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19 00:05:04瀏覽472|回應2|推薦1 | |
好文章!稍微整理了一下。 原文請看:http://topic.cw.com.tw/2012edu/article/article4-01_pg7.aspx 台灣認識中國有幾個階段。 1. 老兵眼中的「鄉愁或窮親戚」 2. 九○初期台商眼中「廉價勞動力」;台灣社會投注的「二奶文化」 台灣人在大陸,主要以「時間差」的發展優勢,擔任管理職居多,少有人從基層做起。 3. 兩千年後則是白領游牧族落腳處和「陸客」 隨著大陸市場機會增加,台灣專業白領大量湧入大陸,取代了過去的中小企業家或失意生意人。越來越多人與大陸同事處於比較平行、對等的競爭關係。
4. 跳進彼此的世界
-- 兩岸人才的間接較勁。你的工作是否擁有核心競爭力? 你的企業會僱用你,還是會選擇薪資更低的大陸人? 大陸的人口是台灣的60倍。他們每年的大專畢業生超過200萬人,而台灣是23萬人 台灣早就有許多企業任用的人才來自大陸,甚至是世界各國。大陸學歷會像擁有外國學歷般被鍍金嗎? 目前中國大陸是各國人才競爭的主戰場,而當台灣人怕大陸人才影響國內就業時,中國早以歐美大國為競爭對手,顯示台灣的落後與封閉。 立法委員李紀珠觀察,台灣光是電視頻道就有100多台,年輕人所反映出的「多元思考、創意或靈活度」,正是與大陸青年最不同的地方。 面對開放陸生來台就學、採認大陸學歷是否會影響國內就業的問題,台灣年輕人應該跳脫「台灣人優勢」與「被大陸人取代」的兩極化思考模式,重新看待兩岸「新同事關係」的競爭變貌。 感想: 1. 這篇文章和我的觀察和想法類似。我覺得絕對不能以「開放中國學生來台,就會影響台灣國內就業」,這種想法來鎖國。 重點是如何開放。 美國的做法是,你要考托福,你要考GRE,你要有錢(付得起學費,買得起保險)。 美國也給你獎學金,如果你特別優秀的話。 美國也給你工作機會,先是實習(Practical Training),然後是工作簽證,最後是辦身份。 層層篩選之後,留下在世界、在美國都Above Average的人,而提升整體國家的力量。 參考:什麽是人才? 念大學是一種投資。對學生和家長來說是一種投資,對社會和國家來說也是投資。 台灣的納稅人投資在中生上,應該要讓中生有機會貢獻台灣未來的經濟,讓中生留在台灣工作幾年,其實對台灣才划算。 重點是如何開放。 參考:台灣的人才危機 2. 擁有中國學歷不會是鍍金 因為物以稀為貴。 相反的台灣的學歷,如果學校招生「嚴選」的話,反而是鍍金。 -- 李紀珠說的不錯,台灣的多元性,才是競爭力的來源。 例如台灣和其他國家的打工度假,中生就沒這個機會。 參考:美國人也去澳洲打工度假 台灣的免簽證,中生也沒這機會。 台灣放棄自己的多元性,把自己鎖在中國,才是自掘墳墓。 台灣不該只對中生開放。有些一流學府,開課開班也是只看中生所帶來的機會,看不到世界。 台灣年輕人的未來,其實是被短視的大人毀了。 -- 台灣其實在東南亞的僑界,很有影響力。 有些是兩代僑生,僑生的爸爸、叔叔、舅舅也是僑生。 這些「關係」,其實是台灣的競爭力。 台灣還能不能有另一個林百里? -- 澳洲過去總理陸克文都曾經來台學中文。 這些「關係」,這種對台灣的瞭解,中國也達不到。 台灣以意識形態來排斥中文教學的多元性,也是一種腦殘的做法。 參考:華文網也教簡體有什麽錯? 民進黨的相對年輕的立委,也這樣看事情,沒希望的政黨。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