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0/03 22:07:01瀏覽938|回應5|推薦3 | |
報載: 台灣智慧型手機品牌龍頭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首度證實宏達電重返代工市場,採品牌、代工雙軌並行,以平板、穿戴裝置為宏達電找出下一個黑馬再創未來。 另外前幾天,有號稱行銷大師的科特勒(Philip Kotler)說:「我還真不知道他們做了什麼。(What is HTC doing ?)」 感想: 我認為宏達電為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 -- 台灣過去幾十年,被一種似是而非的觀念主導,施振榮叫他微笑曲線。 主導的觀念是代工的價值低,行銷與研發的價值高,要賺錢的話,應該要往兩頭邁進,不應該只做代工。真正的關鍵在做品牌,做研發。 這種觀念純然是從經營管理的角度來看,他的結論來自產業價值鏈的分析,有實證的基礎。 - 不過這種思考方式,沒有看到國際分工的本質,而且忽略了國家整體的力量在經濟社會扮演角色,也沒有描述出資本的力量,以及資本在全球化中扮演的角色。 -- 現實是,行銷、廣告、零售、服務、品牌、專利等,除了是在價值鏈中產生價值的一環以外,其實更重要的,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提供的是所得分配的功能。 這些活動,都是服務業,大部份比較難外包,難成為服務業貿易,是全球化經濟社會中,這是國家保護自己國家人民在經濟分工中佔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方式。 主要是這些活動,相當主觀,受到文化因素的影響很大。 喜歡你,用你,幾乎不需要很強的理由。 這些東西,都需要在地化,對於一個掌握市場的地區或國家而言,這是他們競爭力的來源。 可是這是台灣玩的起來的嗎? -- 把經濟模型簡化,就可以知道到底這是怎麼回事。 A店家的人和C店家買東西,A家的兒子付給C十塊,C的角度來看,出口十元,經濟規模=10。 A家的兒子把東西搬回去,A家的媽媽說兒子你很能幹,給你100塊,兒子賺了90塊。進口十元,國內所得90,經濟規模100。 C店家的店員看在眼裡,覺得A家的兒子也好能幹喔,打自己臉,自己怎麼那麼笨,不會行銷、不會XX。 忘記了「兒子還是自己的好」。 -- 當年我小的時候,台灣和美國貿易逆差嚴重,美國派貿易代表來台,隨後台灣就有了麥當勞。 這是麥當勞突然會行銷了? 後來這個故事,同樣也在印度上演。克林頓訪問印度之後,印度就有了麥當勞 我才了解,國際貿易還是要有國家關係來作為基礎的。 中國也是透過國家力量,打開非洲市場。 -- 宏達電的問題,應該是「願不願意」和「能不能」做人家兒子的問題。 要做人家兒子,不是嘴巴說說,「我是中國的企業」,就夠的。 喊人家爸媽,也要人家認了你才算。 最重要的還是所有權,也就是股權的問題。 要打開美國市場,一個條件是華爾街佔有多少股,能不能分一杯羹。 -- 行銷大師的科特勒除了是知名教科書作者外,也開行銷顧問公司。 也算美國相關產業代言人。 「我還真不知道他們做了什麼」的言下之意,也可是質問宏達電「做了什麼能讓我們美國廣告行銷公司分一杯羹」的事。 我認為還是要回歸到生意的本質。 -- 其他文章: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