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生的功課︰生死學大師談生命和生活的奧秘
2013/01/09 15:07:52瀏覽3858|回應5|推薦87
人生的功課︰生死學大師談生命和生活的奧秘

Life Lessons︰Two Experts on Death and Dying Teach Us About the Mysteries of Life and Living





這本書2001年在台灣有一個版本,叫做《用心去活─生命的十五堂必修課 LIFE LESSONS》,由張老師文化出版。

台灣的版本,多年前,我就讀過。最近讀到大陸的新版本,不能不讚嘆翻譯者的慈悲雋智,文字優美流暢,將這本書的精神鉅細靡遺的彰顯,讓人看了動容,深思。


以下介紹部份出自博客來簡體館,部份出自互動百科,還有我自己的補充。


作者:[美]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 戴維‧凱斯勒
譯者:徐黃兆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01月01日


內容簡介

20世紀全球百大思想家之一、生死學大師人生哲學經典作品,在美國、韓國、中國台灣都曾是暢銷書,2006、2007年連續兩年居韓國暢銷榜前3名,台灣版加印15次,著名女作家、主持人吳淡如撰文推薦。

“生存並不等於真正的生活。” 20世紀全球百大思想家之一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的著作曾改變世人對待臨終者的方式,終結了西方人談論死亡的禁忌。本書中作者撇開死亡,只談生命和生活,引導我們學會生活,熱愛生命。

“這真是我想要的人生嗎?” 每個人在生命中的某個瞬間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人生真正的悲劇並不在於生命苦短,而在於目光短淺,看不到當下什麼才是最重要的,經常等到事後才醒悟過來。


作者簡介

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1926-2004)生於瑞士。 醫學博士、精神病學家、生死學大師。她獲得過25個博士學位,著作等身,已被譯為32種語言,影響巨大。她所著的《論死亡與臨終》(On Death and Dying, 1969)影響了無數人對待死亡與臨終的方式,被譽為“生死學經典 ”。她曾協助無數臨終者安詳面對死亡,晚年致力於愛滋病患者的關懷與照料。《時代》雜誌曾評她為“20世紀全球百大思想家之一”。 她還著有《直到我們說再見》(To Live Until We Say Goodbye, 1978)、《了解死亡與臨終》(Living With Death and Dying, 1981)、《論死後的世界》(On Life After Death, 1991)、《天使走過人間》(The Wheel of Life, 1997)等。


媒體評論

一本書之所以扣人心弦,是因為作者的人格特質在書中流動,使我的心靈受到微風般的照拂,或感受到“天打雷劈”般的顫慄。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兩者兼具。 —吳淡如

說這本文筆優美、用心撰寫的書有永久的價值,一點也不過分。它將給你一雙看透人生的慧眼。 —蓋爾‧哈德森

兩股交織在一起的強大聲音,來自生命邊緣的經驗,大量真實的淒美案例,無數發人深省的警言妙語。 —《出版商周刊》

這是一本發人深省的書,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將它作為案頭必備的精神指導用書,因為它對芸芸眾生表面看起來千差萬別的存在方式都作了一論述,富於啟發和靈感,以智慧的語言來撫慰人心,以情動人,引人思考。 —帕特麗夏‧迪瓦恩,《愛爾蘭獨立報》

曾經以《論死亡與臨終》一書將臨終話題帶入當代文化議程中的精神病學家與臨終關懷運動的領袖合作撰寫第一本關於人生的書。通過真實的病患案例,14堂從“真實”到“幸福”的功課將引導我們擺脫消極的自我、發現自我中最美好的部分,實現超越肉體康復、達到撫慰精神與靈魂的真正治療。 —惠特尼‧斯科特,美國圖書館協會《書目》雜誌

我們來這世上都有很多課題要學習,在臨終的人身上尤其看得更清楚。人在將死之時總能有很多體會,只是往往已來不及實踐。我想我沒有死是因為我還有最後的課題要學習。這些課題是人生的終極真理,是生命本身的奧秘。我希望再寫一本書,不談死亡,談生命和生活。 —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

