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四章 河北江南(8)
2011/01/15 16:04:22瀏覽13049|回應3|推薦4

這一回是附錄, 寫郭嘉. 這是比較不嚴謹的一回, 大家娛樂參考就好.

第四章到一段落, 下週三休刊一次, 週六再開始第五章 "建安十三年"

==

附錄:特務K

 建安十二年春天,曹操陣營在評估是否遠征烏丸時,劉備、劉表的威脅成為爭議的焦點,當時曹營諸將如張遼等多是認為袁尚兄弟已經被打的窮途末路,烏丸又與他們非親非故,雙方根本不可能有效合作,今天若動員大軍北伐,劉備和劉表必然會興兵攻打許都,恐怕情況變得不可收拾。

 這時有一個年輕的參謀跳了出來,力排眾議,強力建議遠征,他分析道:「第一,烏丸自以為離我們遙遠,輕於防備,我們發動突擊,一定可以取勝;第二,袁紹在河北素有恩德,我方才剛取得四州土地,民心未定,若袁尚借烏丸之力南來,漢人胡人全都會響應,恐怕冀、青二州不保,烏丸考慮到這點,也會起覬覦之心;第三,劉表與劉備方面,劉表是個只說不做的名嘴之流,他明白自己沒有辦法駕馭劉備,若讓劉備擔任重要工作,恐怕劉備最後會不受控制,若讓劉備擔任小職務,劉備又不會願意,因此不會有北伐的問題。綜合以上三點,主公大可全力遠征,無庸憂慮。」

 事後證明,這一番分析完全切中要害,曹操後來的確以突襲擊破烏丸,而劉表也沒有接受劉備北伐的提議。

 做出這樣分析的參謀,名叫郭嘉。

 郭嘉,字奉孝,豫州潁川人,家世背景不明,年輕時曾一度前往袁紹帳下尋找機會,但後來在荀彧的牽線下,轉投入曹操帳下,擔任曹操的司空軍祭酒,那年,郭嘉二十七歲。

 郭嘉在曹操帳下待了十一年,這十一年中,郭嘉從未擔任過正式的中央或地方職務,也沒有帶過兵,大部分的時間他都以軍祭酒這個非正規的身份待在曹操身旁,為曹操分析局勢,提供意見。

 歷史上,郭嘉為曹操提供的意見很多,但最能代表郭嘉風格的,我認為有以下三個。

第一個是建安五年,西元200年劉備於徐州叛曹時,曹操面臨是否東征的決策問題,郭嘉告訴曹操:「袁紹反應慢,個性多疑,不會那麼快出兵,相反的,劉備新叛,還未得民心,只要快攻,一定可以獲勝。」曹操接納了這個意見,他快速地擊破劉備,並及時回軍守住官渡。

 第二個郭嘉風格的決策則是於官渡戰時,當時有傳言孫策將發兵攻許都,曹家諸將都頗為憂慮,郭嘉卻認為:「孫策剛併吞江東,所殺的都是一些很得人心的土豪,但孫策對此並沒有警惕,若遭到刺客伏擊,他也不過就是一個凡人而已,依我看,孫策早晚會死於匹夫之手。」過不其然,不久,孫策便遭暗殺而死。

郭嘉的第三個代表作便是前述對於遠征烏丸的分析。

相信讀完以上的記載後,大家應該都對所謂的「郭嘉風格」有點認識;這些建議都十分大膽而主觀,缺少客觀因素的輔助,許多部份更違反經驗法則,與其說是分析,更不如說是賭博。我們不禁要問,聰明如曹操者,怎麼會相信這種胡扯亂猜,還願意將身家性命全部押上呢?

我們不得不相信,郭嘉的這些判斷,一定有所依據,而且是很確切的依據。

假設今天一位白宮軍事參謀向歐巴馬建議自南韓撤軍,理由是金正日性格「優柔寡斷」,因此沒有北韓入侵之虞,歐巴馬大概會想個幾秒,然後問那參謀:「你和金正日很熟嗎?」

同樣的問題也適用於郭嘉提出的建議,他判斷袁紹不會出兵是因為袁紹「性遲而多疑」;判斷孫策會被暗殺是因為孫策「輕而無備」,判斷劉表不能用劉備是因為劉表「坐談客也,自知才不足以御備」。話說郭嘉不過是個健康欠佳、大多數時間窩在兗州的青年,他從哪裡得知袁紹、孫策、劉表內心的想法?蘋果日報?ptt的八卦板?

