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06 18:39:04瀏覽655|回應0|推薦3 | |
文章歡迎完整轉寄、轉貼、轉載。感恩喔! 【蘭嶼朗島國小的銫137和碘131】 做為台灣低放射性廢棄物貯存廠,蘭嶼經常是反核者攻防焦點。這不,最近一批日本專家到蘭嶼監測,9/4蘋果新聞說他們測到朗島國小有超標的碘131。另一公視新聞,則直接訪問中生勝美,引用他10毫西弗的數據,質疑台灣儀器測得的0.04毫西弗。倒是原能會物料管理局副局長邵耀祖針對蘋果報導立刻打槍,說蘭嶼不太可能測到碘131。 無論是日本專家錯了,或是蘋果日報亂報,或者真有其事,是原能會錯了,這新聞都值得我們進一步瞭解碘131和銫137怎麼來(這些新聞多半都提到30年前有測到銫)。 ※銫137和碘131怎麼來的 這問題好像在問氧氣怎麼來的,要搞到量子物理去探究基本粒子。沒那麼複雜啦!這問題的答案,我只想回答是核反應產生的。確切地說是放射性核種鈾235核分裂的副產品。因為銫137和碘131這兩個原素並不穩定,就算有極微量的天然產物,也會很快消失。能被人發現到的,必然是人工產物,無論是原爆或原子爐。 ※核電廠的銫137和碘131要怎麼跑出來 廢話,當然是像福島核災或車諾比核災那樣跑出來。切,我要問的是正常營運下,核電廠的銫137和碘131要怎麼跑出來;或者,會不會跑出來?這就得要瞭解核電廠的原子爐構造了。 我們看到台灣核電廠外觀的大水泥球或方型水泥外殼,裡面還有一層圍阻體,區分內外。再裡面放的就是厚重金屬大桶──原子爐是也。爐裡面就是水,很多的水,核三廠放的是重水,核一、二就只放一般的水。(2013/12/03訂正,核一二三四廠全部都是一般的水) 這些水的用途,除了當冷卻劑,還是很重要的緩衝劑,可以說少了水,就無法達到原子爐的臨界反應。而這些吸收了核反應熱能的水產生水蒸汽,就用管子導去渦輪機發電,後面就跟一般火力發電廠都相同了。 在原子爐裡,除了水,裡面放的是一束束的燃料棒。007電影裡,核子潛艇裡一根棒子放進去又抽出來,那和咱們電廠裡是絕對不同的東西。 首先,是製作鈾燃料的公司,將精煉濃縮過的鈾燃料燒結成一顆顆的陶瓷顆粒,再把這些顆粒一顆顆放入長金屬管子,這些長管子再用架子將好多根固定成一束,這才叫燃料棒。截至目前為止,這些燃料棒只會有天然衰變的放射性,還不會有核反應。一直要到把燃料棒放入原子爐,達到臨界反應質量後,才會開始正式的核反應。 依照上述原子爐構造解說,銫137和碘131要跑出來,首先要穿出鈾燃料陶瓷顆粒,再來要跑出金屬管子進入水中,再來由水蒸汽帶入傳統的蒸汽鍋爐管線。有化工廠或鍋爐的工作經驗的人,一定知道有管線就會有洩漏,就會跑到圍阻體裡面。這大致上就是核電廠裡銫137和碘131的逸出路徑。 為了防範這些跑出來的放射性物質對電廠工作人員造成傷害,在核電廠某些區域工作,必需穿著防護衣,這些防護衣在使用壽限到了之後,就成了放射性廢棄物,經過一定的減量處理程序後,就送到蘭嶼存放。 ※朗島國小的碘131哪來的 蘭嶼貯存場核廢料中當然會有銫137和碘131,否則就當一般垃圾,丟進焚化爐或垃圾掩埋場就ok啦。我想,大家會關心的是銫137和碘131會不會跑出來,然後,飄啊飄地跑到朗島國小。 銫137半衰期達30.17年,新聞中若說測得銫137,我還比較能相信,但新聞中說土壤中測得碘131,就有點匪夷所思了。因為碘131半哀期只有8.019天,如果手中正巧有1公斤碘131,經過30個週期約240天後,只剩0.000000000931322574615478515625公斤(有興趣的人連續用計算機除2,連續除了30次就可以得到相同答案),0.93微克。 9/4日離福島核災有1年半,有68個碘131半衰期週期,而台電已有16年未送放射性廢棄物到蘭嶼了,時間更久遠。 這時說還能測到碘131,假設日本專家沒錯,蘋果日報沒唬爛,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有神秘的核反應源。是福島核電廠還在營運偷排放嗎?或是台電偷偷運核廢料上蘭嶼?或是有神秘邪惡犯罪組織在台灣附近核試爆? 馬的,一定有人在唬爛,大家認為是哪一個? 方正平‧瘋狂綠生活‧藍海分享2012/09/12第一次修正,加入台電16年沒運核廢料到蘭嶼的資料來源連結。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