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2/08 22:03:17瀏覽7509|回應8|推薦62 | |
「我的旅行我做主」,為了看不一樣的風景,體驗不一樣的感受,我住過古堡、洞穴、樹屋、蒙古包、印地安帳篷。因此去荷蘭,想住風車屋沒訂到,倒是住進了以奇特聞名的方塊屋(Kubuswoningen/Cube House)。 方塊屋在鹿特丹(Rotterdam)。 鹿特丹是荷蘭第2大城、歐洲第1大港,它跟首都阿姆斯特丹很不一樣。二次世界大戰時,鹿特丹被德軍猛烈轟炸,等到德軍佔領之後又被盟軍轟炸,許多老房子都蕩然無存,戰後重建的市容便顯得現代新穎。 ▲鹿特丹的市貿中心和購物中心 ▲方塊屋附近的Blakk地鐵站,有流線型外觀,出口還有一個飛碟? ▲▼方塊屋四周的“普通”大樓和住宅也有小特色 ▼方塊屋在港灣區,當然能見到這樣的情景 方塊屋所在的歐德黑文(Oude Haven)港灣區,有1千多年歷史,是鹿特丹第一個港口,也正是當年被德軍洗劫一空、被轟炸徹底破壞的海事區。 鹿特丹市政府規劃重新開發的構想藍圖,就是要有呈現生命意象的個性建築,而不是堆疊千篇一律的功能建築。 想想看,這種鼓勵和包容開創性的思想,而且是政府官員和市議員們的眼界共識,難怪鹿特丹的公共建設讓人耳目一新,也看到荷蘭人的民族特質和教育文化,展現在藝術、哲學、文學和建築領域的獨特成果。 因此在這塊區域出現了方塊屋、鉛筆屋、水管屋和種種奇異的多維實驗建築,其中以立體方塊屋最受注目,不僅成為鹿特丹的特色標誌,也成為熱門的觀光景點。 ▲方塊屋後面就是六角形的鉛筆屋(公寓樓) ▼水管屋其實是中央圖書館 ▼方塊屋後方的碼頭,對面那棟帶有新藝術風格的白宮White House,曾是19世紀歐洲最高辦公大樓 方塊屋本身不稀奇,稀奇的是木框骨架的方塊,被側面傾斜45度立在六角形的混凝土柱基座上,也就是一角尖立、三角朝天,屋頂成了金字塔,所有牆壁都是傾斜的,這種不對稱的外觀和內部,出現在當時的人們眼前,引起一片驚嘆。 建於1984年的方塊屋,走在時代尖端,創出自己的潮,就算到了今天,它的第一和唯一,依然讓人覺得酷炫、不退燒。 方塊屋由荷蘭建築師Piet Blom所設計。這傢伙是一怪胎,風格就是挑戰傳統、特立獨行,他也很少願意向現實妥協,所以問世作品不多,然而作為結構主義運動的重要先驅,人家出手就成經典,不服都不行。 ▲方塊屋的內庭,樓下多是商家,樓上才是住家 ▲不知情的話,可能會懷疑方塊屋裡能住人嗎? ▲你能想像施工性的複雜嗎?這也是無法大量建造的原因 ▲你看這管理好吧?有哪家把冰箱售物架亂七八糟的堵在外面? ▲方塊屋的頂端都是一個三角金字塔,內部可做多種用途變化 ▼每個方塊屋都有許多窗子,既能受風也能採光 Piet Blom認為建築的形式、美學和空間體驗,都跟每個人生活的諸多面向是一體的。他的設計座右銘是–生活在城市屋簷下。所以他對城市社區的規劃,覺得應該像鄉村一樣。 了解建築師的主導想法,也就不難了解方塊屋在他的設計概念裡,一個立方體是一棵樹,每棵樹合在一起就是一片森林。這片抽象森林既是城市一部分,也是自成一體。 好的建築會說故事。一個城市給人的辨識度,也端視有多少像方塊屋的故事。鹿特丹被CNN票選「歐洲最酷城市」,每年吸引觀光客絡繹不絕。 方塊屋實際上是一集合住宅,由38個立方體緊密相連,裡面有住家、辦公室、超商、餐廳、學校、遊樂場、博物館等,幾乎是一個機能齊全的獨立小區。 有趣的是,方塊屋位在交通繁忙的Overblaak大道上,立方體與基座之間以長廊銜接,結果成為一座跨越七線大道、通往附近市場、港口和車站的人行天橋。可以說,方塊屋也是一個大型「過街樓」。 ▲方塊屋四通八達,與旁邊有弧線窗型的公寓共用入口 ▲方塊屋有一個露天餐廳,還有一個西洋棋博物館▼ ▲方塊屋的基座有許多小型商店 ▲▼方塊屋一側有四號碼頭,一側是交通大道,可以穿堂而過 ▼還好人家不流行機車,不然會吵死 方塊屋當中有兩個較大的超立方體(Super Cube),一個是建築學院,一個現在改成了青年旅館Stayokay,嘗試住進方塊屋並不困難。 但我在2010年入住方塊屋的時候,只有日租一個雙臥房公寓的選擇。如今增設旅館,可見遊客對方塊屋的好奇從來不減,是一地方開發項目的成功案例。 每個立方體內部分成三個樓層,一樓是開放式廚房和客廳;二樓是雙臥房、浴室和儲藏空間;客房、休閒室在三樓,也有人把三樓改成做日光浴或屋頂花園。 由於立體容積的關係,比正規少了1/4可用的空間,身材高大的人比較不適合住在裡面。少數人在方塊屋裡會覺得頭暈,這是視覺影響腦幹平衡感的關係。 方塊屋至今仍然獨一無二,原因是施工的複雜性,據說承包商建造的時候,不像一般房子搭鷹架直接往上蓋,而必須先做出立方體的模組,然後一個個的固定結構。這種費時費工的建造法,睥睨天下難以山寨。 ▲“一棵樹”的設計圖,樓梯比較不適合行動不便的人使用▼ ▲來吧,就從這門口進入實體屋看看 ▲這是一樓的客廳 ▼另一端是用餐區塊 ▼轉角就是一廚房(哪裡下得了毒手啊?) ▼二樓有雙臥房和儲藏空間 ▲二樓的主臥房▼床沿有窗,從床頭櫃看出去也有景 ▼二樓書櫃上方三角窗,與頂樓天窗一起採光 ▲爬上三樓閣摟,是一個休閒空間,窗子望出去是別家“樹梢”▼ 你看那巴黎鐵塔在各地都有山寨版,唯獨這方塊屋三十多年來就沒有二貨,雖然加拿大多倫多在1996年模仿原創,建了三個立方體的瘦身版方塊屋,但那是擺看的裝置罷了,後來也拆了。 所以鹿特丹市政府真是“夭壽讚”,決策讓建築師們創新和實驗,並且尊重和接納他們的設計,讓我們看到人家的公共建設何以能永續,也讓我們了解鹿特丹何以是新建築薈萃之地,並且有許多世界知名的建築設計師和建築設計公司在此投資據點。 當初一個原本在炮火下成了廢墟的老城,從瓦礫中大破大立,今日轉變成一個既現代又摩登、充滿建築奇跡的國際都會。2001年,鹿特丹獲選為「歐洲文化之都」。 【註】本文看到下面一則新聞有感而發。 3年13座天空步道、80座彩繪村 觀光局:不能再蓋了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天上午審查交通部觀光局明年預算,立委再度針對各縣市近年為搶觀光,瘋蓋天空步道、彩虹村等質詢。 立委林俊憲指出,全台三年竟蓋了80座彩虹村、13座天空步道、4座玻璃教堂,立委批評觀光局長年只重視硬體升級、忽略軟體服務;觀光局長周永暉表示,天空步道不能再蓋了。 交通部前部長賀陳旦今年3月就曾強調,希望各地不會再重複蓋高跟鞋教堂、天空步道等設施。 林俊憲表示,觀光局長期只重視硬體升級、忽略軟體服務品質,導致我國觀光景點重複性及相似性過高,缺少特色,短短三年台灣已有80座彩繪村、13座天空步道、4座玻璃教堂,觀光局編列大筆預算卻無法帶來永續觀光效益。 他提案將觀光局編列「國家風景區開發與管理-國家風景區建設計畫」編列18億3900萬元預算凍結2成,要求觀光局一個月內提出書面報告,經同意後才使得動支。 對此,觀光局長周永暉表示,天空步道不能再蓋了。觀光局技術組組長黃勢芳表示,18億預算主要是針對既有設備的維護與修繕,觀光局今年起已不再興建景觀橋樑,除非是偏遠地區具備交通功能的吊橋,但此類吊橋通常會去找公路總局,若只是單純景觀橋向觀光局申請,基本上都會駁回,今年截至目前已駁回三件天空步道申請。 交通委員會也作成決議,凍結國家風景區建設計畫預算兩成,3億6780萬元。(2018-12-06 聯合晚報)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