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探討實驗室】Part I 我所認知的科幻
2006/11/02 12:03:25瀏覽238|回應0|推薦1

很多人不喜歡看科幻小說;原因無他,因為科幻牽涉到的範圍太過僵硬,使得讀者還沒碰到紙張就已經打退堂鼓。更糟糕的,普遍大眾都認為科幻小說是一種只要作者拿起筆來,隨便在紙上迅速書寫後交稿赴印的草率東西─這是相當負面的想法,但也因為這些思維,使得科幻小說在台灣是賠錢生意。

科幻小說在小說的觀點面上是一種形式的娛樂,但不代表隨意的把名詞集合在一起,就可以稱之為科幻小說。何謂真正的科幻?我們有義務先給科幻小說一個標準的定義,方能夠繼續討論方才「科幻小說=賠錢貨」的問題在何處。

若將科幻小說這個名詞比喻作一種藥物,那麼不論是選用藥物以及服用藥物的人,都應該會先看看使用者說明才會決定服藥劑量以及時間。科幻小說,顧名思義分為兩個主要成分:第一是科學的背景、理論的根據;第二是幻想的創作、故事的安排。缺一不可,不論好壞與否,達到上述的條件者,基本上就可以以Si-Fi,科幻稱之。

但有些時候,具備這些條件的事情也不一定等於科幻。我的作品《你的臉並非金屬》一文註明【短篇偽科幻】這幾個字,就是一個案例。相較於《裝甲開發者物語》或者之前刊出的《飛向自由的彼岸》本傳故事,你們發現了什麼?

答案是:《你的臉並非金屬》只有使用科幻名詞,沒有使用科學器材的場景;《裝甲開發者物語》則為相反。

《你的臉並非金屬》的筆法是一般通俗所見的輕小說寫法;現在很多輕小說也學會使用大量使用科幻名詞,間接的模糊了科幻的邊界。也因此在分類上造成相當的困難,更讓人產生錯覺:科幻是一種把一般人不知道的名詞湊在一起,感覺很深奧、很難懂,可是故事內容卻理所當然一樣。這種說法似乎很弔詭,因為科幻小說實際上也是如此;讀者看不懂名詞卻能理解內容,這不合乎一般讀書的態度,但是,這的確就是一般科幻小說所面對的最嚴苛挑戰─無法與其他類似性質的小說進行區隔、即使是能夠區隔也將會喪失閱讀樂趣。

科幻所以驚人或者有趣,並不是在故事內容裡多加渲染聲色腥煽,也不是如何纏綿悱惻;真正的科幻是在於對未知事物以合理科學手法推斷,即便是在科學上的門檻過高,現實無法實現亦是如此。

科幻的主軸是「科」與「幻」,必須很淳樸的看一部科幻─沒有受到故事拋頭顱灑熱血、離奇玄怪、兩情相悅等等的影響下,看到的才是真科幻,一種非常具有未來氣息、超時代思維與邏輯的架構。其實按照定義,《飛向自由的彼岸》也不應該是科幻,但是這部小說目標由來有自,但是這並非本文應該探討的,或許可以考慮以後再說。

很多人認知的「科幻」並非如此。通常只有叫出某一物體的名稱,卻沒有讀者思考的空間,更沒有科學理論於其中;科幻之所以被混淆,就是因為有時「異想」與「幻想」太大,導致毫無根基,飄搖不定。輕小說其實認真以內容進行分類,都屬於幻想、奇幻類小說,跟真實的科幻搭不上邊。以美國科幻大師:以撒‧艾希莫夫先生的基地系列為例,整個故事建構於一則名為「心理史學之」的科學理論。而心理史學,則建構於機率、場、向量等基本數學原則之上;如果科學家﹝生物資訊學者﹞大量蒐集群體行動案例以後,將會得到一個答案:這些事情與想像是極有可能被實踐的項目。

換個角度說:《裝甲開發者物語》是個向可行性挑戰的故事,但是《你的臉並非金屬》是人物的心情側寫。

對於一部科幻來說,科幻的重點無關於中國亦或是西方人名、地名,名詞只不過是手段罷了,重點在於有沒有科學上的依據。有人說,中國人的科幻就必須尊重中國,以中國為核心價值來寫作,否則只是崇洋媚外;在我心中,這句「崇洋媚外」,是何其大一頂帽子。

創作小說在乎的是創意,但是牽扯到民族問題的事情,那就會喪失自身的本質。的確,科幻是來自外國的產物,我們也順利的接納了它,把它放入我們文學寫作的一環,最重要的,它是一種文學形式,可以有像我們古典小說紅樓夢、西遊記一樣有價值,但它最重要的價值,是存在於“合理的幻想”、“奔馳的科學”、“超凡的科技”之上。

名詞並非絕對,但是若是本末倒置,那麼我們永遠不會有自己的科幻;這麼作為,只不過是在扼殺一個幼苗罷了。

早期創作《飛向自由的彼岸》時,我有些捍衛中國式科幻的朋友屢次抗議我的小說濫用外國科學,嚴重的牴觸現實狀態。諸如:超空間跳躍是不存在也無從達到、時空旅行是不可能發生的、人類無法將能源應用到接近100%等等。但是就現實角度來說,科學大部分時刻也都是處於未知的狀況;我們不確定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中到底有沒有外星人、能不能夠找到別的空間......我們知道方法或者是可能的理論,只是現在的我們能力尚不能完全領悟其中奧妙,也沒有絕世天才開創更精進的理論;那何不能做一個假設、一個推想?

