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培養靈感
2008/06/03 00:16:40瀏覽1581|回應0|推薦8

    靈感與創意這種東西,是可遇不可求的。越是努力要追求靈感與創意,他們就越是走遠; 越是用力要抓住他們,他們就越是跑掉。有的時候卻在不經意之間,靈感創意就自已冒出來了。靈感創意就像是泥鰍一樣,躲在泥巴深處滑滑溜溜的,抓都抓不住。到底我們應該如何去獲得靈感呢?

    我們沒有辦法硬要追求靈感,也無法強迫創意出現。創意靈感彷彿像是睡眠一般,不可強求的。我們越是強迫自已睡覺,就越是睡不著,入睡都在不知覺當中發生的,然而我們可以培養一些氣氛,讓睡眠容易發生。同樣的,我們可以培養一些心理狀況,烘托一些心理的氛圍,讓靈感創意容易自然發生。

    未婚的吉米在一個廣告公司工作,他的工作需要為各種廣告做出有創意的企劃,寫出吸引人的台詞,工作之餘,他的唯一的嗜好是在夜店搭訕追女孩子。如果從追求到交往都順利的時候,他就創意十足,靈感不斷湧現,寫出來的廣告文案就虎虎生風、新穎有趣,老板客戶都愛,廣告台詞也都引領風潮,造成流行、也讓產品大賣。可是,每當吉米追女朋友挫敗,搭訕老是摃龜的時候,他就變的腸思枯竭,怎麼挖都挖不出靈感來。

    袁子水是個詞曲創作人,也就是寫歌的。每次失戀的時候,他一邊痛哭流涕、心如刀割,一邊就寫出動聽的歌曲,描述失戀的傷痛,絲絲入扣,感人至深。越是失戀,他就越是靈感十足,寫的歌就越好聽,賣得也越好。

    劉先生是個發明家,在國際發明展上拿過不少獎牌。他回顧創造發明的過程,發現每次鑽研一項發明遇到瓶頸,絞盡腦汁到筋疲力竭到不得不徹底放棄的時候,他會全身都軟綿綿地癱在床上,往往躺了十幾個小時後,靈感卻自己冒了出來,瞬間獲得了突破。劉先生說:「當我萬念俱灰,徹底放掉一切的時候,創新的觀念,卻不經意地浮現出來。靈感就像是一隻小鳥,你越要去追,它就越是飛走,你不去追,它反而就飛到你身邊。」

    理查在一家食品公司做了兩年的產品行銷經理,一直是活力充沛,創意不斷。上一季他負責的產品無緣無故業績忽然下滑,讓他的上司非常生氣,不僅把他痛罵了一頓,還每天盯著他,讓理查備感壓力,常常覺的喘不過氣來。原本口若懸河、妙筆生花的理查,一下子免江郎才盡,終日坐在電腦前面,什麼樣的報告他都打不出一個句子。沒有了靈感創意,理查就好像槁木死灰一般,工作沒有了意義,整個人了無生氣。原本最有望升官的人,卻匆匆離職,只留給大家一陣驚訝嘆息。

    植物的種子會在某些土壤環境中比較容易發芽,同樣的,創意靈感會在某些心理氛圍當中容易顯現。在各種適合創意萌芽的心理狀當中,自信心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一個人唯有在有自信的時候,創意才能生長發展,沒有了自信,創意就會枯萎衰竭。像是吉米就發現,追女孩子順利讓他感到信心十足、充滿自信,創意靈感就源源不絕。搭訕碰壁被拒絕,會讓他像洩了氣的皮球失去自信,整天懷疑自已的價值,擔心自已的魅力,沒有自信,也沒有了創意靈感。即使是失戀時的袁子水,盡管傷心難過,對自已寫歌能力的信心,也沒有喪失過,才能夠把失戀的心痛轉化為創意的靈感。

    情緒是靈感的重要來源,讓自己沈浸在情緒中,是另一種滋養創意的心理狀態。戀愛的感覺也好,失戀的感覺中也好,只要心靈沉浸在情緒中,吸收情緒的能量,自然會帶來創意。吉米或是袁子水,都很會陶醉在戀愛或是失戀的感覺中,從深深的情緒當中,跟內在深層的自我連結起來。有企業家談起創辦的公司,或是科學家談到研究的題目,那種心醉的神情,彷彿在談論熱戀的對象一般,他們的創意常常像是泉水一樣,源源不絕。靈感創意常跟著情緒情感一起滋生,也難怪創意人往往是情感豐富的人。

    努力學習與思考,終究是創意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不要讓努力變成了壓力。壓力是創意最大的殺手,人在壓力緊張之中,只會按照原有的固定模式,做出本能的反應,靈感創意就無從展現。努力思考與學習,是我的意識心靈的工作; 靈感,則是潛意識心靈的產物。努力學習之後放輕鬆一些,將吸收的資訊與思考的內容,交給潛意識去消化、沈澱,靈感才有機會產生。壓力會擋在意識心靈與潛意識心靈之間,讓我們麻木不仁,靈感也就無從發生了。發明家劉先生每次苦思之後,放掉一切,反而能在放手後的輕鬆當中獲得靈感,而理查遇到壓力,創意就全失,都是壓力影響創意的例子。苦思檢測純金皇冠的阿基米德在洗澡時獲得靈感,或是卡通裏的機智和尚一休面對疑難的時候都先靜坐一下,讓心情冷靜放鬆,都是放鬆與靈感相關的例子。

   千百年來,人們都會到田野風景優美的地方尋求靈感,經由環境與氣氛,培養創意靈感。大家不妨也試試古人的方式,藉著旅遊跟大自然結合,把自已的心理狀況調整到最佳的狀態,然後,等著接受靈感吧。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rSoul&aid=192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