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1/17 11:13:33瀏覽171|回應0|推薦0 | |
我可以隱約聽見在我完成科幻探討實驗室的二篇、反駁文抄襲美學二篇後,外界的評論與態度。特別是第二篇,似乎是觸動了某些大家的神經,我的立場似乎更雪上加霜了。不過我並不在乎外界這種異樣的眼光,因為就以一個讀者的角度來說,我所說的,只是陳述一個常年閱讀者的心思而已。 我還依稀記得幾年前我買了一本名為「希望之石」的小說時,眼裡閃爍的光芒;那時的我似乎還不知道今日的我的現況,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原來我也可以出人頭地靠版稅賺錢。那時候的我只是拼命的寫、為了成名,想要能夠讓口袋麥可而寫;但是幾年後我就放棄了這種做法─我開始漫長的退稿生涯,只要我投稿,沒有一個人不打回票。 當時,就連國語日報都拒我於門外。走投無路的我,只能沉痛的接受不是寫作的料的事實,放逐所有手邊的文章了半年。那時候我手上有將近400多篇的各色文章,現在留下來的,僅僅只有一個:FL的設定稿;其他的都在我升上高中以後,全部從電腦裡永遠抹滅了。而那段放逐的時光,就是促成現今FL構思的真正開端。 現在的我依舊喜歡看書,但是我並不像過去那麼熱中寫作了;文字對於我是兵器,並不能算是當做吃飯的工具。是的,文字是一種力量的傳播,我想要寫作,目的就是借助此力量讓我能夠幫社會鳴不平、或者是抒發創意。我想要的或許不大,我寫作是希望能夠獲得一種感覺:永永遠遠都能在閒暇時刻,看到令自己感動好書,享受那種感動。 可是,現在的市場上越來越多書我連看都不想看。很快的,我會陷入一種空虛的孤寂,我沒有好看的書可以閱讀。到底是為什麼好看的書逐漸減少?為什麼書架上暢銷的是減肥、旅遊、言情等等的書籍?科幻呢?為什麼我想看到的經典作品那麼難找? 原因很簡單,劣幣驅逐良幣。台灣的文壇是一個近似無評鑑機制的地方。這點從很多人「意外」的崛起中,我已經看透了。我明白一個道理,因為我本身的文學基礎很差─文人很多時刻無法接受自己已經出局的事實,現在的文壇,是一池死水;有云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們的文人只不過是關在自己權威的高塔內,企圖營造自己永恆的象徵。也因為此,她們推薦的人,往往也因為受到推薦、享受名譽而不知道精進,反而弄糟了本該潔白如冰玉、反照人心的文字。 李昂推薦李瑋涵的希望之石上寫著﹝若無記憶錯誤應該為以下轉述,如有錯誤歡迎指正﹞:無文學過度的雕琢,鋪陳著淳樸而間單的文字。 又在某些機緣下,我問過幾位文壇人有關水泉「風動鳴」的看法。其中一人回答:故事非常宏觀,節奏扣人心弦啊!你怎麼會認為這部作品很差?我覺得她這麼年輕寫出這麼大的作品,是相當讓我震撼的。 最後,是加西莫多﹝先在此為本人的批評道歉,但我們還是可以溝通﹞曾經說過:我已經掌握一種文學的技巧,讓我可以抓住讀者的心;讀者想要看什麼,就是要看抓得住他的心的精練文章。有了這些,架構、伏筆等等有無無異。 我想我已經找到了答案,台灣文壇一灘死水,就是因為沒有人願意批評。龍應台很久以前出了一系列的書評,火辣辣、下手不留情的砍翻了幾個名家作品,因此激發強烈的筆戰。就以一個學習科學的人來說,對於科學技術、或者是知識是不斷累積與修正的,移植這種精神在小說上,就類似是同把小說套裝軟體化。擁有核心的主程式後再不斷添加更新與修訂程式,強化某部分執行效能;同理,小說擁有核心價值後就應該藉由故事增添內容,不斷的進行審定與修正錯誤,最後再赴印。 我不曾感覺水泉的風動鳴是部好小說,更覺得能進入金石堂最愛100是奇蹟。一部小說,主傳和外傳累計九本,故事從頭到尾都像是RPG,小男小女小小純純的愛糾葛其中,似乎也沒有給讀者﹝我﹞一個滿意的情節交代,戰場突然變得小氣了起來;這樣的作品以高中生來說,是不錯的一部作品,可是,對於現在已經是大二中文系的水泉來說,那個審定的標準,只是高中的水平! 對於一個人,怎麼永遠以相同的水平來檢視她的作品?人都會長大,對於自己的期待也會隨時間修正;可是文壇沒有提出給當時作者恰當的建議,就讓這些年輕的寫作者一頭撞入迷霧,被過去的那些榮耀包圍,這樣永遠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我現在依舊到處退稿,依舊不受到眾人青睞,但是如果我肯改進,總有一天會一鳴驚人─這些,我必須感謝那些退我稿的編輯們,因為她們的嚴格,讓我更加精進。 沒有人站出來批評,不等於你的文章就是好文章;你的書賣得很好,不等於你的文字就是站在頂峰。一山還有一山高,但是若沒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永遠看到的只不過是那麼渺小的一點而已。對於還沒萌芽的科幻,我希望能夠擁有審慎的篩選機制,促使科幻能夠精進在先,如此才有打開未來大門的入場券。 這就是為什麼FL會時常更新的原因,也是我對於每個作家殷切的期盼。這或許超過科幻的範圍,但是對於這片土壤,我希望能灑下這種細心的肥料;總有一天,這裡會更好。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