若沒有想像,科幻小說只剩下科學小說,幻想的那一半便消失無蹤。我並不聊解中國式科幻為何,我雖然佩服這些人的想像力,但是我必須誠實的說,現今的科學,大部分都是洋學,完全排除現今科學理論的情況下,除非寫的是復古的時空錯置型、特殊架空世界小說,不然要發揮的舞台,恐怕很小。

科幻需要的不只是創作力,更在某些程度上必須要有專業。寫作科幻,某些程度上,設定稿是必須的。有些事情要合理化,其一就必須要有完整的設定,不要讓名詞落為空談,這才是科幻本色。

空談無益,我們舉個比較有名的亞洲科幻來說吧。

東洋人,一個在小島上但是卻有十足野心的民族,這個民族擅長把自己無法實現的事情化為想像,因此日本人的科幻,或許是全亞洲,最具代表性的。而其中,最巔峰者我想應該是機動戰士鋼彈系列。這部動畫從初代鋼彈到現今的SEED CE73觀星者系列,已經度過了將盡快要三十年的歲月。你或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偏偏只講鋼彈呢?

其實早期的鋼彈並不算純粹的科幻,正符合我所說的題材。我們拿幾個比較有名的作品來說,UC系列裡面有New Type﹝新人類﹞,NT可以延伸意識於駕駛機體上,NT還可以和機體共鳴,有時候連機體本身都沒有的功能都可以啟動,我最喜歡以卡蜜兒為例,Z鋼彈沒有光束防禦膜,可是卻可以透過精神力發動使漢摩拉比﹝一款MS﹞發射的光束偏折;實際上要防禦光束攻擊,就非得要像鋼彈SEED裡面的禁斷鋼彈使用電磁效應使得光束偏折才算合理,不過反正有新人類解釋於先,我們也只能如此接受。也就因為NT過分誇大,而現今又有調整者的種子系統,鋼彈雖然大部分都很符合科幻,但實際上還是有段差距。

真正的科幻必須向美國的科幻大家所寫的,要具有真實感,日本的鋼彈算是最接近的產物了,但是幻想的成分仍就是偏高的。真要定出亞洲人的科幻形式,我想日本的創作者們─不論動畫或者小說家都或多或少有資格摘下這項桂冠殊榮。與美式科幻不同的,日本人的科幻注重的不單單只是硬體的科技,硬式科幻,或者只是強化角色內心世界的軟式科幻,由於擁有比較高比例的想像,以及深刻的哲學思考,結合兩者,不會像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那樣沉悶,也不會像是星際大戰滿場雷射亂打。

也因為日本人開了這個先河,大量生產科幻為主題的「娛樂產業」,使得亞洲的科幻受到影響,變得娛樂化,這或許是始料未及的吧?不過,身為亞洲人,我們還是要為日本的先河掌聲鼓勵。

繞了一圈,我們重新回到我們真正的焦點,台灣的科幻。台灣地區目前沒有真正可以號稱自己風格的科幻寫法,即使是那些令人尊敬的前輩們,其實大多也是橫向移植西洋筆觸。西洋寫法最大的濫觴在於不貼近“我們”的邏輯,也不夠“符合”亞洲地區的民族風情。

這並非批評!但是科幻本質上就是一個不會自我設限的文體,所以,我們通常只要改變一下下敘述的型態就可以達成目的。其實,我們的科幻也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來自國外的科幻,一般來說,整體文字的金屬味比較重,整體文字敘述注重於由一個未來的空間、一個整體的時代觀點,然後以單獨個體的角色來演出,透過這些演出,來構成整個世界的故事。而這些外國科幻,通常都擁有相當優異的預先架構與背景;反觀寫作隨性的我們,故事規格與範圍越大,反而越傾向隨意書寫的狀況,就顯得鬧劇一場、錯露百出。這就是專業的認識,所有寫科幻的人都有所自覺。

台灣人其實可以自己走出屬於自己的科幻風格,只不過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受到東洋引響,走向娛樂的方針。而國人大部分在網路上連載的網路小說,絕對在這點上有所漏失。包括過去的我在內,我們都是玩票的份子。撈到算賺到、成名算意外,雖然有少數以寫作為職志的人,但作品還是偏向“娛樂”,因此,才會給人科幻是隨便寫寫的感受。

這是一種不尊重讀者的心態,坦白說。讀者應該要學會思考;若說是電影、或者卡通,都可能因為影像而扭曲思維,文字雖然最醜陋而且簡易,但本身可以蘊含的思考空間是相當廣闊的,透過讀者的思考,小說本身才真實的存在─不然,何其說“作者已死”?我不反對輕小說─輕鬆的小說,但是過分氾濫的結果,我們是不是要往深處去著手呢?

深處著手的用意,在於故事的營造、故事的思維,應該要脫離一種思維─“個人都因相信個人的信念,而聽見個人想聽見的聲音”,這是鋼彈SEED Destiny裡面的預告篇中所述的文字,我們需要的是共通溝通的語言,深度不等於“政治化”、“搧情化”、“分裂化”,以中立的態度來敘述,以毫無偏頗的態度來觀看科幻世界的真實性,以哲學的思考、現實的轉換、預測未來可能的科技、開拓更多的科學人才為己任。這是很浪漫的行為,錢途或許不亮是各位對於這種話退縮的原因,不過,如果我們都太現實了,那我們不就真正喪失了創作科幻小說的幻想能力了嗎?

每個人都可以寫科幻小說,只要你對於科學有熱誠,大量攝取知識─不論是像我本身就是以科學研究為終身職志的人,或者是自修大學等級以上的人,甚至是本身以文學為己任的人都可以寫;每個人都有不同呈現科學與幻想交織的世界,但不要忘記,科幻的本意是什麼!科幻,是一種預言,對於未來的寓言!

新世紀交響曲的開端,要從現在開始!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strayB&aid=5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