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6/19 02:20:15瀏覽1694|回應2|推薦17 | |
司馬光《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詞中的「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用來形容德、法、義..等四國領導人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會面再貼切不過。其中,馬克龍擁抱澤倫斯基的橋段更被英媒評為"非常尷尬"。
以下分享新聞中相關之外媒與網民的評論:
1.美國《商業內幕》網站稱,這次訪問發生在“西方國家的團結和決心受到質疑”的時候,烏克蘭希望西方提供更多軍事援助,而這個擁抱合影看起來很“尷尬”。
2.英國《每日快報》直言,這個看起來“不舒服”的擁抱,澤倫斯基的表情“說明瞭一切”。
3.英國《每日郵報》則諷刺地發問:是「French Kiss」(法式接吻)還是「French Diss」(法式羞辱)?“當馬克龍靠近澤倫斯基要給一個尷尬的擁抱時,澤倫斯基看起來一點也不熱情。”澤倫斯基「勉強接受了,但顯然感到不舒服」。
4.《每日郵報》還提到,法烏領導人握手的那幕也讓人隔著螢幕感受到尷尬:馬克龍臉上洋溢著笑容,反觀澤倫斯基,他皺著眉頭看著地,“顯然對來訪者的姿態感到不滿”。
5.白俄羅斯網路媒體Nexta調侃稱,澤倫斯基的臉上似乎透露著一種得意,這就是“你成功說服了馬克龍不要給普丁打電話後的表情”。
6.網民A:“普丁,他(馬克龍)今天不會給你打電話啦。”
7.網民B:有人甚至嗅出了“浪漫”氣息,稱這感覺似曾相識,正契合了“驕傲月”(每年6月是全球性少數群體的驕傲月)的氛圍。
8.網民C:但“(澤倫斯基)肢體語言說明瞭一切”。
9.網民D:“因為馬克龍告訴他真相了,這不是一個喜劇節目。”
10.網民E:“悲觀”的外國網友們仿彿看到了電影《教父2》中黑手黨的“死亡之吻”,稱馬克龍像在給“家族叛徒”獻上恐怖的送別之吻。“邁克·柯裡昂給弗雷多·柯裡昂的死亡之吻新片段流出。”
11.網民F:“他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12.網民G:“就像死神給了你一個擁抱。”
與此同時,澤倫斯基「焊」在身上的軍綠色T恤也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在西裝革履的他國領導人面前,沒想到澤倫斯基堅守“戰時皮膚”。
13.網民H:“如果你見到其他領導人,你應該穿著得體,而不是打扮得像個酒鬼流浪漢。”
14.網民I:“這位兄弟想過要換衣服嗎?”
15.網民J:“戰後吧。”
16.網民K:“(希望)他有兩件,其中一件在洗。”
而之所以會分享這則新聞,重點不是讓各位欣賞德、法、義..等四國領導人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尷尬會面情節,而是為了要說明"丞相"的重要性。
早在俄烏衝突(3/6)之初,本相早就已經預見了這種情形,還因此定義了一種「尷尬」!(詳參:有一種尷尬叫澤倫斯基。)
文末本相提到:有一種智慧叫「以退為進」;有一種尷尬叫「惱羞成怒」;而對烏克蘭和北約來說,這種尷尬喚作「澤倫斯基」!謹記,善用智慧是一回事,成功與否那是另一件事了。
So,有一種你(妳)懂的尷尬,叫澤倫斯基!
如果德國總理蕭茲、法國總統馬克龍、義大利總理德拉吉、和羅馬尼亞總統克勞斯·約翰尼斯早點關注並聽進本相的忠告,今日或許就不用自討沒趣,找這場罪受了!
最後,聽聽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是怎麼說的。
6月16日,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給歐洲領導人的基輔之行潑了盆冷水,發文稱此次會面“收益是零”,“烏克蘭沒有因此更接近和平。
時鐘在滴答地響......。”(詳參:2年後,烏克蘭在否?)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