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30 11:05:33瀏覽1280|回應4|推薦14 | |
看到澎湖風力發電公司破產清算的消息,心中不免有些感傷,在台灣,許多的產業只要被貼上道德式的外衣,許多事情就變成不證自明,然後大家就興高采烈的一股腦去做,但是時間是最好的判斷者,本質上的問題最終還是要面對的。 老實說,以澎湖的條件,作為風力發電的試點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澎湖人口密度低,又是離島,加上強烈的季風效應,風力發電應該有不錯的起點。而且在一般輿論中,風力被認為是可再生的能源,也就是一般所謂的綠能,你到路上隨便問問路人,一定有很大的比例的受訪者會認為風力發電是未來的方向,而且會認為這是為後代子孫該做的事,更可以降低化石燃料的汙染,但是為什麼這麼好的事卻淪落到此呢?這真的是值得我們深思。 首先我們要知道澎湖風電廠失敗原因並不是在技術問題,而是在於經濟因素,因為很簡單,風力風電的固定投資是不低的(具我理解,一支標準風力風電機約需一億台幣成本),當初澎湖風電廠的資方就是錯估了固定投資成本,加上風力發電並不是向我們想像中的毋須成本,維修保養也是一大開銷,當年英商來台蓋風力發電機時要求政府的補貼價格應該要一度超過十元的原因就是在此,只是澎湖風電廠似乎沒有想到這點,這首先就造成成本估計錯誤。而第二個問題出在,即使是這備受推崇的能源模式,卻是因為人們不願意安裝海底電力傳輸線(澎湖用電量本來就不高,加上風力發電只能作為備載容量,不能成為基載容量,因此一定要和台灣本土電網連線),而導致發電無處可去,這點在我看來就是台灣最大的問題,一件事物被冠上道德和公益之名後,輿論似乎一面倒的支持,因此似乎執行起來也應該沒有太大問題,但是事實正好相反,套句黑社會的話:義氣一定要講,但不一定要做,同理,支持綠能的聲響響徹雲霄,但是當要執行時,每一個人卻都不願意犧牲,這種不要在我家後院就好的心態,才是注定這些新能源在台灣沒有明天的原因。 有看我部落格的朋友都知道我對所謂綠能很有疑慮,風力風電似乎沒有汙染,但是請不要忘記,製作其中關鍵零組的強力永久磁鐵需要用到大量的稀土族元素,而眾所周知,開採和提煉稀土族元素是環境的大敵,加上電池的污染和噪音和對鳥類的傷害(景觀污染則是見仁見智),所謂風力是綠能的說法,本身就有疑慮,但是因為輿論已經將綠能神聖化和道德化,所以根本就沒有人先去仔細想想,風力發電真的夠環保嗎?而台灣人民真的願意為綠能而犧牲嗎?這次的澎湖風力發電廠的失敗,應該就是台灣最好的照妖鏡。我們真的準備好來接受新能源了嗎?還是我們不過是圖格涅夫筆下的羅廷,是言語的巨人卻是行動的侏儒。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