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1 07:13:15瀏覽1340|回應2|推薦160 | |
雪廬老人的叮嚀: 忽視因果實為大錯 因時下學佛通病,在甫學佛時,因果還相信,後隨時間進步,反致漸忘因果,甚至輕視因果!俗云:「因果怕」,因果反倒怕他。到此程度,則無所不為!似此情形,縱令學佛百年,又有何用。即使其解文並勝,與明心見性則毫無關係,現藉此機會,提倡因果,乃有此次因果開示之選講,剋實說來,釋迦牟尼佛自始修行,以至涅槃,所有開示,無一而非因果,學人忽之,實為大錯,今先說明因果要義。 無論何事不出因果 天地間無論何事,皆有開頭和結果,開頭即因,結果即果,此因果之理,儒家之四書五經,佛家之三藏十二部,大而言之,只凡是正式宗教,所倡皆不外因果,由此可見得禍得福,成佛作祖,皆因果所成,禍與福、佛與祖是所得之果,得果必有前因,故云不出因果。又如古哲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此因果之理,千真萬真,不能錯一點。 因果通三世,種何種因得何果 再者因果通三世,事不論大小巨細,有前因,必有後果,欲知過去因,現前所受即是,欲知後來結果如何,現前所作即是。吾人明日是禍是福,多不能自知,但可以三世因果之理推求。即如吾人身體壞後,神識往那去?以此推論,不外二途。一者六道凡夫,一者成佛作祖。但說到成佛作祖,那頗不簡單,果勝必須因勝,非僅講經說法即成。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何種因得何果。再就念佛而言,若無相當功夫,想得往生,絕對欺人之談。若就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來說,吾人可問自己作的善惡多少,即能自知去處,勿須問人,想想都明白。 心造惡因,心能轉變 這樣講很可怕,現雖學佛,也做好事,造善因。但所造罪業惡因怎麼辦?這不必怕,只要懂佛理,照佛示方法去辦,就有辦法,除了學佛以外,真無辦法。那麼學佛有甚麼辦法?學佛講心,心造萬法,善惡皆心造,既能造,就能有主權去變化他,這是別教所無。心造惡因,心能轉變,除轉心外,作善事不能消惡,作萬善消不了百惡,善與惡各報各。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前罪可以不受,懂得了心的方法,即可消滅。 善惡不抵銷,轉變它的緣 再有,在座聽眾,皆老同修,諒不致誤會,為什麼善惡不抵消?這有如麥與豆,種子不同故。既不同種何能互抵。然學佛何以能消?善有「有漏」「無漏」之別。即生有漏善報惡報,無漏心法可轉,此理留待後述。因,就是造因,造作名因。果,是由因得的報應。轉者,作了使生變化不報。比如善得善報,不必轉。惡得結果時,有法一轉一變,使不結果。照這樣看,甚為簡單,但若往深處說,有緣生論闡之甚詳。總之,萬物有因,亦不直接結果,必待中間之緣,譬如一粒豆種為因,若無水、土、日光、肥料等緣,即持在手中百年,亦不會生長,此理易明暸,這種因果轉變方法,就在於轉變它的緣。 心能轉業,因果不定 凡事有因就有果,因果原有一定,但可以使他不一定,因他是唯心所現的原故,原來造的因,當將要結果的時候,心再起念頭,就可以把心變了,一變的時候,前已造的因,後將得的果被新念頭一衝,起了變化,遂使前因後果不相同,這就是經文所說:「以心能轉業故」因為心能轉業的原故。這就比如:有人從高處跌下來是因,跌破頭死了是果,但,假若正當跌下一半的時候,有人用力一推,這人就死不了,這就是變了,當死變為不死,這就是定而不定,就是因為是唯心所現的原故。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