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大霹靂論談宇宙緣起
2008/08/28 06:06:24瀏覽7708|回應15|推薦26

「大霹靂」是目前關於宇宙緣起最有力、證據最多、最符合觀測結果的理論。哈伯早在 1929 年就觀測到遠處的星系、銀河,都在離我們飛馳而去,而且越遠的飛離速度越快。此現象被解釋為:在遙遠的過去,這些星系、銀河必然曾經和我們的銀河系都在一起。比利時裔的拉美提在 1931 年提出「初始原子」論,是為大霹靂論的前身。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則為此提供完備的理論基礎,雖然他本人是個「定態宇宙」論者,並不相信我們的宇宙可以從一個原始間小到根本就是零的「奇點」爆炸開來,然後膨脹至今。

「大霹靂」一詞則是由霍爾在一次廣播節目中提出的。霍爾本人也不相信此一理論,因此語帶譏誚,原本有意嘲諷促狹,不料「一語成讖」。自 1964 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相當於爆炸後的殘餘能量﹞被發現後,多數科學家已不再懷疑大霹靂論。 1990 年後的現代,由於哈伯望遠鏡的發明和使用,加上「宇宙背景探測器」和「魏京生﹝Wilkinson﹞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儀」的發射、佈建,使大霹靂論益發突飛猛進,許多細節逐漸明朗、得到證實。更令人意外的是,我們發現宇宙不只在膨脹當中,膨脹的速度還在加快。

先說明一下,宇宙大爆炸不同於任何其他爆炸,譬如核爆。除了能量大小不成比例外,大霹靂並非發生在時空的某點某處,反而是時間和空間在大霹靂中而誕生。甚至所有一切物質、能量,都是因大霹靂而產生的。物質、能量從那裡來?這個我們不可免的必須談到一位科學家叫 Alan Guth 和他的理論。現階段,讓我們先把空間和時間界定清楚。

我們說宇宙爆炸然後膨脹,並不是說宇宙爆炸、膨脹到那裡去或在什麼東西裡爆炸、膨脹,而是宇宙的空間本身在爆炸、膨脹。既然宇宙的空間從零開始爆炸、膨脹,到今天它的體積必屬有限。既然宇宙的空間即為我們可知、可感的所有一切空間,它的形貌可謂無邊,也就是沒有「外面」。一個有限又無邊的三度空間很難想像,二度空間則不難。一隻螞蟻在地球儀上爬來爬去,明知地球儀的表面積有限,就是爬不「出去」,因為地表﹝二度空間﹞無邊。所以問:「宇宙的外面是什麼?」無意義,因為宇宙沒有「外面」。我們以後會談到空間的度數。正如三度空間的人一望即知二度空間的螞蟻為何爬不出去,四度空間的生物也一望即知三度空間的我們如何受困在這個宇宙裡。只是那四度空間與我們無關,僅能憑想像或計算,而且那也不是我們的「外面」。

同樣,宇宙的時間有個開始,所以時間的過去屬有限,現代的估計是 137 億年。「時間有個開始」意味著時間的開始只有「以後」,沒有「以前」。時間開始了才有時間,有時間才有所謂「以前」、「以後」。時間還沒開始就沒有時間,沒有時間就沒有「以前」、「以後」。所以問:「大霹靂以前宇宙是什麼樣子?」無意義,因為大霹靂沒有「以前」。任何其他事情都有「以前」,只有大霹靂沒有。為什麼這麼奇怪?因為時間的定義離不開一種叫「熵」的東西﹝是一種值﹞。熵,和物質、能量有關,大霹靂的奇點沒有物質、能量,所以沒有「熵」─沒有「熵」就沒有「時間」。

談到「熵」這東西,讓我想起遙遠的往事。「熵」,簡單說,就是一個密閉系統的亂度。它是一個熱力學名詞。以前唸大學的時候,我最寶貝的有兩樣東西,一是我花容月貌的女朋友,二是我風馳電掣的摩托車。最愉快的事則莫過於騎著風馳電掣的摩托車載著花容月貌的女朋友出遊了。女朋友是不可能理解的,摩托車倒還可以。為了徹底瞭解寶貝摩托車,我買了一本協志工業的汽車學來看。後來發現不夠,又去旁系選修內燃機。要懂內燃機,應用力學、機構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熱力學、熱傳導全都得修。於是就一口氣全修了。這些都不是我的本行啊!完全是本末倒置!在熱力學讀到關於「熵」的第二定律,那時那裡曉得此定律之重要性?曾幾何時,女朋友變成老婆,相夫教子﹝先燒飯生子再﹞,跟我出國;「熵」也從一個簡單的熱力學名詞搖身一變到關係宇宙時間的定義起來。

物換星移,頗有滄海桑田之慨;高堂明鏡,能無青絲暮雪之悲?都是時間惹的;或者說,都是熵惹的!

