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04 09:16:41瀏覽1790|回應5|推薦39 | |
第十一回:牛肉、牛筋、牛肚 – 鄭和沒吃過的三寶牛肉麵! 三寶牛肉麵這個詞兒,應該是借用自廣東菜裡的速食三寶飯,也就是油雞、燒鴨、叉燒蓋飯,淋上一勺子獨門醬汁,配上幾片青菜葉子,善解人意的店家一般還會外帶一盅“青龍過江” - 醬油高湯、外加兩節青蔥漂在上面. 提到三寶,免不了要緬懷一下當年下過西洋的鄭和先生.當年中國要是多出了幾個鄭和先生,後繼有人,也許在十八世紀也就成為殖民大國,輪不到英、法、荷、西耀武揚威,遑論德、意、日、俄. 三寶牛肉麵裡面,一般搭配的是牛肉、牛筋、牛肚,至於清燉、紅燒,當然還是悉憑尊意,清燉也許更能體現牛肉原味,紅燒則是豐富味覺享受,一個是麗姿天生、秀色可餐,一個是塗脂抹粉、豔光照人. 牛肉鮮嫩多汁,牛筋綿密柔糯,牛肚香勁耐嚼,三種食材混咬,更是滋味百變,層出不窮,那種感受,只有把味覺轉幻為聽覺,借用老殘遊記裡的“大珠小珠落玉盤”差勘形容.當年三寶太監鄭和先生下西洋的時候,恐怕真還沒有機會享過這個口福. 比較早期的臺灣牛肉麵,大概接近這個樣子. 牛肉切塊,也許就像這樣還帶上一點肥油.當時物質匱乏,生活困頓,大家肚子裡面油水不夠,也還沒有健康、享“瘦”的概念,難得打次牙祭,有得大塊牛肉吃將起來,已經是很幸福的賞心樂事,根本顧不了、更捨不得挑肥揀瘦. 慢慢的,日子好過了些,嘴巴也就叼了,不是上好帶筋的肋條肉、腱子肉,根本乏人問津.日本和牛、固然讓臺灣人眼界大開,但也貴得叫人著實心疼,美、加、澳、紐牛肉品質上乘、價格比較持平,“外籍牛肉”早就是臺灣牛肉麵裡新的元素.不過牛肉終究只是食材,好歹還要看廚師烹調手段才見真章. 澳洲一度袋鼠過多為患,大量宰殺,有人把袋鼠肉、好像還有一部分馬肉,混充牛肉低價進口到台灣,也不知道多少人吃過袋鼠肉麵、馬肉麵的?不過據說大多是被做成“牛肉乾”,香噴噴的,黑乎乎的,那就更加難得分辨啦,只是委屈了袋鼠、跟馬兒,可奈越洋到了異國他鄉還是做了無名英雄. 牛筋,自古就是筵席珍品之一,上得了禦席,到臺灣去,隨處單點一碗牛筋面,據案大快朵頤,簡直就是非同小可的帝王享受. 牛筋燉得好的,不單入味,而且晶瑩剔透,通體泛發著渾厚誘人的光暈,在熱氣蒸騰中飽滿的顫動著,像似一塊塊溫潤細緻的琥珀、瑪瑙,抿在口中,韻味雟詠,但覺膠質綿密厚實,柔潤中還帶著一股欲語還休的勒勁,不光只是味覺上的感受,那已經是一種纏綿,更是一種依戀. 牛筋吃多了,嫌膩,又捨不得放棄牛肉的美味,於是返璞歸真,就有了半筋半肉麵.兩全其美,不亦快哉. 所謂君臣佐使,半筋半肉其實還有進一步的講究. 有的店家是以牛肉為主,牛筋作為陪襯,有的則是牛筋當家,牛肉靠一邊站.真吃起來的時候,就會讓人覺得總有一樣是意猶未盡的樣子. 半筋、半肉、半調子,吊人胃口大概也正是它迷人之處. 牛筋要做得吃起來彈牙,而膠質又不稀鬆流失,聽老師傅說過,其實有個訣竅,就是牛筋必須先蒸它三、四個小時,再放進牛骨跟其他作料熬制的湯頭裡煮過。當然,首先還得選用牛腿骨部分的牛筋條,才經得起、也才值得這樣折騰.要感覺牛筋還在嘴裡彈跳,絕對值得這樣多費點事.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