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0/18 21:32:11瀏覽226|回應0|推薦0 | |
一個國家的生態安全是其最終的政治安全。
一個國家的生態安全是其最終的政治安全。世界著名環境專家諾曼‧邁爾斯所著<最終的安全:政治穩定的環境基礎>一書反覆強調這樣一個觀點:國家安全的保障不再僅僅涉及軍事力量和武器,而是越來越涉及水流、耕地、森林、遺傳資源、氣候等環境因素。只要生態環境持續地受到破壞,就沒有政治經濟的最終安全。因為環境退化使生存環境惡化,生存空間縮小,並不可避免地導致國家經濟基礎的衰退,其政治結構也將變得不穩定。結果或是導致一國內部的動亂,或是引起與別國關係的緊張和衝突(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矛盾部分源於水資源)。
中國對資源的過度抽取,包括對生態環境以竭澤而漁,透支未來的使用方式,都與中國近30多年以來道德倫理的淪喪有密切關係。 以上詳【中國:潰而不崩】,Page 173 出版社:八旗文化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出版日期:2017/11/01 語言:繁體中文
@@@@@@@@@@@@@@@@@@@@@@@@@@@@@@@@@@@@@@@@@@@@@@@@@@@@@@@@@@@@@@@@@@@@@@@@@@@@@@@@@@@@@@@@@@@@@@@@@@@@@@@@@@@@@@@@@@@@@@@@@@@@@@@@@@@@@@@@@@@@@@@@@@@@@@@@@@@@@@@@@@@@@@@@@@@@@@@@@@@@@@@@@@@@@@@@@@@@@@@@@@@@@@@@@@@@@@@@@@@@@@@@@@@@@@@@@@@@@@@@@@@@@@@@@@@@@@@@
信仰復興會造福中國環境嗎?
01.06.2017 宗教信仰能否重塑中國人與自然的關係?普利策獎得主伊恩·詹森在新書中給出了他的答案。
伊恩·詹森的最新著作《中國之魂:毛時代後的宗教回歸》重燃了一場始於一個世紀之前的論爭:什麼是中國人獨有的精神特質?
一百年前,中國在世界舞臺上屈辱的失敗在知識精英階層中激起了一股痛苦的反思思潮,很多人將其歸咎於中國落後的思想體系。從那之後,中國經歷了無數次意在改變和重塑中國人精神面貌的運動和革命。一些人主張全盤西化,另一些人則堅持守舊。
詹森的新書記錄了這段民族自省歷程中的一個新的階段。他跟隨多個信仰團體,包括北京的香客、山西的道士和成都的基督徒,和他們一起體驗了一場“正在塑造這個新興超級大國靈魂的偉大信仰覺醒”。這是很多中國之外的人並不知道也無法完全理解的。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在北京和這位元前資深駐華記者談起了他的新書,尤其是中國社會這新的一輪覺醒如何給環境意識打下基礎。
香會就像不是太和睦的一家人(笑)。平時也會吵吵嚷嚷,但總歸是相互尊重、互相支持的。香會成員通常都是當地的工薪階層。教會則要稍微正式一點,這是因為參加教會的人來自更高的社會經濟階層,他們似乎也更拘謹一點。
中:這種 “精神回歸”塑造了什麼樣的價值觀?
當然,並非每個人都能在宗教中找到答案。像毒奶粉和污染這樣的問題,人們會將其歸因於法律、規則和新聞自由的缺乏,但在這樣的討論中道德因素也是一個被反復提及的因素。有一種看法認為,如果人們喪失了是非觀念,什麼都沒有用。所以,很多人開始將其歸結於精神層面的問題,即缺乏“道德底線”,這個詞的英語應該是“minimum moral standards”,而非通常所用的“bottom line”。所謂道德底線就是即使為了獲得成功也絕對不會去做的事,這也是很多人覺得目前中國缺失的東西。
中:你在書裏詳細描述了像妙峰山這樣的地方,香客們每年都會去給碧霞元君上香。說到朝聖地,西方人就會想到耶路撒冷或者麥加,中國的朝聖地有什麼特殊之處?
中:這是否反映了中國文化中人與自然的關係?
約:在更抽象的層面上,中國有一個理念即身體就是一個小宇宙。你可以通過不同的修行在自己的身體裏重建這個小宇宙。當道士在洞裏打坐的時候,他們探討的是回到地球的混沌狀態,試圖在某種象徵性的層面上重新實現與地球同步。另一方面,我認為用現代的生態概念來解讀道家傳統的“自然”概念是錯誤的。道家所說的“自然”更多的是指人們要“順其自然”。
道教的確做出了一些具體舉措來將自身定位為綠色宗教。但在我看來,這更多的是重塑自我形象的努力而已,因為人們實在很難理解道教是什麼。伊斯蘭教、基督教和佛教等所謂“世界宗教”都有清晰的起源故事。比如,釋迦牟尼是一個王子,他外出的時候看到世人受苦,於是發現了終結苦難的方法就是“無欲”。
道教更像一種民間宗教。儘管在中國文化中隨處可見,比如太極和風水,但它並沒有清晰的宗教故事。歷史上,信奉藏傳佛教的清朝統治者壓制道教,導致其被邊緣化。結果,即便到了今天道士的教育水準仍普遍偏低,幾乎沒有本科學歷。佛教則不同,有博士學位的和尚並不鮮見,他們更能講述故事、皈依信徒。所以說,道教面臨危機並轉而把生態視為一個再推廣的機遇。我並不是說這種做法不誠實或者是弄虛作假,但它是否能夠成功仍待商榷。
中:你認為中國的宗教有可能為一種新的環境意識奠定基礎,並為環境保護的全球對話做出貢獻嗎?
