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 其正 雨田 飛天破學校的費歐納 Ailing Vincent Tou AL MeiGarden Riway Apple Irir設計師 PS34國際髮型
more...
寬恕十二招:尋回真愛的祕訣The 12 Steps of Forgiveness: A Practical Manual for Moving from Fear to Love(By Paul Ferrini )(以下介紹來自奇蹟課程中文部官方網站)
奇蹟課程輔讀書籍周玲瑩譯.奇蹟資訊中心.奇蹟課程有限公司出版發行2001.02 出版/2010.07 十四刷 《寬恕十二招》的作者保羅.費里尼,有鑒於人們的想法與情緒反應模式,早已定型僵化,成了一種「癮」,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化解得掉的。因此,他將《奇蹟課程》的寬恕理念,分解為十二步驟,一步一步地引導我們超越自卑、自責以及過去的創痛,透過自我寬恕而領受天地的大愛。本書由周玲瑩女士譯出,若水潤稿,文意流暢感人,是所有準備好負起自我治癒之責的人必讀的靈修教材。推薦序:寬恕的真諦《寬恕十二招》的基本構思,是根據美國家喻戶曉的「戒酒無名會十二步驟」(The Twelve Steps of Alcoholics Anonymous) 而寫成的。無名會的成功秘訣即在於他們看清了一點:酗酒的人不是不知道酒精的危害,也不是不想戒酒,只因他們心中有很深的創傷,想要逃避;很深的空虛,有待彌補,才會欲振乏力。因此無名會的首要任務便是協助酗酒者面對真相,他們必須先承認自己是個酒鬼,接受自己所犯的錯,然後才可能重新做一選擇。藉助於某種超越的力量(不限於某一宗教),找回生命的尊嚴,在同病相憐的會友的扶持下,開始新的生活。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每個行為或習慣都是千百個意念在時空與經驗中逐漸累積成形的,若不扭轉那誤導我們至今的念頭,即使明知自己需要改變,也會提不起勁兒來的,我們不都曾感受過這種挫折?恐懼與憤怒,和酒精一樣,也是一種「癮」,它的毒根早已蔓延到我們的血管或筋骨裡了,我們想要斷根都不易找到一個下手之處。這些年來,我四處介紹《奇蹟課程》的「寬恕」理念時,便常聽到讀者的嘆息:「我又不是聖人,為什麼要寬恕對不起我的人?」「我知道應該寬恕別人,也很想寬恕自己,但就是做不到!」「我覺得我已經寬恕了,為什麼還是這麼痛苦?」寬恕不是一個行動而已,它是一連串的「正念」所累積出來的「心胸」,這不是聽幾次演講或讀幾本書就能獲得的經驗,因它與個人的無知、恐慌、逃避、自責、封閉、抗拒等等隱藏的心態有關,我們必須一個結一個結地化解掉那些內在的障礙,才可能體驗出寬恕的真諦。《寬恕十二招》便是循序漸進地為我們「解結」的一套指南,它將《奇蹟課程》的365課練習歸納為十二步驟,脈絡分明,易於遵循。最難能可貴的是,書中很少說教或告誡的口吻,字裡行間充滿著寬容、諒解以及尊重,使讀者能毫無戒心地聆聽,不知不覺地被引領入心靈的密室。周玲瑩女士在總管奇蹟資訊中心的雜務之餘,還能抽空把這本書翻譯出來,與她的朋友分享,實在令人欣慰。她這一兩年來生活上神奇的轉變,不啻是《寬恕十二招》一個活生生的見證,書與人真可謂是相得益彰。若水誌於加州如客陵星塵軒目錄《專文推薦》寬恕的真諦 若水《譯者序》找回自己內在的愛 周玲瑩 前言 簡介:寬恕的四大原則 第一要訣:對自己的平安負責 第一招:承認恐懼 第二招:了解自己渴望的是愛 第三招:收回投射 第四招:對自己負責 第二要訣:找回你我平等之處 第五招:放下自我批判與內疚 第六招:接納自己以及待人如己 第七招:樂意學習與分享 第八招:做自己的主人 第三要訣:信任自己的生命 第九招:接受人生課程 第十招:認出一切都沒有問題 第十一招:看鏡中人生 第十二招:開放心靈 第四要訣:銘記「生命是愛」前言本書特別把整套寬恕過程編寫成十二個步驟,幫助你把生活裡的恐懼心態轉變成愛。