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23 21:28:25瀏覽6886|回應3|推薦18 | |
快樂需要學習嗎? 快樂需要努力才能獲得嗎? 看看小嬰兒出生沒多久,在飽足之時,自然而然就開心呵呵地笑,彷彿快樂是先天的本能,不需要學也不用教育,嬰兒似乎天生就懂得快樂。 快樂是本能,但這不代表人不需要學習怎樣獲得快樂。語言也是本能,人類要發揮這個本能來說話還是需要學習。儘管快樂是天生的能力,這種能力還是要配合後天的學習。快樂是一種藝術,如同唱歌跳舞一樣,需要本能天份,也需要後天的學習。 想要獲得快樂需要學習哪些能力呢?首先我們需要學習放下,放下許多後天灌注進入我們想法當中的觀念。小嬰兒天生就可以高高興興快快樂樂,不需要理由不需要條件。隨著小孩逐漸長大,大人卻逐步將孩子訓練成需要符合一定條件滿足一定的理由,才可以快樂的動物。小孩要乖才能夠快樂,要聽話才值得快樂,要唸多少書考試成績多好才配得到快樂,補習才藝學習音樂表現得要多好才可以得到快樂,長大要有多少成就才可以快樂,都被教育得好好的。孩子長大以後,社會的眼光在人身上加入更多的條件與要求,要賺多少錢,爬到什麼地位,才可以讓自已快樂。漸漸地,快樂變成有前提有條件的狀況,不再是一種天生的本能。 孟子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小孩的天真活潑,就在於小孩可以沒有理由沒有條件地快樂,大人要學著回到這種天真純樸的快樂當中,放下一切後天的要求與條件,放下快樂必須是要有代價的觀念,放下人須需要努力付出才能換得快樂的想法。當這些後天建構的限制與要求都可以放下的時候,我們才能夠回到小孩原本初始的快樂當中。 當我們回到原本初始的天真心情中,我們會發覺整個宇宙的萬物都洋溢在快樂之中,融合在一起。當莊子跟惠子兩個人在濠梁之上散步的時候,莊子看到小魚兒自言自在地游來游去,他感受到了魚兒的快樂,因為在小孩赤子之心的心境中,萬事萬物的快樂是相通的。天地之間最根本的情緒是快樂,當人們進入宇宙天地的情緒當中,也自然可以跟萬事萬物的快樂相通。 如果人們可以放下後天的成見,觀念、條件,感受到跟宇宙萬物相連的快樂,我們也可以體會到每個人天生的完美與自足。我們在成長的過程常常都被教導我們是不夠好的,除非我們能夠如何如何,否則我們不值得被疼愛、不配擁有快樂。唯有這些後天加上的心態都能夠放下,我們才能夠回到宇宙原本的快樂之中。 學會快樂的第一個步驟,是先學會「反教育」,把以前學到的心態與成見都放下都丟掉,回到天真的赤子之心中。然而,大人固然要保持赤子之心,也不能只有赤子之心,人既然長大了,就應該要有一些大人的心態與能力。學習快樂的第二個步驟,是學習掌握外界的事物,讓自已的心靈可展現在外界的事物之上。譬如說繪畫,一方面要有藝術的心境來完成一幅圖畫,一方面也需要掌握繪畫的技巧,才能將內心的感受表達出來。我們如果把人生當成藝術品,生命當成畫布來展現,一方面我們內在心靈要有快樂的心態,一方面也要能夠掌外在的事物,讓我們可以藉由外在的事物成就自已。喜歡畫畫的人,在揮舞畫筆之中尋找快樂,也在畫筆之下展現快樂。喜歡音樂的人在彈奏樂器之中尋覓快樂,也在鍵盤琴弦之中展現他的快樂。小孩子幼稚的快樂只在內心裏面,成熟的大人則是要學著在外在事物的溝通整合當中,獲得快樂,也推展快樂。 如果快樂只是內在心靈的狀態,那麼我們又何需要跑到人世間這麼一趟,來經歷這麼多的事物。如果快樂就在小孩天真的心靈中,我們又何需要長大?成熟的快樂,並不是只要像個小孩整天躲在內心世界裡面自己開心地笑就好,也需處理外界事物的能力。沒有人會把小孩子塗鴉的畫畫當作藝術品,孩子的畫畫表達出純真天真的內在心靈,但是更需要進一步掌握外界工具的能力來表達藝術心境。如果說快樂像是一些宗教家說的只是在我們內心之內,只要在心裏面找就有,只要心裡面有快樂就可以快樂,那麼精神病院裏面整天看著牆壁無緣無故一直開心地笑的精神病患,不就是最佳的示範與代表嗎?快樂不能只在內心裏面找,莊子都會散佈的河邊看小魚來獲得快樂。快樂要於內在心靈與外在事物的交流融合之處尋找。 快樂既在我們的內心之中,也在外界的事物中。魚兒游得快樂、貓狗玩得快樂、植物生長得快樂,萬事萬物都有快樂。我們不僅需要學著放下成見回到原始的內心快樂,也要學著推動外在事物來展現快樂。外界的工作與成就,並非如出世的宗教所想像的沒有意義,反而更是重要的修行道場。萬事萬物都是推展內心快樂的依據與憑藉,學習如何將內心快樂展現於外在之中,以及讓內心於外在事物中汲取更多快樂,應該可以說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功課了。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