大霹靂都發生了些什麼?我整理了一下目前已知﹝不是已證﹞的事項,理論上大致是這個樣子的:

0 ~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 = 普郎克期

對稱性在此期內被破壞,重力在此期結束前從超力分出來。超力,是由宇宙四種已知力:重力、強作用力、弱作用力、電磁力所合成的,理論上宇宙最初的唯一之力。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 ~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 = 大一統期

宇宙溫度高於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凱氏度。

強作用力、弱作用力、電磁力仍維持「三合一」狀態,叫「電核力」。

質量、電荷、色荷等名詞尚無意義。

此期結束前宇宙溫度已然降低至使一種由夸克和輕子合成的玻色子可以被產生出來。

正、反物質俱在,正物質稍多一些。

強作用力在此時期末從「三合一」的電核力分出來。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 ~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 = 膨脹期

由大一統期末的「相變」觸發導致。

宇宙體積﹝時空﹞劇脹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倍。

大一統期產生的物質因宇宙劇烈膨脹而被大量稀釋到幾近於無。

「相變」造成一種場叫「脹場」,「脹場」提供宇宙時空劇脹所須之斥力,以及在此期末時大量釋出的位能。此位能轉變成一種由正、反夸克和膠子形成的濃稠高熱混合物,充斥全宇宙。

前面提及的 Alan Guth 和「物質從那裡來」和此期有密切關係。亦即:相變→脹場→位能→物質。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 ~ 0.000000000001 = 電弱期 ﹝涵蓋膨脹期﹞

此期自強作用力脫離電核力時開始。

弱作用力、電磁力仍維持「二合一」狀態,叫「電弱力」。

W, Z, 與希格玻色子﹝『神子』﹞都在此期產生,至約 0.000000000001 秒時止。

此期末的宇宙高能已經降低到現代加速器可以模擬的程度,所以W Z 粒子的存在方才得以證實。

0.000000000001 ~ 0.000001 = 夸克期

重力、強作用力、弱作用力、電磁力徹底分家。

夸克尚未能形成強子,因此沒有中子、質子等核子,所以沒有原子,沒有一般物質。

宇宙充滿「夸克膠子漿」─正、反夸克和正、反輕子等。

重子﹝夸克構成的物質強子﹞、介子﹝夸克構成的非物質強子﹞尚未形成。

0.000001 ~ 1 = 強子期

正、反夸克分別結合成正、反強子。正、反強子形成熱平衡。

此期宇宙質量由強子主宰。

宇宙溫度繼續下絳,正、反強子開始互相毀滅。

期末僅殘餘少許正強子,這些強子會在光子期形成原子核。

1 ~ 3 = 輕子期

期中正、反輕子被大量造出,二者形成熱平衡。

此期宇宙質量由輕子主宰。

宇宙溫度繼續下絳,正、反輕子開始互相毀滅。

期末僅殘餘少許輕子,這些輕子主要就是光子期的電子。

3  ~ 380,000 = 光子期

此期宇宙能量由光子主宰。

期初數分鐘內原子核﹝內含質子、中子等重子﹞由殘存之強子形成。

期中宇宙充斥「原子核電子光子漿」,直到期末。

宇宙溫度繼續下絳,期末溫度已低至可讓原子核和電子形成物質原子。

原子開始形成後,光子不再直接與物質作用,宇宙開始有光,變成透明,微波背景輻射於焉出現,並於 1964 年被人類證實。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宇宙緣起,本來如此,諸法空相,無智、亦無得。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olfNut&aid=2168731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2 02:21 【udn】 這有相關產品!分佈 地球儀 中文版 中英文比價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嗯嗯
2012/12/31 20:09
一切仍撲朔迷離
霍金有說到 宇宙誕生之前沒有時間與空間 自然沒有上帝花時間來創造宇宙
但如果上帝存在 他必是全能 自然不侷限於時間空間
如果沒上帝 沒有時間空間 會有大霹靂我覺得挺詭異的
另外禪宗有說到神識不生不滅 佛教也沒有創世的觀念
也就是應該從開始就有了 而不像現今科學所說從無物質到有物質
可見得佛教跟現今科學知識有所不同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3-01-01 02:18 回覆:

