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05 09:07:18瀏覽2286|回應5|推薦43 | |
第七回:“加面、加湯、不加錢”的台灣牛肉麵. 中國、阿拉伯、及義大利都聲稱是全世界麵條的發源地,但是,有關於麵條的最早的文字記錄,見之於大約兩千年前東漢時期的中國.而且,在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葉茂林,在青海省民和縣喇家遺址(約4000年前被地震掩埋)中發現了距今有4000多年歷史的古董麵條,長約50釐米,寬0.3釐米. 既有最早的文字記載,又有具體的實物佐證,等於鐵證如山,很明顯的可以推論麵條是起源於中國,然後可能通過絲綢之路,由中國傳入阿拉伯,經過西西里島,再傳入義大利半島. 台灣牛肉麵用的麵條,大體分成手工、機制兩大類. 機器壓制的麵條寬細由人,沒有一定標準.吃起來是寬的帶勁,細的更加入味.不過早些時候人工便宜,機器麵條品質整齊劃一,光鮮亮麗,賣相特佳,一度還曾被當成奢侈品,也是上佳的伴手禮.手工杆的麵條花樣繁多,一般也認為比較講究,手工麵條比較寬些,叫家常麵、或者麵片;手工拉麵咬勁很足,則是後起之秀;在台灣的山西人不多,但是特別彈牙的刀削麵更是名不虛傳,依然佔有一席之地;到後來,甚至日式拉麵也能軋上一腳.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麵條,比如麵線,意面,油面,還有雜糧面、雞蛋面、蔬菜面等等,如果考慮麵粉質地、烹煮火候,光是麵條種類,大概就不少於10的N次方之多. 小時候聽長輩說過,有那高明的刀削麵師傅,能把麵團墊塊毛巾、頂在頭上,雙手各持一把明晃晃的牛耳尖刀,運轉如飛,但見像雪花般的麵片,大小如一,厚薄均勻,在閃閃刀光中從頭頂上不斷飆進鍋子裡,宛如盲劍客出招般神準,那才叫做功夫!可惜我生也晚,沒有機會見識這種絕活. 拉麵,是李小龍的截拳道之外,另一項國際聞名的中國功夫.一團粘濕的麵團子,到了巧手師傅手上,一次可以整整齊齊的拉出上萬根的麵條,在美國有些中國餐廳看過,讓師傅現場表演拉麵,一大堆傻佬外總是看的目瞪口呆,那種神乎其技,連最矜持的淑女們也禁不住誇張的驚呼聲不絕於耳. 早些年日本電視節目上曾經舉辦過拉麵比賽,也是高人輩出,但見每多拉一個回合,麵條就細了一半,數量也加了一倍,此起彼落,高潮迭起,拉的人大汗淋漓,看的人張口結舌,中間只要斷掉任何一根,驚呼、惋惜聲中,立刻被判出局,可惜不記得最後冠軍到底一把拉出了幾萬根麵條. 這門功夫,顯然中國、日本都有,日本當年電視比賽,就有大陸高手驚豔亮相,可要珍惜一點,因為不知道韓國人甚麼時候會去申請世界專利,搞不好咱們吃拉麵就得付專利費了.自從孔老夫子被“歸化”到韓國,成為化外之民之後,咱們除了在天安門廣場立像以資紀念之外,就指望長白野山人參多爭幾口大氣,有朝一日,釜底抽薪,痛打高麗棒子! 說起麵條,很多台灣牛肉麵店,特別是開在學校附近的,都有一條極具人情味的規矩,就是加湯、加面、不加錢!開麵館的好像都有一點梁山好漢的氣概,不論客人食量大小,點一碗牛肉麵,管吃到飽,遇到更加熱情的店主人家,甚至於當客人吃不了、準備打包帶走,還會主動把湯加滿! 很久以前,看過一種木頭制的手工壓面機器,形狀像張長條板凳,一端裝有一根長長的壓杆,可以用來把麵團夯得緊實,然後通過一些鑿好的小孔把麵條擠壓出來,這種麵條吃起來特別彈牙,但是兩條膀子沒有上百斤的力氣,恐怕做不了這種功夫麵! 特意google了一下,沒想到居然找到一張“龍頭”級的珍品照片,而且還是唯一的一張,原來這傢伙叫做“餄餎床”,是山西忻州自古相傳的壓制餄餎麵的獨門工具,據說早些年山西北部人家必備,如今這門老祖宗的智慧結晶,恐怕已近絕傳. 韓國有黃豆牛奶煮麵,東南亞有椰粉牛奶拌麵,台灣苗栗有家牛肉麵店老闆娘曾玉珍別出心裁,獨家純用由牧場直接供應的鮮奶和麵、製成麵條,這大概是麵條、跟牛肉之間具備血緣關係的最親密的連結,值得記上一筆.如果把牛絞肉、甚至辣椒粉和進麵條裡面,然後用鮮奶燉煮牛肉,湊成一碗“全牛”牛肉麵,不知道又會是什麼光景? 麵條材質可以變化,形狀上難免還是顯得很單一.台灣有專門製造義大利通心粉的工廠,也有不少義大利餐廳,何妨見賢思齊、移花接木一下,除了長短、粗細、扁圓,義大利面還有貝殼狀的、螺旋狀的,空心的、實心的,黑白的、彩色的,極盡挑逗視覺、味覺之能事,麵條如果再多添點變化,應該可以讓台灣牛肉麵更加儀態萬千,秀色可餐.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