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09 07:29:29瀏覽1771|回應2|推薦145 | |
雪廬老人的叮嚀: 什麼叫作「有漏」? 人情多趨吉避凶,做了好事,就想得好報;做了壞事希望不得報應,這種偏心,人人都有,然而是不是需要改掉呢?可不必改。因為做了好事希望得結果,會了本文所講的方法,就可得結果;做了壞事希望不得結果,會了本文所講的方法,就可不得結果,這豈非很好很便宜?!但會了必須照著方法去辦才行,否則不行。這是交代的重要點之一;還有應行交代的第二點,不論新舊同修,都須要明白。就是:吾人做的事情,不論是好事壞事,都是「有漏」的。什麼叫作「有漏」?比如一個碗,倒滿了水不漏,叫不漏碗;有孔漏水,叫有漏碗,漏完了,水也就沒有了。 「有漏」惡業與善業 這是比喻吾人做事要變的,如做了殺人偷盜的壞事情,是造因,到後來結果就變了,變得自己受罪。這就是說從前做的殺人偷盜,漏出來變受苦了。照這比喻看來,所謂「有漏」,能漏到使殺人偷盜惡因漏完了沒有結果,豈不很好嗎?但這事實與比喻有不同處,吾人造的千千萬萬的業,並不只殺人偷盜這一條,而且業亦分善惡兩類,舉出來的殺人偷盜,只屬於惡的有漏之一例,一碗水,容易漏空,造的業千千萬萬,連綿不斷,不易漏空,這是危險的。不善的有漏如此,下再講善的有漏。善業有「有漏」「無漏」兩類,有漏善就是做了種種善事,滿了就往外漏,受報應,現生得升官發財,家庭平安,或大富大貴;死後種種善受不完,再得人身、長壽、生天堂享福,福享完了也就空了,所以也叫「有漏」。 「有漏」是因果一定之理 這善惡兩種有漏,聽明白了,就可以悟出因果一定之理,因為善惡都藏在心裏,心裏作惡,受種種的罪,就漏出罪來;心裏作善,享種種的福,就漏出福來,作惡漏罪,作善漏福,就是因果一定之理,因其如此,所以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因果不能互相抵銷,有如豆之與麥,種子不同,所以結果不能互易。理既明白了,大家可以想一想,從前做了罪業,現在雖趕緊做善,但不因現在做善,就能使從前的惡報不受,必須知道現在做善事,不必一定期望得好報,必得惡報受完好報才能出現。 善有無漏的,惡沒有無漏的 無漏就是不漏,如碗無孔,水仍在碗中,不往外漏水。無漏善業,就是說善在心中滿滿的,不受報應,善有無漏的,惡沒有無漏的,這無漏善能起補漏的作用,就是說當心中的有漏善業及惡業,向外漏走的時候,無漏善就把孔補住,使善惡二業不往外走,在心中如二元素起變化,惡被善變,惡因就消滅,不會再往外漏,即使往外漏,也已變了,有什麼可怕呢?這樣講與前面所說善惡因不能對銷,豈不矛盾,現再舉一比喻,比喻一個碗,放一撮鹽在內,加水使變鹹,再多加水,就不鹹。鹹喻有漏惡,水喻無漏善,只要化合了,一切就不怕。 「無漏法」就是「心」 前說無漏可不受報,但做什麼事才叫無漏法呢?這較難確指,簡單的說,無漏法就是「心」。心之一字,已講過,不是肉團心,是臨時所起念頭,念頭的本體就是心,佛說法四十九年,離不開心。但為甚麼說心是無漏呢?因為漏就起變化,天也變,地也變,沒有不生不滅的,既都生滅,自然都是有漏的,即是做任何大善,布施像阿里山那樣大的金剛鑽,也是屬於有漏,皆不中用,只有無漏,才是真正的了脫。無漏心喻如金剛,任何一切壞不了他,他可壞一切,心就是這樣,任何一切變不了他,他可變一切,懂得了心,就得了無漏法。得了無漏法,從前做的善,可保不失,做的惡,可不受報,這就是無漏的簡單說明。 吾人對於「心」,只可強信,若說詳細,不是短短時間可徹底。雖然,佛已經把方法說出來了,不懂理,照佛說方法做就可,現在只可介紹方法:歸納只有三個字「心」、「業」、「報」。總綱是心能造業,心亦能轉業,前是境,後是報。現先從業說起:「業」就是造的善惡業,「報」就是造的善惡業漏出來受結果。「心」比如碗。受不受報,其權在碗,碗漏就受,碗不漏就不受,大家只要把心控制住,就可不受報應,但如何控制,今天把方法說出來。 如何控制「心」 主要方法,應先明白「心」,但前已說過,心難明白。心如何難明白,現說說:「心」一是真的,一是假的,真的叫真心,假的叫妄心,大家如果能把真心拿出來,就能成佛作祖,什麼是真心?光光明明,真空無物就是真心,佛是這樣;什麼是妄心?真心被五欲六塵蓋住,迷惑顛倒,就是妄心。吾人心全是妄心,有妄心就造業,只要把妄心去了,就是真心,不必說全去,只要是去百分之一,見到幾分光明,就見了真心,也就算是破迷,也就是算是開悟,也就有了辦法,真正能去淨妄心,光明全透的,只佛一人,哲人只要能透一線光明,就能改造惡業,不受報應。但怎樣才能去妄心,透真心呢? 不起妄念,顯出真心 真心、妄心,須先分清楚。甚麼是妄心?心起念就是。甚麼是真心?真心即無念,如如不動,不動就是真。佛法全部藏經,三個字可以概括,「戒」、「定」、「慧」。三個字中,要緊的是「定」,定是悟的,定了就放光明,放光明就沒有妄念,不定是迷的,迷了就不放光明,不放光明就有妄念,所以皆是凡夫,被妄念煩惱纏縛,生生死死不斷,現在的辦法是,使他不起妄念,就顯出了真心,但什麼人能做到?沒有做到的,所以佛才想一個巧妙方法要你做到。甚麼巧妙方法呢?在一切方法中有二字最要緊,就是「止」、「觀」。「止」是不起妄念,「觀」是觀察心。怎麼止?怎麼觀?就是把心先定下來,甚麼都不管,然後再觀察心中所起念頭,心一動,一起妄念,立即打銷,這樣妄念漸漸去,真的就漸漸出來了。古德說:「不怕念起,就怕覺遲」就是此理。止觀的方法很多,一些人做不到,所以念阿彌陀佛,以阿彌陀佛替代妄心。說到真心出來,真心在那裡呢?真心是空的,一無所有。心既空了,找不到心,罪業在那裏?試請各位答覆。 日日省察,讓淨勝染 祖師曾經說過,禪宗二祖,未證果時,心不安,請初祖替他安心,初祖說,「拿心來我與你安」。二祖回以「覓心了不可得」,初祖即告以「我與你安心竟」由此可悟「心若亡時罪亦亡」這句偈意,一有妄念,罪又來了。在我們凡夫心中,有淨有染,淨染各佔一半,時常打架,染力強了就能消滅淨,淨力強了就能消滅染,各位可自我日日省察,染淨兩方,要那一方打勝仗,淨勝了,就解脫,染勝了,就墮三途。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