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21 23:24:09瀏覽15381|回應1|推薦22 | |
小孩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情緒傾向,心理學家稱之為氣質(temperament)。氣質是指易哭、易怒、易感傷、易平靜,情緒傾向於活潑熱情或是疏遠冷淡。這些情緒的特微會伴隨著孩子一生,是天生且難以改變的。 個性則是指先天的情緒氣質經歷過後天的人文環境影響,所逐漸形成的一套固定觀念與反應模式。個性除了包含情緒的反應,也包括了人們對於自已與他人的看法,以及對於外在事物的觀念。個性的偏激、衝動、浪漫、和緩、務實、勢利、小氣等等,是在形容一個人對自我與外在的態度與看法,以及伴隨而來的情緒反應模式。 因此,個性之中有一部分是天生如此的,這個先天的部分,便是氣質。另外有一部分是環境逐漸形塑成的,這個部分是後天形成的,會受到家庭中父母兄弟姊妹的影響,受到教育的影響,也受到朋友同儕的影響。一些特殊的意外事件,也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個性。 小志在921地震時才五歲,地震發生前正是他玩的最開心高興的時候,當天晚上他在白天玩瘋了以後入睡,正在熟睡的時候忽然間一陣地動天搖,整個世界都改變了。當小志從駭人的地震中驚醒,才發現他的媽媽已經被塌下的石頭壓得沒有呼吸,爸爸則是兩肢腳壓得粉碎骨折。他在驚恐中好不容易等到救護人員到達,可惜並沒有能夠救回媽媽,爸爸送醫後雙腳截肢。 從此以後,小志就不太敢去玩。就算玩也不敢玩得太開心,他彷佛相信當人生太過快樂高興的時候,就會發生不好的事情。小志看起來並沒有很憂鬱,只是比較少笑,臉上也比從前少了許多表情,看到他的時候總讓會讓人有一種悲觀孤寂的感覺。 一些偶發的強烈暴力攻擊或是性侵害的事件,也會像是意外災害一樣,瞬間就影響到整個人的人格發展。持續性的事情,對個性更會有強烈的影響,像是家暴,長期受到忽略歧視等等。即使小事情累積久了也會有大影響,像是兄弟姊妹的排行互動等等。我們往往會看到家中的老大常常會有老大的個性,老么會有老么的個性。排行在中間的人會有排行居中的個性,獨子會有獨子的個性。 個性是建立在情緒氣質之上的一套觀念與態度,這一整套的心態是一個人看待自己、他人、外在事物與人生、世界的基礎。有人覺得世界是危險的,有人覺得世界是不公平的,有的人認為自己是別人的累贅,有的人認為自己老是做錯事,有人認為自己需要贏過別人才是有價值的人,有人認為永遠不會有人真心喜歡自己,有的人積極挑戰,有的人退縮保守。這些對於自我與外界的信念與態度,決定了我們情緒反應的模式,形成了我們的個性。 這些個性的特徵是從哪裏來的呢?後天環境中影響個性最深遠的因素,大概就是父母了。焦慮的父母常常帶出焦慮的小孩,開朗的爸媽往往會有開朗的子女。這是因為小孩往往從照顧者身上直接學到他們的價值觀與世界觀。 當小孩牙牙學語的時候,一邊從大人身上學到一個個單字,一邊就從大人對這個字的態度裏面,學到這些單字的觀念。例如大人指著一隻狗,教導小孩說這是一隻狗的時候,小孩也同時從大人的聲調表情之中了解狗是個好的或是不好的東西,是可親近的或是可怕的,是朋友或是惡魔。建立了對於這樣東西的看法,所以愛狗的父母常常有愛狗的小孩、怕狗的父母常常有怕狗的小孩。 我們常說身教重於言教,小孩在大人的行為身教之中默默學習到對於外界與自身的觀念。小孩老是看到大人闖紅燈,便會建立固定的觀念,認為外界的規範規定不重要、不需要遵守。小孩總是看到大人有潔癖整理東西用力清洗,便會建立外在世界是骯髒有危險的觀念。個性是小孩從小跟著大人生活之中自然學到的一套觀念,這套觀念在兒童早期就已經打下基礎,青少年時期稍微調整,進入成期之後就很少改變了。心理學家大多認為成年人大概都已經習慣於固定的思考模,很難改變,西方人說三歲看到老,三歲小孩通常就已經顯露出個性的特徵,這個模式到老都不改變。觀察一個人,可以從細節觀察他的個性,就可以大略預測一個人的行為與決策模式。 看一個人開車走路的細節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如果你是個老闆,聘請了一個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就不要期待他會遵守公司裏面的規定。如果你是個女生,準備要嫁給一個開車亂超車亂闖的人,完全不顧別人的感受,就不要期待結婚後他會尊重你跟你家人的感受。在街道上衝動易怒愛吵架的人,現實生活中再怎麼努力壓抑,終究還是個衝動易怒愛吵架的人。開車溫溫吞吞的人,做事必定也是溫溫吞吞。 天生的情緒氣質配點上後天的教養,形成了人的個性,個性是固定執著難以改變的。個性主宰了一個人這一生的樣子。觀察一個人的個性,可以讓我們很容易掌握住一個人的模式,預測他的將來。認識一個人的個性怎麼建立的,則可以幫助我們教育下一代,奠立小孩良好的人格發展基礎。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