這套寬恕過程不是為了消除你生活中的恐懼,而是當恐懼出現時,幫你穿越過去。寬恕十二招涵蓋了四大要訣。若有人覺得一時難以消化整套的招數,不妨將十二招濃縮成這四大要訣,反覆練習,如此再進入全套的十二招,便覺得輕而易舉了。任何一個要訣或招數,若能說到你的心裡或打到你的痛處,你可以隨時在該處打住,加以深入。請記住,你練習了多少招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深入練習,因為每一招實際上都包含了其他所有的招數。這本書是一本實用手冊,你必須每天、每小時,甚至分分秒秒地把它運用出來,這些招數才能成為轉化你生活的工具。如此,你將發現,你付出多少努力,你便能由此修持中獲得多少。運用寬恕十二招是不必憑藉腦力的,因為它所含的分析不多,只要你在失去內心平安之時願意記住那些招數就可以了。你所需做的就只有這樣。這一經歷會把你帶回那始終存在你心裡的真相,那是你早已知道但暫時遺忘的真相。這十二個招數乃是針對你在內心以及人際關係中所營造出來的分裂幻覺而痛下針砭,化解你對自己和別人的錯誤信念,並除去你的自責和愧疚。它們會把你帶回自己心內,帶向你的弟兄姊妹和上主那裡,最後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我們的心靈無時無刻不在愛和恐懼之間作選擇,那就是平安之旅的起點。內心若不平安,世界和平杳無希望。平安就像愛一樣,也是具有延伸性的,它不是由世界延伸到我們心裡,而是由每一顆心帶給另一顆心,因而遍傳全人類。當我們一起開始這趟寬恕之旅的同時,我便已把我的愛與祝福延伸於你了。簡介:寬恕的四大原則「寬恕」的觀念,真正了解它的人可說是微乎其微,我們以為最大的挑戰乃是寬恕別人對我們的傷害。其實,那只是蛋糕上那層薄薄的糖衣而已。若你已經寬恕自己,就很容易寬恕別人。但是,若你尚未寬恕自己,就絕不可能寬恕別人。寬恕是要從自己的內心開始,與別人的關係並不大。若我寬恕了自己,那麼寬恕你就不是難事,因為如果我能從心裡拔除譴責和愧疚那根刺,就不難獻給你寬恕這個禮物。只要我能看到自己的純潔無罪,便也能看到你的純潔無罪。大多數人不斷試著寬恕,但總想先寬恕別人,才寬恕自己。這樣做反而會滋生真正的問題,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想要被寬恕。不接受寬恕的,大有人在!有些人甚至拒絕相信自己是有罪的!你曾試過寬恕一位自認為無罪的人嗎?那是行不通的!無論你如何努力,他就是不肯接受你的寬恕。然而,也有一些人始終心懷愧咎,不斷尾隨你後,請求你的寬恕,但你就是無法寬恕他們!甚至當你了解到自己需要被寬恕時,仍然本末倒置地請求別人的寬恕。你能要求某人寬恕你,也許是一位朋友、一位神父或牧師,甚至是上主,但效果不大,因為即使你獲得上百人的寬恕,甚至上天的寬恕,若你無法寬恕自己,又有何用?向外尋求寬恕是沒有用的,那只是在逃避問題、打擊自己,使自己受挫更深,更難以打開我們的心門。我們唯有了解:感到憤怒的是我們,覺得有罪的是我們,攻擊別人並為自己的攻擊辯護的也是我們,需要被寬恕的是我們,而這寬恕卻不是別人所能給予的,此時,我們的心門才會真正開啟。所以,寬恕的第一個原則是:寬恕是由自己的內心生出的。那是你在寬恕別人之前,必須先對自己做的一件事。下一個原則是:寬恕是無條件的,也不是片面的。寬恕是一心一意、全心全靈的舉動,它能消除煩惱與痛苦。討價還價式的寬恕是行不通的,但我們卻一意孤行:「我若得到心目中的工作或和某人建立關係,我才能寬恕自己。」或「你先向我道歉,我才能寬恕你。」或「我願寬恕你,但不能寬恕他。」只要我們有一點兒攻擊之念,就會試圖為攻擊辯護,此時寬恕便無法現身。真的,片面的寬恕乃是另一種居心叵測的攻擊!寬恕必須是無條件,且全面性的。它引導我走出過去的心態而進入現在,幫助我走出妄自添加給自己的「隔閡」感受,逐漸對自己和別人開放,如此,親密關係才有發生的可能。當我寬恕時,我接受過去所發生的一切,包括過去對自己和別人所作的任何批判,不再把它們帶到現在和未來的生活裡。