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18 07:41:45瀏覽9782|回應0|推薦133 | |
雪廬老人的叮嚀: 淨土宗兩大宗旨 淨土宗有兩大宗旨,第一是「帶業往生」,第二是「乘願再來」。但是這兩大宗旨,經文上不是這樣說,為什麼呢?因為經是「依義不依語」------看過法華經的都懂得,看經須懂經文的文理,文理裡頭藏著有意義,光講本文聽不懂,必得講裡面的道理,才聽明白。這本經的道理跟另一本經文的意思一樣,言語卻不一樣。淨土宗的根本就是華嚴經,華嚴經之離世間品後,接著就是入法界品和普賢行願品,華嚴經的主人,就是普賢菩薩,講華嚴經若撇開普賢菩薩,就像一棵樹刨了根本,還講什麼華嚴經?所以有人講華嚴經,講到十回向為止,登地菩薩就不講了,接著講普賢行願品,則全部的華嚴經都包括了。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到了普賢菩薩的地位還有業!普賢菩薩還有業,怎麼消業往生呢?業消盡就成佛證果了,那何必往生? 煩惱種子還存在著 「乘願再來」沒有反對的意見,可是,不帶業往生,怎麼乘願再來?再來是帶著惑業才能來,惑業沒了,就不能來了。而所謂「潤生」是什麼?就是煩惱種子還存在著,滋潤它,叫它起現行,這才能再轉生。不帶著業,不但是不能往生,也不能回來。佛到各各世界度眾生,譬如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娑婆世界八千多次,八千多次皆是化身,不是他的法身,化身來這裡八相成道,再成佛,成佛的時候得「重入玄門」。再來八相成道時,打從開始怎麼修行,怎麼證果,怎麼破魔,一切都得經過一遍,經過這八相成道,是不是「業」呢? 發大願為度眾生 乘願再來,阿彌陀經上也沒有,可是意義上就是如此。凡是大乘佛法,都有願力,發一個大願為度眾生。願有十種名字,裡頭有一種叫做「願輪」,輪是車轂輪子,車輪子隨走隨轉,沒有停止的時候,比喻佛菩薩度眾生的願,永遠沒停下來。例如地藏王菩薩,人家都成佛了,他不會成佛,是他的功夫不到嗎?功夫早到了,是他度化眾生的願輪不休息。 乘願再來和潤生有什麼關係?這是學理的問題。生是生滅法,有生就有死,有生就有滅,永遠停不住。一切煩惱迷惑,皆是生死種子。生死種子在八識田裡,好像植物的種子在地裏是乾巴巴的,若沒空氣,沒陽光,它不生長,必得有陽光,有空氣,有水分,種子它才破開長芽。所以種子必得滋潤,方能生長。生死種子,有「惑」的滋潤,才能生到六道裡來。若無「惑」的滋潤,生死種子變成乾巴巴,就離開了六道。 行菩薩道度眾生 行菩薩道,度什麼樣的眾生,就得變化什麼樣的形象,才好談話。譬如我們現在是個人,要對一隻雞、一個蠅子、一個蚊子說法,牠聽懂了嗎?或可有聽懂的,那也是少數,必得有神通變成雞、蠅、蚊子,變化成同類,它才聽得懂。菩薩為度眾生,一定要轉願輪!但是眾生並不是一度他就聽懂,譬如這一個場子裏,有五百人來聽經,聽懂了的有五十個人了吧!聽懂了的,他信不信呢?要是一聽就懂就信,就了不得了。 菩薩能觀受是苦,才乘願再來 所以乘願再來度眾生須「代受」,代替眾生受苦,因為,眾生凡所有受皆是苦。替眾生受苦,可不是吹大氣的,就像耶穌被釘到十字架上,代眾生受苦一般。菩薩因為能觀受是苦,才乘願再來,甘心替大家受苦,眾生接受不了的痛苦,他代替眾生受。怎麼個代替法?「乘願再來」底下這五條,就是菩薩乘願再來的五種受生方式。 第一、「息苦生」。佛經有說,有一個地方天災人患,沒得吃了,佛就投生變成魚,給人吃,這魚就是佛變的,為著救眾生的痛苦。咱沒這神通辦不到,有神通就能變化無量無邊的東西。知此就懂彌陀經所說:「皆是阿彌陀佛之所變化」的道理。 第二、「隨類生」。六道每一道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等不同類的眾生,例如水族一類就有多少的動物。眾生有無量無邊,佛菩薩為廣度眾生,所以化身永遠輪轉,隨眾生的類別去投胎受生,這必得乘願再來才可辦到。 第三、「大勢生」。