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03 02:10:57瀏覽1441|回應4|推薦39 | |
撰文、攝影/黃郁棋 夜稍深,這應是人一天當中最為疲累的時刻。但也只在這個時刻,才會想拖著疲憊的身與心,與自己進行一場深邃而又迷人的對話。 整學期我的生活步調大約如此:清晨若起得來就去晨跑,九點後上工,中午到下午一點偷閒一個小時睡覺上網,下午一點到六點上課,晚上不是球隊練球、做重量訓練,就是一場又一場的開會與趕報告。今天是特例,晚上六點半以後,我都奉獻給七星潭。 兩年多前,縣政府核准了派帝娜公司「七星潭濱海休閒渡假村遊樂區興辦事業計畫書」,這個度假村的位置就位於七星潭的賞星廣場和自行車道的東南邊,距海一百公尺。預期興建三層共一百二十間的度假飯店,當時我大學二年級,對於這類事情毫不關心,於是也傻傻的不知情。 對於來花蓮觀光的都市人而言,七星潭是必去景點之一;對當地學生而言,七星潭更是談戀愛、莫名其妙大吼的好地方,財團就是看準了這一點,想要在七星潭海撈一票。後來因為此事被媒體曝光,加上立法委員以及環評委員的質疑,才不了了之。 不料,在今年的十月三十日,環保署居然通過了花蓮縣政府申請廢止八十六年的「七星潭沿海風景區開發建設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一案,也就是說,接下來在七星潭興建建築物,不必再接受正規環評,由替代性的政策評估來彌補。儘管縣政府擔保「高規格」的審查,但是這依舊淪為歐巴馬式的空談,畢竟,「高規格」三個字並不能拿來當作審查要點使用。而替代方案政策評估是怎麼一個評估法呢?我們無從得知。唯一不用想就猜得到的,便是花蓮縣政府以「一定可以興建」的立足點出發,再來做做樣子給財團一些不痛不癢的附加條款。 除此之外,與此相關的還有「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畫」,該計畫北從太魯閣崇德開始,到七星潭奇萊鼻海岸地區,佔地八千公頃。但是這個計畫的申請書以及政府政策環評說明書,經過數十位縣民的索取,依舊落空。換句話說,這個「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畫」很可能是一個黑箱作業,等到生米已經放進電鍋煮了三十分鐘,才公開對外發表狀況;等到縣民發覺,熟飯早已冒出陣陣白煙。這個風景特定區的設立充滿著想像空間,簡直就像花蓮縣政府將七星潭切下一塊香肉,吸引財團相互爭奪,彼此抬高價格來賺取另一種層面的觀光收入。 為什麼不給派帝娜公司興建度假飯店呢?哪裡不好?事實上,地球上的人口依舊不斷增加,按照目前的全球環境負載力看來,在到達九十億人口以前不會停止。人口增加,建築自然也會增加,這是不爭的事實。自然環境固然珍貴,但是很遺憾的,只要有人,破壞是在所難免。只不過,破壞也有善意的以及非善意的兩種,若政府輕率的給財團開發,將是非常愚蠢的事情。派帝娜公司打算在七星潭建造一排遊艇碼頭,以供來渡假村遊玩的人們使用。儘管縣政府強調「絕對不讓財團築起圍欄」,但興建了碼頭後七星潭還叫七星潭嗎?要看海,只是難保不會有遊艇呼嘯而過。如此一來,人們必然對七星潭不抱希望,那這與圍起來有何差別?只不過換個名詞罷了。 破壞海岸景觀,將全民的資產「大海」(七星潭不是潭,是連接太平洋的海)納為私有後花園,絕對是全民的損失,飽足了財團的口袋。若想看派帝娜公司的前科,可參考築於蝴蝶谷的富源度假村,所謂「花蓮的涵碧樓」,要去看蝴蝶,請先準備好大把鈔票(新台幣八千起跳)在「花蓮的涵碧樓」住下吧!我想,這種情況若再度發生於七星潭,是全部人都不樂見的。再者,觀光客來花蓮,為的是天然景觀,絕非度假飯店;尤其這一案更是誇張之甚,只圖利一個財團,屆時極可能成為該渡假村的封閉消費型態,除了財團,全民與地方商家通通倒楣;縣政府表示「環保團體這樣搞,以後誰敢投資花蓮」,但是若不這樣搞,以後誰還想來花蓮! 而最新的消息(自由時報)指出,花蓮縣政府總算「承認」將要把地轉為遊憩用地(新城鄉大漢段地號1134號),然而此舉用意最後有可能變成修法後由國產局間接「賣」給派帝娜公司,比BOT(租用)還要嚴重,賣出去的地是要不回來的。這個消息還是由於派帝娜公司說溜嘴才傳出,縣政府見紙包不住火才正式對外宣布此一消息,在此之前,吭都不吭。官商勾結,還真勢在必行呀! 扯遠了。晚上六點半以後,我在校園連署的會場待著,只要有人在校內的便利商店附近遊走,就過去邀請他一起參與連署,而同學們也十分踴躍,幾乎沒有人拒絕。就連原本看到我們就甩開頭揮揮手的同學們,一聽到七星潭要被賣掉,也忍不住回過頭來。 臺灣是個島國,儘管自稱農業發達,但是也才這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佔地,農業再發達也難以真正流行於全世界。加上沒什麼自然資源可言,就是有,也早在台塑六輕時期幾乎消耗殆盡(可以看看雲林麥寮,當初保證的繁榮跑哪裡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河川乾涸)。四○~五○年代出生的人們,大約是將環境破壞殆盡最主要元兇的年齡層,臺灣服務業之所以佔了大多數,乃因為無路可走。觀光業是臺灣近年來一直致力推行的行業,但是說難聽一點,臺灣是個沒有文化的熱帶國家。就是有,也早已成為過去式;因為政府的不重視與不保留,連臺灣話都有可能絕跡。就文化而言,臺灣幾可謂「毫無吸引力」,不像日本京都,充斥著濃濃的文化氣息。就自然景觀而言,臺灣的景觀也遠不及美國大峽谷的壯闊驚人;當我站在大峽谷邊緣,生命似乎從谷底汩汩流出,衝擊我的腦海,再向上直奔雲霄;在臺灣,至少到目前,我還沒找到能與此相比的感動。居住花蓮也第四年了,只覺得花蓮像是延伸出來的臺北,縣政府只想讓花蓮變成新一代的大城市,而忽略了七腳川溪上游攔砂壩攔下的一堆垃圾。 身為一名大學生,除了上網打屁玩臉書,還能做些什麼呢?或許,在反七星潭財團佔有連署會上,能找到一點點啟示。 2009/12/3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