約:大多數寺廟都在農村和山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有可能的。它們都曾經擁有大片的寺田,而且一些寺廟發揮著守護一方水土的作用。我知道南京城外茅山的一些道觀出產有機茶和有機草本製品,但道士的教育水準很難讓他們向學歷更高的城市精英們成功推銷自己,這仍然是很大的挑戰。他們甚至連宣傳的材料都寫不出來。如今,是當地政府在幫助道教庵觀進行行銷,並且努力提升道教的整體素養。
我認為總的來說,中國人在考慮的事情和全世界都是一樣的。社會構成有失公平、缺乏公正透明,在西方社會引發巨大的政治動盪,這也是中國所擔憂的。如果有一種理念能夠將我關注的所有宗教團體團結在一起的話,那就是公正,或天道。我想中國有一種很強的理念,認為社會應該公正。公正並不是一個政黨或者政治運動帶來的,而是上天賦予的。在妙峰山,各香會都把講述天道公正的故事作為儀式的一部分。
這場精神回歸說明中國人正在參與到全球對話中來。中國是否能通過道教或其他宗教為這場對話增添獨特的新內容,我們將拭目以待。
翻譯:奇芳
匿名 | Anonymous 宗教與人民素質的關係中國長久以來都是世界的文明重心之一,中國沒有自己的宗教,但中國卻包容所有宗教。各朝代君主重視某宗教而得以發揚光大,但宗教始終受限制於服務統治者,宗教的研究好像多為君主、朝庭、貴族、士大夫的上層社會服務,宗教在民間的傳播,好像祇限於底層次的儀式上。相信宗教最重要的不是它是統治的工具,也不是讓人民有定期聚會舉行儀式、維繫感情這些表面的功能。主要的宗教往往奠定了文明的基礎,宗教既是文明的基礎,宗教的研究,無疑就是提升人文素質與文明的動力與泉源。新中國要崛起於這個全球化新世代,單單祇有科技的先進,強軍勵兵的硬實力絕對不足夠,新中國必須有其他文明仰慕的軟實力,就是人文素質的提升,國家必須投入更多資源於文學、宗教等人文科學知識的領域,幾千年的中華文明與整個民族才可得到持續的發展與提升。
@@@@@@@@@@@@@@@@@@@@@@@@@@@@@@@@@@@@@@@@@@@@@@@@@@@@@@@@@@@@@@@@@@@@@@@@@@@@@@@@@@@@@@@@@@@@@@@@@@@@@@@@@@@@@@@@@@@@@@@@@@@@@@@@@@@@@@@@@@@@@@@@@@@@@@@@@@@@@@@@@@@@@@@@@@@@@@@@@@@@@@@@@@@@@@@@@@@@@@
中國的宗教與環境26.10.2006 彭馬田曾報導了有志於保護中國聖山和野生動物的佛教徒和道教徒。他說,宗教能在保護地球的自然遺產中起到重要作用。
我對中國的興趣可以追溯到35年前。上世紀70年代初,我在香港的一家孤兒院裏作義工,正是那個時候,我愛上了中國語言、歷史、哲學和傳統,我的生活也由此改變。我曾經翻譯過《易經》、《道德經》等古籍及八仙等神話傳說故事。
而我對環境的興趣則要早得多,可以追溯到一位熱愛大自然的母親及目前世界最大的環境保護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成立之初。在該基金會成立的頭幾個月裏,我以學生的身份加入該組織。
幸運的是,我能把這兩種熱情和興趣與我對現代文化中宗教作用的關注結合起來。我是世界宗教和環境保護聯盟的負責人,該聯盟是一個與世界上各大宗教合作的世俗基金會,通過它們的投資以及學術界、媒體的幫助,在各宗教的土地、森林、農場裏開發環保計畫。這也是各大宗教學說、信仰和修持的結果。從11年前成立以來,我們在世界上60多個國家開展工作。
我們于1995年成立世界宗教和環境保護聯盟時,便受到中國道教協會的邀請去那裏工作,中國成了我們首批工作地點之一。當我們告訴別人這些時,別人根本不相信,“你們要去和中國的宗教合作?不可能。你們希望他們從事環保工作?更不可能。”
在90年代中期,國際上幾乎沒有世俗組織與中國的宗教合作,就環境問題而言,除了其事關可愛的熊貓和其他幾個象徵性物種外,也不重要。
如今,宗教環境發生了不小變化。例如,世界銀行在昆明和佛教僧侶開展了一個合作專案,環境情況卻發生了徹底變化。
在90年代中期,如果有人指出中國令人難以置信的發展速度、消費觀念、對能源的渴望、大興土木和工業膨脹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那會被認為不合時宜。那些只懂得儒家世界觀的人會喋喋不休地說,發展就是一切,權威不容質疑,想當然要惟命是從。簡單說來,許多外國人認為,中國永遠無法培植出一種本土的環境文化。對商界來說,這就成了他們對環境問題不聞不問的一個藉口。而對環保運動來說,他們只能謹小慎微地和中國政府打交道,而從未向當局嚴肅地提起任何環保問題,其結果就是將這些緊迫問題擱置一旁,被漠視為文化上的無足輕重或不合時宜。
但是中國的宗教,尤其是道教和佛教都涉足於此,而且是大力投入。
1995年,中國道教協會發表了它的首個環保宣言,這使得世界宗教和環境保護聯盟能夠著手幫助道教人士實踐他們在宣言中闡明的見解、教義和價值觀。
在世界宗教和環境保護聯盟的資助下,中國道教協會開展了對其主要聖山的考察。考察表明,像華山、泰山、峨嵋山或青城山等由於其固有的神聖性,相比其他沒有被民眾視為神聖的地區來說,生態狀況維護得比較好。這一點即使是在倒行逆施的文化大革命時期也是有效的。雖然道觀、神像和聖書都遭到了破壞,但是這些山和其他地區相比,環境還是得以保護。這一點最近在由世界自然基金會及世界宗教和環境保護聯盟共同開展的一項調查中獲得確認。
中國道教協會與世界宗教和環境保護聯盟的共同研究還發現,在那些宗教社團仍然大量活躍的聖山,其環保也更好。簡單說來,多數公園看門人早上8點開門,下午5點回家。那些非法伐木者和盜獵者會在看園者不在的時候光顧。而在一座聖山上,一個道士很可能會在淩晨3點上山,或在半夜裏入林冥想。這些宗教人士的活動起到了保護山林的作用。
1998年,考察報告還促使華山管理委員會同意把華山的多數道觀歸還給中國道教協會,部分考慮是希望能更好地保護華山的環境。
這項考察的成功也促使中國佛教協會與世界宗教和環境保護聯盟聯手,在其聖山上開展一項類似的考察。結論同樣肯定了聖山上香火旺盛的重要性。
如今,這些調研項目又有進一步發展。在荷蘭生態管理基金會的資助下,中國道教協會及世界宗教和環境保護聯盟在陝西太白山重修了一座在文革中被毀的重要道觀,作為道教的生態教育道觀。在這裏,道士們就聖山環境管理、對香客、遊客們的環保教育接受培訓,並搜集資訊、編制教材,用於全中國各地區,特別是城市地區。一套有關道教和生態的招貼畫已經印製完成。今年6月,道觀環境與教育聯盟成立了,其宗旨是通過道教這個媒介,協調並開展在中國的各個項目。
在佛教界也在興起一場類似的運動,有計劃在五臺山開發一座佛教生態廟宇中心,並把五臺山開發成一個完整的環境管理模式。
與此同時,世界宗教和環境保護聯盟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開展針對中醫藥的一項計畫,該計畫特別針對用於中藥藥材的亞洲大型貓科動物屍體的非法進口。2001年,道教將中醫藥利用瀕危物種視為不可饒恕的罪孽。基於這種認識,以及道士們研究避免使用瀕危物種的中藥替代配方,再加上佛教禁用非法中醫藥,我們希望能在普及的民間醫藥以及遏制需求方面起到重要影響。
但最大的一個變化可能連世界宗教和環境保護聯盟都無法在11年前預見到。這個變化正是政府希望道、佛兩教的教士們在使公民更具環保意識,對環境保護負責的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
中國已經意識到了幾年前幾乎無法想像的環境惡化帶來的威脅。不顧一切搞發展這樣的觀點已經過時了。中國共產黨發現中國如今正一味進行發展,拼命消費,人們的群體意識和負責感卻正在喪失。回應共產黨宣導的精神文化,即更高的價值觀和更強的責任心,各宗教正協助人們樹立一種超越自我及消費的觀念。 因此,在今年4月,中國佛教協會與政府一起,以社會問題為主題,共同舉辦了一次世界佛教論壇,環境問題正是主要議題之一。以佛教論壇為契機,中國各地的佛教僧侶們啟動了一系列項目,解決如森林砍伐、城市膨脹、垃圾、能源和道德觀等與環境有關的問題。明年,一個與此相似的道教論壇將邀請各界道士來協助解決這些社會問題。
