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6/04 05:02:48瀏覽595|回應5|推薦1 | |
接續前文 : 日劇:日本製造(2), 日劇:日本製造(1) 劇情: 重建方案之一是引進外資。外資的條件是董事長和總經理要下臺,也就是要消滅家族企業的影響。 在董事會討論重建方案時,由於電機公司快要倒了的消息曝光,主角也因此在董事會裏提出了「和德國企業合作的條件,是董事長和總經理下臺」。 因為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完全沒有犧牲自己救公司的意思,這個方案也就沒有通過。 感想: 這個董事長何總經理的行為,讓人思考「公司的目的何在」? 在主角的心理最重要的,也是他被董事長打動接掌重建小組的原因,就是員工的就業,和許多家庭的生計。 日本的企業叫「會社」,不是沒有原因,「會社」的意義不是純粹的盈利。所以主角才有這樣「照顧員工的就業,和許多家庭的生計」的想法。其實日本的企業也有很多真的是實行終身雇用制,予以回報。 有人覺得公司的目的是「永續生存」,活著本身就是目的。不過百年老店的意義就比那些曇花一現的公司的意義大嗎? 從歷史角度來看,亞歷山大帝國和秦帝國,存在的時間並不長。Netscape在互聯網的發展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儘管已經不存在了。我覺得在歷史上「曇花一現」可能也很有意義。 從財務管理來看公司的目的,大部份的理論是假設公司的目的是極大化股東財富。這個目標清楚而且可以衡量。而且可以合理化許多公司內部的決策。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極大化股東權益應該是市場經濟的重要手段。利用人的自利心來換取人們的努力。 而整體員工的就業,是社會分配的重要機制。就算個別的企業不是為著個別企業的員工而存在,某個地區或國家的所有企業,為當地的所以員工的就業而存在,可以是一個很好的衡量指標,來檢定政府的作為,以及由政府來衡量企業的貢獻。不過,個別公司員工的就業,來當作個別公司的目標,應該算是捨本逐末。 參考:李開復的藥方 引進外資救公司的手段,很多家族企業都做不到。有些企業甚至放棄了企業增長的機會,因為怕增資沖淡了自己的經營權。 這部日劇可以引人思考,這種做法,是不是一個合理行為。 **** 2017年,才發現了這篇在草稿箱,一直沒有完成的文章。 這篇文章,在2017年來看,別有體會。 在全球化的經濟體系,所有經營沒有效率的公司,都有可能受到狙擊。而過度照顧員工而輕忽股東權益,就有可能讓經營缺乏效率,而成為狙擊的目標。 製造業如此,軟體業也是如此。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