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0/05 09:05:28瀏覽713|回應1|推薦24 | |
美食不美和有一種悲哀Right Here Waiting 〈一〉美食不美 那年,有「餐飲界奧斯卡」之稱的「詹姆斯比爾德基金會(James Beard Foundation)」頒給了九十三歲的華人江孫芸終身成就獎,另外頒發了傑出主廚給兩個人,其中一人是韓裔的 David Chang(張碩浩)。 安東尼博丹(Anthony Bourdain,已於二○一八年的六月去世)以主持旅遊及飲食的電視節目而出名。我雖全無烹飪的技能,卻很感興趣的讀過安東尼博丹的傳記,也看了不少他到世界各地品嘗和介紹各地美食的節目(他也到過台灣數次,介紹在地的美食)。他出版了幾本書,在書裡時常提到張碩浩,有讚美,也有打趣,例如他曾寫到張碩浩抓狂的猛捶牆壁的情景,所以我對當時只有三十幾歲的張碩浩這個年輕人,如何在紐約的餐飲界佔到一席之地,而且是大大的有名,也感到幾許好奇。 接著我偶然在 YouTube 上正好看到博丹與張碩浩,在他那有名的餐館Momofuku 一起享用及介紹那兒的名菜的短片。片裡顯示一道道菜餚烹煮的過程,以及博丹邊吃邊讚嘆的情景。每道菜看起來都精緻可口,甜點更是厚得驚人的一層,而且色澤非常的亮麗引人。在博丹邊吃邊讚嘆聲中,張碩浩笑著說,這些食物不知有幾千卡路里的熱量呢,就怕腸胃和身體會吃不消呀! 要說那每道菜餚都含有極高的熱量,我是一點都不驚訝的。看看每道菜餚在他烹煮的過程裡,只見他不斷地放進了大量酸的、甜的、辣的、鹹的作料,還有各式各樣的調味醬汁,澆淋再澆淋到熱鍋裡的食材上,並且也毫不吝惜的加入大量牛油、起司之類的油脂,所以菜色都油亮鮮活。一道菜吃下去,真的就不知有多少的油脂和醬汁下肚了。 食物會滋味無窮,多半是因為有許多不同醬汁和油脂混合的結果吧? 在這個各種部落格和 YouTube 之類的視頻到處流行,以及智慧型手機無所不在的時代,介紹美食的文章、攝影圖片和視頻,真是到處可見。只要肯花錢,敢嘗試,而且手握一個智慧型手機,就可在大街小巷,夜市、路攤、大飯店以及各旅遊勝地到處逛,就可在網際網路上推薦各式各樣的佳餚美食。不僅僅是文字的介紹而已,更因為附加很多實地拍攝的食物精美的照片和影音,讓讀者看了,對每一盤菜餚有更為具體的概念。 然而,美食,美食,那鮮美或香甜的滋味從何而來?除了烹飪的火候和技巧,以及新鮮的食材之外,更不可少的,似乎就是那些酸甜苦辣的各式調味醬料以及各種各樣的油脂。那些東西在大量加入後,味道足,滋味鮮美,只是腸胃和身體受得了嗎?尤其是在這種急功近利的時代,各種醬汁多半是由化學物品所調製而成,以減少成本(卻戕害身體);各種魚蝦肉類,活著的時候餵以各種抗生素和荷爾蒙,宰殺後淋灑各種化學藥劑以保鮮(也都會戕害身體)。在大口吃肉大碗喝湯,享盡美食滋味之時,各種抗生素、荷爾蒙、防腐劑和化學醬汁與大量的鹽、糖、油脂,也同時一一下肚。 齒頰留香,享盡了口福之餘,卻害慘了五臟六腑。吃美食,自己的身體卻往往是要付出代價的。 這些年來,周遭的同學、朋友和親人們,罹患各種癌症的消息,時有所聞。除了遺傳和大環境的污染之外,我相信那些含有大量有害化學物質和油脂的食物,也一定是罪魁禍首之一。 有人非常在意或講究美食。而我這個非常普通的小老百姓,對於像山東大饅頭和糙米飯之類的庶民食品,我都可以嚼出那甜美的滋味。我不在意美食,也不曾去追逐什麼美食。 事實上,倘若您考慮到它對五臟六腑所造成的負荷的話,我覺得美食其實一點都不美。 〈二〉有一種悲哀 日前網上有一則關於大百貨公司裡,在名牌精品專櫃店工作經驗談的報導,我看了真的是感觸很深。