發生了什麼? 宗教和環境保護聯盟與中國各大宗教進行合作的原因很簡單。朝代會興衰,政府會更替,經濟指令又朝令夕改。但是佛教僧侶和道士們已經在聖山上存在了2000年,在未來2000年裏他們很可能還會繼續存在。與像這樣的組織機構及信仰一起發展的專案能在未來數個世紀塑造環境。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政府雖然曾經試圖在文革期間打倒宗教,而如今卻又尋求宗教的幫助,重新樹立一些重要價值觀。佛教和道教多少年來都沒有變化,在未來也不會有變化。
也許,引用道教針對環境的宣言能最有效地說明這點: “我們在發展經濟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自然界生態環境的承受限度,對那些破壞生態平衡的事情,即使是有極大的眼前利益,也要自我約束,不能去做。道教認為,從根本上看,衡量人類社會貧富的標準,是世界上物種的多少。普天之下,世間萬物一齊生長,才是富足。對一個國家來說,能使萬物齊備,才是真正的富國,否則就是國運衰敗之兆”。
12 評論 comments 發表評論 POST A COMMENT 評論通過管理員審核後翻譯成中文或英文。 最大字元 1200。 Comments are translated into either Chinese or English after being moderated. Maximum characters 1200. 評論 COMMENTS
匿名 | Anonymous 中國根本沒有環境文化. 讀罷此文,感慨頗多.中國的政府,企業有多少能為環境著想?一味的求發展已使大部分人忘記了自己生存的空間.好在中央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但從中央到地方,從高層到普通平民百姓,灌輸環保的思想是又何其難?規束人們的行為是又多麼的不易!感慨那些默默無聞民間環保組織和宗教組織為中國環境所做的付出.你們是可敬的. China has no environmental culture at all I was very moved when I read this article. How much consideration can Chinas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give to the environment? The singular pursuit of development has already led the majority of people to forget about their own living space. Fortunately, Chinas central government has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Yet how difficult is it to transmit the idea o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local governments, from the upper ranks of society to the average citizen? It is by no means easy to regulate peoples behavior by legal means! I am moved by the effort that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nd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unknown to the general public, have invested in Chinas environment. You merit respect. 匿名 | Anonymous 寺廟及樹木 馬丁:帕默斯頓一篇頗有意思的文章讓我想到歐尼斯特:威爾遜的傑作《中國:花園之母》(1929)中一個評論:“普通人民意識不到宗教社會對樹木保護的卓越貢獻。在中國,土地被最大程度在利用來耕作,因此,沒有佛僧及道士及時的幹預,相當多的樹木肯定早已就滅絕了。”難道最近沒有出版一本描寫全國寺廟樹木的書嗎?比如,關於北京潭柘寺中有一千多年樹齡的銀杏樹呢?歐義恩 Temples and Trees Martin Palmers stimulating article reminds me of a remark in Ernest H Wilsons classic, "China - Mother of Gardens" (1929): "The world at large does not realise how deeply it is indebted to religious communities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many trees. …In China, where every available bit of land is devoted to agriculture, quite a number of trees must long ago have become extinct but for the timely intervention of Buddhist and Taoist priests." Does any book in print (Chinese or English) describe temple trees throughout China, like the "King of Trees" gingko - over 1000 years old - in the Tanzhi Temple in Beijing? Iain Orr (biodiplomacy@yahoo.co.uk) 匿名 | Anonymous 根本的否定是片面的 社會主流可以代表中國,支流也能代表中國。僅從一些現象就判斷中國沒有環境文化,是對自身價值的一種否定。毛主席當初還說“星星之火還能燎原”,只要自己,一個中國人,還在為環境而努力,那麼,中國的環境文化就還在。 Complete denial is biased The mainstream of society can represent China, but other branches of society can as well. To judge, based only on certain phenomena, that China has no environmental culture is a denial of ones own worth. Chairman Mao once said that "little flames can still set the prairie ablaze". If only you, one Chinese person, would still make an effort for the environment, then Chinas environmental culture would still exist. 匿名 | Anonymous 一位姓黃的讀者 一次偶然的機會,流覽了這個網站,它不僅信息量足而且品質高,討論了一系列與中國環境保護相關的話題,使我感到非常高興。希望它能越辦越好。 p c huang I am very excited to come across such an informative and high quality website devoted to Chinese environment issues. Keep up the good work! 匿名 | Anonymous 意外的驚喜 我使用Google搜索“ 持續對話”的時候發現了這個網站, 真是讓我驚喜。