臨終之人往往是偉大的生命教師,只有到了生命崖邊,我們才看得最清楚。 —戴維‧凱斯勒


目錄

作者序一 伊麗莎白的話

雖然生命中要經歷的太多太多,一個人窮盡一生也難以完全掌握,但學得越多,目標就完成得越多,人活得也就越徹底越實在。

作者序二 戴維的話

生活無須完美,也不用像小說般奇妙,只有真實的生活才能讓我們的心靈充滿意義。

第一章 真實的功課

自我意味著人性的完整。人性中包含了我們經常試圖去隱藏的黑暗部份。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是被善良吸引住了,但實際上吸引我們的是真實。我們喜歡實實在在的人,厭惡那些將自我藏在虛偽的美麗表層之下的人。

第二章 愛的功課

如果以索取來衡量愛,我們將永遠感受不到被愛,因為那種欲求不滿的感覺始終充斥我們的心靈。這種衡量的行為並不是愛的行為。當你感覺不為人所愛時,並不是沒有被愛,而只是因為你阻擋了愛的給予。

第三章 處世的功課

在每段關係中,你所賦予的態度——積極或消極、希望或憎惡都會影響你對其他關係的判斷。你擁有將愛分配到每段關係中的機會,或多或少,都在於你的選擇。

第四章 失落的功課

雖然我們最終會失去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但最重要的卻會永遠存在。我們的房子、汽車、工作和金錢,我們的青春甚至包括我們所愛的人,都只是上帝暫借給我們的,我們只是代為保管。即使意識到這些事實,你也無須感到難過,因為在有限的生命之中我們會有那麼多精彩的體驗,對這種失落,我們要抱有感激之情。

第五章 力量的功課

至高無上的地位、巨額的銀行存款或者令人羨慕的職業並不是力量的真正來源。事實上,力量是內心深處的真實表達,是堅持、真誠以及慈悲的外在表現。我們通常不會意識到每個人的內心都擁有著宇宙般強大的力量。

第六章 愧疚的功課

愧疚心理的根源在於自我判斷,那就是始終感覺自己做了錯事。當我們違背了內心的信仰體系,憤怒便會鬱結升騰。大多數時候,這種令人不快的自我判斷都要追溯到孩提時代所受的教育。罪惡感通常起步於童年,因為我們生來便是“墮落”的。“墮落”這個字眼乍聽起來有些刺耳,但事實就是這樣的,我們從小就學會了如何出賣自己,來換取他人的喜愛。

第七章 時間的功課

我們會戴手錶,還經常對時,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準時開會、吃飯、看電影或進行其他活動。校對時間不但使互動變得更輕鬆,而且能幫助我們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更重要的是它還能讓我們更好地交流和協調。但是當我們深入想一想,就會發現其實對時間任意進行所謂的秒、分鐘、小時、天、星期、月和年的設計是不必要的。時間就是時間,它本身是不變的。我們必須記住每個人經歷的時間都不一樣,因為時間的價值取決於個人的感受。

第八章 恐懼的功課

生命為我們所帶來的大多數事物都不是以恐懼和擔憂為前提的。我們的恐懼感並不會阻止死亡,但卻可以使生命停頓。不管是否知道並願意承認,我們的生活就注定要和恐懼以及恐懼所帶來的影響一直抗衡下去。恐懼是阻礙所有事物的陰影,它將我們的感情、幸福和本質都置於陰暗之中。

第九章 憤怒的功課

憤怒不是一頭不斷吞噬著我們的生活的可怕野獸。它只是一種情感,過度分析它或追問它是否正當或合適並不能馴服它,這樣做只能讓我們懷疑這種情感產生的合理性。憤怒真的只是一種情感,它是一種需要去感受而非去判斷的情感。和所有其他情感一樣,憤怒是一種交流的形式,它會帶給我們一些信息。

第十章 遊戲的功課

生命會給人帶來愉悅。娛樂並不只是孩子們的專利,它也是我們生命力量的源泉。玩耍會讓我們的心態保持年輕,會為我們的工作帶來激情,會令人際互動更加緊密。娛樂就是要讓生命圓滿起來。

第十一章 耐心的功課

很多人不知道該如何去和周圍的一切相處,如何快樂地活在當下。我們總覺得自己需要做什麼,改變點什麼,讓情況不那麼糟糕,不干涉的放任態度總會讓我們感覺不安。在我們的心目中,事情進展得不夠迅速和完成得不盡如人意不能混為一談,這是兩碼事,但實際上這兩種想法都來自於內心深處的同一個地方和同一種判斷,這種判斷認為,將事情保持在本原狀態是一種錯誤的決定。在這種心態之下,我們怎能抱有忍耐之心呢?