若我仍帶著過去的批判,我就必須先接受這一事實,然後予以釋放。我可能「仍有」很多的怨懣,卻不再「緊抓著不放」,因為我已了解那些怨懣都是來自內心的恐懼。只要我能穿越恐懼並再度學會信任,那些怨懣就自然而然消失了。我不必成為完人才能寬恕,因為在我的生命裡,寬恕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我寬恕後,如果又重犯批判的毛病,便再寬恕一次。寬恕自己或別人是沒有止境的課程,這是寬恕的第三個原則。就像貝克特 (Samuel Beckett) 所說的吮石頭之譬喻,某人喜歡吮石頭,每吮一顆便放進自己口袋,然後再吮另一顆石頭。他甚至發明了一套精密的程序,以確保每顆石頭都得到同等的關照,但到最後自己也受不了了,一氣之下扔掉了所有的石頭。我們自己可能也不自覺地在人生道上,一路挑撿石頭,放入口袋,隨身攜帶。它們好比我們的批判,都是不必要的負擔,但是我們一直守著它們,直到有一天我們甘心放下為止。同樣地,我們也一直把持著自己的批判不放,直到看見自己的愧疚或攻擊這一惡性循環是多麼地荒謬可笑。所以,我們需要耐心,畢竟寬恕不是一蹴即成的,有時我們一次只能扔掉一顆石頭,有時它們一起落下而砸到我們的腳趾。沒有所謂的對或錯的方式,無論是哪一種經驗,都是情有可原的。我比較喜歡上述貝克特的比喻,甚於卡繆 (Camus) 引用的薛西弗斯 ( Sisyphus) 的神話。記得嗎?那位可憐的笨人不斷地把一塊大石頭推往山上,每次快到達山頂時,就會滾落下來,他只好重頭再來。當然,我們有時也會覺得白忙一場。我們卯足了全力,卻一直與同一課程奮鬥好幾年。有趣的是,當我們最後決定放下時,那個比喻就不再具有任何意義了,因為我們已願意讓一直想要推往山頂的大石頭安息在山底的濠溝裡,或是,我們樂於倒空口袋,讓所有的小石頭都掉落沙堆裡。兩者都是同一回事。負擔必須卸下,它們天生就是要人扛的,它們天生也是要人丟掉的,這是它們的存在本質。凡是我們需要的人生課程,就會不斷呈現眼前。但那位推大石頭的薛西弗斯,或是撿石頭的老人,是聽不進去這話的! 我們也一樣聽不進去。今天有工作的問題,明天則是先生老婆或小孩的問題,問題永無終止,對否?對的!問題總是層出不窮,我們無法阻止它們發生。不管我們如何擅於整理家務,也永遠無法把外在環境完全清理乾淨。因為,總會有人把蛋打破在新地毯上,或是倒翻醬油。但是,若沒有翻灑滿地的醬油,生活將會是什麼模樣呢?老實說,你是否願意把這種血肉人生裡的冒險跟另一種一成不變的人生交換?若生活既無痛苦也無趣味,既無奮苦掙扎也無學習,你受得了那種刻板無味的生活嗎?坦白說,這一生仍有些東西是值得珍惜的,即使在成堆的糞土中,仍有青草滋生其間,陽光雲影徘徊其上,潺潺水流徜徉其旁。所以,在痛苦之下,愛仍在滋長,而愛正是我們所渴望的。本書談及如何穿越痛苦而獲得愛,如何把生活的黑暗面帶向光明。我們無意忽視黑暗,亦非忘掉光明,而是讓兩者並存,讓自己與自身的所有矛盾共處,那才是真正的治癒之道。為何我們需要寬恕?因為每個人都在不斷譴責自己,每個人都為了化解自我憎恨的問題而把自己應負的責任投射到別人身上。但那是徒勞無益的,即使將別人捲進來,自我憎恨依然存在。攻擊別人或防衛別人的攻擊並不會減少我們根深柢固的自我批判,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裡都有一個受傷的小孩有待治癒。寬恕十二招提供給這小孩一個治癒的機會,只要我們繼續批判自己或別人,我們就得終其一生練習寬恕的課程。我們不可能立刻停止批判,但不妨去看看我們是如何受自己的批判所傷,然後藉著接納自我,把愛帶到內心受傷之處。任何接納的表示都能平撫我們所作的批判,任何接納的表示都能打開我們內心去迎接愛,讓愛來治癒所有的創傷。在一生當中,很多的境遇和人際關係都提供我們一個大好契機去選擇恐懼或愛。若選擇愛,我們就祝福了自己和別人。若選擇恐懼,我們只好繼續留在那傷痛中向愛哀號。任何攻擊的外表其實都是在呼求愛,生活的每個危機其實都是在祈求治癒。