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是誰?淺談生命的意義
2008/05/24 03:07:32瀏覽4202|回應0|推薦6

       許多人會覺得「生命的意義」是個太過嚴肅的議題,懶得去談論這個議題。其實探討生命的意義,就是在發掘我是誰,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是每個人每一天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我是誰?這個問題每個人在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回答,當我們回答我是一個父母或是一個子女的時候,我們把自己定義在家庭之中,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完成家庭中的角色。當我們說我是個醫師、律師、老師、老闆,或是什麼公司的經理、職員的時候,我們把自己定位在職業當中,認為人生的意義是在工作與職位當中。當我們說:「我是個某某主義者。」我們是在用意識形態定義自己,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投入於意識形態當中。當我們說我是哪個地方哪個種族的人時,我們用族群、地域定義自己,認同自為某一個族群地區當中的人。


      每次當我們說出「我是誰」的時候,都是做出認同。每當我們說我叫什麼名字的時候,也表達出認同這個名字的意思,當有人咒罵這個名字的時候,我們會生氣抗議。每當我們說出我是某個宗教的教徒,便是在表達我們認同於這個宗教,當有人污瀎這個宗教的時候,我們會憤怒反駁。每一次我們定義自己,都是在將我們做出分門別類的歸屬工作,把我們歸入某類別裡面。當我們說,我是個好人是開朗的人、負責的人、都是在把自己歸入這個類別當中,要求自己符合這個類別的要求,成為這個類別裏面的人。


      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在定義我是誰,人生的意義,也是在找出我到底是誰。生命的意義,決定了我們將生命中的時間心力投注什麼事務當中。如果我們說我是某一宗教的信徒,我們便會把人生中的許多時間投入在宗教的修行當中,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是個孝順的子女,我們會投注許多時間在討父母的歡心上。當我們定義自己是誰,同時便已經決定時間的分配以及人生的路途該怎麼走的問題。


    「生命的意義」這個問題,對每個現代人來說都是影響深遠,現代的社會文化與教育,卻常常忽略人生意義的問題。有的人混混噩噩過一生,有的人用忙碌麻痺自已,就是很少人停下來想一想,人生意義到底在哪裏。我們對於人生意義的看法,影響了我們對於這一生當中的安排,也影響了我們對於這一生結束時的安排。如果我們體會到這一生是有意義的,當生命不可避免地走入終點,我們可以接受死亡的到來。如果我們感受不到這一生的意義,我們會難以面對生命的結束,對死亡感到焦慮害怕。人生的意義決定了活著的時候我是誰,也決定了死亡之後我是誰。


      三十多年前,阿芬阿郎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結婚,結婚多年來兩人都忙著工作賺錢與拉拔小孩長大,就這麼過了二十幾年,直到小孩都長大離家了,兩個人才發覺彼此實在真的是不合,同樣一件事情一個要往東另一個就要往西,一個人喜歡安靜另一個就喜歡熱鬧,兩個人價值觀南轅北轍完全不同。從前兩個人把人生的目標都放在小孩身上,全心照顧小孩,倒也過得去。現在小孩各自有事業要忙,家中只剩夫婦兩人整天面對面,煩都煩死了,兩人都覺得活著沒什麼意義。


      後來,阿芬被鄰居帶著參加一些宗教的活動,在一堆人互相關懷照顧、唱唱歌聽聽演講,讓她感受到原來人生是可以過得意義。從此以後,阿芬只要有空就去參加宗教活動,整天忙進忙出,一下子辦這個活動、一下子推動那個活動,讓阿芬覺得生命充實又有意義。阿芬交代在她過世之後,要用宗教典禮進行儀式,讓她可以享受宗教的榮耀。


      常常一個人獨自在家的阿郎,則變的對政治充滿狂熱。阿郎終日聽廣播call in 罵人的政治節目,他最喜歡自已也high起來一起罵人。每當有遊行活動或者大集會,阿郎從來不會缺席,一大群人聚在一起喊口號,總是會讓阿郎興奮好幾天。政治讓阿郎重拾人生的樂趣,每天都過得有意義。只是阿郎還是很怕死亡,他想,天堂應該沒有政治活動,這樣的天堂實在會很無聊,他可不想上天堂。


      每一個人都可以自已選擇人生的意義,每一個人也隨時都在藉著自己的行為選擇人生的意義。人生意義可以從很多地方得到,宗教、政治、工作、職業、事業、家庭、子女、理想與嗜好,都可以是我們人生意義的來源。然而生命的意義不全然是建立在這些外在的事物之上,有些時候,生命的意義就存在於生命本身,就在我們天生的心靈之內。人生的目標,不一定要放在追求外在的成就上,也可以放在內在的心靈裏,外在的事物好壞,不一定能決定我們生命的意義,內在心靈的成就,更能夠定義我們的生命。追求內在心靈的成長是每個人都可以追求的生命意義,也是每個人都應該追求的意義。只要我們的心靈可以在這一輩子裏面獲得成長,在這一生中的經驗當中學習,人生的這一段路程就是充滿意義的。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rSoul&aid=1895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