第十二章 屈服的功課

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能在屈服中找到一種奇妙的平和。不幸的是,很多人對屈服感到恐懼,因為它意味著放棄和退縮,是一種示弱的表現。實際上,屈服中並不存在示弱或痛苦,相反,屈服中充滿了力量和安慰。

第十三章 寬恕的功課

我們需要去寬恕,因為寬恕會讓我們的一生過得安穩。寬恕是一種治癒心傷和疼痛的良藥,它能使我們與他人之間重新建立聯繫。有時候,我們是傷害之下的無辜受害者,而真相一旦大白,我們又必定會去傷害對方。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發生了傷害,而在於我們不能或不願忘記傷害。這是一種疊加式的傷害,我們的人生歷程中不停累積著這些傷害,沒人訓練或指導我們如何去克服這些傷害。寬恕因此而產生。

第十四章 幸福的功課

幸福本該是我們的自然狀態,但很多時候不幸福反倒讓我們覺得更舒服。因為我們覺得幸福不僅是不自然,而且也並非生活常態。於是,我們總喜歡以極端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我們才要積極地看待幸福,主動去擁抱幸福。

第十五章 最後一課

記住,這樣的生命只有一次,你也只能經歷一次;父母、孩子、家庭以至於生活,你都只能擁有一次;朋友,你也只能擁有一次,所有大地上的這些奇觀,你都只能經歷一次。海洋、天空、繁星、或者你所愛的人,不要等到自己的生命即將枯竭之時才趕去看這一切最後一眼。還等什麼呢?不如現在就出發吧!

致謝


作者序一 伊麗莎白的話

人活一世,總有很多事情要經歷,在做垂死掙扎時,這一點表現得尤為明顯。雖然將死之人在生命的終點感觸良多,但為時已晚。1995年,在搬到亞利桑那沙漠以後,我在母親節那天突遭中風,全身不遂,之後幾年,我一直徘徊在死亡邊緣。在那段時間裡,有時候我覺得死神會在幾個星期內就將我拖走,但在我準備坦然迎接之時,它卻在我的失望之中悄悄溜走。但最終我並沒有屈服于死亡,因為我知道自己一直在領悟生命的真諦,這是我人生中最後的課程。這些課程是關於人生的終極真理,它們暗含生命自身的秘密。於是,我想再寫一本書,與臨終和死亡無關,只關乎生命和生活。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靈魂之中都有兩股勢力在相互交鋒,一方聖潔如甘地,另一方則邪惡似希特勒。甘地象徵著靈魂中善良和慈悲的部分,而希特勒則代表消極和狹隘的醜惡靈魂。人的一生是與狹隘對抗,力求擺脫消極並發現芸芸眾生真善美的一生,這些經歷彷彿是人生之中的險惡風暴,但同時也正是這些歷練讓我們成為一個健全的人,我們會彼此療傷,不僅讓身體獲得康復,更深處的靈魂亦得以撫慰。

當說到人生歷練時,我們不可避免地要觸及那些未竟的目標,這裡說的目標不是指死亡,而是指生活。它涉及了人生中最為重要的議題。為什麼很多人都在哀嘆說︰“沒錯,我過得是很好,但為什麼我總是抽不出時間真正活一把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們只是在生存,生存並不等同于真正的生活。不僅如此,為了隱藏這種無謂的生活目標,很多人無端地付出了大把的精力。

於是,當面對死亡時,這些未竟的目標成了人一生中要面臨的最大問題。大多數人在去世時,都有幾個或一堆未了的心願。雖然生命中要經歷的太多太多,一個人窮盡一生也難以完全掌握,但學得越多,目標就完成得越多,人活得也就越徹底,越實在。只有這樣,當最後魂歸天國時,我們才可以這般如實告知上帝︰“我活過了,真正地活過!”