在專櫃工作的女士俗稱櫃姐。一位在專櫃任職了七、八年的櫃姐總結她的經驗與觀察,認為來精品專櫃的客人,基本上可分成下面三種:〈一〉沒錢,卻硬要看;〈二〉裝闊,外表有行頭,但買商品卻要求分期付款;〈三〉土豪,有錢是有錢,但沒水準,一到店裡,便用手一指其中的一個包包說:「那個不要,除了它,其餘的,都要了,打包吧!」 而櫃姐也有好壞之分。雖然她本身也是個櫃姐,也不是出身於富裕的家庭,但她最瞧不起那些「愛慕虛榮的櫃姐」,因為那些櫃姐在長期接觸消費能力比較高的客人後,久而久之,自己的鑒賞能力和眼光提高了,竟也會誤把自己歸類進上流圈,而看不起那些買不起名牌精品的人們。 可是,雖然她們的眼界變高了,但在經濟能力不變的情況下,只會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辛苦,更可悲。因為她們自己的經濟能力,已經沒法滿足提昇鑒賞能力後所帶來的物質慾望,於是有些櫃姐會靠私下陪酒、陪睡等方式,來獲取經濟上的支援,以便買到,或接受贈與新款的名貴包包或其他精品。您說,這不是很悲哀嗎? 「眼界雖變高,但能力不變的情況下,只會讓自己過得更可悲。」這句話說得真是一針見血,而且這種「眼高手低」的可悲情形,在這個時代,似乎是相當的普遍,處處可見,並不僅僅發生在櫃姐這種行業中。 有個朋友告訴我一個故事。他有位同學在學術界工作,也有個博士學位,跟青梅竹馬的女友結婚。這位太太唸的是護理系,在大醫院上班,整天接觸到的都是薪資和社會地位都高的醫生,久而久之,在耳濡目染下,就對自己的先生不滿意了。 我聽了覺得有些不能理解,忍不住說:「在大學當教授,不但薪水不錯,也是很高尚的職業啊!」 「就是嘛!」朋友接著說:「我也是這麼覺得的,可是他的太太總覺得先生只是一個窮書生,根本配不上她。她要嫁的,理應是一個名醫,這樣兩人才是匹配的。」 「唉,」我忍不住說:「這不是很不理性嗎?都已結婚那麼多年,也有兒女了,怎麼還會有這種想法呢?」 「就是嘛!」朋友又接著說:「這位太太因為對先生的嫌厭,時日久了,對先生也不再有一絲情意,所以,後來她乾脆就搬出去一個人住了。」 我聽了,非常的驚訝,很難置信,忍不住又說:「這位女士已是有夫之婦,而且也已養兒育女了,不是嗎?不管她覺得自己是與醫生多麼的匹配,她也不可能再去嫁個醫生啊,不是嗎?」 「就是嘛!」朋友還是這麼接著我的話說:「可是,她就是一直認為自己的夫婿應該是一個醫生才對啊!總覺得嫁給一個窮學者,這輩子自己很委屈,很遺憾,很不值啊!」 我聽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後,倒真的是感到很遺憾了。因為我覺得,她原本可以擁有一個完整,甚至和諧的家庭,結果卻為了自己長期與社會地位高而且通常比較多金的醫生團體接觸後,使得自己的眼界似乎提高了,卻完全忽視了自己是個有家庭,有子女,有先生的,有夫之婦這個現實,竟仍然還要去作那完全不切實際,而且不可能實現的夢,這不但是自討苦吃,自我折磨,也弄得家庭不再像是一個家庭,讓先生無助的掉進痛苦的深淵,這真是所為何來呢? 美食不美和有一種悲哀 https://www.ksnews.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10/20231005001.pdf (2023-10-05 刊於更生日報副刊) 【附記】 這篇文章刊出時,距離文稿寄出的日期,約五個月又一個星期。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