我是一名大學學生, 正準備著碩士入學考試, 因此正是迫切需要尋找正確的方式來提高英語的時候。我寫下這些的時候, 感覺非常的興奮。其中可能又一些錯誤,但這是我的真實感覺。我會經常來這個網站。 unexpected surprise It is a big surprise for me when I encounter this web site as I used google searching SUSTAIN DIALOG.I am a college student,and preparing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so it is high time to find a proper way to improve my English.I feel extremely 匿名 | Anonymous 未來的希望 政府現在已經在控制污染。我們開始使用許多先進的設備產生可持續使用的能源,如風能,太陽能,還有水能。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我認為未來的情況可能不會那麼糟糕。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The govenment has tried to control pollution now . For example, we began to use many advanced facilities to generate renewable enegy, such as wind power, solar power, wind power, even hydro-enegy. Meanwhile , more and more people realize the importence of protecting environment . I think the situation will not be so bad in the future. 匿名 | Anonymous 每個人都要加入 目前環境問題對我們國家現在來說還很棘手。在很多地方,一味追求發展還是當地政府的主導思想,不過情況還是在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環境被破壞可能導致的惡果。我想每個有這種憂患意識的人都應該參加到宣傳環保的行列裏來,從身邊做起,帶動更多的人參與保護我們的環境! Everyone should participate! For the time be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are still intractable in China. In various aspects, local government still needs improvement. However, the condition still remains positive, the public realises that environment destruction could bring big dangers. In my opinion, everyone should be aware of this and should also take part in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rt from those next to you, encourage more people to join us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匿名 | Anonymous 信仰規範人的言行 我本人就是一個在中國從事自然環境保護工作的中國人,在多年到各地做專案的過程中,明顯地感到在那些有著信仰的地區,比如藏教、天主教、佛教、道教,比沒有信仰的地方,人們的言行及對待周圍的環境和生物都要溫和友善的多,並且當地百姓對於公共問題的參與度也要大的多,因為他們認為公共問題也與他個人有很大的關係。而在沒有濃烈信仰影響的地方,尤其是些大城市,人們之間的冷漠、自我,常常使得只要搭個手就能解決的問題變得非要完成一套繁冗而且又費時又費財又搭精力的程式後,還不一定能解決得很好。我想說的是,不只是環境保護,一些社會問題要想有效的解決,從人們的精神教育層面著手,讓每個人從內心就是從一個善良的角度出發去做事,矛盾也就好解決了,甚至會大大的減少。 Beliefs can normalize our behaviors. I am a Chinese person dedicated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Through years of working on projects in different places, I have a strong feeling that in regions with religions such as Tantrism, Catholicism, Buddhism and Taoism, people are generally better behaved and more actively involved in efforts addressing public concerns. This is because they believe that public issu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own interests. On the contrary, in places without strong religious beliefs, especially the large cities, the cold and self-centered inhabitants usually make simple tasks into complicated procedures, requiring investment of time, money and efforts with no secured results. What I want to say is not only ab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t also about other social problems. In order to find out effective solutions, we need to start from education and the way of thinking among different people. We need to let them do things in a benevolent way. Facing contradictions, we will have an easier job. Name: Zailushang ("On the way") 匿名 | Anonymous 宗教學學生 我目前正在修宗教學課程,因此,非常感興趣在於宗教對環境保護所作出的貢獻。同時,不曉得有多少人關心這一問題的存在。 Student of Religious Study I am studying Religious course now, so I have great interested about how religions can provide u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 Also, dont know how much population are concern about this issue. 匿名 | Anonymous 精彩的課題 宗教和環境之間的關係是相當令人興奮的課題。