若説有上帝全能,那麼所謂的全能就應該也必須能被解釋;沒有解釋或解釋不出的話再説也是白説,我也可以任意説一個“病蜈跐兀”創造了宇宙,我的話語一樣“有效”,反正都是胡説。若説上帝不受時空限制,那跟講全能是一樣無意義,為全能當然應該包括不受時空限制。

理論上是可以有,真實世界裡並沒有所謂的無限大,“全能”也是一種無限大;連宇宙本身都不無限,它的物質粒子總數約在十的八十二次方之譜。人類開口閉口“全能”、“永遠”,動不動搬出無限大來講,這是語意上的表達,當不得真。你若問人:“甚麼是永遠,何以知道”?十個人有十一個答不出來,可是“永遠”一詞並不會消失。

“尙無法解釋”、“仍屬未知”並不能給任何人一個就此可以信口開河的理由。如果可以,則何止上帝,任何事物也都可以了無真憑實據隨人説了算;如果不行,則小自芝蔴綠豆、大至宇宙創始都不行。而且搬出上帝以為就此有了解釋是行不通的,因為你還得解釋上帝的來頭。不解釋上帝的話那又何必畫蛇添足,多搞一層未知的東西來自找麻煩?從“事屬未知”到“無法解釋”到“硬要解釋”到“信口開河”,是人類的通病,邏輯上行不通。

“無中生有”是目前對宇宙創始的理論之一。所謂的“無”是一種量子上的不對稱,因不在我們宇宙時空裡所以叫無。因為無中生有事屬荒謬,所以有人説宇宙誕生是最大的荒謬。

無中生有並不詭異,量子世界隨時隨地都在發生。若説宇宙不是無中生有,那麼就必須是“有中生有”,then 這第二個“有”就必須在第一個“有”裡,因此第二個“有”就不叫宇宙,而被第一個“有”取代。繞了一圈,你還是得解釋這第一個“有”是怎麼來的。如此這般了無止境下去,我們終會發現唯有“無中生有”才行,“有中生有”是自相矛盾。當然這只是推想,關鑒還在證明。

宗教從來都不是知識,怎麼説都是願望而已。所謂“知識”,既然叫“知”,就必須能被解釋,而且是合理的解釋;如果叫“識”,就必須能被“感” — 倒不一定非得人類六識的感不可,而是 detectable 的“感”。Unexplainable, undetectable 的東西我們一般就稱之為 unknown。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3-01-01 06:37 回覆:

知,is about what is true,識,is about what is real。true 是真,real 是實,不瞭解何謂“真實”的人不配談“知道”。為此我還特地寫了幾篇小文:事實是甚麼?什麼叫做「真」?你知「道」嗎?

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不嫌棄的話歡迎來哈拉。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請問大大
2012/12/31 11:47
您說的 跟我之前看到的差不多 我的疑問是 大爆炸前一刻 密度聚集到最高點 這動作不是要花時間嗎? 既然大爆炸之前沒時間與空間 為何會有能力讓密度到了一個極高點(奇點)? 另外密度從哪裡來? 謝謝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2-12-31 14:47 回覆:

我也一樣,只能就目前已知、自己所知的範圍回答。

宇宙物質有限,能量亦然,加起來總之不是無限大。無論如何,假設大霹靂從一個奇點開始,這奇點的體積若為零或趨近於零,則宇宙總質能不論多大多小,彼時宇宙之密度是即為無限大或趨近無限大,這是簡單數學,因為密度等於質量除以體積。

這奇點的產生仍是個謎,不像我們一般所以為理所當然的,由一堆物質(譬如一顆恆星),在空間某處(我們的宇宙內),經由一段時間(無論如何不為零),透過某種作用(重力),內爆縮陷成一個黑洞(again,質量有限,體積為零),這個樣子。

