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26 11:47:52瀏覽2279|回應4|推薦15 | |
大陸第一大的太陽能公司,無錫尚德公司終於破產了,該公司創辦人在數年前太陽能正熱的時候,曾經位居中國前十大富豪(不同公司有不同排名,但基本上都在前十名),才不過短短數年,竟然落到今日這種田地。但是私有公司破產本是常態,但是我們正好可以好好檢驗一下所謂太陽能是綠能而且是新一代能源的說法。
首先,在核四吵的沸沸揚揚之際,許多人都把矛頭指向政府沒有推廣太陽能,甚至許多人還說中國大陸綠能已經供電很大的比例。沒有錯,中國大陸的確提供了許多獎勵。各地政府大把大把的鈔票花,廠一個接一個蓋。但是理論應該達到的損益平衡點卻遲遲未到,雖然量已經規模(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生產國),但是經濟上仍然不夠和傳統石化燃料競爭,而轉換率也一直無法突破。之前的樂觀氣氛,純粹是一種一相情願,只要政府一不補助,整個產業就如同沒油的汽車。無以為繼了。而太陽能神話也就隨之破滅了!
事實上,早在尚德破產之前,中國政府事實上就已經察覺問題了,所以中國首先限制多晶矽的擴產,(想當年台灣的茂迪和尚德搶多晶矽產能時,台灣因為出價低而喪失供應時,台灣許多報紙和環保人士還認為是綠能的一大挫敗,但是尚德後來因為高合約價的多晶矽而喘不過氣時,卻沒有人出來告訴我們,這就是環保和綠能人士報憂不報喜的基本心態)。但是因為產量過剩加上轉換率一直無法提升的問題,中國廠商終於只好賠本輸出,又遇上反傾銷這根最後稻草,終於讓中國太陽能產業一敗千里,投資付諸流水了!
而這也正是我一直不斷在強調的,綠能是不可能揠苗助長的,有句台灣諺語正好說明我們對太陽能的態度:那就是有個影就生個子。事實上大量生產技術不成熟的所謂綠能產品(就算他真的是綠能產品好了),實際上是一種浪費能源的方式,如果家家的屋頂真的因為國家補助都裝了現在效率不到10%的薄模式太陽能電廠,那兩年後如果技術突破而可以生產15%轉換率的太陽能電板時,那我們該怎麼辦?說到這裡,我要說:市場短期內或許不完美,但是以長期眼光來看,市場是最價的選擇。對於所謂的綠能產業,我也如此深深的期許。畢竟這才是代價最少的方式。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