基督教、佛教、天主教、回教和其他宗教對人們的行為舉止都有巨大的影響,同時,在於他們對全球環境的觀點來保護這個星球,不僅要政府、非政府組織和政府間組織之間共同的努力,但也需要宗教組織來影響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陳佳芝) Great topic The relation between religion and environment is quite an stimulating topic. Christianity, Buddhism, Catholicism, Islam and all the others greatly affect peoples behavior and their world view on the environment. To protect the earth not only needs the effort of government and NGOs but also the religious groups to lubricate the behaviour of differnt actors. ( chen jiazhi ) 謝謝你最近我剛剛參觀了浙江省的一座山寺,並且被那些古老而仍然茁壯成長的樹震撼了。你的文章正好解釋了我想要追求的東西。謝謝你! Thank youI recently visited a mountain temple in the Zhejiang Province and was stunned at the number of aged and healthy trees. Your article was just the explanation I was looking for! Thank you. 匿名 | Anonymous 最終的解決之道如果環保的動機不是出於宗教或類似宗教的理念,而是以更好的利用為目的,那麼等於人還是把自己擺在了救世主的位置上,必定會違背自然規律,走向環保的反面。以利用為目的的環保短期效果可能很好,但長期效果很可疑。也許宗教會成為最終的解決之道。目前來說,可行的辦法就是讓寺廟的僧侶或道觀的道士向廣大香客宣傳環保理念。然而,怎樣才能將環保思想提升為人類世界觀的一部分?在原始時代這根本不成問題,人將自己視為自然的一部分。但現代人往往將自己與自然割裂甚至對立起來,不再敬畏大自然了。人只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才不至於自毀前程被自然拋棄,才能與萬物和諧共存。 The Eventual Solution.If the motive for certain peopl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oesnt stem from religion or from certain religious concepts, but has a better objective behind it, these people are actually putting themselves in the position of saviors of the world. They must be able to go against current environmental laws, and steer on the reverse side of conven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short term effects of such action towa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uld be very good, but the long term outcome is more questionable. Maybe religious beliefs will become the eventual solution. Now we say the most feasible method is making the monks of the temple or the Taoist priests spread the principl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their numerous followers. However, is it only in this way tha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deals can be seen as part of humanitys world view? Nowadays people usually see themselves and the environment as two very separate entities, even in opposition to each other, never again will they be in awe of Mother Nature. People only consider themselves, and only if nature doesnt harm their own prospects will they be able to coexist in harmony with all of natures creatures. This comment was translated by Anna Gaskell
@@@@@@@@@@@@@@@@@@@@@@@@@@@@@@@@@@@@@@@@@@@@@@@@@@@@@@@@@@@@@@@@@@@@@@@@@@@@@@@@@@@@@@@@@@@@@@@@@@@@@@@@@@@@@@@@@@@@@@@@@@@@@@@@@@@@@@@@@@@@@@@@@@@@@@@@@@@@@@@@@@@@@@@@@@@@@@@@@@@@@@@@@@@@@@@@@@@@@@@@@@@@@@@@@@@@@@@@@@@@@@@@@@@@@@@@@@@@@@@@@@@@@@@@@@@
探秘:鮮為人知的道教環保聯盟
30.03.2017 從道法自然到守護自然,是什麼促使一百多座道觀成立“道教生態保護網路”?
一個寒冷的冬日清晨,溫暖的陽光照在中國道教協會前會長任法融佈滿皺紋的面龐上。他白色的長髯隨著他說話上下擺動。
“過去的人單純實誠,懂得保護環境,”任道長坐在樓觀台道觀院子中的籐椅上說。這裏是陝西鐘南山,西元前4世紀,老子在這裏撰寫了《道德經》,這本五千字的著作之後成為了道教的基礎。
樓觀台翠綠色的屋簷下,蒼松翠柏之間,不時有挽著髮髻的道士緩緩走過。金色的神龕中供奉著聖人與神仙。偶爾,耳邊會有銅鈴聲傳來,打破道觀中的寂靜。
在這片寧靜的世外桃源70公里之外,就是陝西省會西安,一個人口達到900萬的城市。在那裏,豪華轎車飛馳著駛過高端商場,煤電廠高聳的煙囪不斷地向空中吐出有毒的煙氣,工廠將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中。
道教人士希望改變國人對保護環境的態度。(第六聲湯瑪斯·克裏斯託福萊提)若視頻無法播放,請移步至中外對話優酷頻道觀看
任道長認為,人類的貪婪和自私打破了世界的自然平衡。作為道家弟子,他恪守無為之道——通常的解釋就是順應事物的自然發展。但面對人們對自然無休止的波壞,任道長和同門道士們感到惶恐,他們感覺不能再“無為”,一致決定要做點什麼。
2006年,就在老子當年寫下《道德經》的地方,道教界名宿聚集於此,共同簽署了《秦嶺宣言》,承諾為保護環境發起一場平靜的“綠色革命”——他們將此稱為“道教生態保護網路”。
目前已經有120家道觀加入“道教生態保護網路”。一些道觀開始使用生物燃料和太陽能照明器材;還有一些道觀則通過植樹來防止水土流失,並組織志願者撿拾垃圾。道觀中顯眼位置張貼著海報和標誌,時刻提醒遊人認識到自然的重要性。
