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11 00:00:50瀏覽441|回應8|推薦2 | |
報載: 中國大陸商務部部長陳德銘2012年11月10日上午在中共十八大中接受採訪表示,多年前到台灣時感覺這裡「很了不起」,只是這麼多日子以來,台灣的建設似乎沒有更進步,因此他現在感受不到台灣當年的了不起。 陳德銘宣稱,台灣的基礎設施某些方面已經相對落後,比方說捷運、機場和南部某些農業區的公路。 他希望台灣能開放大陸資金進入投資,協助改善民生,進而提高競爭力。-- 感想: 1. 台北是台灣的門面,台北的第一印象,被馬英九、郝龍斌耽誤了, 我的文章: 松山機場開發案 其實台灣不乏有遠見的人。 松山機場遷建,早在簡又新當立委的時候(1986年)就提出了。當時簡又新還是國民黨內形象清新的立委。不過這個案子一直被特定的利益團體阻擾,一直到現在。 其實現在規劃松山機場遷移還來得及。 機場捷運計劃在2014會通車,松山機場的必要性會越來越弱。 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 -- 2. 建設進步,不代表真正的進步 我的文章: 中國的城鎮化 看外表的人,比建設,台灣一定比不上。 中國在很鄉下的地方,也有動輒30-40層的居住房和小區。 不過仔細瞭解之後,不覺得那有什麽值得驕傲的。 -- 3. 台北的捷運本來就比北京落後 這是真的嗎?這是我在北京時發現的。沒錯,這是來自wiki: 北京地鐵的規劃始於1953年,工程始建於1965年,最初試運營於1969年。 台北的捷運,則是在1988年才開始動工。 這是因為台北市的發展被國民黨政府耽擱了。 早期,這是因為發展的中心不一樣。老蔣是想反攻大陸的,早期他保衛台灣,但不建設台灣。台北市的市容很多是日本人的規劃。後來小蔣,大力建設,不過方向不同。 其實台灣還是不乏有遠見的人。1968年,時任交通部長的孫運璿,就已提出。 這在PTT有人討論過:台灣的城市軌交系統是否太晚興建? -- 4. 建設的最大困難,在於土地徵收 這才是最大的困難。 台灣地小人稠,有土斯有財。 台灣是民主法治社會,台灣必須尊重所有權。 我認為這是台灣的隱憂,也是驕傲。 我的文章:「被上樓」與「被都更」 - - 我不覺得問題在資金。 不過建設所需要的技術、經驗、工人,說不定有合作的機會。 如果說現在中國有全世界最有經驗的工程人才,應該不是意外。 -- 65040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