任何思想或行為,即使居心不良,都不足以將我們打入苦難地獄。因為,就在這一刻,我們能重新選擇。如果耶穌能夠選擇去愛那些把他釘上十字架的人,如果他能夠在那些人中看到了基督聖容,我們怎會看不見呢?耶穌的生活本身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教誨,那並不只因為他向我們顯示光明,而是因為他顯示出我們也可以將黑暗帶向光明。耶穌並不是要我們否認自己的恐懼,只是教我們如何穿越恐懼。不要以為他不受誘惑或不知懷疑,他在沙漠中受了四十天的誘惑,也曾在十字架上哀號:「主啊!你為何遺棄我?」他是人,有身體,也能感受到痛苦。你不能說他不知苦痛之深,他是知道的。但是,面對這一切,他選擇了愛和寬恕,那就是他為何成為天人之師的主因。但是,本書所談論的並非耶穌或任何人的特殊稟賦,而是每一個人想要找回心靈平安的一個必經過程。為此,旅途中的每位弟兄姊妹都提供了我們學習的機會。寬恕的四大原則一、寬恕是要先從自己的內心開始。唯有寬恕了自己,我們才能寬恕別人,或接受別人的寬恕。二、寬恕原是無條件的,雖然我們往往在學習寬恕的過程中難免還會附加一些條件。三、寬恕是永無止境的過程。我們對自己或別人所作的任何批判,都須不斷地以寬恕來回應。四、只要表達出寬恕的心意就已綽綽有餘了,不管我們此刻能做到什麼程度,都已經很好了。這份體諒使我們能懷著寬恕的心態來練習寬恕。 ~~~我自己的感言:這陣子,碰到考試了。很多事需要面對處理。其實都不是真正跟自己有關的事,只是在認知上,心還是起波動了,因為看到別人的無助,跟自己的無力。每一件事的出現,一定是有它更大的含意,而我要做的,是跨過對表相的認知,進入最深層的內在反省。我的神,一向很慈悲,當我在禪定內觀中體認到原諒與寬恕的意義後,馬上就“送上”一堆書要我消化吸收。《寬恕十二招》是我讀的第一本書,一語道破了我最近的感覺。很簡短的一本書,卻又如此深刻的描述出心的幻相跟迷思。這本書,超越宗教,超越語言,沒有說教,卻能讓人如此的震撼,頭皮發麻,不自覺的流下眼淚。很久沒讀到這麼讓人感動的書了。書末,有一段美麗的文字,願與大家分享:「活在“生命是愛”的意識裡,意即領悟到我們完全無法憑自己去理解任何事情,也就是放下我們需要理解或掌控的本能,同時學會信任每件事的發生都有它的原因,雖然那是無法用肉眼見到的。我們生命中的每個遭遇都會帶來一個無聲的祝福,即使我仍無法感受得到。當我受傷時,願我記住天地有情,願我不評斷或批判,或自以為知道原因,願我不再攻擊或防衛、否認或辯護,願我只記得生命是愛。那便是我所需要的一切,全都在那裡了。願生活在幻境中的我,能找到這單純的生命真相。其他的一切,在我所擁有的大愛之前,頓時黯然失色………。」光 合十 感恩_/|\_我們永遠無法預知,在命運的十字路口,會發生什麼,但我們可以選擇,是就此放棄,還是忍痛前行。奔向夢想的終點,即便沒有勝利的獎牌,但尊嚴和驕傲,將與我們一路同行。通往成功的跑道上,只有快慢之別,並無勝負之分。戰勝對手,只是人生的贏家,戰勝自己,才是命運的強者!(請先關掉文末的音樂,再欣賞影片,謝謝!)
向外尋求寬恕是沒有用的,
的確如此,真正的源頭在自己的心念,自己的習性,使我們傷痛的,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的心念、習性、看事情的角度,所以正念很重要。
謝謝這篇文章。 要常常拿出來細細思索。
thanks a lot.
越走入自己,越感覺到寬恕自己的重要性,我們在不原諒別人時,其實是因為認為別人有錯,但是卻透過此種情緒在罰自己,為何罰自己?其實正反應了這個原因在自己,是自己的心有某種標準在定義別人的不是,故而自己的情緒或心起了反應.這個反應就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而不被原諒的別人,可能根本不知道發生了甚麼,或者也不認為有錯.
若說外在的一切是己心的投影,那可能更直接看到了自己內心的實相.
寬恕是放下之基.
感謝分享!!
光
早安
謝謝分享
隨喜感恩