日本經濟的貢獻重大(才會以他的名字為店名),其頭像還曾印在日幣紙幣上,如同我國的國父、蔣公等級的了。



<桂花巷藝術村>

往前來到不遠處的「桂花巷藝術村」,這是彰化縣的第一個藝術村。

「桂花巷藝術村」在日本時代的昭和年間,是日式官員的宿舍群;光復後,一度做為警察宿舍,後又荒廢。2009年,政府相關單位投入整修,2010年起開放藝術家進駐,成為飄滿文化馨香、彩繪雕塑的藝術村。

「桂花巷藝術村」所在位置,在清朝原是主要的貿易河道,滄海桑田,如今這裡已經海域退去。附近地域早年是漁民捕撈烏魚的作業地,俗稱「烏魚寮」,即使到今天,還是有不少店家經營烏魚子,正是烏魚產季,我們就買了好多片。

「桂花巷藝術村」保留了當年的日式宿舍外貌,多了藝術家及青創家進駐。相傳過去河道旁曾遍植桂花,而得名「桂花巷」,如今卻已不見過往的桂花飄香。



<鹿港文武廟/文開書院>

我們的『鹿港兩日遊』已進入尾聲,來到了「鹿港文武廟」

「文武廟」為「文祠」、「武廟」的合稱,與「文開書院」相鄰。文祠與武廟皆建於清嘉慶16年(1811年),已被列為【縣定古蹟】;文開書院則建於道光4年(1824年),為「臺灣府學(即台南孔子廟) 」以外最著名的書院。

「鹿港文武廟」的山門,層層疊疊的燕尾屋簷,加上紅磚牆,永遠令人著迷。

長長的紅磚道,顯示整個園區佔地面積之廣闊。

高挑、孤挺的椰林大道。

「文開書院」的紅磚瓦牆。

「文開書院」從正面看,宛如一間寺廟建築,係為紀念明末儒者沈光文(字"文開"),而稱為「文開書院」。

「文開書院」成立後,購入數萬冊經書,供地方學子研讀;另聘名儒執教,為鹿港地區的文化搖籃。

「文開書院」建築雕刻精細,院內主祀朱子(朱熹),旁祀沈光文等8位寓賢。

這是研讀經書及授課的講堂。

「文開書院」的後院兩側,各有一棵老樹。

兩棵都是象牙木,樹齡都超過兩百歲。

「文開書院」的廂房,目前也充作鹿港鎮的南區遊客中心。

接著走往比鄰而立的「鹿港文武廟」

「鹿港文武廟」是傳統文教祭祀建築群,目前被列為【縣定古蹟】,見證歷史傳承,具有保存價值。

首先看到的是「文祠」,又稱「文昌祠」,主祀「文昌帝君」。

「文祠」為鹿港詩詞發源地,也是讀書人的精神信仰中心。

「文祠」前的廣場上,看到了孔廟常見的「泮池」。古時書院招收學生,先由老師帶領學生遶池三圈,學生若撿芹菜三片,即收為學生。池旁種芹菜(芹和勤同音),代表勤勞,勤學。

若有學生中舉,就會在泮池搭燈籠竹橋(登龍-代表登龍門),由老師帶領中舉學生走過燈籠橋(稱為「入泮」),再到「文祠」祭拜,叩謝「文昌帝君」。

「泮池」為半圓形的水池,直徑約20公尺。

早期鹿港的文人曾於「文祠」內成立「拔社」,是鹿港當時的義學與詩社。

有一座紅磚門,門外風景如畫,不禁讓人想起加拿大「露意絲湖飯店」的『百萬名窗』美景。

接著來到就在「文祠」旁邊的「武廟」。「武廟」建廟略晚於「文祠」,奉祀「關聖帝君」,廟內也祭祀「赤兔馬」。

不巧,「武廟」正在整修中,不知何時可以完工開放參觀?「鹿港文武廟」原登錄為【三級古蹟(國定古蹟)】,惟因幾次重修後過於精美、喪失原有古貌,而遭到降級為【縣定古蹟】,整修古蹟真是一門大學問啊!

「武廟」為地方提倡教化重要的祠廟之一,從建廟到現在,經歷過多次修繕,下方有過去幾次中大型修繕的記錄,右側則為過去的「武廟」外觀。

「武廟」前方的大榕樹,樹下好乘涼。

連廁所也頗有可觀。

「武廟」的右側空地,有一塊「忠魂碑」,是為了紀念日本時代在台殉職的日本軍警而立,可惜目前四周並無解說牌,遊客往往容易錯過。

從「鹿港文武廟」東側門離開,沿著圍牆旁的小路走。

從圍牆外看到的文武廟及椰林大道。

「文祠」及前方的「泮池」。



<鹿港車站>

來到我們在鹿港的最後一站「鹿港車站」。雖名為車站,但發現它並非真正的車站,而是台糖所設置的車站意象。"車站"的主體建築,目前也改做日照中心。

車站的主體,仍保留古樸的木造風格建築。

車站的後側,保留供旅客拍照的小火車頭。我們就在這裡結束了兩天的『鹿港古蹟之旅』。


鹿港有故事的古蹟、老屋相當多,我們雖然幾乎走遍了鹿港大小街巷,仍不免遺漏某些景點或重點,或者未開放入內參觀,多少有些遺憾,就待下次有機會再來補足了。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vin218&aid=181528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