是有此一説:黑洞形成後,即為另一個宇宙的開始,是為“白洞”。如果此學説成立,那麼貴帖所説的“要花時間”就是對的。但弔詭的是,這段時間並不屬於白洞啟始的那一個新宇宙,這白洞形成之前的體積、所佔的空間,也和新宇宙無關,所以我們不能説,新宇宙的奇點有個“之前”,也不能説,這奇點在“那一段時間”的時候有個體積,然後怎樣縮陷到零,等等。也就是説,白洞(奇點)是一切的開始,包括時間與空間,沒有“之前”,也沒有“外面”或“在哪裡”這些。

另有一説是我們的宇宙並非所有一切可能的存在,而事情的真象是許許多多三維的“膜”在四或更多度的“大宇宙”裡恆在,它們碰撞的時候接觸點就是我們宇宙啟始的奇點。Again,我們宇宙的時空從此開始,那兩個“父母膜”和我們毫無關係。它們是它們,我們是我們,大家都有自己的“膜”。講“膜”是因為唯有將三維空間簡化成二維,才有可能將四維也簡化成三維,才有助於概念上的理解,否則連圖都畫不成,因此所謂的膜並不是真的二度。

弦論以為奇點或黑、白洞的體積都不是零,而有一度,也就是説,沒有甚麼叫做體積為零的這種東西,如果有這種東西,這東西就不存在,所以也就沒這東西。這一維的東西就是弦,而弦可以交疊,佔據同一空間點(叫量子態),所以整個宇宙是可以從一個弦所佔的極小體積來開始的,那麼彼時的密度就不是無限大(因非除以零)。如此,弦論避開了數學上“除以零等於無限大”的難題,也就是説,數學上的無限大在真實宇宙裡不可能,因此沒有甚麼叫做“體積等於零”這回事。

我只希望在我有生之年人類可以得到這宇宙終極奧秘的正解。I need to know。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GOLF NUT 你好
2011/05/02 16:44
很精彩的文章,期待更多分享


文章中提到,正反物質俱在、正物質較多。
不過我聽說正反物質是偶對產生的,不太了解正物質較多的意思。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1-05-03 04:03 回覆:
是的,不過據信正物質只比反物質多出十億分之一。正反物質互相殲滅後這多出來的十億分之一就形成我們目前的宇宙所有一切物質。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宇宙膨漲後縮小時entropy還是會變大嗎?
2010/12/04 23:06

當宇宙不再膨漲開始收縮, entropy還是會變大嗎?時間還是繼續向前流還是回流?

小弟資質駑頓,想不出來!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10-12-05 05:00 回覆:
我記得看過這方面的東西。時間,還是繼續向前,只不過對我們而言它是倒流。至於熵,我懷疑也會類似,對“他們”而言是變大,對“我們”而言是變小。
不過不知確實答案,因小衲我也資質駑頓。
“1984年,兩位日本科學家 Keiji Kikkama  Masami Yamasaki 發現,當一個距離「縮小到普朗克值,再繼續微縮下去」時,一切所有物理現象正好和「縮小到普朗克值,然後開始增長上去」一模一樣,毫無差別。”
“所以前面說,「如果再縮下去,距離反而會開始變大」,意即在此。當然,這個所謂「變大」的「大」,不是我們熟知的「大」,而是另一種距離觀念的「大」  turns out 連「距離」這麼簡單的觀念都有兩種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定義。”
這意思我懂,可是概念上很難明白。基本上,我們必須準備接受“大”、“小”、“長”、“短”、“前”、“後'、“過去”、“未來”的定義最終會被顛覆的可能。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篇文章也談 "熵"
2009/03/05 17:51

 最近讀了一篇也談"熵" 的文章,不妨也一起分享:

http://blog.udn.com/oci1/2520584


a-pou
青蛙跳水
2008/10/21 16:45
很好奇的拜讀,太深奧了,平凡的'無知的(針對此項)我,讀不懂,看不入心崁,只符合:「諸法空相,無智、亦無得」的境界。!哈!哈!至少我有讀完。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08-10-22 04:35 回覆:

a-pou,

感謝您的回應並歡迎光臨。﹝很像電梯小姐~﹞

有時候懂不懂只是習慣問題,在裡面泡久了就什麼都瞭解。以前我每次讀金剛經都覺得它一再反覆,懷疑是不是印刷或校對有誤?後來讀了英文版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幹嘛不寫清楚一點?人家英文沒有文言文就明白得多。


richardtwn
另一種可能
2008/09/13 10:31

的確,如果設想還有一個孿生宇宙與我們這個宇宙相連,最後吞噬一切的黑洞在那個宇宙即是生成物質的白洞,而當那個宇宙又演化至被黑洞吞噬時,又是在我們這個宇宙產生噴出物質的白洞,如此循環不已。這樣生生不息的想法會比一切歸於死寂的宿命論更能撫慰我們的心靈。