“道家強調尊重並保護自然,一切皆為追求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和諧,”任道長表示。這想法與他在綠色環保運動中擔任的安靜低調的領袖角色相得益彰。
道教本質上是與世無爭的,無欲無求的,綠色道觀網路的行動方式印證了這一點。當其他環保主義者遊行抗議、寫請願書、分發傳單的時候,道士們相信變革終將自己發生:他們推動環保事業的方式是從自身做起,為他人樹立榜樣。
“這些道觀都自願投入生態道觀的建設當中,”為道士們的環保行動提供支援的宗教與環境保護基金會(ARC)亞洲專案負責人何韻對第六聲表示。“我認為這些道觀的環保行動會產生不小的影響。” 如果人們遵道法行事,環境自然會重歸平衡。 —— 任法融,中國道教協會前會長
樓觀台的道士們還參與了保護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動物——熊貓。越來越多的遊客湧入神聖的太白山,進入熊貓棲息的森林,逐漸破壞了它們的棲息地。
道士們認為,如果遊人都從同一條道路上山,那熊貓就可以不受干擾地平靜生活。因此他們與ARC合作,沿著一條山路修建了“鐵甲生態道觀”,並在旁邊開設了一個生態教育中心,使這條路成為了最具吸引力的上山之路。
道士們的思路十分簡單:與其張貼標語告訴遊人做什麼、不做什麼,什麼對、什麼錯,他們認為給人們提供一種更具吸引力的上山路線才是更有效的辦法。
從某種程度上說,遊客破壞了道觀的寧靜,但道士們也認識到了教育遊客的重要價值。“如果人們遵道法行事,環境自然會重歸平衡,”任道長表示。
距江蘇南京不遠的茅山道院是中國最大的道觀之一,也是綠色道觀網路的一員。在這裏,寬闊的道路兩旁樹立著太陽能路燈。從山頂向下望,沒有電線杆或者縱橫交錯的電線破壞視野,可以清楚地看見山下一座巨大的金色老子雕像。在錯落有致的道觀與大殿中,道觀放置的宣傳冊講述了保護環境整潔、減少垃圾以及各種可持續行為的重要性。
2017年1月10日,遊客在江蘇省句容市元符萬甯宮入口處拍照。萬甯宮內樹立著一座巨大的老子塑像。(第六聲湯瑪斯·克裏斯託福萊提攝)
道觀中有一座用於開展書法教學的二層建築,一塊鑿出梯級的大石頭是抵達上層的唯一通道。按照新建築原本的設計方案,道士們需要砍掉生長多年的樹木,掘出地下埋藏了幾百萬年的岩石。但茅山道院負責人楊世華表示,自從《秦嶺宣言》簽署之後,他們就決定不再採取這種破壞性的做法。
“我們把現在的做法稱為‘牆讓路,路讓樹’,”穿著道士鞋的楊道長一邊沿著天然石階緩緩攀爬一邊說道。“現在這裏已經成為了一個景點,”他微笑著補充。中國目前共有道觀9000餘座,道教人士約5萬多名。20年前,中國只有1500座道觀。但對於信奉道教的人數,官方並沒有正式的統計數字。
中國知名道教研究學者范廣春認為,中國道教正在復興。“道教信徒數量正在上升,”他告訴第六聲。
惡劣的天氣和空氣污染並沒有阻止唐乃春(音)和他的夫人來拜訪茅山道觀。在接受第六聲記者採訪時,唐乃春表示,他認為中國的環境問題是快速發展的結果。作為一個“有些”信仰道教的人來說,他聽說過道士們的環保運動。在被問到他是否認為道士們的運動可以起到積極影響時,他不置可否地回答了一個“也許吧”。
雖然道士們一直堅持著以身作則的“無為”方針,但也有不少事例表明,他們也在主動地改變人們的行為。楊道長說,“只燒三炷香”的原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廟會時候,如果你往山頂方向望去,那場面就好像峰頂著火了似的,”茅山道院負責人楊世華說。
當然,香還是要燒的,只不過現在道觀裏只提供小號香支了,並且每個訪客最多只允許請三支。道士們相信,在這個很多人已經失去價值判斷的社會裏,這種對節儉的呼籲是有積極意義的。
“如果所有的道觀都遵循環保的做法,就可以極大地影響我們的弟子、信眾和訪客,”楊道長說。但他也表示,由於道家凡事講究順勢而為,道觀的環保運動要產生真正的影響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二三十年後,我們或許可以改變我們國家的環保觀念,”楊道長說。綠色道教網路的建立是一個開端,正如先賢老子所言:“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https://www.chinadialogue.net/culture/9669-Taoist-monks-find-new-role-as-environmentalists/ch
@@@@@@@@@@@@@@@@@@@@@@@@@@@@@@@@@@@@@@@@@@@@@@@@@@@@@@@@@@@@@@@@@@@@@@@@@@@@@@@@@@@@@@@@@@@@@@@@@@@@@@@@@@@@@@@@@@@@@@@@@@@@@@@@@@@@@@@@@@@@@@@@@@@@@@@@@@@@@@@@@@@@@@@@@@@@@@@@@@@@@@@@@@@@@@@@@@@@@@@@@@@@@@@@@@@@@@@@@@@@@@@@@@@@@@@@@@@@@@@@@@@@@@@@@@
追溯中國環境問題的前因後果 27.09.2016 中外對話最新系列報導:為什麼我們現在所面臨的環境挑戰與過去緊密相關?
在過去二十年裏,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所造成的環境破壞及其對公眾健康構成的威脅變得越來越嚴重。中國環境史已經成為一個活躍且牽涉甚廣的研究領域。環境史學家們則關心早期人類活動對中國環境的改變,以及環境變遷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和約束。 翻譯:金枝
https://www.chinadialogue.net/culture/9282-Explore-Historical-perspectives-on-China-s-environment/ch
@@@@@@@@@@@@@@@@@@@@@@@@@@@@@@@@@@@@@@@@@@@@@@@@@@@@@@@@@@@@@@@@@@@@@@@@@@@@@@@@@@@@@@@@@@@@@@@@@@@@@@@@@@@@@@@@@@@@@@@@@@@@@@@@@@@@@@@@@@@@@@@@@@@@@@@@@@@@@@@@@@@@@@@@@@@@@@@@@@@@@@@@@@@@@@@@@@@@@@@@@@@@@@
生態安全生態安全(Ecological Safety )
什麼是生態安全(一)狹義的生態安全概念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態系統的安全,即生態系統完整性和健康的整體水準反映。健康系統是穩定的和可持續的,在時間上能夠維持它的組織結構和自治,以及保持對脅迫的恢復力。 若將生態安全與保障程度相聯繫,生態安全可以理解為人類在生產、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等影響的保障程度,包括飲用水與食物安全、空氣質量與綠色環境等基本要素。 (二)廣義的生態安全:一是環境、生態保護上的含義。即防止由於生態環境的退化對經濟發展的環境基礎構成威脅,主要指環境質量狀況低劣和自然資源的減少和退化削弱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支撐能力。 二是外交、軍事上的範疇。即防止由於環境破壞和自然資源短缺引起經濟的衰退,影響人們的生活條件,特別是環境難民的大量產生,從而導致國家的動蕩。
