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0/29 07:15:39瀏覽348|回應1|推薦3 | |
在中國大陸,聯合國設立了『孔子獎』(或稱『孔子教育獎』),經常被用做全世界都認同儒家文化、『儒家思想逐漸融入世界文化主流』的例證。 比如《光明日報》的這篇報道: 但事實並非如此。 聯合國設立的這個獎項,英文名稱是叫The UNESCO Confucius Prize for Literacy,中文名稱應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掃盲獎』。這與被稱為『孔子獎』,或者『孔子教育獎』的實際含義,和給人的感覺,就大不一樣了。 設立『孔子掃盲獎』的目的,是獎勵那些在為農村成年人、輟學青年、尤其是婦女和女童等的掃盲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個人、政府機構和非政府組織(NGOs)。並沒有肯定儒家文化的意義。 這個獎項的國際地位也被誇大了。『孔子掃盲獎』不是聯合國設立的唯一獎項。即使是在掃盲方面,聯合國所設立的獎項也為數眾多。 比如說: 世宗王掃盲獎(King Sejong Literacy Prize),1990由大韓民國政府設立。 野間掃盲獎(Noma Literacy Prize),1980年由日本最大的綜合型出版社世談社設立,以該社社長姓氏命名。 可以清楚地看出,聯合國設立這個獎的目的,並不是要推崇孔子個人,也沒有涵蓋教育各個方面的用意。如果一定要推測其中流露出了什麼態度,那也只能說,聯合國以及洋人,對孔子的認識是冷靜的。 這個獎的設立,以及用孔子命名,完全都是中國政府的願望,絲毫也不是聯合國的想法。所需費用,也完全由中國政府負擔。 需要我們思考的是,如果文化真如習近平所說,沒有高低優劣之分,為什麼還需要到外國設立這樣推崇本國文化的獎項呢? 在洋人許可設立的獎項,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之後,為什麼又憑借在中國大陸可以阻斷中外信息的條件,編造和誇大事實,利用洋人來抬高中國文化的地位呢? 當身處於新聞被完全當做宣傳工具的文化中,我們只能時刻小心:不能把新聞當做事實來看。 在如此的文化環境中,想要了解真相,就不是一件賞心樂事,而變成了一項非常繁重復雜的任務。 在這樣的文化中生活,實事求是地說,想不變傻,比登天還難。。 這纔是文化優劣高下之分的實際例證。 僅從這一個例證來看,就完全可以領悟佔中對於香港人的意義了。 我們也可以由此看出,中共政府正在竭盡設立孔子獎項、開設孔子學院等等的一切可能的手段,驅使落伍反動的專制文化,向現代文化、世界主流文化和民主文化,發動毫無勝算的『反沖鋒』。這堪稱人類歷史上這個碩果僅存的專制堡壘,負隅頑抗的壯烈之舉。 我們從中也可以明確一個常識:反共就必須反孔;擁共就必須尊孔。這兩者之間的斗爭沒有妥協和兼顧的餘地。因為以孔子學說為基礎,不斷引申和發展出的儒家和儒教思想,一直都是維護專制統治最為重要的文化動力。 雖然中共這樣的文化挑釁很難改變大局,但海外赤子和洋人君子們,也不應渾然不覺、坐視不顧,理應責無旁貸、各盡所能,給予專制文化迎頭痛擊,要求孔子學院正名,去除其中險惡、錯誤的政治企圖。就象習主席公開宣稱的那樣,改稱語言學院,或者文化交流學院之類名實相符、光明正大的名字。孔子是專制文化的萬世師表,不宜向世界推廣。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