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7/08 22:15:31瀏覽962|回應0|推薦9 | |
張戎是名重一時的作家,據說是中國改革開方後第一位拿到英國博士的人,其基於家族歷史所寫的鴻一書大受好評,讓許多西方人驚豔,洛陽紙貴。但是我認為這有一部分是因為當時歐美社會渴望知道中國的變遷,當時中國還相當封閉,資訊不易外流,而張戎又是一個大家族出身,當然會吸引獵奇的讀者。
而後續的毛澤東一書奠定其專業作家形象,同時打破西方對於毛澤東的幻想和迷思。
但是有關慈禧一書,我認為卻是一失敗之作,因為和前兩部作品相比,作者立場顯然太過偏頗,對於資料的利用和解釋常常是武斷式的選擇,而且是用一種作者的情緒性用語來陳述事件,常常是先替慈禧劃好位置再來請他入座,做壞的就是他被逼得,好的就是它出自內心,但是這種解釋太過個人化也無法有效證明,畢竟我們很難知道當事人在想甚麼!而且這種澄清方式反倒是壞事,因為許多人會以此為反面的教材。事實上我也相信慈禧的許多作為確是被反對人士抹黑,像中午甲午戰敗決不是因為慈禧挪用軍費這麼簡單的原因(事實上有沒有都還是疑問)但是慈禧掌權多年卻是讓清帝國國勢每況愈下,這是鐵一般的事實,說慈禧有心改革這就是有些吹捧過頭了,事實上慈禧的確不應該替清帝國的衰微負起所有責任,但是以他掌權之久,權力之穩固,但是中國卻沒有能夠振衰起敝,誠如李鴻章所言,清帝國不過就是一個紙糊的窗戶,破那裡補哪裡,根本談不上中興,作為最高權力擁有者,這筆帳自然他要負絕大部分責任。
因為原書是英文,所以有些情緒性用語很可能是因為翻譯導致(所謂的翻譯再創作),但是這本書是作者自行翻譯,所以應該沒有所謂翻譯失真的問題。其中用的那些情感是用語應該也是作者自己認同的!就像你可以看到取材上作者用了許多西方外交人士和西方友人的讚美之詞,但是大家都知道,外交界所留下來的用語基本上都是官式用語,可信度不高,而既然可以和慈禧成為好友,那當然是認同慈禧的作為的人,否則如何成為友人!作者也提到慈禧似乎很受人民愛戴,但是這根本和慈禧的作為無太大關連,台灣有總統因為貪污坐牢都還有人要上京救駕了,這是當時的民情未開,更何況書中一再提到清朝臣民沒有愛國意識,這不是有點矛盾嗎?所以這種資料上的誤用和取捨使得作者的論點不盡公允。對於慈禧作者百般維護,但是同時在處理一些清朝官員的表現上,作者卻是採用中國式的春秋之筆來做為評價標準,這兩種標準,這就令人懷疑作者的用心。好像是為翻案而翻案。
就作者兩本傳記來說,毛澤東和慈禧中的撰寫方式和取材都大異其趣,試想如果是用史諾的證詞來說老毛,那毛澤東絕對是不一樣的形象,但是不幸的是作者就是用這種史料裁減的方式來立書,或許作者太想替慈禧翻案,所以太特重於心理側寫而忽略事實的殘酷,因此慈禧就被幻化成一個時代誤解的悲劇英雄,但是我認為這是一種再歷史化的重構,只是這樣的重構真的就比較接近事實嗎?毛澤東傳的確讓西方打破幻想,重塑一個真實的毛澤東,但是慈禧則是作者心中的幻想罷了!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