生態安全的特點生態安全具有整體性、不可逆性、長期性的特點,其內涵十分豐富。 1.生態安全是人類生存環境或人類生態條件的一種狀態。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一種必備的生態條件和生態狀態。也就是說,生態安全是人與環境關係過程中,生態系統滿足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必備條件。 2.生態安全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沒有絕對的安全,只有相對安全。生態安全由眾多因素構成,其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滿足程度各不相同,生態安全的滿足也不相同。若用生態安全繫數來表徵生態安全滿足程度,則各地生態安全的保證程度可以不同。因此,生態安全可以通過反映生態因數及其綜合體系質量的評價指標進行定量地評價。 3.生態安全是一個動態概念。一個要素、區域和國家的生態安全不是一勞永逸的,它可以隨環境變化而變化,反饋給人類生活、生存和發展條件,導致安全程度的變化,甚至由安全變為不安全。 4.生態安全強調以人為本。安不安全的標準是以人類所要求的生態因數的質量來衡量的,影響生態安全的因素很多,但只要其中一個或幾個因數不能滿足人類正常生存與發展的需求,生態安全就是不及格的。也就是說,生態安全具有生態因數一票否決的性質。 5.生態安全具有一定的空間地域性質。真正導致全球、全人類生態災難不是普遍的,生態安全的威脅往往具有區域性、局部性;這個地區不安全,並不意味著另一個地區也不安全。 6.生態安全可以調控。不安全的狀態、區域,人類可以通過整治,採取措施,加以減輕,解除環境災難,變不安全因素為安全因素。 7.維護生態安全需要成本。也就是說,生態安全的威脅往往來自於人類的活動,人類活動引起對自身環境的破壞,導致自己生態系統對自身的威脅,解除這種威脅,人類需要付出代價,需要投入。這應計入人類開發和發展的成本。 [編輯] 生態安全的本質生態安全的本質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生態風險,另一個是生態脆弱性。生態風險表徵了環境壓力造成危害的概率和後果,相對來說它更多地考慮了突發事件的危害,對危害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較弱;而生態脆弱性應該說是生態安全的核心。 通過脆弱性分析和評價,可以知道生態安全的威脅因數有哪些,他們是怎樣起作用的以及人類可以採取怎樣的應對和適應戰略。回答了這些問題,就能夠積極有效地保障生態安全。因此,生態安全的科學本質是通過脆弱性分析與評價,利用各種手段不斷改善脆弱性,降低風險。
生態安全的局限生態安全定義存在兩方面的局限:一方面,僅考慮了生態風險(指特定生態系統中所發生的非期望事件的概率和後果),而忽略了脆弱性(指一定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下,某一系統對環境變化和自然災害表現出的易於受到傷害和損失的性質)的一面; 另一方面,僅把生態安全看成一種狀態,而沒有考慮到生態安全的動態性。針對這一局限,生態安全可以定義為人與自然這一整體免受不利因素危害的存在狀態及其保障條件,並使得系統的脆弱性不斷得到改善。 一方面,生態安全是指在外界不利因素的作用下,人與自然不受損傷、侵害或威脅,人類社會的生存發展能夠持續,自然生態系統能夠保持健康和完整。另一方面,生態安全的實現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通過脆弱性的不斷改善,實現人與自然處於健康和有活力的客觀保障條件。
中國生態安全現狀中國的生態安全形勢十分嚴重:土地退化、生態失調、植被破壞、生態多樣性銳減並呈加速發展趨勢,生態安全已經向我們敲起了警鐘! 就當前來說,中國的生態安全危機集中表現在4個問題上: 國土資源安全是指國土資源的數量、質量和結構始終處於一種有效供給狀態,即在動態上滿足當代人和未來世代人發展的需要。 1.根據全國第二次遙感調查結果,中國水土流失面積356萬平方公裡,占國土面積37.1%。其中水力侵蝕面積165萬平方公裡,風力侵蝕面積191萬平方公裡。水土流失遍佈各地,幾乎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水土流失,不僅發生在山區、丘陵區、風沙區,而且平原地區和沿海地區也存在,特別是河網溝渠邊坡流失和海岸侵蝕比較普遍;水土流失在農村、城市、開發區和交通、工礦區都有發生。 2.中國天然草原面積3.93億公頃,約占國土總面積的41.7%,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積為3.31億公頃,占草原總面積的84.3%。人均佔有草原0.33公頃,為世界平均水準的一半。目前,中國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退化,每年以200萬公頃的速度遞增,草原生態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仍然沒有得到扭轉。 3.截止2004年,全國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為263.62萬平方公裡,占國土總面積的27.46%,影響近4億人口的生產與生活;沙化土地面積為173.97萬平方公裡,占國土總面積的18.12%;具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面積為31.86萬平方公裡,占國土總面積的3.32%。 4.第六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表明,全國森林面積達到1749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8.21%,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36.18億立方米,森林蓄積124.56億立方米。中國森林面積占世界的4.5%,列第5位,森林蓄積占世界的3.2%,列第6位。中國森林資源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森林面積、蓄積不斷增加,結構逐步改善,質量有所提高。森林面積和蓄積均居世界前列。但森林覆蓋率僅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積居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積居世界122位。森林資源地域分佈極不均勻,占國土面積32.19%的西北5省(自治區)森林覆蓋率僅為5.86%。 5.1997年至2004年,中國耕地面積減少了5.7%,8年之間凈減少耕地746.7萬公頃。其中基本農田面積僅1億公頃左右,現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1公頃,不到世界平均水準的一半。中國現有耕地總體質量偏低,存在土壤養分失衡、肥效下降、環境惡化等突出問題。一是中低產田所占比重偏高,全國高產穩產田只占耕地總面積的35%。二是耕地有機質含量偏低,土壤養分不均衡。三是“占優補劣”現象嚴重。在耕地“占補平衡”的過程中有些地區僅重視數量平衡,忽視耕地質量平衡,新增耕地質量偏低,使中低產田的比重繼續增大。四是土壤酸化加劇,退化嚴重。由於水土流失、貧瘠化、次生鹽漬化、潛育化和土壤酸化等原因,已造成40%以上耕地土壤退化。 6.另外,還要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源來貯存垃圾,一些難降解、有毒有害的化學品污染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引發環境危害。 水資源安全就是指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或者是水資源的供需的動態平衡。 1.我國水資源占世界水資源總量的8%,但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卻僅為世界平均水準的1/4,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家之一。