菩薩乘願再來有很大的勢力,富貴比一切人都高,因為大多數眾生都是希圖富貴,想依靠有能力的人。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身邊的兩尊菩薩,一邊是觀世音菩薩,主張慈悲,一邊是大勢至菩薩,發動智慧,這是智悲雙運。十六觀經上,觀世音菩薩是「萬億紫金身」,大勢至菩薩名「無邊光熾身」。觀經上說:「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得無上力」大勢至菩薩無量光熾身,智慧普照全世界,光明加被到我們身上,我們的罪業就消除,智慧就開了,開智慧便能離三途,得無上力。 淨土宗把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特別選出來,在此簡單介紹楞嚴經二十五圓通。「圓」是圓滿,裡外各方面皆是圓滿的。圓滿了還是不行,還要有「通」,通是通達,這裏看得見那裡,那裏也看得見這裏,一點障礙沒有,這叫圓通。得了圓通,就是佛果的地位。楞嚴經的二十五圓通,一種圓通一個法子,有耳裏得的圓通,眼裡得的圓通等等,第二十五位是觀世音菩薩的圓通,第二十四圓通就是大勢至菩薩,別的人都採取觀世音菩薩的圓通,唯有淨土宗採取大勢至菩薩的圓通,大勢至菩薩的圓通,有什麼特別處呢?佛法是「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歸元沒有第二個辦法,但是方便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可是大勢至菩薩的圓通沒有方便,「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用不著方便,直接「念佛憶佛」,什麼也不要,就是在「念佛憶佛」這四個字上。大家念一句阿彌陀佛,也念多少年了,有什麼用處呢?你對阿彌陀佛也沒加「念」,也沒加「憶」,所以是漂漂浮浮啊!大勢至菩薩圓通章,除了念佛號,什麼也不要,這就成功。因為憶佛念佛,佛就是心,心就是佛,自能開悟,用不著方便法。你若不信,那就沒法子了。十六觀經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念佛、憶佛就是拿這個心作佛,拿佛作心,這還不是「歸本」嗎? 第四、「增上生」。力量夠了,再增加上力量,叫「增上緣」,行菩薩道的人,功夫雖然到了,還得用增上的力量。十地菩薩就了不得了,只有法王能跟他說法,法王就是乘願再來的菩薩,為了增加他的力量,他再入十地,當法王去教十地菩薩。法王不僅是教十地菩薩,譬如,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就是法王,也來這裏作法王。世間法中,譬如,中國的堯舜禹湯這些聖王,也都是些修行的,他必須來治理天下,做一番功德,他才會成功。這叫「增上緣」。中國自古以來出這些聖人,跟別的國不一樣,別的國沒這種福氣啊! 第五、「最後生」。修行到了成佛就圓滿了,這必得一步一步一步幹到最後,全始全終,不能半途而廢,到了等覺菩薩若不幹了,也不是最後,必得完全證得大圓鏡智,才算是最後的一場。華嚴經上叫妙覺,等覺以後就是妙覺,這是最後的。 乘願再來的菩薩有這五種受生, 每一種都是「生」,有生就是生滅法,就不是證「無生法忍」,所以乘願再來的菩薩道都還要留惑「潤生」,還沒有業盡情空。要是證了果位,不問證的是大果小果,都是現在生前得果位,生前不得果位就完了,所以說:「證果全在生前」,並非死了才證果。 帶業往生 往生並沒證果,若說證了果位才往生西方,是胡造謠言,說消業往生,什麼業也沒有了才往生,這是大悖經義!往生的「生」,就明說是還有惑業、有生滅,並非不生不滅的證果。往生到了那裡才再證果,才不生不滅。在這裡證了果,再上西方極樂世界,那叫多事。在這裡往生,生還有生滅,到那裡再修,才沒了生滅,到那裡還要再修,這不是帶業往生嘛?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