或許這就是郭嘉對於曹操最獨特的價值,一張廣大而深入的情報網。

中國史書上對於「情報」一向不多著墨,好像秀才不出門就真能知道天下事一般,但在沒有天眼通或水晶球的世界中,情報的來源仍必須靠「人」的查探與傳播,而如何結識、佈置和選擇這些提供情報的人,便是一門高深的技術。

根據傅子記載,郭嘉年輕時相當神秘,他暗中結交許多「英雋」,而不與「俗人」來往,因此天下很少有人知道郭嘉的名號。或許這就是郭嘉長期地下工作的開端,他所結交這些神秘的「英雋」們便是佈下的線人,靠著情報網絡,郭嘉能清楚地掌握各地方鎮的動向,他或許能知道袁紹的小兒子病危、知道許貢的門客蠢蠢欲動、知道劉表對劉備已經起了戒心。

這或許也能解釋郭嘉常遭到同僚彈劾以及他官位不高的原因。由於情報工作的特殊性,郭嘉言行顯得特別的隱密怪異,不知情的正直士大夫如陳群,便常向曹操提出彈劾,但曹操都一笑置之。也正因為情報頭子的特殊身份,即使郭嘉對曹操貢獻良多,卻只有封侯但未曾升官,他必須緊跟在主子身旁,提供最機密的訊息。

當然,蒐集情報只是郭嘉能力的一環,對於情報的判斷分析能力,才是郭嘉出類拔粹的所在。舉例來說,今天襄陽的情報員傳來「劉表於十天內招待劉備飲宴三次」的消息,或許有人會解釋為「劉表與劉備關係密切,因此劉表可能會命劉備出兵北伐」,也有人會解釋為「劉表正努力牽制劉備軍力,因此沒有北伐的顧慮」,究竟怎樣的解讀才是正確,這就是解讀者能力的展現了,郭嘉能屢次對局勢做出正確的判斷,代表他不但情報充足,對於局勢更有過於常人的洞察力,也因此曹操對郭嘉信賴有加,言聽計從。

當然,「郭嘉是情報頭子」只是我的猜測,供大家娛樂之用,關於郭嘉神算的說法,其實歷史上都有反證,例如曹操東征徐州的劉備時,袁紹其實是有對延津出兵,只是被于禁擋下了,可見郭嘉預測也不是那麼準確。關於孫策之死,裴松之也認為郭嘉的預言嘴炮成份居多,孫策只是剛好死在那時候,要是孫策晚死個半年,那曹操就真的事情大條了。至於郭嘉建議對烏丸採突襲戰法就更糗一點,話說柳城一戰曹操打得苦不堪言,戰勝後曹操承認這場勝利只是僥倖,重賞當初勸阻出兵者,這無異是賞了郭嘉一個大大的耳光。

僅管如此,郭嘉對於曹操的貢獻仍無庸置疑,再加上他年紀比曹操小上十五歲,曹操甚至嘴炮地說,有考慮將事業傳給郭嘉(說這話時,郭嘉已經死了)

建安十二年八月,柳城遠征結束後,郭嘉病逝,得年三十八歲,接任「司空軍祭酒」這個位子的,是在曹操奉迎獻帝過程中立有大功的董昭,但從那年開始,即使曹操仍有眾多天才的智囊,但對於局勢的判斷明顯是遲鈍了,緊接下來的赤壁之戰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時機湊巧,就在郭嘉去世的同年,一個名叫諸葛亮的二十七歲青年投入劉備帳下,天下大勢,就在這一來一往之間悄悄傾斜了。

( 創作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a0111&aid=4689825

 回應文章


2014/08/04 22:40
感謝... 火鳳中的決策之王,在正史之中與板主的推理之下,原來是有著其他的優點與建設。(klhsieh@kunlug.com)

東籬
再一點小小補充
2011/01/17 14:43

版主您好:

郭嘉病逝,得年三十八歲  才對

Have a nice day!

東籬

李柏青(Kea0111) 於 2011-01-19 23:29 回覆:
謝謝熱心勘誤, 如果還發現什麼問題請盡量提出

東籬
看得很過癮
2011/01/16 17:19

版主您好:

一點小小的補充

◎  曹操跟郭嘉『只』差15歲。

◎  潁川在豫州。

◎  郭嘉會不會為了實現他的預測,派遣他的手下把孫策給做了?果如此,真是個『自我實現預言』呀

建安13年快到囉,這是扭轉中國歷史的一年耶,扣人心弦的場景,智謀奇出的爭鬥,真令人期待哪!

敬祝  平安

東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