我國可利用水資源為8000~9000億立方米,一年的用水總量已達到5600億立方米。目前有2/3的城市出現供水不足,上百個城市甚至嚴重缺水;仍有3億多農村人口飲水尚未達到衛生標準。 2.我國現有水資源浪費嚴重。主要是低效率使用,重點是農業的大水漫灌和工業生產中的低重覆使用,萬元GDP用水量,發達國家一般在50立方米,而我國萬元GDP用水量為730立方米。 3.水污染加劇了我國水資源的緊缺。2004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482.4億噸。其中工業廢水221.1億噸;城鎮生活污水261.3億噸。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和工業用水重覆利用率分別為90.7%和74.2%;城市污水處理率45.6%。 4.2004年七大水系的412個水質監測斷面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41.8%、30.3%和27.9%;珠江、長江水質較好,遼河、淮河、黃河、松花江水質較差,海河水質差。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石油類。 5.2004年監測的27個重點湖庫中,滿足Ⅱ類水質的湖庫2個,占7.5%;Ⅲ類水質的湖庫5個,占18.5%;Ⅳ類水質的湖庫4個,占14.8%;Ⅴ類水質湖庫6個,占22.2%;劣Ⅴ類水質湖庫10個,占37.0%。其中“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水質均為劣Ⅴ類。主要污染指標是總氮和總磷。 6.2004年,全國近岸海域共監測246個站位,一、二類海水比例占49.6%;三類海水占15.4%;四類、劣四類海水占35.0%。四大海域比較,黃海和南海水質總體上較好,渤海和東海污染有加重趨勢。 7.2005年,全海域共發現赤潮82次,累計發生面積約27070平方公裡,東海仍為我國赤潮的重災區。赤潮主要對沿岸魚類和藻類養殖造成影響,因赤潮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逾6900萬元。 大氣資源 大氣資源安全是指大氣質量維持在受納體可接受的水準或不對受納體造成威脅和傷害的水準。 1.2004年監測的342個城市中,132個城市達到二級標準(居住區標準);達到三級的城市有141個;劣於三級的城市有69個。空氣質量達標城市的人口占統計人口的33.1%;暴露於未達標空氣中的城市人口占統計人口的66.9%。 2.目前我國向大氣中排放的各種廢氣遠遠超過大氣的承載能力,且有加重趨勢。2004年,全國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254.9萬噸,其中工業排放量為1891.4萬噸,生活排放量為363.5萬噸。煙塵排放量1095.0萬噸,其中工業排放量為886.5萬噸,生活排放量為208.5萬噸。工業粉塵排放量904.8萬噸。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超出環境容量近一倍,單位GDP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日本的68.7倍,德國的26.4倍,美國的6倍。 3.2004年,全國出現酸雨的城市298個,占統計城市的56.5%。酸雨頻率大於40%的城市占統計城市的30.1%,其中湖南常德、江西德興、浙江麗水、安吉、開化酸雨頻率為100%。 4.2004年,中國成為世界汽車第四大生產國和第三大消費國,汽車產量和保有量分別達507萬輛和2742萬輛,摩托車產量和保有量分別達1700萬輛和7900萬輛,農用運輸車產量和保有量分別達200萬輛和2500萬輛。2004年,中國石油消耗3.1億噸,其中三分之一用於機動車。 5. 2004年春季,中國共出現15次沙塵天氣過程,比上一年同期明顯增多。 生物物種 生物物種安全是指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複合體、相關生態過程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保證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1. 生物多樣性是物質資源的巨大寶庫。我國是世界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已經有1431種動植物處於瀕危或接近瀕危狀態,《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名錄》公佈的珍稀瀕危野生植物354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公佈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405種。由於野生資源的日益減少,造成全國經常使用的500多種藥材每年約有20%的短缺,尤其是占藥材市場80%供應量的野生藥材嚴重短缺,對中藥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2. 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表明,中國現有濕地3848.55萬公頃(不包括水稻田濕地),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但只有約40%的自然濕地納入353處保護區,得到較好的保護。 3. 另外,出現的與物種相關的轉基因生物技術和生物體,有可能帶來難以預想的災難性後果,安全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對這種技術的應用,我們應該採取慎重態度。中國政府在2003年頒佈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中,把國家生態安全問題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其目標是通過生態環境保護,遏制生態環境破壞,減輕自然災害的危害;促進自然資源的合理、科學利用,實現自然生態系統良性迴圈;維護國家生態環境安全,確保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4. 同時,外來物種不斷侵入我國,威脅到我國生物物種的安全。我國34個省市均發現了外來侵入物種,幾乎涉及了所有的生態系統,物種類型包括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從高等植物到低等植物。如草本植物大米草、豚草、紫莖澤蘭、空心蓮子草、鳳眼蓮等;動物類麝鼠、非洲大牛蛙、食蚊魚;外來病害口蹄疫、瘋牛病、禽流感等。生物入侵在我國不斷加劇,並構成潛在威脅,導致我國生物多樣性喪失,生態災害頻發,甚至直接危害人體健康。
參考文獻
https://wiki.mbalib.com/zh-tw/生态安全
*************************************************************************************************************************************************************************************************************************************************************
塵緣與八月桂花香:
其實人類的歷史不就是一部宗教與人權的演化史罷了!!!
何謂『宗教與人權的演化史』?
這又是一個大話題!!!!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