原想說在台灣不方便買到您提過的那類科普原文書,其實說到底還是懶得邊看邊翻字典,所以還是只能透過翻譯的書本雜誌一窺奧妙的物理世界。如今多一個管道而且還能雙向對談,豈不快哉!謝謝,加油!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08-09-13 16:19 回覆:

是啊,richardtwn,你這種說法也有人提出過的。Susskind 的書裡甚至估計這樣的宇宙可以多達 10**500 個,也就是一後面加五百個零那麼多個。我們宇宙全部物質基礎粒子也「不過」 10**82 個,所以 Susskind landscape 來形容他所謂的 total existence

瑞士大心理學家兼思想家卡爾‧容格說過一句話:"The sole purpose of human existence is to kindle a light in the darkness of mere being",美哉斯言!就我個人來說,沒有比確實瞭解天、人存在的真相更重要的事情,這甚至比存在的意義、目的還重要,因為後者是人為賦予的,前者是自然形成的。

John C. Mather John Boslough 這二位 COBE 首席科學家,在一本敘述整個 project 始末的一本書,名為 【The Very First Light: The True Inside Story of the Scientific Journey Back to the Dawn of the Universe】的最末說道:

COBE discovered that the cosmic background raditaion has a virtually perfect blackbody spectrum. It found minute anistropy in the cosmic background radiation, the mysterious missing link in the story of the universe’s evolution.  Did COBE “prove” the Big Bang, as many popular accounts have suggested?  I don’t have that answer any more than the authors of these articles and books.  Chuck Bennett held up such an article one day.  “You just can’t prove the Big Bang,” he said, laughing.  Will we humans ever know absolutely how the universe began?  Probably not.  After all, an event such as the Big Bang, if it indeed occurred, took place in the vast unknown reaches of the most distant past, far beyond the direct vision of us humans and our finest instruments.

這是實驗物理學家說的話。理論物理呢,就可以比較大膽了。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richardtwn
關於熵
2008/09/12 18:12

我本來也是以「亂度」或「均勻度」的觀念來理解熵,不過讀了中文版科學人雜誌7月號中的一篇文章後,才發覺這樣的理解方式會有問題。基本上只有在體積固定且無重力作用下,才能用所謂的「均勻度」來衡量熵值,所以比較正確的定義應該是:熵是對應到同一巨觀態中不同微觀態的數目。系統會傾向於熵愈來愈大正是因為構成高熵的微觀態數量最多,這或許可以用量子力學的波函數所代表的機率來理解。

因此當體積固定但有重力作用時,崩塌成黑洞反而才是熵的最大值。不過宇宙如果持續加速膨脹下去,在體積擴張的情況下,黑洞也將蒸發,所有粒子稀釋在無邊的宇宙。

不過對我來說還是難以理解為何宇宙會從熵值最低開始,如果說不能問為何有大霹靂,豈不是跟將一切視為上帝所創造,然後不能問上帝從哪來一樣?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08-09-13 08:16 回覆:

Richardtwn,

我懂你的意思。「微觀態數量」的確是熵值一個很好的寫照。不過量力的 wave function 沒幾個人懂啦,我們能用文字去理解就夠好的了。

正因為黑洞的熵為最大值,所以才有黑洞「走到時間的盡頭」的說法。黑洞會「蒸發」,我記得是基於「霍金輻射」,和事界上正反物質粒子的生滅有關。不過霍金也承認那需要非常久的時間,可能比宇宙的壽命長上億萬倍。

話再說回來,who knows 我們的宇宙時間會不會是一端有個開始,另一端為 open-ended 的形態?據我所知,目前的理解是恰恰好在 open close 之間‧‧‧恰好到十分令人費解。

