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22 00:53:23瀏覽4123|回應4|推薦27 | |
這是個奇特的經驗。 打開廣播,劉兆玄在記者會裡念了一串新閣員名單。突然,我耳朵噹的一響,聽到一個熟悉的名字,這名字很難有同名同姓。我的大學同學,竟然入閣了! 我沒聽錯吧?是那個我平常抓起電話就打、連名帶姓就喊的那個人嗎? 手機響了,以前報社同事打來的。劈頭就問,喂,那個誰入閣了耶,你不是他的好朋友嗎?快跟他打個電話,看能不能謀個一官半職,順便拉拔我一下。 我當場啐他一口。你們跑黨政的,看盡政壇現實,腦袋滿是權利分配,就不能想些別的嗎? 砰的掛斷電話,我卻忍不住打開手機通訊錄開始翻頁,找到了同學的名字。正要按撥號鍵,我停了半晌。 此刻,他應該正忙得不可開交吧?我打去,他會不會真以為我在提醒他「安排人事時別忘了我?」還是別打吧! 但這念頭瞬間消逝。我和他認識二十幾年,他若以為我別有用心,就不是我知道的他。於是,我撥了電話。 是他辦公室的助理接的,我仍認得這聲音。同學是個體貼念舊的主管,助理二十年來都是她,從女孩做到當媽媽。助理說,老闆出去開會啦,從新聞播出到現在,電話就沒停過….. 我說,真是辛苦妳啦,「那就幫我向他說恭喜!」 講完,我立刻覺得自己表達得不太精確。說「恭喜」似乎太假,不像出自一個老友之口。 我、他和另個在當老師的同學,是多年來一直聯繫密切的大學同窗。三個人畢業後各走各的領域,但相似的訓練背景,與相異的職場經歷,讓我們格外投契。我們都是很愛辯論的人,但永遠對事不對人,延續求學時代追根究底、邏輯推演、彼此撞擊的樂趣,而且節奏一致。 大學時,我們可是常吵架的,因為一起加入排球班隊,常為了默契不足互相嗆聲,卻從無隔夜仇。三人裡,我是唯一台語爛到不行的芋仔,這兩個蕃薯卻是我最好的朋友,唱KTV時,一字一句教我念歌詞,族群融合,二十幾年前咱們就已身體力行。 這個即將入閣的人,大學超愛看漫畫,頭埋在小冊子裡猛k,我則是晨昏顛倒的混社團。我必須承認,跟班上那些雄心大志的同學相比,咱們三個都不是卯起來拼的那種,畢業後,也只有他走本行,專心一意的考試、就業。不過如今想來,他確實是我們之中最適合走這條路的,與各色各樣的人溝通,他耐得住性子;字裡行間藏了什麼漏洞玄機,他夠細心;表達能力與說服力,他平穩、清晰而冷靜。 因為工作量大,他的步調很快,這點,就算在新聞界泡了十九年的我也自嘆弗如。這人講話尤其快,跟切菜差不多,但跟耍嘴皮子不同,是把來龍去脈用最簡單的方法快速讓你明白的那種。沒跟他對過話的人,可能有點傻眼,你腦子還在整理他前面說的一大串到底是啥,才回過神,他已經講完了,還附送一句「你了解我的意思嗎?」 曾有媒體同業不解的問我,ㄟ,那個誰誰誰,講話這麼快,你怎麼都聽得懂?我說,別跟我比,我練了二十幾年啦! 多年來,我看著他不斷的投入與進步。初入行時掙扎於理念與現實間的挫折早不復見,專業的累積給了他自信,對工作生涯的理想與價值觀卻從未變調。每次見面,我總會問這句「你不累啊?」,他笑說習慣了,我們卻從沒想到,他竟有勇氣跳到另一個天差地遠、很可能不太容易習慣的環境。 晚上,與三劍客的另一個同學通了電話,決定分頭送出簡訊。 他的生活將大幅改變,說不定不太能穿著拖鞋到家附近的豆花攤大口吃冰,更甭提跟我們一起去唱KTV或泡溫泉。想到他以後將會遇到很多腦袋鈍鈍的媒體、和歪理滿篇的民代,做為同學,我有點不忍。 「你覺得,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再一起吃飯啊?」當老師的同學問我。 國家多了一個身手不俗的公僕,而我們的同窗約會,可能從此變「年會」。 此時此刻,只有資深友人會不想向他說「恭喜」。 也唯有從青澀歲月就認識他、一生珍愛這友誼的人,才會只想跟他說「加油!」。 http://news.yam.com/msnews/author/chai0330/"target="_blank">(看作者其他作品)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