最近,又在考試了,這次的考試,是生死關。

拿起這本書,讓我釋懷。

一直以來我的心願就是,一定要努力讓自己做一個健康快樂富足的人,就算年老,也一樣。當自己活夠時,就念佛往生。這樣,就不會給親人子女添加任何麻煩或是壓力。

我其實不相信養兒防老。努力對自己的長輩盡孝道之餘,我並不敢奢望自己的孩子日後也會如此。

最近,我的心願又加上了一條,那就是,保持頭腦健康,絕對不可以癡呆。一個顛倒,一世的修行也許就白費了。

能不能清楚明白活到最後?能不能詳和的往生?就看我自己一路是怎麼對待自己,怎麼對待眾生,怎麼累積自己的福報功德跟善緣,怎麼修定修慧了。

不能面對,心放不下,身就不能安,臨終就不得安寧。不僅自己要承受諸多不必要的苦痛,也連帶讓親人身心皆痛苦。

一生,忙著消業障都來不及了,怎能在最後,昏顛時又造諸多苦業惡業呢?

這樣,怎麼走得了?又能走到哪裡去呢?





上帝賜予我平靜的心

接受我不能改變的事情

上帝賜予我勇氣

改變我能改變的事情

上帝賜予我智慧

明白兩者之間的差異

——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自傳《天使走過人間》(The Wheel of Life)






願諸眾生 永具安樂及安樂因

願諸眾生 永離眾苦及眾苦因

願諸眾生 永具無苦之大安樂

願諸眾生 遠離貪瞋住平等捨


_/|\_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7327791&aid=7208314

 回應文章

光的使者 ( 一個回家的旅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極樂文
2013/01/31 14:47


ti (人回來了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分享
2013/01/25 11:04

謝謝您分享這本書

人生的功課,值得一讀。

感謝推薦好書。


Vincent Tou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西藏度亡經
2013/01/12 21:54
這本書不錯,值得一讀。這讓我想起另一本書,「西藏生死書」(又稱 西藏度亡經、中陰解脫經文),美國心理學大師,榮格,在生死書第一次發行時(約 1920 年代),他看到西藏生死書,大為驚喜,他說,這是他尋找了一輩子的書。之後,他隨身攜帶西藏生死書至終身。 生死是每一個人,必經之路,但是通常我們很難坦然面對,直至看穿人生之無常,才真正對死亡釋懷。
◇ 快樂不是我們的歸宿,痛苦不是我們的歸宿;內心的平靜,才是我們真正的歸宿
◇ 覺知者如實地徹見,不因變遷的現象而快樂、悲傷。
◇ 坐著讓你的心達到止靜和專注,然後用來檢視身與心的本質;更清楚地看清它們。
光的使者 ( 一個回家的旅程)(7327791) 於 2013-01-14 09:53 回覆:
西藏生死書,英文名稱 《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1996年讀了。我看的是台灣版由鄭振煌翻譯,張老師出版社發行。

就是這本書,讓我一頭踏入生死學的領域。

謝謝您推薦這本好書。

西藏度亡經,我也讀過了,英文譯本名為《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中文譯本有三個版本,一是由張蓮菩提所翻譯的《中陰救度密法》,二是由趙洪濤、王智揚翻譯的《夢幻生死》,三是由徐進夫翻譯的《西藏度亡經》。

兩者之間,有點差別。

靈婆心語 人生待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學習
2013/01/12 18:12

這麼多生活功課

其實是導歸死亡的那一瞬間

您真實體驗了生命

就不會懼怕死亡的未知

光的使者 ( 一個回家的旅程)(7327791) 於 2013-01-14 09:37 回覆:

死亡是再生的開始

從有到無

無中生有

再生學習

學習再生

我們從來沒死過

只是不知道是否曾經好好活過吧 ~


Path 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恭書 印光大師偈一首 供養
2013/01/09 16:28
光的使者 ( 一個回家的旅程)(7327791) 於 2013-01-10 03:34 回覆:



合十感恩 Path Walker 師兄 慈悲布施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