大霹靂我想原因還是可以問的。雖然說,用熵的概念來瞭解時間似乎限制了我們問「大霹靂之前是什麼?它為什麼發生?」這類問題時語意學上的有效性,或意念上的表達能力,從數學的角度出發我則看不出有什麼不可以。就好像負數和虛數一樣,現實世界很難相對印證,在概念或觀念世界裡就輕而易舉。

其實研討大霹靂的來源的書很多,我個人比較傾向同意的是弦論大師 Leonard Susskind

The Cosmic Landscape: String Theory and the Illusion of Intelligent Design

對我們而言,宇宙的開始就是時間的開始,所以有人把大霹靂的奇點看成一個「白洞」─對照於時間終點的「黑洞」,是不是很有趣?Make sense to me, totally.

謝謝您的回應,還請繼續多多賜教。


小帥哥~女人可以這樣過日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整篇文章裡閱讀起來滿深的
2008/09/04 08:45
有好多專業術語,進到哲學、佛學、宇宙學…空間究竟有多少度目前確定了嗎?人小小一顆腦袋能意會証明出很多看不到的現象…。腦袋就是這個我第一次看到的熵字…。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08-09-04 13:25 回覆:

弦論從 10+1 度出發,Edward Witten 的最新理論給減成 9+1 度,到目前為止已經證明的東西幾近於無。宇宙極有可能不止四度,但要證明其他度的存在難度非常高,尤其那些度如果都是小到幾近於零的話。

有新發現我這格很快就會知道。謝謝光顧。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entropy”宜譯為“(質能)均勻度”
2008/08/30 20:59

.

entropy的希臘詞源意為“a turning towards”,主要的意義在後面的trope-。天文/地理名詞南北“回歸線”的詞源就是這個trope-。這個詞源在生物學裡常用,指“向性”,如向光性。所以entropy本來的意思跟“朝著某方向的轉變”有關。

用google查了英語定義,整理並譯之如下:

1. 宇宙中或封閉系統中質與能趨向均勻分佈故其種種變動趨於停頓的演變走勢
2. 熱動力學系統中不再能做功的熱能或其值
3. 傳發出去的訊息中資料量損失的度量值
4. 封閉系統中的隨機度

再翻譯兩句話:

Entropy increases as matter and energy in the universe degrade to an ultimate state of inert uniformity.
宇宙中的質和能降級到最終的不活動的均勻狀態,熵值就增高了。

The amount of entropy is often thought of as the amount of disorder in a system.
熵值常被想成是系統中無序狀態的度量值。

OK!entropy是譯作“亂度”比較好?還是“無序度”比較好?或者“均勻度”?

這裡有語義上的思維昏濁,又有詞語誃譯的不恰當。“無(秩)序”這個詞基於“(有)秩序”,但“秩序”這個詞帶人文意味,並非純然的價值中立。entropy高的時候隨機度就高,關係簡單直截,“隨機”衹是說事件的發生或事主是誰純憑機率,卻不宜理解為“亂”或“無序”。entropy變高,情況就是系統裡的質和能的分佈愈趨均勻,關係簡單直截,“均勻”之為詞是一個價值中立的狀態描述,“均勻”並不指“無序”,更不是“亂”。

就我微薄的見識,在談論entropy的英語文字裡不會出現意思是紛亂/混亂/雜亂的詞語,所以,“亂度”這個漢譯是怎麼回事?徒增常人之理解困擾,極不可解。“無序”這個詞裡本來就有個否定詞,這類詞非必要不宜用於度量術語,常理常情如此,實務也如此。

“entropy”宜譯為“(質能)均勻度”。

.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GolfNut) 於 2008-09-01 14:51 回覆:

非常好,顯然下過工夫。我就說嘛,你的字感一流,平生僅見。我實在感覺不出「亂度」的 implication。反正看見熵或 entropy ,知道什麼就是。不過譯為“(質能)均勻度”顯然甚好。可能有人這麼譯吧?不太清楚‧‧‧

熵字音「商」,則略無可疑。

字的混亂,中國大陸於今尤甚。「豐」居然可以簡化成「豊」,「進」裡面居然變成一口「井」。簡直罪無可逭。相較之下,發音還事小。

您程度太高,我用詞遣字,兢兢業業,絲毫不敢大意。看來「友直、友諒、友多聞」還可以加個「友多字」

用手寫輸入?Wow...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